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輝現在小日子過的也是相當滋潤。
才二十五,大廳局實職正處,位高權重,又沒什麼經濟負擔,名車名表名煙名酒該怎麼享受就怎麼享受,一點也不用耽心別人議論。
開奔馳抽中華戴著幾十萬的手錶,全廳獨一份。不是說別人沒有,是別人有也不敢這麼明目張胆,差異一下就出來了。
不用吃拿卡要,偷偷摸摸送的那點錢他根本看不上,反手就上交,也不用耽心別人忌恨。
領導也放心他待在關鍵崗位上,肯定不會出現什麼經濟上的問題,那就肯定不會出現其他問題。也是輕鬆。
連帶著他們處里的幹部出去都牛哄哄的,誰有俺家處長牛逼?還大方,平時好煙好酒經常散,部門聚會都是私人掏腰包,誰家有事肯定到位。
跟著這樣的領導他提氣呀。
而且處里兄弟姐妹個個都有安排,想做生意家裡家屬在步行街上開個店,光明正大的掙錢。想換房子吱個聲幫你搞定,就要求你認真工作。那還說啥?
去領導家,別人拎瓶茅台是賄賂,他拎一瓶那就是想喝一口,完全就不一樣。
定製坊那邊雖然張彥明占著大股,其實從來也沒分紅,利潤都給了張彥輝,就是要求他不占不拿不吃請,別因為點錢犯錯誤。
現在張處長在魯爾那都是有名的,吃請從來都是他付帳,即不駁面子又不占便宜。
人只要不需要占小便宜不需要貪財,那腰杆就硬,說話就敢大聲理直氣壯,就有正氣。
廳里十六個大處,不管處長多有老資格,和張彥輝也是客客氣氣的相當給面子。大家就不是一個層次。
當然,也是張彥輝情商相當高,別看年紀小,處事圓潤老到,天生就是混這一塊的料子。
「過了年,監管處那邊老處長歲數到了,廳里的意思讓我兼著。二哥你說我答應不?」
「幹什麼的呀?」
「監管唄,規範建築市場主體行為,查處建築市場違法行為,負責全省工程建設實施階段的管理,指導和規範工程監理。
像什麼拖欠工程款,招投標,造價,方方面面都得管。」
「權力挺大呀。」
「說的就是,我感覺領導在拿我當槍。我現在這攤責任就挺大了,好在面窄,要是去了監管那就是面對全省的建築相關行業了。」
「我到是感覺,你們領導是想干出點事兒來。明知道你過去是什麼樣還敢叫你去,就說明他對現在某些方面有點想法了,想管管唄。
整個地產行業的規範確實也是大事,現在這塊……有點亂七八糟。你自己琢磨吧,想去就去,我沒什麼意見。」
「我就怕過去了,得罪人太多了,給自己找事兒。」
「底線把握好,其他的方面有點彈性,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到時候我讓楓城和紅城那邊配合你一下。咱們自己這邊肯定是身正影直,沒有任何問題。」
「現在這人吧,有點黑,感覺太貪了,本來就掙錢,還總琢磨著鼓搗鼓搗多弄點。」
「都想發橫財唄,人心哪有知足的時候。」
「我要是過去……那,嘿嘿,下回調整能不能混個副廳?倆大處呢。」
「你才二十五,急什麼?別總想那些沒用的,現在就算上去也不是什麼好事兒。人活著輕輕鬆鬆就好。」
「那到是,三十五之前熬過去就行,我也不急。就是咱們這麼閒說。」
「閒說的話最真實,說明你心裡就琢磨著升官呢。太小了,千萬別急,把工作做好比什麼都強。」
「關鍵是事兒都叫你幹了,除了琢磨點這個我還能琢磨啥?做生意我也不是那塊料。」
「那不好嘛?輕輕鬆鬆過日子,也不需要擔心什麼。」
「那到是。給我準備手機沒?你們發布那個。不會是我還得去買吧?」
「你要這個?我打算是下一款家裡一人一個。下一款是商務機。」
「趕緊弄十六台給我,我給錢,廠價啊,別掙我錢。」
「那下一款你不要?也就等小半年。」
「下一款再說唄,自己家產的。處里大夥都看上了,算上司機十六個人。多少錢哪?我聽他們說賣三千多。」
新手機的市場定價是三千七百七,遠遠低於同檔進口手機的七八千。不過在國外賣的要稍貴一點,必竟有稅嘛,定價八百多米刀。
這個價格已經超過了國外各大品牌的大部分款式。
手機的出廠價和銷售價格之間……差的有點懸殊。其實大部分商品這兩種價差都有點懸殊,必竟還有運輸,中間渠道各個方面,都要有利可圖。
九十年代的廠銷價差大概在七八倍以上,甚至十倍。到了2000年這會兒,有所下降,平均來說大概在三到五倍這個樣子。
這裡說的是電子產品,手機,計算機,家電。服裝和化妝品不包括在內,那個東西就沒法說了,上千倍也正常,五十塊錢成本就能賣幾千。
這裡面有一部分是沒辦法,必須產生的費用,包裝,運輸,渠道層次費用,分銷費用等等。但大部分是零售利潤,是為了商戶肯賣力銷售。
像品牌衣服和鞋子包包的工廠批發成本一般都是一到三折起,到了品牌商手裡就是三到五折給銷售商。
那些路邊服裝店的就說不上了,也沒什麼具體牌子,定價都是賣家隨意。
一般二三十塊錢上貨,基本就會標價在兩三百這個樣子,也有更高的。但是他需要支付的成本也不少,上貨的路費,房租水電稅人工收這些。
其實算下來一年也掙不到多少了,大部分都是在給房東打工。因為零售沒有銷量保證,全看運氣。
在九十年代,進口商品的定價一般都不參考出廠價格,而是參照國外的零售價,直接按匯率折算過來就用了,比如五百米刀,乘以八點二八六,就賣四千二,或者四千五。
這種擬價方式很普及,也基本保留了下來。
刀鋒2004發布的時候在國外是五百米刀,在國內的售價是八千左右,各地略有不同,比匯率折算要高很多,除了是把進口稅收又加了一道,還有它的品牌原因。
那個時候的新手機售價高,落價也快,像大諾5110,上市五千多,第二年就一千多了,刀鋒雖然沒有這麼誇張,但一年以後也落到了兩千六。
那是個精彩的年代,各種手機層出不窮,各種獨特的設計,樣式,色彩,各個品牌爭奇鬥豔。
張彥明之所以把國內價格定的略低,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沒有中間商。
全國大部分地方都是自己的專賣店,然後下面才有些分銷,省去的渠道費用折算個一千塊輕輕鬆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