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海不揚波天高闊

  南海神廟,又稱波羅廟、東廟,始建於隋開皇十四年(594年),是中國歷代皇帝祭海的場所,當然啦一般都是官員代為祭祀,皇帝來廣州府的次數非常有限。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是古代觀望海上日出之地,宋元時期即為羊城八景的首景「扶胥浴日」。

  同時南海神廟也在對外交通貿易中起著重要作用,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之一,古廟地處珠江出海口,未海禁中外海船出入廣州按例都要到廟中祭拜南海神,祈求出入平安,一帆風順。

  廟前最出名的是石牌坊,上書四個大字【海不揚波】。

  明朝以前是木製的,洪武年間的時候改為石制,祈禱海上少波浪。

  廟中供奉的是南海神祝融,祝融一般人認為是火神其實身兼多職,火神、南方神、南嶽神、南海神、夏神、灶神。

  只要你夠靈驗,老百姓能讓你執掌天宮。

  自從海禁之後,南海神廟的香火少了很多,少了商戶拜,剩下漁民祈求平安。

  南海神廟沿江而下是獅子洋,朱瞻墡打算在獅子洋岸邊也建立港口,從香江港轉內河航運可以在此做第一站。

  南海神廟往上是長洲島,朱瞻墡帶人遊覽了一番而後望著江面說:「此地不錯,可建造廣州府國立軍官學堂。」

  其他人不知道為什麼朱瞻墡這麼篤定,他其實也不會看什麼風水,他只是知道以後這地方叫黃埔軍校罷了。

  「殿下,此處位置不錯,我想造船廠也建在此處。」張三考量了一番,這地方離廣州府繁華之地較遠,地廣人稀,航運又方便,將幾個廠子都造在這裡確實不錯。

  朱瞻墡點了點頭同意了他的想法:「你著手去辦啊,我會讓廣州知府配合你,儘快將廠子做起來,之前造過一次了,有經驗了,這次要照的更好才行,還有邊上要留出來將來發展的地方。」

  「是,殿下。」

  朱瞻墡望向了天空,大海上的碧波現在緩緩變得清晰了起來,而天空之上仍是厚厚的雲層。

  「陶卡。」

  朱瞻墡喊了一聲陶卡,陶卡一崩一跳的過來,戒酒許久的他現在看起來精神多了,因為阿卡四七的成功他名聲大振,但是當朱瞻墡要來就藩珠江郡王的時候,陶卡二話不說就放下一切跟來了。

  因為他說高懸於頂的天,也得是我大明的天。

  「陶卡最近有研究關於飛天的事情嗎?」

  「有,殿下。」

  說到關於飛天,其他人包括禁衛在內都從內心裡覺得是痴心妄想,人怎麼可能上天呢。

  陶卡興奮的拿出了圖紙,然後說:「殿下,我總結了我爺爺失敗的經歷,火箭可以將人發射上天,但是降落的時候,我爺爺用的是風箏,而且製作的不好,火藥又控制不好所以出了問題。」

  「我想到另外一個辦法,孔明燈。」

  一聽到孔明燈朱瞻墡便笑了起來,這路子走對了,比起造飛機飛船,顯然熱氣球要來的更加簡單。

  人類歷史上熱氣球飛行也比飛機早了一百多年。

  熱氣球的原理比起飛機那可是簡單的多了,加熱的空氣或充入使用某些特殊氣體比如氫氣或氦氣的密度低於氣球外的空氣密度以產生浮力飛行。

  現在沒有能力獲取這些特殊氣體,那就按照孔明燈的方式使用加熱的空氣就好了。

  原理不難,但是真的製作起來依舊非常困難,比如熱氣球用什麼材料,普通的布肯定不行,點火裝置怎麼設置,怎麼維持在半空中讓點火裝置的火焰不隨著氣流亂竄造成危險呢?怎麼降落呢?

  這些都是需要一點點去試驗的項目。

  而試驗就需要付出人力物力,註定在一開始會有極大的投入,陶卡自己一人負擔不起。

  看著陶卡的圖紙和想法之後,朱瞻墡便說:「你這盞巨大的孔明燈所需的物資,錢銀都從珠江郡王府支取,你一點點的嘗試,直到它真的能飛起來為止。」

  陶卡沒想到朱瞻墡之看了一眼就能這麼輕易的撥款給自己去做,這是什麼程度的信任。

  這可不是無端端的信任,而是知道這法子能成。

  陶卡沉浸在興奮的情緒之下,當場表態:「殿下,我一定將之做出來,一定!」

  「不用著急,所有事情都非一朝一夕完成的,需要經驗積累,知識的積累,失敗是成功之母,只有實踐才能通往成功,別因為著急要慌亂,一定要按照內心的計劃一步步的來。」

  「殿下說的是,我太慌張了。」陶卡高興的笑著。

  張三等人這就開始看地方,規劃廠子的土地。

  造船廠,蒸汽機廠,冶煉廠,電話廠等等,一次性要規劃的地方可不少,這就得招人了。

  「張三用郡王府的名義去廣州府的各處集市招收能工巧匠吧。」

  「是殿下,今日時間趕不及了,明日開始我就安排人去招人,用咱們郡王府的名頭一定極好招人。」

  「這樣吧,打出告示去,做六休一,工作六天,工匠們就有一天的休息時間,每日的正常工作時間是四個時辰。」

  這一下眾人紛紛驚訝的合不攏嘴了,從未有過這樣的待遇,這年代的工人們基本沒有什麼休息時間,別說工人了,當官的也一樣,除了過節之外沒什麼休息日。

  「殿下如此不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了,養了懶散性子可怎麼辦。」李孝珠不解的問。

  「這是六天打漁,一天吃魚,懶散不了的,懶散了會有勤快的擠進來,越是待遇優厚,工匠們越是會擠破了腦袋想要進來,咱們招人也就簡單了。」

  誰不希望多一些休息時間呢,張三笑呵呵的遵從朱瞻墡的命令,讓人下去寫告示明天好張貼出去。

  朱瞻墡望著江面,到廣州府兩天,目前為止一切還算是順利,但是他要大刀闊斧的做事情必然會冒犯到一部分人的利益,到時候肯定比現在要麻煩的多。

  遇山翻山,遇水搭橋,始終保持著提升生產力為第一要務,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慢慢過渡。

  而一項更重的民生資源,糧食,朱瞻墡則是另有安排。

  「小生,擬一封信送給交趾英國公,盼早日平復交趾黎朝叛亂,僅這幾字就好了。」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