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5章 王比亞的打算

  張彥明想了想,說:「行,七個億就七個億吧,支付方式也沒問題,你簽個擔保協議就行了,至於股份就算了,現在就挺好。」

  「我說真的。這個價格我清楚是低了,公司這邊肯定有損失。」

  王比亞這個人對股份並不是特別執著,後面為了引入資金他一度減持到了百分之十五。這是個一心要做事的人。

  「無所謂的事情,」張彥明搖了搖頭:「你是自己人,對外和對內自然不一樣,這個價格可以了,我接受。」

  這件事情也就這樣決定了,楓城在龍溪的所有產業打包交給老王的表哥。

  雖然可能少收入了幾個億,但實際上楓城是賺的,而且換來了王比亞的感激,張彥明覺得划算。值。

  即然決定放棄了,再去考慮以後的增值營收什麼的也沒什麼意義。

  楓城買斷老王表哥手裡股份的錢也就不用支付了,他表哥還要補匯五千萬過來,剩下的三點五億兩年內結清,參考銀行同期利息。這個就不可能是最低線了。

  「老王你可以在龍溪這邊占些股份,這個價格如果不是你你表哥拿不到,而且還需要你來擔保資金,拿兩成他不虧。」

  張彥明給王比亞出主意。這事兒王比亞拿兩成他表哥確實不虧,對老王來說也是增加了一筆不用操心的財富。

  事實上兩成還是保守的想法,王比亞占個三四成是毫無問題的。只是那一座商業步行街還有兩塊地皮就值了。

  兩個人閒聊了一會兒,話題就拐到了要建立的電池研究所上面,這是兩個人都特別關心的問題,也是這次合作的核心。

  「這個研究所還是要放在京城,一個是出於保密方面,另外一個就是方便請人,請相關的大拿進來。太遠了很麻煩。

  你那邊現在的研究中心也不用搬離撤消,可以增擴成二所,一方面在現在的技術上深入,另一個就是以後用來消化京城這邊的成果。」

  王比亞認可這個提議,他自己就在京城工作了好幾年,而且對這一塊相關的學者院士們也都熟悉,知道張彥明說的是對的。

  對於保魚島現在在生產經營上的狀態,張彥明並沒有多說什麼,一個是他確實不想涉入控股企業的經營中來,二一個後面會有專業團隊下去處理相關問題。

  這其中的道理該講的也都講了,用不著老生常談。

  「土地和熟練工人,中層管理幹部的儲備這幾個方面要上心,把眼光放遠一點,這一塊的規模十倍絕對不是盡頭。」

  「這一塊我相信你,會馬上著手安排。」

  「再一個就是關於汽車,我還是那句話,先夯基礎,闖名聲,不要急。要從質量到做工各個方面扎紮實實的來,拿出出口歐米的勁頭。」

  國內製造業的最高標準不是企標國標,而是出口歐米的單標。國標就不提了,那東西就是個笑話,企標一般都會高於國標。

  其實不只是製造業,所有行業都差不多是這麼個現像,像食品的國標……可以形容為老房子的牆紙,留之無用,看著心煩,撕掉還麻煩。

  而一旦涉及到出口,馬上方方面面勁頭全來了,高標準嚴要求,各種效率。所以出口轉內銷這個名詞才能在國內幾十年不減風頭。

  很多東西需要出國買回來才放心,不得不說這也是一個奇蹟。相當棒。

  最關鍵的是,在外邊還便宜,便宜老大一截。這特麼,呵呵。

  「我打算收購京城這邊一家模具廠,你看怎麼樣?」

  「計劃好了?」

  「呵呵,這兩年一直就在想著造車,確實想了不少,也做了一些調查和準備,如果沒這回事,差不多會在明後兩年張羅這件事。」

  「這些事你自己決定,不用問我,」張彥明點了根煙:「我說楓城不涉入任何控股企業的日常,就真的不會涉入。

  我只會在方向上,技術上,或者重大決策上提些建議,或者你真的有什麼解決不了的事情可以來找我。

  像平時這些就算了,我也沒什麼時間。說實話,我下面這些公司我都沒管過,也就是看看報告。管理公司是團隊的事情。」

  「行吧。」王比亞點了點頭:「那我就按自己的計劃來。如果搞兩邊兩個研究所,再加上收購一些配件企業的話,肯定會缺錢。」

  「也不是什麼配件都需要收購。缺錢沒關係,你隨時打報告過來就行,找紅葉批。但是我提醒你,財務這方面公司的要求很高,別出疏漏。」

  「好。」王比亞鄭重的點了點頭。

  「咱們有自己的精密製造廠,包括工具製造,包括設備精密化處理,生產線改造這些都不比任何國家差什麼,所以你需要提高你的生產標準。

  要造,就造最好的,哪怕是低端車也不能因為生產工藝各方面而被人稱為低端,那就真的是低端了。

  還有車標和外觀,一定要好好設計,別對付,別不捨得花錢,那就是臉面,要多考慮用戶的心理。」

  國內的車企在外觀和車標上完全就是應付一下了事,都不能說不重視,是一丁丁點也不重視,一個一個奇醜又奇葩,連模仿都弄得兩層皮。

  張彥明在記憶世界裡從來沒買過保魚島的車,就是因為車標太醜了,一看就煩。

  不過他開過那款著名的F3,公司臨時配的,開了一個多月,總體來說的感覺就是費腳,剎車和油門踏板太窄,而且硬,踩的腳心疼。

  還有就是國產車做工上的各種隨意粗糙,像鬧著玩似的,還不能說,一說就是不愛國。我克他麻麻。

  一張嘴就是幾十萬的車製造工藝像兒童電動玩具似的。

  是真弄不好嗎?還是真缺了那麼二兩鋼材的錢?

  其實就是不在意,總廠敷衍,配套廠糊弄,大家都是得過且過,精力都放在了GG吹噓和售後扯皮上面。

  來售後的都是刁民,這正是我們泱泱大國自上而下相當統一的認知。

  包括進來的企業都熟練的學會了這一套。說起來,當初人家進來的時候相當吃驚,怎麼可以這樣?怎麼還能那樣?然後心領神會。

  自毀長城這句話可不是說說而已,只是404大神不讓說。

  廬州汽車量產以後一直不對市場發售,而是先供應內部,其實也是一種檢驗,算是內測,必竟從張彥明到管理層大家都是第一次。

  領導層和員工拿了車需要在業餘時間完成內測任務,也就是找問題提建議,填寫表格問卷這些,一個月一次。

  這些問題和建議在公司內網上完成,然後會反饋到廬州廠那邊的售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