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頭兒自詡為高人雅士,所以自然就有一些文人的性子,骨頭硬,脾氣臭,所以顏真卿的鐵血真漢子書法特別合老頭兒的脾氣,老頭兒也要把蘇寧打造成這樣的鐵血真漢子,敢於直面淋漓的鮮血,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直面不講道理不人道不民主的老頭兒,所以一筆優秀的書法就是必然的產物。
老頭兒的筆法剛勁有力,氣勢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是後人對於顏真卿的筆法經過了無數次的添磚加瓦之後得出來的產物,所謂集大成者,正是如此;所以蘇寧的這筆書法與唐初的溫潤秀勁相去甚遠,仿佛現如今的筆法如同嬌羞美娘子翩翩起舞,而蘇寧的這筆書法卻是鐵血真漢子仗劍橫行。
軍伍中成長起來的李二陛下瞬間就被這種鐵血真漢子的書法給吸引住了,以至於忘記了看正文,只顧著看書法,一邊看,一邊用手寫寫畫畫,一時間書房裡李二陛下和孔穎達貌似都給忘了正事兒,開始不務正業了,孔穎達拿了一張蘇寧的字在一旁臨摹起來,李二陛下拿起了筆也開始臨摹……
「這筆書法雄渾有勁,氣勢恢宏,絕非常人可以書寫,無有相對的心境和品德,就算是能寫,那也是形似而神不似,而這書法,最重要的就是精氣神,這紙面上的字,卻是第二要素,老臣自詡遠不及之,陛下,這蘇寧,絕非池中物啊!只是可惜他那師尊,定是絕世高人,可惜!可惜!」大概過了半個時辰左右,孔穎達放下了筆,看著被他寫的滿滿當當再也寫不下一筆的三張宣紙,巋然一嘆。
李二陛下也放下了筆,拿著一張寫滿了字的宣紙,和蘇寧寫好的字做了個對比,得出來的結果很讓他不爽,但是又不得不服,書法絕非一日可以練成;聽到了孔穎達的嘆息,李二陛下也頗有所得的點點頭:「往日竟不曾知道,此子竟然寫的這樣一筆雄渾剛勁的書法,與我大唐目前之書法相比,迥然不同,此等楷書,卻還是第一次見到,孔愛卿,這筆書法較之你我之書法,卻是上成之意境啊!」
孔穎達笑道:「老臣想的不只是這些,陛下,您可知今日上課,此子卻是給老臣上了一課,不,上了兩課,算上這書法課,得是第三堂課,每一堂課都讓老臣心神巨震,恍如醍醐灌頂,這學子一入學就給老師上了三課,陛下,史官寫史之時,定要把這件事情記錄下來,傳於後世,哈哈哈!」
李二陛下來了興趣:「愛卿有這般雅興卻是極好的,只是除了這書法課,還有哪兩課?這事情倒是讓我感到奇怪了,愛卿速速告知與我,在我大唐能為愛卿授課者,屈指可數啊!更何況是那小子?」
一說起文化上的事情,說到了自己的長處,孔穎達就自動開啟了老生說教的模式,這一刻,除了學生,就沒有其他人了,他的年紀和身份也足以當李二陛下的老師,李二陛下也是對他極為尊敬的,所以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
「這第一堂課,乃是教育;老臣問三明跟隨其師尊都學了些什麼,其師尊是如何教導三明的,想了解一下三明到底學到了些什麼東西,到底學會了些什麼,倒也方便老臣之後對於三明之施教,卻聽得三明說,其師尊從來沒有教他讀過書,經典書籍幾乎都沒有讀過,甚至於啟蒙讀物也未能讀過,老夫就很疑惑,一代高人,怎會如此行事?若然當真如此,豈不是誤人子弟?
