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5章 做商業就像養孩子

  西崗去年確定了十五個商業項目,開工八個。Google搜索包括魯爾的那個。

  今年計劃開工的是七個,事實上是九個,京城和申城已經談下來了。

  如果全部按照張彥明給出來的規劃規模,不提去年那八個改不改,今年這九個需要的錢就不是現在的西網能承受得起的。

  貸款都不行。

  而且看老王的樣子,去年那八個估計是要改。現在改都還來得及,基礎工程不影響上層建築。

  他們這十五個項目其實可以理解為十五個簡易棚子,就是占地有點大,然後分割成一塊一塊的往外賣。

  相當簡陋,鋪個地面,砌個兩層紅磚,外面整個用玻璃什麼的包起來,南方就是貼個牆磚。

  又土又丑。

  但就是這麼一堆玩藝兒,三年給老王弄回來四十多億。純利。這就是這會兒地產項目的爆炸性盈利能力。

  「商業規模其實還在其次,周邊的配套性住宅很關鍵,再就是綠化。我感覺西崗好像特別喜歡搞大型硬化廣場,缺少綠化意識。」

  張彥明喝了口水,琢磨了一下說:「住宅和商業進行配套,相互促進依存,這是大型商業中心最好的模式。

  但是也要注意綠化的作用,人是崇尚自然的,不管什麼性格什麼地位,好的環境總會帶來好的體驗,讓人喜歡上它。

  商業中心沒必要朝著豪華來裝修,要的是設計感,是舒服,是休閒性,最主要是要明確價格紅線和商品底線。

  所有人都想賺錢,你我,他們,商戶,都想賺錢,賺大錢,賺快錢,但是我們這個商業中心不行,它必須要考慮持久性。

  咱們不說打造百年商業,起碼它得能把土地出讓期做滿吧?

  你不能寄期望在商戶身上,他們實際上很少是具有理性的,但消費者肯定是理性的。

  商品的質量,售後,品類搭配,餐飲的口味搭配,所有商業的價格系統搭配,便民性和服務內容。等等。

  買塊地建個樓這事兒其實很簡單,但把這棟樓經營起來,還要經營好,其實是件挺難的事兒。

  這就相當於孩子。

  生孩子只需要一年,但是把她們養大,養好,教育好需要至少十五年。

  我們要管吃管喝管住,時刻注意她們的身體情況,學習情況,性格變化,需求變化,開不開心。

  最難的是在前面幾年她們還沒有任何能力的時候。

  尤其是第一年,動也不能動,說也不能說,我們只能靠猜測小心翼翼的不斷試驗著調整方法來保證她健康成長。

  養孩子也是需要回報的,和做事一樣。

  但是我們知道,養孩子的回報要至少等到二十年以後,不能著急,不能強迫,但做事可能,我們就不會考慮這麼多了。

  消費習慣消費思維這個東西,和孩子的習慣性格一樣,是可以培養可以引導的,我們可以通過環境,安排,調控來慢慢改變。

  讓他們喜歡這裡,習慣這裡,變成他們生活的一個部分,哪怕就是來逛一逛,放鬆一下心情,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

  所以於其急功近利的想通過高利潤來創造表面上的繁榮,不如靜下心來打造一種讓大家喜歡的生活氛圍。

  消費不是刺激出來的,利潤也不能是短時間壓出來,這種不可能長久。

  賣一個包包賺幾千上萬,賣一條大眾的衣服只賺幾十塊。把飯菜的量降一降,價格調高一點點,就可以掙雙倍的錢。

  聰明人就會去賣包包,搞就餐環境,把菜量減少價格提高但擺的很漂亮。他很賺錢。

  小商戶可以這麼做,而且在一定的時間內可能效果也不錯,但是做為一家大型的綜合商業體,這麼做就是自殺。

  我們必須,也只能依靠大眾消費來獲得盈利,必須去賺那幾十塊錢,還要把這件事做好。

  不是說包包和所謂高檔餐廳不能有,但它註定不可能成為我們的主打,這是要把心思,把關注點放在哪裡的事情。」

  張彥明還是頭一次和別外講這麼多大道理,有點口乾舌躁,喝了口水看向老王:「這個商業體就是我們的孩子。」

  他指了指老王的幾個手下:「他們就是我們給孩子請的保姆,我們可以把孩子交給保姆,但是不能完全依賴保姆。

  我們要在所有的地方裝上監控,隨時注意孩子的反應,了解孩子的身體情況。

  還要時不時的親自嘗嘗他們給孩子做的飯菜,看看是不是咸了辣了,營養是不是均衡。

  如果發現他們的行為對孩子不利,那就要果斷的換掉他。

  但是,如果真的是孩子,我相信誰都能做得到,但放在商業上,不一定。

  因為必竟沒有孩子給我們帶來的感官上的那種直接性,不會那麼強烈。這個就很危險。」

  老王聚精會神的聽著張彥明的話,一邊聽一邊琢磨著,問:「你能不能說說,楓城是怎麼來控制這種隱性風險的?」

  張彥明想了想,說:「我們不用盈利狀態來考核員工和團隊,我們在服務態度,服務質量,本職工作完成度這些方面進行評分。

  ……我拿我們的商超來做例子吧。

  國內目前的行業模式是,搞一個場地,聘請員工,然後由廠家投放商品制定價格,以最終銷售額來提點做為超市的利潤。

  這是一個三不沾,要麼價格高,要麼質量下降,要麼生產廠家虧損,其中的平衡不是太好找,大體上是以銷售價格提升(減量)來維持平衡。

  這裡面的影響因素有很多,租金占比很大,第二是人員開支。

  超市本身完全不會考慮廠家的感受,要壓貨款,直接抽取純利潤,隨意更改價格或者搞促銷,還要讓廠家來承受各種損耗。

  原來好像是幾個點,現在十幾個點了吧?」張彥明扭頭問宋增義。

  宋增義點了點頭:「十二到十六個點,據我們分析五年內還會提高二到三個點,公開的主要影響原因就是店租。」

  這裡說的是平均數,具體到不同品類商品上,會有一些針對性調整,並不統一。

  張彥明對老王說:「我們的超市不是這種模式。我們不壓貨款,現貨現結,雙方商談一個都能接受的出廠價格。

  廠家只要保證產品質量,按期如數的交到我們倉庫,就直接結款。

  他不用擔心也不用負擔其他任何附加成本,所以這個廠價還是可以拿的很低的,廠家也有得賺,供貨和質量就會很平穩,有保證。

  這樣,我們自己自由制定銷售價格,自己承擔日常和活動的費用,可以隨時靈活機動的進行調整。」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