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章 封禪泰山

  「算算時間,這會皇帝已經登上泰山舉行封禪大典了吧?」

  炎炎夏日之下,秦琅懷念起關中的冷陶了,這裡沒有榆樹,做不成榆汁冷陶,就簡單的弄了份。

  唐人把麵條稱為湯餅,麵食分成了三大種類,餺托、冷淘和水引。

  餺托也叫不託,就是扯麵片湯,至於為什麼叫不託,據說啊,在春秋時公輸班發明了石磨,把麥子、穀物碾成粉,有了麵粉、米份後,開始有炒麵吃。

  再後來聰明的人發現把麵粉和水和成團,再捏成片在湯中煮,吃湯餅更好吃,而有手更巧的人,還能把麵團搓成長條,再擀薄扯細。反正到唐代時,做麵條都還不用刀切,需要把麵團托於掌上揪成面片下鍋。

  再後來有人發明了一種叫刀機的做面工具,省時省力,麵團也就不用再托在手上了,因此被稱為不託。

  再後來,秦琅來了,這位詩書劍兵皆絕的奇男子,喜愛美食好烹飪,發明了許多新的烹飪之法,也帶來了許多新名詞,比如麵條,比如包子、饅頭、餃子等。

  甚至弄出了掛麵這等神奇的東西。

  不過這天氣熱,熱騰騰的褲帶面,當然不及一碗涼麵舒服。

  冷陶便是涼麵了,以槐葉汁揉面,下鍋煮熟過冷水而淘,再拌點蒜米和加點醋,那真是既好看又好吃。

  「吃了這麼多面,還是三郎做的這面最地道好吃。」

  剛從武安來的老黃感嘆著道。

  「早知讓你帶些槐葉來就更地道了。」

  唐人夏天都喜歡吃冷陶,甚至就連皇帝在每年夏天的早朝結束後,都會例賜給大臣們一碗槐葉冷陶。槐葉涼苦,食用後還能去熱降火,有解暑的作用,故此從朝堂到民間,大家都喜歡在夏天吃苦。

  「這椰汁冷陶也不錯啊,還加了蘿蔔乾、綠豆芽、黃瓜絲,還放了耗油,甚至有胡椒粉的味道,似乎還添了點扶留藤粉?」

  「酸辣帶點辛苦,很開胃啊。」

  一碗涼麵下肚,再來一個井裡撈起來的西瓜,確實是爽。

  西瓜也是島上農莊自種的,種的不多,不過長的還不錯。

  「這地方確實是好啊,我老黃在這轉了幾天,現在都樂不思蜀了。」

  曾經的山東馬賊,再到後來秦瓊家馬夫,然後是秦琅的心腹管事,再到替秦琅經營武安封地多年,老黃如今一把年紀,卻也已經算是家業不小,老了還發了二春,娶妻納妾生兒育女,在武安那是被人尊稱一聲侯爺的。

  雖說侯爵是虛的,也不再兼武安府的官職,但老黃在太平港,就是現在朝廷派來的武安都督府長史、檢校刺史也得禮讓三分的。

  不管是武安的這些領主老爺們,還是港口的商人東家,大家更聽老黃的。

  「你差不多也趕緊回太平吧,廣州那邊都來了不知道多少拔人了,大都督府、市舶司、南海艦隊·······他們在太平港見不到人,便往下龍灣神龍島上闖了幾次,有次直接就撞到那影子了,差點露餡了。」

  「你躲是躲不過去的,還是趕緊回去,先把長樂公主迎娶過門吧,人家也等了你十幾年了,你現在這樣可是很渣的。」

  秦琅只能無奈的笑笑。

  皇帝也是沒料到秦琅真的不奉詔北上,皇帝封禪泰山如此重要的儀式他居然都沒前去參加,聽說皇帝已經惱了。

  老黃這次也是悄悄來的,他帶著一支捕鯨船隊來的,以捕鯨船隊出海捕鯨為名,其實是滿載著蠟燭、食鹽、布匹、帳篷、食油等大量物資過來的。

  還帶來了不少工匠。

  這裡有好多項目都在等人和物資,農場要擴大,需要更多的牛馬和奴隸,也需要更多的犁鋤等農具,更別說還要建起碾房磨坊,要利用河流修壩,利用水力來帶動碾磨,以提高效率節約人畜。

  畢竟現在這麼多人了,吃喝消耗大,儘量還是在島上耕種補給最好,但收穫的糧食需要加工,碾殼磨粉這些看似簡單,其實也很費事的,更不用說如果農場擴大,這必要的水利渠道也是得修的。

  大家不能跟島蕃一樣純靠天吃飯,粗放式耕種,得有效率。

  金銀堡做為一期工程還剛開始,但碾房磨坊,簡易的鹽場、陶器窯、磚瓦窯啊、木料廠啊、採石場啊、採砂場啊,甚至是初級的鐵匠鋪子之類的也得要有。

  畢竟這裡雖說借風十天就能回一趟,一個月起碼能來回一次,但運輸還是很不便的,要想長遠發展,最基本的民生類的東西,還是得有自己的生產製造能力,而一些鐵器等工具,也起碼得有個基本的修理能力。

