第四十章楊柳依依

  青樓之地,趙桓從未踏足過。

  一般都是柳詩詩會走到岸邊跟他聊上片刻。

  但這一次,趙桓卻再也沒等到那熟悉的身影。

  過了許久,吳革孤零零的返回到御前軍器所。

  趙桓眉頭一簇,問道:「你怎麼自己回來了,柳詩詩呢?」

  吳革低下頭,沉聲答道:「官家,柳詩詩已經喬遷到江南了。」

  「她走了?什麼時候?」

  「據其他女子所說,前年冬,她就給自己贖了身,孤身一人去往了江南。說是要搬到一個無人認識的地方,開始新的生活。」

  前年冬天

  那到如今已經快兩年了。

  趙桓煩悶的說道:「前年冬天,朕還沒有御駕親征,就在皇宮。她怎麼也不跟朕道個別?」

  吳革沉默了片刻,開口說道:「據她好友所說,柳詩詩曾數次去往宣德門,想跟官家親自道別,但……」

  「但什麼但!你一個皇城司武將,能不能幹脆點!」

  吳革深呼一口氣,沉聲說道:「但皇宮禁衛根本不相信她所言認識官家。甚至暴力驅趕。好幾次她在雪中等白了頭,也沒能獲得進宮機會。甚至為此大病了一場……直到病癒,在年底她才離開了東京。」

  趙桓煩躁地踢了一腳河邊地碎石,石子掃進平靜地河面,激起一圈圈漣漪,就像趙桓如今的心境,一片褶皺。

  「她……唉。」

  「你有沒有問問她的情況?」

  「臣問過。由於御前軍器所試炮聲音不斷,這間青樓生意極受影響,門庭蕭條。她贖身的時候,沒有被東家刁難。是順利走的,身上還有一點攢下的首飾、銀錢。」

  「臣還從青樓那裡得到兩封柳詩詩的書信,一封是她留下的,沒寫收信名諱。但臣猜應該是留給官家的就帶過來了。還有一封是她從江南寄來給故友的,臣也帶來了。」

  趙桓心情立即稍稍轉好,果斷伸手:「拿來。」

  吳革立即雙手捧著書信送到了趙桓面前,一旁十六名親從官高舉火把,火光將黑夜映照的亮如白晝。

  趙桓迅速拆開第一封信件:

  「妾身柳詩詩頓首再拜再拜。

  雖明知與官家身份有雲壤之別,但我總堅信,官家會親啟此信。

  不留名諱,只不希望我一殘花敗柳之身,有損官家聖明。萬望官家勿怪勿怪。

  曾在書中見,君子之交澹如水。之前總不能理解其意,直到與官家有所交集。方明白,這世上果真存在一種情誼,不為男女情慾,不為世俗私利。只希望下一次相見,能狀態更佳於此次。

  我曾聽書生說,這就是官家曾宣言的人人如龍。

  人人如龍。

  自從聽說過這四個字,我便一直有種沐浴晨曦的感覺。

  詩言: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

  我雖沒有十萬貫,但能放鬆身心,南下江南,亦算是享受另一種人生,站在陽光下的生活。

  跟官家告別,只是想告訴官家,官府給我改了民籍,屬於城郭戶。可以徹底告別過往,體驗官家締造的大宋盛世。

  一切皆如所願!

  書短意長,敬扣祺安。」

  如柳詩詩最後所言,書短意長。

  她留下了很多情意,講的都是太平寧靜,心向陽光,自始至終沒有抱怨過一句。

  那個曾經意難平的青樓女子,如今已經化解了所有的難平之意,只留下了陽光和煦,如沐春風。

  趙桓甚至能想像到她坐在書生旁,素手托著臉頰,對人人如龍一臉神往的模樣。

  趙桓迫不及待地打開了她地第二封信,迫切地想知道她是否過上了人人如龍地生活。

  第二封信是柳詩詩寫給她在京城親友的,不過這個聰慧的女子顯然猜到了官家可能也會看這封信。

  所以她沒有重提往事,而是詳細的向所有人描述了一下自己如今的生活。

  江南物價不比京城,一切都更加便宜。她賣掉了大部分黃金首飾,加上攢下來的銀錢在杭州郊外順利的買了一間四屋的住宅。

  當地一名開酒店的員外聽說她來自京城,用兩貫錢的高價,一再聘請她幫忙打理酒店。

  這個薪酬,出了東京,的確算是了不得的聘金。能夠保證她在當地衣食無憂,甚至還能攢錢買下幾條輕柔絲裙。

  除了生活,她感情也有了進展,不過看得出來,她字裡行間都有些自卑和猶豫。

  追求她的是一名絲匠,主要為當地一戶大豪商提供生絲。

  這可是在東南頂好的謀生手藝,每年能賺五十多貫錢。

  大宋可沒有「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的窮困境地。

  在海上絲綢之路興盛後,在東南收購生絲就是最昌盛的買賣。哪怕在明清施行海禁的情況下這一行當都常年興盛不衰。

  這名絲匠對出身京城,嬌柔白皙,兩手不沾陽春水的柳詩詩可謂一見鍾情。

  看得出,柳詩詩對這名勤勞、忠厚、本分的打工人也很有好感,只是礙於自己曾經的經歷,遲遲不敢接受對方的好意。

  看完信,趙桓深深的鬆了口氣,臉上掛上了由心的笑意。

  雖然對方已經離開了京城,但趙桓已經看到了對方比在京城更幸福的人生。

  在大宋繁華的煙雨江南,過著平靜、寧和與世無爭的日子。

  雖然有一點小糾結,但正是這點糾結更讓趙桓欣慰。

  因為此時此刻,這位曾經意難平的青樓女子,憧憬的已經是清風明月、楊柳依依和草長鶯飛。

  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再非當年困守在京城裡,瘦骨嶙峋,悲傷彷徨的情形。

  趙桓終是一手將整個國家與天下無數百姓從那個萬丈懸崖邊緣拉回來了,並帶著所有人走向了大宋的盛世繁華。

  隨後趙桓笑著將書信折了起來,交給了吳革,說道:「你去跟太學說一聲,朕明天在垂拱殿,聽他們跟朕匯報一下東京取水系統的事情。」

  「這天下都等著在看墨家究竟能拿出什麼成果,把我朝盛世推上一個更高的台階。」

  「朕希望他們能給東京一個全新的面貌,給百姓一個震撼內心的認知。」

  吳革立即領命,說道:「臣稍後會親自去跟太學司業傳達官家旨意。」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