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各處塢堡山寨盜匪的騷擾,兩府十幾個縣才能真正的走上迅速發展的道路,
汪廣洋把戰報放下,對於治理這片疆土的信心更加充足了。記住本站域名
此時運河以東的四個府,他所治理的兩個府踏上正軌,清河、山陽兩個府的動作比他要慢許多。
尤其是山陽知府靠近前線,羊侃、劉威、王茂章等將校不斷的隋軍以及周圍其他小型勢力交鋒,很難建立穩定的統治基礎。
山陽知府田亮雲不得不把治下的縣城先轉為軍鎮,把附近的百姓不斷的運到淮河北岸的清江府進行安置。
為了支持清江和山陽兩個府,泗洪每天都在用大船向清江運送糧草器械。
「等到清江山陽兩府穩定下來,就可以繼續向南擴張了!」
汪廣洋在看到另外兩個府的情況時,心中想著。
此時運河東面的四個府安定下來,已經可以施行他獻上十六字戰略的後面八字了。
實際上,也正如汪廣洋所想。
在沈翼、步騭不斷處理政務、穩定內部的時候,晉升為參將的秦彥暉代替李開芳坐鎮睢寧,而被冊封為建威將軍的李開芳,回到了中樞。
開始負責招兵整編,訓練士卒的工作。
……
泗洪郊外,軍中校場。
一排排一列列的兵卒穿著紅色軍衣,持著長槍在軍官的厲喝下,不斷的呼喝刺出手中的長槍。
殺!殺!殺!
伴隨著震天的喊殺聲,他們手中的長槍以最快的速度刺出,然後又迅速的收回,再刺!
這些新兵只需要訓練一招前刺即可。
軍中士卒的訓練,以簡練實用為主, 他們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掌握長槍、刀盾等兵器的基本用法。
至於全套的基礎槍法、基礎刀法,需要等到他們掌握旗鼓號令, 陣型變幻等旗幟軍令後, 成為一個合格的新兵才能得到下一步的傳授。
不得不說。
淮軍如今招募的新兵, 根本無法和當初王景剛降臨時遇到的乞活軍、慕容騎兵相比。
當初第一波降臨的兵卒,一個個的都掌握了基礎的刀槍技能, 除了沒有兵家修煉之法外,上陣就能搏殺,一旦得到修行之法, 很快就能成為悍卒老兵,達到一階。
「這一次招募的新兵,素質不如以前!」
高台上,負責練兵的李開芳看到下面不斷訓練的軍陣, 微微搖頭。
有的時候。
越是殘酷的環境下,所招募出的兵卒質量越高。
泗洪在落入王景之手後,已經平安的一兩年時間,早已洗去了當初前秦軍占據時的酷烈。
在附近安家的青壯百姓, 也都習慣了平和過日子。
這種環境下的青壯, 在鬥志悍勇方面比經常廝殺混亂之地的人,要遜色幾分。
不過, 李開芳也沒有把這點問題當回事。
無論在什麼時候, 軍隊都是一個大熔爐, 什麼人進入軍隊,在經過不斷的訓練錘鍊後, 都會發生極大的改變。
鬥志不高, 在戰場上打滾兩次就能改過來。
「泗洪再招募五萬新兵……還有其他府招募的新兵,以及從侯景、楊行密、龐師古所部改編的兵卒, 加起來有三十萬了!」
三十萬加上以前的二十萬戰兵,便是足足五十萬常備軍。
谷萂
李開芳想到這個數字,心中就有些震動。
這可是常備的戰兵, 沒有算上衛所軍和地方治安民兵啊。
歷史上全盛時期的王朝, 保持的戰兵也不過這個數字,淮軍七府的百姓, 經過這些天的計算, 差不多有四百三十餘萬。
以四百三十多萬的百姓, 保持五十萬戰兵……堪比秦國五百多萬百姓卻有六十萬大軍的比例。
窮兵黷武, 便是最好的形容。
也就是淮軍糧草豐厚,可以供養起這麼龐大的軍隊。
李開芳也知道王上大肆擴軍的原因。
淮軍下一步的目標,便是向南擴張,南面的首要強敵便是占據了揚州、高郵的楊廣,楊廣有百姓一千多萬,大軍五六十萬。
想要將之擊敗,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可不行。
並且,如果擊敗楊廣,張士誠、宇文化及、北府軍三方就會成為淮軍馬上要面臨的敵人。
淮軍若是只有三十萬或者四十萬大軍,在擊敗楊廣兵鋒已鈍的情況下,同時對上三方諸侯,肯定會落於下風。
避免這種情況的最好辦法。
便是淮軍在南下之前,就先擴張足夠多的兵卒。
擴軍備戰。
擴軍把戰兵一下子擴張到了五十萬,而備戰便是準備各種各樣的物資,如兵器、甲冑、弓弩、軍衣、軍靴、藥材……
李開芳在訓練士卒的時候。
兵部的各個官吏也在忙著準備物資。
營造司被直接拆分,其中負責修建道路的工匠勞工被轉到了路政司。
負責修築城牆宮殿的工匠,被分為城建司。另外原本負責製作軍衣、軍靴的部門直接被剝離,讓泗洪那些世家豪強和商人組建紡織鋪承接……
軍隊擴張的連鎖反應。
讓政務省、樞密省的幾個中樞部門都發生了改變。
不過新成立的路政司和城建司,並沒有成為直屬中樞的十三司之一,而是到了工部名下。
剩下的營造司工匠,分為兵器院、甲冑院、雲車院、弓弩院、器械院五大分支。
經過調整後的部門,各自專精一項。
再次招募了大量的工匠,源源不斷的兵器、甲冑被製作出來。
原本的營造司主事趙建國,則升任工部侍郎,兼營造司的主事,他的任務已經不再是建造城池、宮殿。
他成了督造的監工和負責研發的工程師,例如雲車的改進。神臂弓的調整……
在他手中,以靈石為能源製作的雲車不斷的改進,靈氣的利用率不斷上升, 原本只能堅持一個月的就會耗盡靈氣的靈石,現在已經能堅持兩個多月了。
他甚至在研究, 如何利用靈石打造出戰場上不需要戰馬就能橫衝直撞的戰車。
整個淮軍上下。
上到中樞的官吏, 下到底層的兵卒、百姓, 都在熱火朝天的忙碌。
每一天都有不小的改變。
這些改變,被幾個諸侯派來的探子看在眼中。
他們雖然看不到軍中新兵的訓練,但通過各種渠道,知道了淮軍擴軍的數量,以及民間百姓的不斷變化。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