  秦琅感覺現在玩一個軍事策略養成遊戲。

  老黃對秦琅的決定,從不懷疑,雖然他覺得這地方不錯,但隨便安排點人來慢慢發展經營就是,根本用不著這麼重視,但既然秦琅決定的,他就不再去想,而只是考慮如何配合執行。

  「你南邊那相好的也來找你了,還帶了六郎和九娘,可惜你不在,人家別提多失望了,還以為是你躲在下龍灣不肯見人家呢。」老黃呵呵道。

  「林邑出什麼事了嗎?」

  「那倒沒有,林邑這幾年挺安穩的,自復辟之後完全依附於大唐,年年稱臣納貢。而且人家開放貿易,也大興工商海貿,確實也跟著賺了不少,反正林邑國中的貴族們都挺喜歡眼下局面的。先前那位真臘王子犯境,被咱大唐出兵協助擊退後,就不敢再來了。」

  不打仗,國內安穩,貴族們能放手賺錢,百姓其實也相對安穩的。而林邑完全仿照大唐進行的全面制度的改革,從朝廷組織到律法、稅制、兵制全面效仿,帶來的好處就是稅賦等徵收更加合理了些。

  百姓們頭上的負擔確實明顯減輕了,尤其是多年沒再打仗,更是與民休息。林邑這幾年的實力那是蹭蹭蹭的上漲。

  「女王是帶王子北上,去泰山參加封禪大典的。」

  「哦。」

  「遺憾錯過了吧?」

  「那倒沒。」

  秦琅在武安呆了三年,每年都會跟女王悄悄會面兩三次,有時是在海上會面,有時是他南下到邊境,有時則是女王偽裝身份來武安。

  兩人關係還是保持的不錯的,女王這幾年也還一直保持著單身,反正林邑和大唐都知道,女王早就和秦琅一起過,而且兩人還有一對兒女,女王還賜封秦琅林邑攝政王、守護者的稱號的。

  要說林邑這些年發展的這麼順,秦琅跟女王的關係,其實也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的,尤其是對嶺南的商人們來說,完全就是把女王當成自家人,把林邑當成自家後院了。

  「我這次帶來了五百家丁,還帶了馬來,要不要我出馬把附近的蕃子都掃蕩一遍?」老黃問。

  「用不著。」

  自秦琅上島以來,倒是跟這些島蕃呈現出一副奇特的和諧共處的畫面。至今雙方都沒有發生過衝突,甚至沒什麼實際的接觸。

  島蕃在不斷的搬遷遠離這片河口海灣,遠離這些乘著巨船騎著猛獸的陌生人。

  「放心,我這五百人很難打的。」

  這五百人馬並不是直接從武安府調來的,畢竟如今的武安府已經是朝廷接管了,秦家和他的封臣們也沒有了擁兵的特權。

  這些人馬,實際上是在南海的島上調來的,他們名義上是一支傭兵團,在海島上建立營寨基地,所在島是在林邑國管轄內的。

  因此可以規避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比如在這島上,就有布面甲、皮甲等鎧甲的生產作坊,有橫刀長矛弓箭盾牌甚至是陌刀、大弩的生產作坊。

  雖說作坊都只是小作坊,規模不大,但確確實實是有生產武器能力的。

  這些弓弩陌刀鎧甲等可是沒誰敢在大唐境內私造私擁的,否則就是死罪。

  一甲頂三弩,三甲進地府。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但是呢,各家跑南海,又或在南蠻中捕奴啊、挖礦啊、劫掠等等啊,總得需要武器裝備的,所以怎麼辦?

  就打擦邊球,朝廷那邊,自然有各家的代表幫著打點的。

  基本上只要這些傭兵團不拿著武器裝備出現在大唐境內,朝廷也就睜知眼閉隻眼當不知道。

  至於林邑等海外藩國,他們既管不了,也不想管。

  甚至如林邑本就跟這些傭兵團關係極好,打真臘什麼的還都靠這些傭兵呢,連女王的王宮的禁衛中,都有這些高價僱傭來的傭兵。

  傭兵們只認錢,只認契約。

  訂了僱傭契約,絕對把事情辦好,絕對護衛好女王。

  秦家這些年在海外,這些明的暗的勢力不少,傭兵團啊、捕奴隊啊、什麼海商啊、鏢行啊,打著各種旗號名目,在海外有不少據點,人馬比較分散,但若全加起來,實力不小。

  這次老黃直接就從各地抽調集結起了一支五百人的人馬,還是輕騎兵。

  這樣一支人馬,完全可以掃蕩周邊幾百里的島上土著了。

  「乾脆把這些島蕃都抓來做奴隸好了,我們這不是也需要人手嘛,築城修路墾田挖礦建作坊,哪哪都缺人啊。」老黃道。

  秦琅卻並不急。

  「先慢慢來,多試著接觸接觸。」

  「三郎你怎麼想的?」

  「我並不想做一個屠夫,上島就到處屠戮島上的原住民,只要他們願意合作,我們可以尋找更好的共存模式。」

  秦琅想用一個更溫和一點的方式殖民統治原住民,把他們吸納進來,融合他們,聖賢有言,夷狄入夏則為夏,夏入夷狄則為夷。

  這個觀點秦琅還是比較喜歡的,諸夏還是蠻夷,最關鍵的區分還是文化,就如鮮卑人,以前是胡人,可如今不也完全入夏成為華夏一員了嗎?

  當一個蠻子完全接受了華夏漢文明後,不出幾代,他們就徹底成了漢人一員了。

  老黃聽了這個,也只是哈哈一笑。

  「那我先替三郎去拜訪一下這些土人,先禮後兵,先給他們送些禮物,若是有那不識趣的,到時再鎮之以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