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 改革的窗口(下)

  ps:今天阿炎滿二十周歲了,正式踏上奔三的征途了,在古代這是男子正式成年的象徵,需行冠禮,賜字,以示是一個可以完全獨立的男人,雖然現代沒有了行冠禮這一種習俗,但是心理上,二十歲也是一個界限,阿炎覺得自己已經算是一個真正的男人了,可以自己為自己負責,可以為自己考慮未來的男人了!

  另外……這樣一個普天同慶共襄盛舉的日子,各位讀者大大是否應該意思意思呢?嘿嘿,推薦走起~收藏走起~三江票票走起~話說三江排位才第七~很悲催的說~大家要給力啊~話不多說,正文走起~

  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三有新人,受了那麼多的賞賜,還有那麼多的禮物,蘇寧不認為自己拿不出來這八百貫錢,所謂腰纏萬貫,就是目前蘇寧的真實寫照,一兩金子十貫錢左右,一兩銀子一貫銅錢左右,一匹絹半貫銅錢也就是五百文錢左右,自家倉庫裡面那堆積成山的絹和金銀銅錢不花出去實在是太麻煩了,錢又不會生錢,不花出去,它始終就是這麼個樣子,只能慢慢腐朽。

  但是給這些佃戶配上耕牛,首先就是很大的恩情了,這些佃戶得了耕牛,耕種速度和效率自然大大提高了,農村勞動力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那麼就可以開始一些農副產品方面的養殖了,比如雞鴨鵝之類的,還有豬啊羊啊這一類的,不單要有糧,還要有肉,糧肉並行,才是長久之道!

  當年有一個天下第一村的華西村,為什麼大唐不能也有一個天下第一莊?以自家的莊子作為一個改革的窗口,帶領大家一起走向富裕之路,雖然不知道過程中會出現什麼東西,但是既然有了問題,就一定可以找到相對應的解決辦法,雖然那個時候自己是否還活著……一切都有可能的不是嗎?

  蘇寧自然是不在乎這些錢,千金散盡還復來,李太白這句是還是挺有現實意義的,只要善於操作,那是真的千金散盡萬金復歸,可是王元就不這樣想了,誰家主人買這麼多耕牛?錢要多到什麼程度才能拿出這樣大的一筆錢投在這些低賤的佃戶身上?這麼多耕牛,這幾乎是理想地步的情況啊!這可能嗎?可能,因為目前就真實的出現了……

  佃戶們也不會這樣想,雖然大唐國法森嚴,主人家不會過度盤剝佃戶,可是誰家主人能說出「這些田地是我的,也是你們的」這句話?誰家主人能拿兩百頭耕牛給佃戶做見面禮?這個時代,一頭牛可就是一個家裡面的頂樑柱,比命還重要!這個主人到底是個敗家子還是一個大善人?一時間這些在唐代算得上是高齡的老人們都呆住了……

  這是一個一諾千金的時代,尤其是上位者,雖然有著無限的權力,卻依舊被無形的鎖鏈所束縛著,沒有絕對的封建專制和獨裁,即使是皇帝,也有一句「君無戲言」懸在腦門上,言而無信的君王,必然失去人們的信任,這個時代的公信力,是政府得以維持下去的重要因素,失去了公信力,反抗起義也就順理成章了。

  所以老農們帶著無盡的欣喜離開了,他們相信蘇寧不會欺騙他們,上位者哪裡會欺騙他們這些小老百姓?欺騙他們有什麼好處?這就是他們的思維,他們不相信他們的主人會欺騙他們,他們走了,還帶走了蘇寧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細心培植,悉心栽培的水稻。

  「這,這,三原伯,這,這樣大的一宗交易,您,您是不是應該三思?」看著老農們都走了,王元還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這一切實在太詭異了,於是他忍不住的問道。

  蘇寧擺擺手:「王縣令,這話既然說出了口,就沒有收回去的道理,言而無信的人有什麼下場你是明白的,況且他們都是我的佃戶,他們過得不好,我就能過得好嗎?還有啊,這錢啊,你把它放在家裡面,放在倉庫裡面,放在什麼私密的地方,它不會少,但是也不會多,你把它放在那兒不動,它就是死的,沒有任何用途,看起來是挺好看的,可是有什麼用呢?你因為這些錢得到了什麼?你只是得到了錢而已,除此之外,什麼也沒有。

  錢又不會生錢,不管你怎麼樣,它還是那個樣,但是你把它花出去就不一樣了,雖然沒了錢,但是牛來了,牛就是錢,錢就是牛,我沒有少了什麼,而且這些牛能夠給我帶來這個莊子的繁榮,帶來佃戶對我心存感激;有了牛,大家就不用天天那麼辛苦的用人力去耕種,有了牛,沒有男丁的家庭裡面也可以耕種很多的土地,老丈們也就不用下地了。

  有了牛的幫助,這些事情就不是很難的事情,佃戶們就可以輕鬆一些,省下很多的時間,這些時間,就可以用來養些雞鴨鵝豬羊,養了這些家畜,家裡面也就殷實了些,六百戶人家都養上一些家畜,這日子還愁過不好嗎?一開始家裡面窮,養不起,沒錢買飼料,我可以貼錢,撐過了這段時間,等到這一季的糧食收成之後,他們的日子會過的更好,那個時候,我就不用貼錢了。

  他們是我的佃戶,也是我的食邑,他們過得越好,我得到的就越多,我現在付出這些,是為了以後得到更多的回報,不付出,哪裡有回報?那叫盤剝,是會留下惡名的,但是如果這一切都是我帶給他們的,他們只會對我心存感激,如此一來你好我好大家好,都很好不是嗎?

