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被封賞的自然是內閣首輔翟崇,授縣侯爵位,任命為內閣首輔,主管內閣諸事。
第二個被封賞的是鄒寰,授上將軍銜,任命為內閣閣臣,主管軍事,任常規軍總元帥。
第三個被封賞的是黃煦,授縣侯爵位,任命為內閣閣臣,任尚書令和總軍參謀部總長。
第四個被封賞的是李無夜,授上將軍銜,任命為內閣成員,任常規軍副元帥,兼任常規軍北軍軍長。
第五個被封賞的是宓堯,授縣侯爵位,任命為內閣成員,任商部尚書。
衛煜之被任命為常規軍東軍軍長,孫文騰被任命為常規軍南軍軍長,趙仲昌被任命為常規軍西軍軍長,李無封被任命為常規軍中軍軍長,以上全都授中將軍銜。
其他武將也都各有封賞,武尊強者最低也是授中將軍銜。
文臣這邊,陳風、劉專、高昱等人都被任命為尚書省下各部尚書,受侯爵,高低不等。
翟崇洋洋灑灑讀了好久,終於是將封賞給宣讀完畢。
今日他如今已是一品,但依舊感覺嗓子都要冒煙了。
儘管有些部門尚還有人員空缺,但陳昊麾下這套班底已經基本能夠支撐得起整個國家的運轉。
畢竟只有一州之地,就算是將黃煦,鄒寰這種人單拎出一個來都足以治理一州,更何況這麼多人。
不過為了以後治理更大的地盤,他們都需要進行磨鍊,積累治國的經驗。
說白了,他們現在的經驗大部分都是來自於書本上和一小部分實踐,真正管理過一縣,一郡的人都不多。
但是陳昊麾下這些臣子們都是聰明人,而且在之前的這幾個月治理蜀州的過程中,他們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足以擔起重任!
忙了好幾天,這復國大典終於是結束了。
而陳昊復國的消息立刻便傳遍了整個天下!
「什麼?!蜀州那小子是陳朝的小皇帝?他沒死?這怎麼可能!」畢顥在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萬分震驚,魏國上下震動。
他立刻將麾下文武召集前來議事。
畢顥將這個消息告訴了他們,問道:「諸公,蜀州的事情你們怎麼看?」
一名鶴髮老者扶了扶鬍鬚,凝重道:「此子這般大張旗鼓復國,必定是心懷一統天下之志,必不能留!」
一旁有人立刻道:「臣聽一部分從蜀州逃難而來的人說,此子有黑帝庇佑,擁有各種神兵利器,連半步武聖都能重創,不好對付啊。」
鶴髮老者似乎早有應對之策,接著道:「陳國復國的消息應該很快便會傳遍天下,如今天下諸國都是蠶食陳國而建立起來的,尤其是宋國,趙國,齊國這三國,他們可是當年進攻陳朝京城,燒了皇宮,滅了陳氏皇族的罪魁禍首,要怕也是這三國最怕。」
眾人微微頷首。
畢顥也覺得有道理,不過蜀國與這三國並不接壤,反倒是與他的衝突比較大。
他憂心的道:「陳國實力不容小覷,李明旭麾下武尊強者,包括李無夜都被其收復,若真與其開戰,我們恐怕也討不到什麼好啊,那小子據說是黑帝傳人,有各種奇奇怪怪的武器,甚至還能重創半步聖人,不得不防啊!」
薛定疆這時候出聲道:「陳昊的武器的確很奇怪,速度奇快,就算是我也很難躲開,不過若是提前有所防備,倒是可以在半途將其攔下,但那武器爆炸威力巨大,數十里內寸草不生。」
經過這段時間的休養,薛定疆的傷已經痊癒。
核輻射對於他這等強者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影響,他已經將輻射造成的創傷全部修復並將輻射給消除了。
聽到薛定疆的話,眾人都微微皺眉。
這威力的確很大,足以堪比半聖的全力一擊了。
鶴髮老者道:「除了陛下之外,我魏國有四位半聖,若是蜀國膽敢來犯,便多去一兩位。那等逆天的武器不可能擁有很多,不然的話他恐怕已經殺到雍州來了,何必與我們在斜谷關訂下一年的約定?」
眾人深以為然的點點頭。
接著,鶴髮老者又對畢顥道:「陛下,可派使者前去楚國,越國遊說,讓他們與我們一起聯合,先對陳國發起圍攻!」
「如今陳國僅有蜀州一地,若是讓他擴充了地盤,恐怕會令天下震盪,一些還掛念陳朝的人恐怕會前去投靠,到時候再想要將其滅掉,恐怕就沒那麼容易了。」
有人問道:「若是此時宋國,趙國前來進攻怎麼辦?」
鶴髮老者哼道:「他們不會的,陳國對於他們來說可是死敵,如今有我們在前面幫他們擋著,他們巴不得我們鷸蚌相爭,好漁翁得利呢。」
畢顥聞言,微微皺眉,冷聲道:「怎能如了他們的願?聽說北原鮮卑族出了個了不起的人叫拓跋洪宇,將整個北原都統一了?」
鶴髮老者點了點頭:「確有此事。」
畢顥道:「送兩百萬石糧草給他,請他出兵攻打趙國。至於宋國,只需守住函谷關即可,聽說他們前段時間與齊國大戰,死傷不少,短時間內應該不會有什麼大動作。」
「遵命。」
頓了頓,畢顥道:「與陳國一年的約定時間很快就到了,我們得抓緊集結兵馬,聯合楚國和越國,將陳國給掐死在蜀州!」
「遵命!」
畢顥突然想到了弟弟畢昶,有些不忍。
但是在國家的利益面前,就算不忍也沒辦法了。
若陳昊真是十幾年前陳昊從皇宮裡逃出去的那名小皇帝,那畢昶恐怕是沒有辦法活著回來了。
陳昊那時與他訂下一年之約就是為了拖延時間啊!
當時他們都有懷疑過陳昊的身份,但是他們都以為陳昊是陳朝皇族的人,沒有人朝著他是十多年前逃出來的皇帝這個方向去想。
沒想到對方居然真的是這個身份。
有這種反應的不僅僅只有畢顥,全天下的諸侯在聽到這個消息後,沒有一個人的臉色是好看的。
全都召集了麾下臣子前來討論這件事,商量對策。
但這些諸侯絕大部分都是曾經當地的士族豪強,他們怎麼可能會將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基業拱手還回去。
於是便都派出使者前來魏,楚,越三國,明里暗裡表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