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科舉取吏真不行

  第120章 科舉取吏真不行

  隨著皇帝的一句「天下之事在朕」,大堂頓時就靜了下來。(由於緩存原因,請用戶直接瀏覽器訪問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但隨後,唯一的內閣輔臣韓爌就出言道。

  「陛下貴為天子,當一言九鼎,決斷天下。」

  「臣知陛下解大明頹唐之勢焦急之心,然《尚書·武成》有言,諄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天下治。」

  韓爌說著,擦了擦額頭道。

  「臣請陛下三思而後行。」

  緊接著,吏部尚書孫如游也站了出來,道。

  「陛下,大明至今已兩百年有餘,朝廷官吏之分自有定數,如今正值多事之秋,前番恩科僅為選吏,已致國子監學子心有怨言。若是改科舉取士為取吏,恐傷天下士子之心。」

  說著,孫如游抬起頭小心的看了一眼上面的皇帝。

  「如今朝廷官員多為進士,若是選舉人、秀才入朝,恐致士子無人重視科舉,會動了國朝取士根基。」

  聽到韓爌與孫如游的話,朱由校的眉頭皺了皺。

  官吏合流與科舉取吏,是他必須做的兩件事。

  看向周應秋、畢自嚴等人,朱由校出聲問道。

  「你們也覺得不行嗎?」

  「回陛下,官吏合流,臣以為可。」

  聽到皇帝的問話,周應秋站出來,斟酌了一下用詞,說道。

  「如今朝廷之上,誇誇其談之徒眾多,其人風聞奏事,不務正業,整日與浪蕩子弟為伍,見小利忘義,不堪大用。」

  「若是能從地方選出一批精練老吏為官,調入京城,當可使政務通暢,上下一體。」

  「然科舉取吏,臣覺得為時過早。」

  說著,周應秋話頭一轉,又道。

  「各地官府取吏,一為服役,二為納銀,這些小吏的任用之權,是知縣能掌握這縣城權柄的關鍵,臣以為不可輕動。」

  「畢愛卿覺得呢?」

  聽到周應秋的話,朱由校不自覺的點了點頭。

  明朝的官員數量,本就很少,對地方的掌控力不足,若是將小吏任命權從地方拿走,那地方官員很容易就會被當地大族架空。

  「臣贊同周尚書所說。」

  聞言,畢自嚴拱手道。

  「民間有言,閻王好見,小鬼難纏。」

  「各地主官是朝廷派去的,朝廷對他們很好掌控。」

  「但小吏往往都是本地人,他們與地方大族往往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有了他們,主官才能行使政令。」

  「他們與主官是一個相互制衡的關係,若是將小吏任命收歸朝廷,恐會使得地方官府的政令,難出縣衙。」

  「有道理。」

  聞言,朱由校不由得點了點頭。

  後世公務員考試,也是分為國家公務員考試、地方公務員考試的。

  這是一種權力制衡之下的妥協。

  「科舉取吏之事,卻是朕孟浪,思慮不周了。」

  手指在桌面上敲動,朱由校出聲道。

  「陛下聖明。」

  聽到皇帝算是收回了科舉取吏的話,眾人心中頓時就鬆了一口氣。

  這個事太大了,別的不說,此時大堂里站著的官員,全都是進士出身。

  這要是他們一群進士出身的人,讓皇帝倒騰出一個科舉取士,派遣地方為吏的事情出來。

  有一個算一個,回家都能上吊了。

  「那官吏合流之事,就定下了。」

  眾人剛鬆了一口氣,朱由校就出聲道。

  「內閣傳旨,令各地上交吏員名單、庫檔,令吏部遴選官員。」

  「內閣牽頭,重定吏員品級。」

  「臣領旨。」

  韓爌還未出聲,周應秋就第一個站出來道。

  「臣領旨。」

  無奈,韓爌也只能從後面站出來道。

  但隨即,韓爌就反應過來,事情不對啊。

  官吏合流與科舉取吏兩件事,他都是反對的。

  這現在怎麼科舉取吏告吹了,但官吏合流就這麼通過了?

  眼睛眨了眨,韓爌放棄了再說官吏合流的事。

  這要是說的多了,恐怕會讓皇帝給叉出去。

  「陛下,臣還有一事啟奏。」

  「什麼事兒?」

  在椅子上坐下,朱由校抬起頭問道。

  「陛下,我朝慣例,京營委任勛貴統領,稱總督京營戎政,如今由張維賢領之。」

  「此外,還要遣一文官輔佐,稱協理京營戎政。」

  「前番,此職為黃嘉善領之,今黃嘉善已去,臣請陛下選賢任能,助英國公協理京營。」

  躬著身,韓爌出言道。

  「協理京營戎政?」

  聽到韓爌的話,朱由校臉色瞬間就冷了下來。

  這是想要染指他改編後的京營啊。

  「統兵之事,乃是武職,文官插什麼手。」

  隨手在桌子上一拍,朱由校沒好氣的道。

  「還是說,太祖、成祖之時候,有勞什子的協理京營戎政?」

  「陛下,此職乃嘉靖二十九年間所置。」

  聽到皇帝的話,禮部尚書孫如游站出來解釋道。

  「那就是了。」

  聞言,朱由校冷笑一聲,接著道。

  「朕若是沒記錯的話,當年設協理京營戎政,乃是因為蒙古南侵,京營出戰不利,為整軍紀所設的吧?」

  「如今,京營不堪大用,這就是你們文官百餘年來替朕協理的京營!」

  說著,朱由校的氣就上來了。

  「七萬京營,挑挑選選只挑出來九千多僅堪一用之兵,還設協理京營戎政,是嫌京營爛的不夠徹底嗎?」

  「臣不敢。」

  聞言,韓爌連忙低頭。

  「趙宋以文馭武,三百餘年,屢次讓我中原受邊夷所侵,終有那靖康之恥,崖山之難,中原膻腥百餘年。」

  「我太祖起兵於微末之間,北逐韃靼,從無以文馭武之事。」

  「你們給朕記清楚了,文武官員,需各守職責,不得侵權!」

  軍隊,可以自己招募文職。

  但絕對不能讓文官插手。

  「臣等謹遵聖訓。」

  聞言,眾人連忙躬身道。

  大明看不起趙宋,這是自開國就有的。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大明終究是走上了趙宋的路。

  不過,到底是沒人敢大聲的喊出來說以文馭武。

  在龍書案後坐下,朱由校從劉時敏的手中接過茶杯,揮了揮手示意眾人坐下。

  手指在桌面上敲動,朱由校思索著。

  官吏合流,阻力很小,畢竟吏員那種職位,但凡是考上進士的人,基本沒幾個能看的上。

  唯一讓朱由校拿不準的是,科舉取吏這件事,難不成真這麼放棄?

  (本章完)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