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孝義的話帶給蘇寧的不是喜悅,而是驚悚,蘇寧總覺得自己不是生活在喜劇片兒裡面,而是生活在驚悚劇情片兒裡面,且不說這個傢伙到底打著什麼主意,光是把自己經營了數十年的間諜特工組織交給自己,那就是一招狠招兒啊,他打的什麼主意,要這些人有何用?世家大族已經完蛋了,留著他們有何用?
崔孝義已經決定要為此而喪生,並且會在協助自己完成使命過後自我了斷,而唯一的請求就是保住衣冠士族的性命,當然還有他的家人,他的家人會成為自己最有力的臂助,他會讓自己的家族力量為自己辦事情,成為自己的附屬家族也無所謂。
這個條件,也太優厚了吧……
蘇寧有些不太敢相信這個情況,但是明明白白的人就坐在自己的面前,自己是親耳聽到親眼看到,也是基本上可以確認的,因為這個傢伙已經把他的特工組織的名單和他們目前身處的職位都告訴了蘇寧,看的蘇寧是心驚膽戰,這哪裡是無間道啊,這比無間道要強了多少倍啊……
且不說那些管家和心腹之類的,只要還活到現在的,基本上都會在那些大家族裡面擔任一些職位,掌握非常重要的權利,更重要的是,崔孝義說的一點兒錯沒有,但凡是個特工,都有辦法讓他們的家主在最短的時間內意外離奇身死,從而造成世家大族在短時間內的動亂和慌張,這個時間段裡面,就是動手的最好時機。
不知不覺中,崔孝義已經掌握了山東士族的生死存亡,是生是死,全在他一念之間,他的最初目的只是自保,但是發展到如今,他已經是山東士族的掘墓人了。可悲啊,可嘆啊,堅固的堡壘,到頭來還是從內部被攻破。這還真是一個真理,無數次的應驗在人間,留給後人無盡的喟嘆。
山東士族會落得如此地步,是不是也應該給自己留下一些教訓呢?
蘇寧一邊反思,一邊計劃著之後的道路,事情基本上確定了,崔孝義的確有籌碼和自己交易,也有籌碼和皇帝做交易,他之所以找上自己而不是找上皇帝,就是因為他不太信任皇帝。不敢和皇帝做生意,不過他覺得蘇寧更明白商業的精髓,所以更願意和一個會做生意的人做生意。
他的價碼是徹底摧毀山東衣冠士族,而要求就是保住他們的生命。
至少保住那些無辜之人的生命,山東士族也並非都是十惡不赦之徒。十惡不赦之徒都是掌權者,而底下的那些分支,不見得日子就過得好,也就是一個名頭,實際上並沒有為非作歹的能力,即使他們想為非作歹,也沒有做過。他們應該活下來,因為他們並沒有過錯,就和崔孝義自己一樣。
用自己的命,換回大唐原本就要發生的流血慘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用最短的時間最小的代價最快的速度搗毀山東士族。讓他們連反應抵抗的時間都沒有,就把他們解決了,而那些罪魁禍首,就看皇帝的意思了,是先殺掉。還是留到最後再殺掉,全憑皇帝的意思。
蘇寧認為,按照李二陛下的尿性,一定會先狠狠的折辱報復一下那些曾經折辱過自己的不可一世的山東世家頭頭腦腦,然後再惡狠狠地幹掉他們,享受著變態的快感,之後才能恢復正常,所以這些人的死亡是很有必要的,也有利於蘇寧下一步計劃的實施,只是蘇寧原本希望崔孝義可以活下來,擔任後山東時代的士族領袖,和皇家合作,但是現在看來,崔孝義是非死不可的了。
還有崔章,也是非死不可的,包括那個看到信件的高級無間道,這三個人必須要死,他們死掉,蘇寧才能高枕無憂……真是想不到,自己也會有被人抓住把柄的一天,當時還是太自信了,沒想到會鬧出這種事情來,但是,讓一個這樣了解自己,相信自己的人死掉,甚至可以說是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個知己崔孝義死掉,蘇寧還有點兒捨不得。
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從自己的那封信裡面看出來自己的真實目的是要讓大唐皇室成為虛位君主,而實現大唐特色的政治體制,要讓皇帝的權力變為全體大唐公民的權力,將皇室視為一個吉祥物,代表性的集團,而並非權力集團,崔孝義敏銳的察覺到了自己的真實意圖,竟然從那樣一點點蛛絲馬跡裡面就能察覺出來,他真的很不一般,真的很不一般,若是可以活下來,或許會成為自己的最好助手也說不定。
朋友常有,知己難求。
「對了,蘇侯,老夫所思所想,蘇侯的真實意圖不僅僅是要讓當今皇帝無法乾綱獨斷,而是要讓未來的每一個皇帝都不能乾綱獨斷,不知道是否是真的呢?雖然蘇侯的樣子已經大概讓老夫肯定了,可是老夫還是很奇怪,蘇寧年紀輕輕就手握重權,和皇帝的賞識不無關係,那麼蘇侯又為何要對自己的恩人做出這種事情?」崔孝義說完了所有的事情,得到了確切的回答之後,問起了這個問題。
或許他還是比較奇怪的,他到底還是大唐的人,跳不出時代的局限性,或許他所理解的意思就是蘇寧想要架空未來的每一任皇帝,自己去做權臣,或者組成一個權力集團,一起架空皇帝,把大唐的實權奪過來。