三明說,其師尊帶著他一路走一路施教,所說所講都是他們一路上之所見所聞,比如看到有人盜竊他人物品被捕,其師尊就會先行詢問三明這是什麼事情,為什麼會發生,該如何解決;看到了有人打架也會詢問為什麼人們會爭執,會打架,問題的根本在哪裡,該如何解決。
天上下雨,也會問天上為什麼下雨,下雪,也會問天上為什麼下雪,乾旱,也會問為什麼乾旱,百姓們顆粒無收,也會詢問為什麼顆粒無收;而且其師尊甚少給他一些明確的解答,因為世上沒有那麼多的標準答案,所有的問題都是隨著時間之流逝而不斷的變化,問題在變化,答案也在變化,沒什麼東西是一成不變的。
就這樣,其師尊帶著三明見識了這人世間各種各樣的事情,講明各種各樣的道理,還說天下最大的學問,就在人世間,看透了人世間,一切的道理也就都明白了,那個時候讀書其實就是修身養性怡情,無關乎真正的學問,因為書中的學問也是先人所看所聞所思所想之所得,千百年前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到了如今,早就變的面目全非,如果只是讀書中的道理,那麼永遠也解決不了任何實際的問題。
陛下,老臣乃孔門嫡傳,自幼熟讀各種經典,自以為學富五車,可以為人傳道授業解惑,但是時至今日才發現,老夫犯了多大的錯!一直拘泥於先人之腳步,從未想過邁開自己的腳步,為先人的輝煌再添一絲亮色,卻一直不敢於做出任何的改變,乃至於認為做出些許改變乃是不敬祖先,是大不敬之事,卻是未免於固步自封啊!
三明說的沒有錯,這是老夫讀書數十年以來最大的困惑,聽完這番話之後,老臣恍如醍醐灌頂,幾乎就是那一瞬,老臣多年的困擾就不復存在矣!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老臣枉讀數十年書,何止百遍?但老臣卻未能讀出書中道理,而此子未曾讀書,卻是明白了這些道理。
陛下,正如三明師尊所說,問題在變化,答案也在變化,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天下最大的學問不在於書本,而在於天地間,在於人世間,看透了人世間,也就看透了最大的道理,這一輩子,也就夠了,老臣明白了這個道理,這,就是第一堂課。」
孔穎達一番長篇大論說完後,李二陛下也如同孔穎達一般,心神巨震,蘇寧是如何學習的他並不意外,因為李二陛下本身就是在戰火中在戰場上在不斷的戰鬥中成長的,若是沒有隋末亂世,就不會有今日之李世民,世上將會少了一個唐太宗,多了一個紈絝世家子,沒有煌煌大唐,只有數不盡的風流人物。
從這個角度而言,李二陛下突然發現,蘇寧跟隨其師尊看遍了天下,而自己也帶領著百萬大軍馳騁了天下,和數不盡的敵人生死交戰,在戰火中磨練成長,數度瀕臨死地,這種教育方式非常辛苦,危險性極高,但是成效非常明顯;兩個人,自己成了皇帝,另一個,會是未來的什麼呢?
李二陛下更為在意的是那句話,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時代在變化,問題也在變化,套用古人的說法,來解釋今天的事情,豈不是謬誤?之前的種種作為,豈不都是謬誤?而這個道理,竟然被孔門嫡傳孔穎達接受了,孔穎達在天下士子心中的地位,李二陛下可是知道的,於是,李二陛下心中有了一絲動靜,開始不安分了,一個很早以前就萌發的想法破開了心靈的土壤,散發出奇異的光彩……
