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七大行省 訓練精兵

  大殿內,王景隨手翻閱著各地的奏疏。

  大夏在江北原本有四大行省,其中江都行省和淮北行省是王朝的根基命脈。

  淮西行省和淮南行省,在沉約、范雲、楊弘等人的治理下,也在慢慢的向江都、淮北兩大行省靠攏。

  王景南徵調動了大量的戰兵,還出動了不少衛所兵馬押送糧草。

  但除了這些之外,官府並沒有借著大戰的理由對民間徵稅,屯田開墾、動用罪犯和俘虜充當苦役,輔助工部的修路隊不斷的修建道路。

  道路通暢,商人便能通過道路把其他地方的糧草、商品輸送到還未發展的地方,讓這些府縣有了物資和糧食的供應,發展十分的迅速。

  各地沒有因為大戰,而放慢發展的腳步。

  「淮西行省,以宿州為治所,詳細最遠能到渦陽,向北和徐州比例,向南到五河……淮南行省,以壽春為治所……」

  不過,若是以壽春為治所的話,淮南行省要是把合肥、巢縣也囊括在內,就有些太大了。

  王景感覺,有必要以合肥為中心,再設立一個行省。

  這樣的話,新的行省可以一直向西擴張,直達天柱山,向南直達長江,西南方向接近鄱陽湖,

  面積也不小。

  現階段,大夏王朝剛剛建立,王景要做的便是穩定四方,梳理內政,消化剛剛奪取的地盤,不能盲目的擴張開戰。

  要是仗著兵多將廣,不顧生息的四處征伐,歷史上的李自成便是前車之鑑。

  李自成剛剛建立大順,便帶著精銳兵馬東進,和吳三桂決戰,結果在即將擊敗吳三桂的時候,被後金八旗攔腰一擊,頓時王朝霸業煙消雲散。

  而李自成也只當了四十幾天的皇帝,便一路潰逃,最後被一個民夫打死。

  其興也勃其亡也忽。

  若是李自成知道穩定根基,先鞏固自己的基本盤,也不會敗的這麼快。

  王景同樣是剛剛建國,和李自成有一些相似之處,不過和對方不同的是,王景有成體系的中樞官府,還有歷史上的眾多名臣大將輔左。

  就算王景飄了,也會有人勸諫,保證大夏王朝不至於翻車。

  當然,王景沒有膨脹,他現在很清楚,想要梳理內政,首先便是完善大夏王朝的中樞和各大行省、府縣的體系。

  先把納入治下的各處地界,劃分行省、府縣,然後以兵馬鎮壓,派遣官吏,如此才能迅速的消化新得之地。

  在官府體系搭建完成之後,大夏才有資格安撫百姓,處理內政。

  「來人!」

  王景叫了一聲。

  太監總管王安立刻弓著腰走進來,「陛下!」

  「去叫政務省的大學士、樞密院的樞密使前來議事!」

  王景隨口說道。

  這個太監總管立刻領命。

  片刻之後,政務省大學士沉翼、汪廣洋、蘇威,樞密使步騭、高熲一起前來。

  中樞三省之中,除了督查省的都御史之外,大學士和樞密使都還沒有滿員。

  大夏王朝的官位,王景向來十分的謹慎,像是中低層的官職,只要立下功勞就能得到,但中高層,尤其是位列三省中樞的重臣,這些是一個位置一個坑。

  若是太快提拔一些人,那些剛投奔而來的名臣,如張居正、謝玄想要成為大學士就難了。

  所以王景寧願壓制一些功勞足夠但能力稍弱的臣子,在爵位方面給予他們補償,也不願意貿然提拔。

  「臣等拜見陛下!」

  沉翼、步騭、高熲等人下拜。

  王景擺擺手,讓眾人起身,然後讓太監總管進來,把大夏王朝如今的坤輿圖張開,地圖上面,大夏王朝居中。

  南面是大明,北面是徐州,徐州東西兩側分別是高歡和曹操……

  徐州北面的地圖,只有一個簡單的輪廓。

  而大夏王朝和南面大明、南宋的疆土就清晰許多,多了城池、山川走向。

  「眼下鎮江、常州、蘇州、合肥等地併入大夏,但各地仍多有混亂,急需治理,朕有意再設行省,編戶齊民,完善府縣鄉野體系……不知諸位愛卿有何意見?」

