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帳被打開,一名神武后軍軍官大步入內果斷行禮說道:「官家,神武后軍已攻破金朝東京遼陽府,俘獲金國諳班勃極烈完顏杲!」
聽聞軍報,大帳內瞬間一片沸騰,歡呼雷動。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趙桓也激動地起身,問道:「抓到了金國皇儲完顏杲!?」
張叔夜向前一步,說道:「稟官家,人已經在御營,確認人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嫡長孫無誤。」
「善!甚善!北伐大業定矣!」趙桓興奮地握拳。
如果是中原內戰,抓到一個皇儲,並不算什麼,皇帝還在,遠遠不足以動搖敵國地反抗決心。
但金國不同。
金國他不是皇帝集權,而更像是一個部落聯盟。
上一任皇太弟完顏斜也兩年前去世,經過殘酷地政治鬥爭,耗費兩年時間,宗族、勛貴們才逼著皇帝完顏吳乞買在今年年初立他哥哥完顏阿骨打地嫡長孫為皇儲。
這是事實已經意味著皇位從完顏吳乞買一系轉移到了他哥哥那一系,也就是四太子金兀朮那一族手中。
正因為如此,這些宗族勢力根本不敢讓皇儲呆在上京,以免被皇帝暗下毒手。
畢竟上一位皇太弟節制三軍,卻春秋鼎盛而亡,怎麼看都顯得有些蹊蹺。
可是在女真人好不容易認命、妥協把局勢穩定下來地時刻,呆在東京地皇儲卻被大宋給抓住了!
趙桓喜不自勝,女真人這真是自取滅亡啊。
大敵當前了,他們依舊內鬥不休,焉能不敗?
趙桓果斷下令道:「遼陽府已經攻克,左右兩翼皆已穩固,戰機已經成熟,是時候畢其功於一役,拿下金國上京!」
「謹遵聖命!」
隨著皇帝的意志,三十萬禁軍次第開拔。
宋軍甲光耀日,隊列如龍,北出塞外,至會寧,兵臨北河。勒兵三十餘萬,旌旗徑千餘里,威震胡虜。
前鋒是吳玠的神武前軍,該部訓練有素,甲具精良,幾乎完全復現大宋開國時之風采,精銳重步兵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縱橫驅馳數千里。
在這種浩大的北伐戰事中,哪怕是一位堂堂都指揮使,也只是一路前鋒的指揮。
所以吳玠沒有呆在中軍,而是親自帶著騎兵在前線偵察形勢,如李世民一般親自探查敵情,衝鋒陷陣。
宋軍一路所向披靡,金軍望風而逃,直到在宋瓦江,兩軍才正式激烈交戰。
宋瓦江,這是女真人選定的最後一處抵禦宋軍的戰場。
金國上京路有無數水網,按出虎水、混同江、來流河、宋瓦江、鴨子河。
宋瓦江不是最大的河流,也不是最險峻的河流,但女真還是堅定的選了宋瓦江這條防線。
不為其他,只為這個名字。
或許這就是天意,冥冥之中上天安排女真要在這裡瓦解宋軍龐大軍容,化解這一場滅國危機。
這條河流的名字是如此的具有深意,以至於女真人渙散的士氣迅速重振,迷信的女真士兵都堅信這是薩滿大神的安排,宋軍必將瓦解在此,女真必將大獲全勝。
在狂熱的迷信下,女真士兵打格外堅決,所以戰線真的被他們維持在了這一帶。
三萬餘金軍據河而守,死死的擋住了吳玠一次次猛烈的進攻。
三月下旬,春雨淅淅瀝瀝的灑落在草原上。
吳玠心情就像這陰霾、昏暗的天氣,御駕已經抵達隆州,距離前線只有百餘里。
但他完全不敢上報如今的形勢!
哪怕戰前,樞密院已經預料到了,在隆州勢必會遇到金軍最激勵的抵抗。可他也不能上報官家,大軍被女真擋在了宋瓦江前。
這名字太不吉利,很有可能會引起官家的雷霆之怒。
所以吳玠只能親自站在前線,嚴厲督戰,不惜一切代價猛攻女真防線。
作為吳玠揮下最驍勇善戰,勇冠三軍的猛將,呼延通最近都不敢直面吳玠的黑臉。
向來呼延通都以為自己脾氣已經夠爆烈,殺伐夠果斷。
直到最近見識到了這位都指揮使的狂暴與肅殺,他才算知道什麼叫活閻王,鐵修羅。
五萬宋軍在他的指揮下,跟瘋了一樣,日夜不停的修築浮橋,架構工事,猛攻對岸。
可是春末夏初,本就是降雨的時節,女真毀橋之後,宋軍想修建浮橋極難,更何況要在短短數日內全竟其功。
雖然陰雨連綿,吳玠依舊站在河畔旁親自督戰宋軍與金軍激戰。
河面上宋軍劃著名簡易木舟、竹筏、皮筏一批一批的向對岸登陸,幾十艘小船送過去的百餘名士兵膽氣豪烈,哪怕面對數十倍敵軍的圍攻,也沒人投降後退,皆全力死戰。
鮮血順著雨水流進江中,染紅了一片江面。
跌落江中的傷兵、士卒掙扎在江面上,卻絕望的隨著水流向下流去,他們唯一生還的希望就是能抓住下游正在修建的十幾處浮橋。
宋軍還算是有一絲希望,落水的金軍哪怕掙扎求生,抓住了浮橋,也會被宋軍砍斷手指,滾落水中成為一朵浪花。
每條浮橋的木樁之間都有鮮血淋漓的手指,被雨水刷的慘白。
兩軍如同殘忍的野獸在互相撕咬,誰都沒有一絲憐憫與同情。
又一批登岸的宋軍士兵被全部砍碎,呼延通都看不下去了,勸道:「節帥,陰雨連綿,我朝弓弩、火藥之利都無法發揮,這樣猛攻,只是在徒添傷亡,折損士氣,不如等天晴了再進攻。」
吳玠瞬間爆發,如同一頭擇人而噬的猛獸,盯著呼延通,惡狠狠的問道:「停止攻勢?停止攻勢,你讓我怎麼向官家匯報戰況!告訴官家大軍被阻於宋瓦江?!誰來扛官家的雷霆之怒!」
呼延通不禁後退一步,緊張的吞了口唾沫:「或許……或許官家並不在意這個名字。大軍可能會在隆州激戰,殺的血流成河,是樞密院早就有所預料的。」
「不如我們給這條江改個名字……當地百姓稱其為宋瓦江,但口音不同,我們誤聽成了松花江也無可厚非。」
「只要與樞密院達成共識,官家是不會知道當地百姓怎麼稱呼這條江水的。」
吳玠咬牙:「你讓我欺君?」
()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