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義無反顧

  數里長的堤壩擋住了洪水的激流,軍艦順利靠岸,放下小舟,從堤岸上救下了三名被困的百姓。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蘇遲見狀喜不自勝,對岳飛說道:「使相,可以調集軍隊、民夫撐船到這裡儲備沙石、柵欄與石木了。」

  駐紮在這附近的是神武右軍,大宋最精銳的嫡系, 岳飛一手帶出來的王者之師。

  岳飛立即說道:「危險之處,當然是由我部最精銳士卒頂上。傳令下去,神武右軍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指揮,立即背負沙袋登船,到堤壩上全力修築河堤。」

  蘇遲走到繩索旁,親自登上小舟, 對岳飛說道:「使相,堤壩上每一分物資轉運都格外困難, 我要親自過去指揮,儘快形成章程,固定住沙石,以免扔下去被水流沖走。兩岸民夫就交由使相指揮了,儘快向中間圍堵。」

  岳飛勸道:「蘇侍郎全權督辦河防,親赴險境,萬一有閃失該如何是好?」

  蘇遲態度堅決,說道:「神武右軍兩千餘名將是能登岸,我自然也能登岸。每早一刻堵住缺口,就能挽救下游數以萬計百姓的性命。」

  岳飛深感其奉獻之心,不再多言,說道:「神武右軍會不惜一切代價,助蘇侍郎堵住決堤。任何命令,蘇侍郎都可以直接下達。」

  蘇遲鄭重點頭,然後踏上了小舟,待軍艦抵達堤壩附近時,他與小舟一同被放下,然後毫不猶豫地乘舟破浪, 衝上了堤岸。

  岳飛站在艦首, 只能看到一個身影在風雨中踏上了驚濤駭浪的河壩之旁。

  這個身影在滔天巨浪面前如此渺小,卻給所有人無限信心,大宋終將倚靠這個渺小的背影擋住滾滾黃河,人力終將勝天!

  隨著這道身影親赴前線,數以千計的將士壯志激昂的列隊衝上了這座數里長的堤壩。

  船隊絡繹不絕,數十艘巨艦帶著數百艘小舟連綿成一片,將大量沙石、圓木以及大量鋼筋送到了前線。

  大宋無與倫比的財力、物力在這一刻徹底爆發。

  不僅在決堤兩岸有十幾萬工匠日夜不息的填補堤壩,更有從後方源源不絕送來的財富與物資。

  大宋官府直接向民間採購鋼筋、鐵條,民間的冶鐵工業迎來了最輝煌的發展。

  蘇遲與兩千神武右軍將士抵達堤壩上以後,就立即開始著手準備填堵決口。

  所有神武右軍將士都聽他調度,他吩咐道:「此處的物資全靠艦船轉運,所以每一粒沙石都格外珍貴,容不得一絲浪費。按我朝此前治水經驗,沙袋直接扔到河水裡必然會被大量沖走。但水流雖然湍急,卻也難以推動磐石。」

  「所以儘量將鋼條、鐵條編製成柵欄,直接投入水底,然後迅速充以沙袋、圓木。」

  兩千將士得令,立即行動起來,向蘇遲淋漓盡致的展現了什麼叫強軍風采。

  一群人徒手將鋼筋、鐵條編織成欄,這些孔武有力的將士膂力過人, 硬是憑人力將鋼鐵生生掰彎出一個個鉤子,然後勾連在一起。

  然後為了加固這些鋼鐵柵欄,又用大量麻繩將其捆綁,各處關節都被固牢。

  數百名將士喊著口號,一起將這沉重的柵欄抬到缺口處。

  蘇遲喊道:「如今河堤決口面積有數里,岸邊附近水流並不湍急,扔下去之後,柵欄應該不會被沖走。但為了穩妥起見,需要有人下去將柵欄固定在河底。」

  幾十名士卒立即踴躍而出,大喊道:「我精熟水性,蘇侍郎讓我下去。」

  「我去,我身強力壯,絕不會有失。」

  「都別爭,我去!我是軍官,有身先士卒之職。」

  看著一群奮不顧身,熱血爭先的年輕士卒,蘇遲感動的熱淚盈眶,大宋有如此多忠貞熱忱的年輕將士,何愁國難不濟,何憂國家不強?

  很快軍官便選出了十名士卒,脫下戎裝,綁著麻繩,列隊站在岸邊,一聲令下,所有人義無反顧地扶著柵欄躍入水下。

  十一名將士一瞬間消失在滾滾洪流之中,連個氣泡都沒留下,所有人都為之淚目。

  忽然,一根麻繩仿佛失去了所有重量,輕飄飄地隨著水流飄下。

  「不!」

  「不!」

  「快拉繩索!救人救人!」

  這輕飄飄地繩索,瞬間成為眾人不可承受之重,無數握著麻繩另一端的將士拼命的往回拽麻繩。

  將士們拼盡了全身力氣,不顧地面泥濘,大雨磅礴,只想爭取一個可能的結果。

  可是拉回來的只有半截散著粗線頭的麻繩,斷裂在另一端的將士徹底不見了身影。

  所有人都清楚的知曉這意味著什麼。

  沉重的氛圍中,潛下水的士卒陸陸續續露出頭,被岸上的將士迫不及待地拉了回來。

  下水十一人,回來十人。

  為首的軍官語氣低沉,但十分幹練,說道:「蘇侍郎,柵欄已經固定在了淤泥里,但水下有大量泥沙碎石,能割斷士兵身後的繩索,也有可能隔斷柵欄上的麻繩。」

  蘇遲來不及悲傷,立即說道:「不能辜負將士犧牲換來的寶貴時間,立即向下投放沙袋、石木。」

  士兵們情緒亢奮,皆全力以赴,完全不懼苦累。

  一名士兵往往扛起兩三袋沙袋,大步如飛,將沙袋迅速投往水中。

  在上千將士的奮力拼搏下,堤壩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形成。

  黃河決堤的缺口也在迅速縮小。

  在堤壩上的填補進程初步走入正軌之後,蘇遲架舟離開了堤壩,找到了正在指揮民夫自兩岸向中間填補決口的岳飛。

  大宋一次性就拉過來四萬軍隊,十幾萬民夫,數以十萬計的軍民,敢叫日月換新天,甚至有更易黃河河道的能力,用作修補決堤,數十萬人如螞蟻一般忙碌在岸堤上,修復進程極快。

  但蘇遲沒有任何輕鬆的心情,面色凝重的對岳飛說道:「使相,我等在這裡修複決口,只是裱糊之策。但絕不能淪為風雨裱糊匠的角色。只要這大雨不停歇,我等即便順利堵住了這裡,其他地方依舊有決堤的風險。」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