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財政盈餘

  聽到趙桓的詢問,侃侃而談的張浚話語一滯。Google搜索

  御帳內陷入了一陣短暫的沉默,最終張浚緩緩答道:「一畝收錢一錢」

  「多少?!

  」趙桓震驚出聲。

  一文錢!

  內地一畝的租賦可是四百錢。

  也就是在這裡租一頃地,才是內地一畝地租賦的四分之一。

  「為什麼會如此之低?」

  張浚說道:「最主要原因是租出去的都是荒地,可能一年也見不到一隻兔子。所以獵場都是按頃計算,最低一百頃,收錢十貫。」

  趙桓迅速心算了一下,後世黑省的耕地面積是兩億五千七百萬畝。耕地面積,不是土地面積。按這個數字算,大宋也能收田租兩億五千萬錢。約合二十五萬貫。

  當然大宋的黑水都護府面積非常廣闊,一直抵到北海以及庫頁島。

  所以只論土地的話,可能是黑省一個省耕地面積的十到二十倍左右。

  用十貫錢就能在黑水都護府包下良田萬畝,這個數字對中原商人應該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如果有些人野心再大一點,拿出幾千貫,甚至能直接在黑水都護府包下整個庫頁島,實現擁有土地數十萬畝的壯舉。

  講道理,這麼廣闊的土地上,商人只要認真開發開發,利潤怎麼也不止幾千貫錢。

  趙桓都不禁設想,如果自己是一個商人,買下了整個庫頁島該如何開發。

  這在上面建個府邸,隨便養幾百匹馬也能賺的盆滿缽滿啊。

  偌大的庫頁島,在上面隨便跑馬,一千匹,一萬匹馬也養下了。更別提上面還有大量金礦。

  僱傭著當地百姓隨隨便便生產點物資,就能成為富甲一方的大貴族。

  如果野心再大一點點,那就買幾條船,從庫頁島往南四十公里就是日本北海道。順風用不上半個時辰就到了,能貿易到大量的財富。

  趙桓思慮期間,張浚說道:「這租稅確實略低,但主要目的是為了吸引內地富商前往黑水都護府開發當地。其次則籠絡當地酋長、豪傑。可以最快速度獲得約三十萬貫歲收,足以滿足黑水都護府的財政、軍事所需,穩固當地統治。經濟繁華之後,可以根據需求重新厘定租金。」

  三十萬貫錢,那的確是不少了。

  當初澶淵之盟,大宋給遼國歲幣也就總共約計三十萬兩白銀。

  如果不算軍隊的甲具、武備之類,這三十萬貫錢至少能解決一萬宋軍的駐兵費用。甚至還能有不少富餘,積攢下出兵作戰的糧草。

  在這北海之地,能夠駐紮中原精銳大軍一萬,這絕對算得上了不起的成就,是前後各代王朝都未曾達到的高度。

  張浚恭敬地向趙桓勸道:「官家,國家如今其實並不缺稅賦。根據東京傳來地文書,臘月的國家審計,今歲國家正稅收入五億七千萬貫,鑄幣三億八千萬貫,財政支出八億兩千萬貫,太倉還有一億三千萬貫的財政盈餘。」

  「國家並不缺北疆這點賦稅,鞏固統治,才是重中之重。」

  趙桓終於被張浚說服,三十萬貫錢,就算擴充十倍也不過三百萬貫錢,擴充一百倍,也才三千萬貫錢,剛剛是財政盈餘的零頭。

  以這麼富裕的國家,對新拓之地免稅,以拉攏民心,也不是不能接受。

  徵稅只是為了樹立官府在當地統治的權威,讓當地百姓知道自己如今所屬的國家究竟是哪一個。

  談到鑄幣,趙桓記起來這筆鑄幣大部分都是三司借給了朱旗銀行。

  這說明大宋內地都需要大量的貨幣,以投資發展。那這片新拓的土地,貨幣應該怎麼解決?

  趙桓問道:「燕雲以北,人口雖然只有八百餘萬,但也是近千萬人,約占我朝的十分之一。我朝的帝鈔如何滿足這多出來的十分之一缺口?」

  張浚從容的侃侃而談,說道:「官家,財富並不只以人口計。新拓疆土雖然廣闊,但其富庶程度距離我朝還相差甚遠,需要的貨幣大概只在我朝三十分之一至二十分之一中間。」

  「政事堂打算令三司鑄幣五億貫,直接置換民間的各種其他錢幣。」

  「同時朱旗銀行將在這裡置辦低息貸款,以鼓勵商人在此間投資工坊,開設商鋪。」

  「攻滅金國之後,關稅取消,這裡將是商人們發家致富的最佳之所。他們會最積極的過來從事商業活動。」

  趙桓恍然,這才想起來,對大宋而言,攻滅金國最大的收穫之一,就是徹底取締了北方金國設置的各種亂七八糟關卡、關稅。

  大宋的工商業在北方獲得了最大的原料產地以及銷售市場。

  難怪政事堂一直在強調吸引商人到北方來。

  他們不來,北方這充裕的木材、煤炭、皮革、黃金、礦石、戰馬、牛羊真的形成不了財富。

  張浚說道:「剩下一處是西方沿著捕魚兒海的草原,編為東勝路。大虜之警,守在東勝。」

  「兩支野戰軍就守在東勝路南北兩側,十萬精銳步騎嚴陣以待,防禦蒙古。」

  東勝路基本上也就是後世的內蒙了。

  是條東北向西南的行政劃分。

  就如張浚所說,這裡主要定位就是防禦蒙古,建設前出的軍事重鎮,震懾蒙古野心。

  駐紮了這麼多精兵,這裡自然不能像都護府一樣,地方將領擁有大量權力。

  所以雖然是邊地,這裡仍受中樞直轄。所有官員任命全部出自朝廷。財政、後勤則出自大宋北京。

  御前會議結束,趙桓立即下詔通過了一系列的任命。

  靜塞軍都指揮使韓世忠升為樞密副使,英國公,武寧、安化二鎮節度使,駐兵臨潢府,總督邊事。龍驤右軍都指揮使王伯龍升漁陽開國郡公、威勝軍節度使,副之。

  中興名臣之一的李光擔任東勝路宣撫使,總理東勝路政務,以為大軍提供後援。

  安排妥當北疆事物,趙桓正式率領親征行營司班師回朝,二十萬大軍跟隨御營返回中原,準備接受朝廷正式的大規模封賞。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