  王縣令,你看看這裡,這裡就像是一個窗口,一個向全大唐昭示我們所付出一切的成果的窗口,大唐可以通過我們這裡看到我們所付出的一切的成果,王縣令,那個時候,你可以驕傲的對著所有來我們這兒參觀的官員說出今天我對你說的話。」

  說完,蘇寧騎上馬,帶著牛耿和四大金剛護衛奔馳而去,王元沉浸在蘇寧所說的話,所描述的場景的裡面,完全沒有注意到蘇寧已經離開……

  原汁原味的古代氣息,原汁原味的青山綠水,原汁原味的農村民居,一切都是原汁原味的大唐風格,一切都是原汁原味的,沒有任何改變的,這樣的情況,在未來的世界裡面是看不到的了,他們快樂嗎?他們不快樂嗎?他們被盤剝了嗎?他們被奴役了嗎?他們被封建主義壓迫了嗎?

  還是那句話,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封建主義就封建主義,皇帝也是會被壓迫的,壓迫者來自方方面面,皇帝承受的壓力,其實可以和這個時代的所有人所承受的壓力放在同一個等級上,大家都有生命危險,封建時代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在人的立場上所產生唯一的差距就在於,是否能吃飽肚子。

  尤其是李二陛下,他所確立的制度,他所奉行的制度,無一不顯示他也是一個受了很大壓迫的君王,天下,真的不是皇帝一個人的。

  歷史書上所寫的那一切究竟是對是錯,究竟學者專家如何理解,都不如這些身處其中的人心裏面真實的想法和感受,他們的想法,他們的感受,不是書上寫上幾筆就可以的,他們是否真正的快樂,誰知道呢?

  蘇寧當然也不知道,沒有人會讀心術,但是總有人知道他們需要什麼,什麼東西能夠讓他們獲得更多的快樂,或者是從不快樂變為快樂,吃飽穿暖,就是這個時代的人們最基礎的幸福和快樂了,其實一直以來,不都是如此嗎?在此之上,才會有其他的追求,蘇寧想要完成這最基礎的,並且保護著它,看著後人們一點一點的在基礎上添磚加瓦,不至於從頭再來……

  這也是需要水平的,需要機遇的,需要權力的,沒有這些東西,做事情是做不來的,如今這三樣東西蘇寧都有了,那麼就可以開始做了,蘇寧縱馬繞著自己那兩千畝的封地繞了一圈,大致上有了些想法和準備,這樣大的一片封地,要是種上那些種子,一定是可以完成農業革命的偉大目標的,那麼在此之前,就要準備好一切所需要的。

  旱災來了怎麼辦?水災來了怎麼辦?蝗災來了怎麼辦?還有,人災來了怎麼辦?

  前面幾種屬於天災,還可以設立一下緊急防備體制,一旦發生了這些事情農民們可以自發的將自己的損失減到最低,至於人災,那就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了,暫且不管;所謂小農經濟,不就是靠天吃飯嗎?風調雨順就吃得好,一旦老天變臉,那就是餓殍遍野的必然結局,歷史上屢見不鮮的事情。

  天災是一部分,人災才是主要的,政府的不作為,官員的不作為,百姓自己的不作為,才是釀成一旦受災就餓殍遍野的可怕景象,所以說,要是想要防備天災,把天災帶來的損失減到最低,就必須要準備三道應急預案!中央政府的,地方官員的,當地百姓的。

  蘇寧決定從現在開始著手研究防備天災的三道應急預案,把三原縣打造成一個全大唐的模範縣,而後以三原縣為輻射中心,朝著四面八方輻射開來,在最短的時間內使得大唐具備防備天災的基礎能力,而不是一旦發生天災就是百姓向官府求援,官府向中央政府求援,中央政府就吵架,三方面都不作為,就等著天災肆虐,一切化為烏有,而後從頭再來。

  絕對不可以這樣,若是這樣還要官府和政府幹什麼?

  百姓們應該怎麼做?首先就是要有餘糧,充分的餘糧,因為不管是旱災水災蝗災等等傷害的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就是農業,而封建社會裡面最脆弱最重要的也恰恰就是農業,所謂農為國之根本也就是由此而來,所以國家非常重視農業,但是就是拿不出什麼好的方法,以為只要有了田地有了耕牛就可以安享太平了,這不夠。

  餘糧,如何才能有餘糧?這就是蘇寧原本最無力但是目前最有可能首先辦到的事情,其他的蘇寧準備在自家後院兒開一塊地,偷偷的種起來,最容易被接受的水稻應該第一個和世人見面,看看效果如何,至於其他的土豆玉米辣椒花生等等現在大唐所沒有的種植作物先不急,先把最重要的糧食弄出來。

  其他的東西由於種子數量太少,必須要細心培植,種出來的第一代果實也要留種,不能吃掉,否則可就真的沒有了;這些東西弄出來,糧食的產量就不成問題了,這些年大唐也處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時間段,李二陛下也明白這個時候不能動兵,而要休養生息,天下厭戰久矣,不能不予以重視,可是一旦有了些力氣,李二陛下那不安分的性子一定會促使他沒事找事,那個時候,就需要一些別的事情來轉移他的視線了。

  www。。>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gt;<a>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