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肯定有這個念頭

  第345章 肯定有這個念頭

  兩分半鐘後,任巧從角落壘放的三個大木箱裡找到齊升的教科書。三個箱子都是,最上面的一個是最新版,中間的第二版,最下面的是初版。

  搬下十分沉重的箱子,任平生掀開木箱蓋,映入眼帘的是一本本擺放整齊,常規大小的書籍,

  書封的式樣類比現代的教科書,上面除了有用小篆字體寫的學科名字,還有對應的圖畫。

  通過畫風不難看出,不是出自任平生之手,是他人所畫。

  隨手拿起一本寫著「文」的教科書,任平生翻閱道:「共有多少門學科?」

  「齊升學院的學制與那邊的學制類同,分小中大,三個時期。小學三年,五歲到八歲。中學三年,八歲到十一歲。大學五年,十一歲到十六歲。」

  「我怎麼會給小學、中學定三年,這能學到什麼?」

  「小學啟蒙,中學定向,足以,」任巧說,「這兩個階段的目的,主要是為他們啟蒙,引領他們入門,讓他們跨過門檻,能學到多少,能達到何種目的,全看他們。若是可造之材,自可入大學深造。」

  任巧接著說:「小學的課堂主要遍布在各地的縣城之內,中學類同,但相對隱蔽,大學則是在齊升城中。」

  「小中大三個時期,分別有哪些學科?」

  任平生一邊問,一邊接著看手裡的教科書。他手裡的這本是小學一年級的,第一篇的內容是何為家、何為國。

  「小學四門,文、算、史、博物。」

  「博物?主要教什麼?」

  「天地自然,世間萬物,旨在讓學生正確的認識天地自然,世間萬物,」任巧說,「它是真正意義的啟蒙之學,世家宗親都是以此讓孩子知曉天地自然、世間萬物的同時,教會孩子識字。」

  任巧從箱子裡找出小學一年級的博物學,遞給任平生。任平生接過一看,發現與現代常見的識字圖書類同,不同的是每個文字下面會配上簡單又精準的詮釋。

  這不是任平生所創,就如任巧說的世家宗親皆以博物為孩子啟蒙,任平生對於這本書的唯一作用,是將原有相關書籍,進行整合、簡化,使之閱讀起來更加便利。

  另外兩門學科,算、史,顧名思義是算術、歷史。

  一年級的算術書內容,主要教的加減乘除。其中的九九乘法表,是大離一直就有的,描述方式和現代出土的先秦時期的乘法表一致。任平生對此的貢獻,也僅是統合、簡化原有的算術書,使其更便於教學、學習。

  不過,歷史書是任平生帶人以現代歷史書為範本編纂的。

  任平生這樣做不是為了改史,而是在此之前,大離沒有系統化的歷史書,只有史書。

  任巧小時候學習歷史,就是教書先生拿著儒家的尚書或朝代史書硬教,令任巧學的苦不堪言。

  「中學幾門?」

  「文、算、史不變,博物細分為天、地,醫、農,增添格致,煉術,政思,工、兵、法等。」

  「天是天文、天象?地是地理?」

  「地誌。」

  「格致是物理?」任平生見任巧點頭,接著說:「煉術是什麼?化學?」

  「可以說這樣,它本是煉丹術,方士之術,你為革除眾人對其的偏見,改為煉術,並明令禁止方士教授煉丹技藝,只允許他們教如何提煉萬物精華等。」

  「大學有哪些學科?」

  「大學類同於那邊的大學,將天、地、醫、農、格致、煉術等按實際情況,進一步細分為多個小類。同時增設哲學,陰陽,名物、縱橫等,其中哲學又稱為道學。還有,無論哪一學科,都必須學習你親自編纂的政思。」

  任平生繼續一邊翻閱教課書,一邊問一些細節方面的問題,如一天上幾節課,一節課多長時間;小、中、大之間有無升學考試,未通過考試後,是外出謀生還是留級重考等等。

  任巧雖僅是榮譽院令,但也未負院令之職,不僅對於齊升學院的運作模式了如指掌,對於一些細枝末節的事情,也能簡說一二。

  通過任巧的講述,任平生對於他一手創立的齊升學院,有了極為清晰的了解-

  一齊升學院是任平生以現代教育模式為框架,根據大離實際情況有所更改的產物。

  不過這樣的教育模式,在世家宗親的眼裡不是任平生首創,是任平生根據世家宗親教育孩子的模式改進的。

  以任平生、任巧為例,他們小時候雖是家裡請先生來家裡教他們,但教育的流程和齊升一致,

  都是先啟蒙,再進行全方面的簡單教學,以考察出孩子的天資,最後進行專項深造。

  當然,這是理想狀態,實際上各家會根據各家的實際情況,要求甚至強迫孩子學習能繼承家業的東西。

  如尉遲靖,他的父親尉遲興就強迫他學習修史。

  任毅則在任平生、任巧啟蒙時,就給二人灌輸兵學。待任平生、任巧年長几歲,開始教二人劍技,騎射等。還有,因任平生是男兒,任毅更是從任平生五歲開始,每年都會將任平生帶到大營,

  讓任平生跟士伍同吃住、受訓三個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大離雖然自英宗有了現代歷史上,漢武帝的「獨尊儒術」之舉,但包括皇家在內的所有宗親、世家皆視儒學為旁書,只讓自家子女知,不讓自家子女深入學習。

  以任巧小時候學史為例,任毅在知曉教書先生用儒學《尚書》教任巧後,立即將其趕走,另請兵學先生,用兵學流傳下來的史書,教任巧。

  倒不是學儒不好,只是任毅作為兵學大家,骨子裡就看不上儒學。任毅會通曉儒學典籍,不過是給皇帝一個面子。

  在大離學習儒學的,只有毫無根基、驟然暴富、不明所以的豪紳大戶,和好不容易從他人那裡借到一本書的農戶。

  任平生噴道:「我有點懷疑英宗下詔,獨尊儒學的動機了。」

  「英宗會獨尊儒學,是因他偏愛儒學,為人又剛自用,受當時的儒學大家董舒攝,這才頒布詔令,將儒學定為官學,不過也不排除英宗有打壓氏族之念,畢竟滿堂大臣,不是出自氏族,就是由氏族舉薦。」

  「肯定有這個念頭,」任平生說,「面對這樣的情況,但凡有腦子的人都會想辦法打壓。」

  「是啊。」

  任巧望著任平生的眼晴,幽幽道:「所以,齊升學院真的要跟巧工坊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