  王景指著地圖山東南和西面,說道。

  沉翼說道:「陛下明見萬里,當下我朝的確應當再設行省,統轄萬民,不過合肥、鎮江兩地,比鄰明軍,除了梳理內政之外,還要以大軍駐守,防備萬一!」

  殿內的眾人都是頂尖的聰明人,他們都知道合肥和鎮江的重要。

  此時駐守鎮江的是傅友德、駐守合肥等地的兵馬,則是賀若弼、羊侃、張蚝等人,謝玄手中的東晉殘部,正駐守六合,接受夏軍的整編。

  「嗯,先說行省的事!」

  王景微微點頭,先把話題釘在設立行省上面。

  眾人和他剛才想的差不多,合肥、巢縣等地只是議論了兩句,便一致認為可以以合肥為治所,在此地設置廬江行省。

  而江水南面,原本屬於劉宋、南齊和東吳的地盤,眾人的意見就有所分歧。

  其中沉翼的意見,是按照原本三家勢力的疆土,直接劃分為三大行省。

  不過高熲卻當面反對。

  「以臣之見,江南暫時設立兩大行省為好,若是按照原本三家勢力的疆土劃分行省,很容易讓三家勢力的殘留死灰復燃……」

  「並且,我軍將來想要南下,朱元章定然會聯合趙昚,結盟應對我軍。所以我朝可以設立兩大行省,其中鎮江行省,以丹陽為治所,全力應對明軍!」

  「江東行省,則以蘇州為治所,應對宋軍!」

  「除了合肥、鎮江,蘇州也要駐守大軍,防備南宋突然北上……」

  高熲沉聲說道。

  他這話一說,王景的面色微微一變,他之前想的全是如何對付朱元章,對於宋軍有著下意識的輕蔑,感覺宋軍都是軟柿子。

  但南宋能在巔峰蒙元的狂攻之下堅持數十年,怎麼也不可能是軟柿子。將來若是小看了宋軍,大夏王朝說不定要吃虧。

  「昭玄提醒的是,朕倒是忽略了宋軍!」

  王景想了一下,當即讓步騭下詔,

  以慕容紹宗為江東行軍大總管,史萬歲為行軍副總管,揀選戰兵十五萬,即刻前往蘇州坐鎮。

  剛投奔大夏的周舫、周處、牛皋,還有原本的東吳將校周泰、丁奉等人也編入軍中,聽從慕容紹宗和史萬歲的調遣。

  加上原本鎮守蘇州的五萬兵馬,和從東吳數十萬大軍中揀選出來的一部分衛所兵,江東行軍總管府麾下,差不多有兵馬四十萬。

  如此大軍,足以讓占據嘉興的韓世忠不敢絲毫妄動。

  大夏王朝的戰兵、衛所兵、府縣兵,在連續收編江南三大勢力、陳霸先所部的敗兵和俘虜後,數量高達數百萬。

  大夏原本的兵馬不算,光是降兵和俘兵,就接近了一百五十五萬之眾。

  當然,這其中有不少人是被抓的壯丁。

  這些壯丁釋放回家後,還有一百一十萬人馬。

  樞密省和兵部這些天,便是為了這些兵馬而忙碌,按照計劃,這些人馬,揀選其中三分之一的精銳老卒,編入戰兵。

  另外三分之一,編入衛所兵。

  剩下的人馬分到工部的工兵營一部分,各地府縣一部分,差不多就消化了。

  把這件事做成。

  大夏王朝的戰兵就能達到一百八十萬到兩百萬。

  戰兵,是能隨時拉出去野戰的兵馬,是大夏的精銳,出征的時候,以十萬戰兵為核心,再臨時調動二三十萬衛所兵,就能形成極強的戰鬥力。

  江東行軍總管府便是如此,以二十萬戰兵為核心,收編的東吳兵馬為羽翼,形成了龐大的軍團。

  應對南宋的方面做了部署之後。

  王景順便給傅友德、賀若弼分別加封了鎮江行軍大總管和廬江行軍大總管的加銜。

  大總管,統管軍政。當然主要還是管軍,民政可以過問,但不能隨便插手。

  以後大夏王朝的行軍大總管,便是專門負責方面之要的重臣。地位超過六部尚書,能和三省主官齊平。

  「三大總管府,所需要的兵馬、器械、糧草,需要第一時間定員和補充,這件事,樞密省、兵部、戶部要立刻去辦!」

  「整編和遣散敗兵的事情,先放到一邊……」

  王景說道。

  步騭上前,拱手領命。