「愛卿所言,我也深為贊同,蘇寧的確是師從高人無疑,這樣的大道理,一個小孩子就算再怎樣天資卓越也不可能悟出來,必然是數代人之功,雖然我無法面見那位高人,但是蘇寧已經學到了很多東西,並且將會為我大唐所用,這就夠了;那麼對於蘇寧,愛卿有何教導之想法呢?」李二陛下整理了心思,開始關注蘇寧,這才是最重要的。
孔穎達說道:「這也和第二課有關,陛下,蘇寧之所學,與我大唐之所授相比,高下立判,我等所授乃是先人遺物,是千年前先賢所思所想之所得,放於今日,或與仍然有大用,但是一味的套用,卻是不好的,蘇寧已經跳出了這種套用,老臣沒有必要再把他拉回來,那是害了他,害了大唐。
老臣以為,他所需要的,僅僅只是為人處事方面的一些指導,畢竟他還年輕,心性雖然較同齡人成熟些,卻終究還有少年本性,這也是老臣唯一可以指導他的地方,除此之外,陛下,老臣無能為力,或者陛下和皇后還有些東西可以教給三明,但是老臣是沒有東西可以教了,老臣卻也想著能否試試,對其他學子也用這種方法,為天下之表率,先祖為萬世師表,老臣自然遠不及之,但,老臣卻也想著能夠重現先祖之輝煌。」
李二陛下點點頭:「愛卿乃博學鴻儒,愛卿之所言,我當然相信,若是大唐之學子都可跳出套用,呵呵,愛卿,何止萬世師表之功勞?愛卿,這卻要拜託你了。」
孔穎達再拜:「臣必不負陛下之重望!」
李二陛下笑著虛扶一下:「愛卿不必多禮,那麼愛卿,這第二課是什麼?」
孔穎達說道:「還請陛下仔細閱覽三明所寫內容,方才陛下與老臣都被此子之書法吸引了,老臣也忘了老臣此來是為了做什麼,三明將他師尊窮數十年之力創造的拼音讀字法獻了出來,這就是具體的內容。」
「拼音讀字法?」李二陛下還真的沒有注意這洋洋灑灑十張宣紙寫了些什麼,於是拿起紙張就開始閱覽。
隋唐時代之漢語脫胎於上古漢語,稱之為中古漢語,其讀音與近代漢語和現代漢語有較大之差別,由於古代未曾有拼音這樣的輔助音標,而識字的前提就是識字,兩字相切讀音法也就是如此,研究中古漢語最重要的依據就是陸法言編著的《切韻》,之後是宋代的《廣韻》。
中古漢語較之於近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差別很大,而且由於中古沒有錄音設備,而且漢字不是字母文字,不能嚴格記錄語音,所以說起來就是差別了很多,很多現代漢語的特點,在中古漢語就已經奠定了,例如一字一音,沒有上古漢語中可能存在的輔音叢,有辨義作用的聲調,等等。
蘇寧自然也是考慮到了這些問題,所以如此謹慎,在百度上百度了很久才百度出了這些問題,為此他還發現了中古漢語最重要的韻,比如牙音、舌音、唇音、齒音、喉音、半舌、半齒等,這些就是後來唐詩宋詞產生的基礎,蘇寧不知道自己若是真的把現代漢語的拼音推廣到古代,是否會對唐詩宋詞的產生造成影響,尤其是詩仙詩聖們還沒有誕生的時候,漢語拼音是否會衝擊中古漢語韻?從而使得唐詩宋詞這樣的國之瑰寶就此消失?
這也是蘇寧寫在最後兩張紙上的擔憂之所在,當然蘇寧不會說以後的事情,不會這個時候就說起李白杜甫,而是把目前已經有的詩作拿出來做比較,向李二陛下說明了自己的擔憂,失去了古漢語三十六韻,還會有唐詩宋詞嗎?正如同當代,還有多少人可以做得出格式上完美之詩詞?
良久,李二陛下抬起頭,揉了揉酸痛的眼睛,笑著對一旁仍然不斷臨摹的孔穎達說道:「且不說這拼音讀字法於國於民有大利,就是這一筆書法,也讓我捨不得移開視線,若是每個大臣都能有這樣的筆法,那麼我處理奏摺,也就不會感到疲累了,每一次批閱奏摺都將是一次書法鑑賞,何其快哉!