這其實和君主立憲的本質並無多少差別,最早的君主立憲,也就是這個意思,一群具備相當實力的貴族和商人聯合集團和皇帝分掌權力,慢慢的,皇帝的權力被架空,成為象徵性的元首,而憲法意義上的真正的權力就被掌握在了議會和首相的手裡面。
這和崔孝義所理解的禮物的本質有這差不多的聯繫,但是吧,蘇寧並不是這樣的想法,也沒有自己做權臣的打算,雖然以古代眼光看現代的君憲,的確就是一群有實權的大臣架空了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但是這群大臣的來源和首相的來源,並不是崔孝義意識當中的朝廷官員。
他並沒有跳出時代的限制。
蘇寧於是說道:「這和恩人有何關係?皇帝看重我的才華,可以用來使他的國家更強大。所以給了我這樣的地位和權力,這實際上就和商戶雇用百姓做工是一樣的,我是做工的小工,皇帝就是僱主。這裡面只是相互利用的關係,和恩人有何關係?」
崔孝義一愣,沒說話,蘇寧接著說到:「所謂的不讓皇帝擁有實際權力,那是因為我個人認為中華大地之所以王朝更替不斷,之所以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說,是因為把整個中華的全部命運寄托在了明君和清官身上,所有人都認為只要有明君和清官,他們就有好日子過。
國家也是這樣,有了明君和清官。自然會變得更加強大,但是,崔先生,縱觀歷史,您覺得是明君和清官多呢。還是暴君昏君和貪官庸官多呢?」
蘇寧反問,崔孝義長大了嘴巴,還一會兒才說道:「自然是後者居多。」
蘇寧點了點頭,說道:「所以,王朝更替表面上看起來是因為國家衰亡,皇帝昏庸,官員腐敗無能。軍隊無法打勝仗,豪強兼併土地,百姓流離失所,被逼無奈起兵造反,或是亡於他國之手,這才是王朝更替的原因。但是本侯個人以為,這正是因為所有人都寄希望於明君清官和聖人出世來拯救他們,卻並不從根本上解決為何暴君昏君庸官貪官多於明君和清官的問題。
所有人都在考慮為何前隋會亡國,為何盛極一時的前隋會亡國,卻不曾考慮過強大如先秦。強大如前漢後漢,強大如隋,卻一一滅亡,沒有任何一國可以逃避滅亡的命運,所有人只看到了前隋的覆亡,卻不曾去考慮為何每一個王朝都一一滅亡,為此本侯才會在三國當中寫到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分,這確實本侯一直都在思考的問題,為何,就不能出現一個萬世永固的王朝。」
崔孝義根本說不出話來,帶到蘇寧喝了一口酒之後,崔孝義才極度震驚的問道:「為何?」
蘇寧說道:「因為一個皇帝英明,不能表示下一個,下下個,第四個第五個皇帝也英明,一個官員能幹,不能代表另一個,在一個,第三個第四個官員也能幹,皇帝的權力太大,官員的權力也不小,官員若是為非作歹還有人可以制止,可是皇帝若是為非作歹,就好像那些著名的昏君一樣,誰能制止?
因為君王昏庸而導致的國家滅亡並不是一次兩次,但是即使人們屢屢提起,卻還是無法避免因為君王昏庸而導致的國家滅亡,百姓流離失所,皇帝也是人,也會犯錯誤,但是他們的權力太大了,一言以決生死者,皇帝也!這才是國家滅亡的根本原因,若是皇帝不能保證個個都英明,那麼國家的滅亡就是遲早的事情,說到底,沒有人可以制衡皇帝。
就好像山東士族一樣,你為何會逃得遠遠的,乃至於動用各種手段自保,不就是因為你兄長崔孝禮的權力沒有人可以制衡嗎?或許有人可以提出建議,但是最終的決定權,依舊在崔孝禮的手中,他是家主,無論擺出多麼禮賢下士的模樣,都不能改變他是最終決定人的現實!
一個家族尚且如此,一個國家又如何不會如此?若是不能改變這一點,國家就永遠無法逃避滅亡的命運,一個國家滅亡,另一個國家建立,卻仍然會滅亡,永遠都是如此,本侯不希望再這樣下去了,不希望每一次我們建立起來的美好的一切都毀於戰火,然後重新建立,再一次毀於一旦,再建立,再被毀,這樣循環往復,我們將永遠停留於原地,無法前進!
我不希望在如此,我希望大唐可以成為一個永遠存在的強大國家,讓大唐的子民可以安居樂業,不用再承受戰亂之苦,可以安心的事生產,讀書學習,按照自己的才能考取官職,或者從事各種職業,不用再擔心國家動亂,因為皇帝根本沒有擾亂天下的權力,那個時候,官員都會因為各自的政績或者是錯誤而獲得升職和貶官,做到這一切的不是朝廷,而是各地百姓。
只有將任免官員的權力付之於百姓,讓百姓去監督他們的官員,做得好就繼續,做的不好就要被彈劾而去職,這樣,才能避免因為貪官污吏的胡作非為和皇帝的不作為而導致的國家動亂,那個時候,大唐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萬世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