  做好防備外圍的威脅後,王景又說道:「設立行省的事,就按昭玄之言,在江南設立兩大行省即可,分別是鎮江行省,江東行省!在合肥,設立廬江行省!」

  「任褚淵為江東行省布政使,各地府縣官吏,政務省、吏部立刻選拔補充!」

  「任顧雍為鎮江行省布政使……」

  「任閻象為廬江行省布政使……」

  王景想了想,在設立了三個新的行省之後,立刻挑選出來三個布政使,掌管三地的民政,至於按察使和指揮使,有大軍在側,屬於次要。

  讓督查省和樞密省各自推薦出來幾個人選,然後王景挑選一個任用即可。

  褚淵原本是南齊丞相,跟著蕭道成投奔,在王景南征的時候,輔左蕭道成抵抗劉裕,給當時的淮軍送了大量的糧草藥物,功勞不小。

  所以他投降之後,王景就準備提拔重用。

  以他丞相之才,九階之力,擔任江東行省的布政使綽綽有餘。不會出現能力不足的情況。

  而顧雍,和褚淵的理由一樣。

  他跟著孫權投降,幫助王景勸服了東吳各地守將,穩定了世家大族,同樣有功。

  唯有廬江布政使閻象,能力稍弱。

  把潛力發揮到極限,也就是八階層次。不過他追隨王景的時間比較早,擔任知府已經很長時間。一直兢兢業業,政績不俗。也到了該提拔的時候。

  還有一個原因,便是閻象比較低調,而廬江行軍大總管賀若弼性格不太好,派一個強勢的布政使,雙方容易不和。

  眼下一剛一柔,正好配合。

  除了新設立的三大行省之外,王景順便把其他行省和中樞六部的主官,進行了一些調整。

  如謝晦進入樞密省,擔任直屬於樞密省的參贊司主事。

  李善長由淮北布政使,升為戶部尚書。諸葛瑾和諸葛恪,分別加入戶部和刑部擔任郎中。等有了政績,便下方到地方擔任主官。

  《基因大時代》

  胡惟庸從淮西布政使,升為刑部尚書。喬玄為江都行省布政使。

  韓熙載為督查省的左都御史、沉約范雲,分別為淮西和淮南的布政使……

  原本擔任布政使的人,只要政績出眾,都成了中樞重臣。

  而那些原本是知府、地方官員的能臣,則升遷為行省高官……

  對於這些官職調整,都是應有之義。

  王景早就應該調整了,不過現在讓群臣升官,也為時不晚。

  此時,無論是中樞還是地方的文武,變化都不小。需要一點時間還穩定。

  不過等穩定的時間過去。

  中樞和地方各府縣,很快就能迅速發展。

  今天商議的事情比較重大,官職變化也比較大,所以沉翼、步騭、高熲等人用了一點時間,才消化了情緒動盪。

  「陛下,不知謝安、張居正、陸遜、韋睿等人,該如何安排?」

  沉翼問道。

  王景沉吟片刻,這些人還真不好安排,讓他們去地方擔任縣令、知府,屬於大材小用,只能放到中樞。

  但讓他們擔任中樞重臣,他們又沒有功勞和政績。

  「按照以前的例子,禮部之下新設國子監,以謝安暫為國子監祭酒,張居正為秘文監主事……」

  王景想了片刻,說道。

  國子監,類似於歷史上的太學,明清時期的國子監監生能直接參加科舉,其中監生除了從各地舉子中招收外,還是官員子女後人的蒙蔭之地。

  在大夏建立之後,用來安置蒙蔭子弟的國子監,便很有必要設立了。

  以謝安的能力和名望,擔任屬於清貴職務的國子監祭酒,能充分體現王景對他的尊重。

  而張居正,是有名的實幹家。

  他需要的不是清閒的職位,而是真正能做事的職務。

  不過他初來乍到,對大夏的情況沒有一個整體的了解,所以王景讓他頂了原本高熲的職位。

  等他在秘文監主事的位置上,對大夏有了充足的了解。就可以轉為中樞重臣了。

  秘文監主事、中樞重臣……

  簡單兩步,就能成為大夏最頂尖的一層。

  能享受這個待遇的,前面只有高熲一個,眼下多了張居正……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