愛卿,這拼音讀字法我算是初步了解了,比起我們過往所用的兩字相切法,好像還真的是準確許多,只要學會了這拼音,三歲小兒也能讀書啊!還有這口音,愛卿,你以為呢?按照這拼音讀字法,說出來的口音與我們當下所用不同,但是好就好在只要會以拼音讀字,這種口音豈不是水到渠成?」
孔穎達點頭說道:「陛下所言極是,正如同三明所言,這口音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不同地區的人,關中話蜀中人聽不懂,山東話關中人聽不懂,河北話,山東人又聽不懂,所以老臣以為,三明之建議,非常有必要,老臣也有體會;一關中好友去了蜀中,二十餘年未見,乍一見面,我們都聽不懂對方說的是什麼。
而且三明建議的這種話音,和這拼音讀字法是息息相關的,基本上學會了拼音讀字法,這種話音也就順勢而成了,不需刻意學習,說起來卻也聽得舒服,聽得清楚,不同地區之人,再也不用擔心沒有辦法聽懂對方所說之話音,雖然這可能是數十年以後才能做到之事,但是,這卻是萬世之功勞。」
李二陛下點點頭,說道:「我也是這麼認為的,確實是這樣,話音問題很是麻煩,這要是能夠予以解決,甚至是讓所有孩子都能識字讀書,這是多麼大的功德啊!我心動了,不過,愛卿,蘇寧的意思,應該不是讓你這個時候就把這拼音讀字法的事情告訴我吧?」
孔穎達一愣,繼而問道:「這卻是真的,三明的確告訴老臣,應該現在弘文館內部進行試驗,看看情況如何,積累一定的經驗,證明了拼音讀字法的確是比兩字相切法要好,那個時候上報陛下檢驗成果,拿出足以服人的成績,再行推廣,此事定要準備完全再付諸實施,否則,天下人都會看朝廷的笑話;這的確是老臣冒進了,只是陛下如何知曉?」
李二陛下笑著拿起兩張宣紙,遞給了孔穎達:「你看看,這十張宣紙裡面,有八張是關於拼音讀字法的事情,最後兩張,則是專門告誡我不要操之過急,不要立刻就頒行天下,而要先行試驗,證明這個方法的確是比其他的要好然後再行推廣,做事情也要這樣做,三思而後行,先行試驗則更為重要。
這小子還說出了擔憂,拼音讀字法的確是極為容易的,只要認識了,便可以讀出來,養成統一之口音,但是韻腳上卻是千差萬別,過於簡化,對於文化上的韻腳問題可能會造成難以形象的影響,如今我們還可以熟識韻腳,行文作詩也不會感到困難,但是若是今後所有人都學習拼音讀字法,韻腳卻反而無人知曉,押韻之事,陸法言之二百零六韻不是就此失傳?想得很遠,愛卿,這一點一定要重視起來,拼音讀字法簡單,可是這個問題不能忽視!
他還說,孔老先生心繫天下百姓,以教化萬民為己任,此法於國於民有大利,孔老先生得知後定會立刻就把這個方法告訴我,並且歷數一系列好處,大力支持這樣的方法;但是我千萬不能現在就答應,而要看看成果再說,朝廷政策乃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之舉,更是天下子民之期盼,務必要謹慎。愛卿,你說年輕人冒進,可是這年輕人好像比愛卿還要沉著冷靜啊!」
李二陛下的玩笑話讓孔穎達先是一愣,看完蘇寧所寫之後搖頭苦笑:「老臣有罪,老臣有錯,痴活五十餘載,今日一日便讓一黃口小兒上了四課!他說的很對,陛下,此事乃是大事,萬萬不可急躁冒進,否則不單單天下人看朝廷的笑話,心懷不軌者也會趁機發難,更會造成不可想像之問題。
還請陛下授權給老臣,讓老臣主持這拼音讀字法之研究和推廣事宜,老臣會一步一步慢慢走,絕對不給心懷不軌者可乘之機,正如蘇寧所說,此事事關文化傳承,至關重要;必須三思而後行,先行試驗更為重要。」
李二陛下點點頭:「這樣也好,孔愛卿,你先回去,明日起召集弘文館學士,先行進行拼音讀字法之研究標註,還有二百零六韻之比較,整理完畢之後就在弘文館以我之兒女和功臣之後為第一批受教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把他們教導出來,讓他們說這種話音,能懂得以拼音識字,更不可忽視掉二百零六韻,並且詳細記錄一切注意要點,積累經驗;愛卿,此事乃大事,萬萬不可疏漏。」
孔穎達一拜及地:「陛下聖明!老臣遵旨!」
目送孔穎達離開,李二陛下又把目光移到了手中的宣紙之上,看著一筆筆俊秀的筆法,嘴角露出了一絲得意的笑容,尚且不知道這小子能給自己帶來多少驚喜,但是目前已然是一個接著一個了,這小子也深深懂得進退之道,看來也明白盈滿則虧的道理,好小子,我倒要看看,你能走到什麼地步。
我自認並不昏聵,也擁有大量人才,朝堂之上人才濟濟,軍伍之中猛將如雲,又有了這個小子,為何不去探一探那夢想在何方?若是做到了,必然能居於千古一帝之位,秦皇漢武又如何?我李世民必將永遠位列於聖君之位!何人可以撼動?!
李二陛下的手緊緊握成拳頭,發下重誓!
ps:一下子九千字,任務好重……晚上還有一更,都是很長的章節~順便求一下收藏和推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