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解決困難

  第133章 解決困難

  如何宣傳書籍和電子遊戲,金尚已經有成熟的方案了。

  可如何在諸多評審面前,展示它們的特色,最終通過鑑定,成為國家層面的推廣文化產品,見多識廣的小金總,也沒有頭緒。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關掉宣傳動畫後,講解的重點,遊戲還是書籍,金尚最後還是決定以遊戲為主。

  文字太不直觀了,難以對評委產生決定性的衝擊認知。而且,歷史小說的魅力,是屬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範疇,有人喜歡,就有人討厭。

  而電子遊戲,則可以扯一扯高科技的虎皮。

  「首先容我澄清,不管是小說,還是很遊戲,他們是一體的,本質上,《三國演義》是《三國志》的背景小說,《三國志》是可以讓讀者參與其中的遊戲。」

  先將兩者的關係講明後,金尚繼續說道:

  「兩者雖然可以獨自存在,可將他們視作整體後,就會有一個驚人的感悟。我們都知道,不管是讀正史、野史,還是二次創作的戲曲小說,都會有一種十分普遍的情緒,那就是意難平!比如,黃巾起義,為什麼最後失敗了?在英雄豪傑輩出的年代,唯一沒有屠過城,將『仁義』堅持了一輩子的劉備,為什麼沒能三興漢室?江東猛虎早早戰死沙場,殊為可惜;騎射無雙的溫侯呂布白門樓殞命,兩漢再無飛將……」

  「種種遺憾,讓人難以釋懷!讀小說,能讓人隨著作者的筆觸,感悟一個個英雄人物的生平與典故;玩遊戲,能夠讓心中的不甘得到緩解,這一款劃時代的策略遊戲,能讓玩家更加深刻地了解那個時代的人和事,並操縱著一個個勢力,征戰天下,讓心頭通達。」

  接下來,金尚對著一個個經典故事組成的關卡演示了玩法和特色。

  說實話,在座的人,上了年紀的不少,別說電子遊戲,連懂電腦的都不多。

  如果不是涉及三國歷史題材,金尚在台上大言不慚地介紹,不被批評玩物喪志,已經算是客氣的了。

  精美的製作,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十分具有特色的「原創」故事,著實精彩。

  尤其是在最經典的三顧茅廬,長坂坡,舌戰群儒,蔣干盜書,苦肉計,草船借箭,鐵鎖橫江,借荊州等一系列半真半假的流程中,將《三國演義》的賣點,通過電子遊戲的操作流程攻略,高清CG和過場動畫,展示得淋淋盡職。

  以較為快速的講解,又將幾個諸如桃園三結義,連環計,空城計,等「史話」講解了一遍後,金尚看了看時間,差不多了,於是乎總結道。

  「漢末三國,有近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如何將它們組成一個整體,讓讀者和玩家有一個較為直觀的感受,今夕文化上上下下的創作者,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還有協助單位——京城師範大學計算機學院和文學院師生也提供了很多支持。作為一家以文化和科技的現代企業,我們將致力於挖掘過去的文化價值,關注現在的時尚熱點,放眼未來最前沿,努力為群眾提供品質上乘,喜聞樂見的文創產品。」

  讓尹飛揚和劉燕青結束演示和音效調整後,金尚深深鞠了一躬,示意結束介紹解說,讓大家暢所欲言。

  和其他「熟面孔」裝模作樣地提了點不痛不癢的問題不同,對大喇喇地站在台上,孤零零地接受質詢的稚嫩身影,評委們可是一點都不客氣。

  「為什么小說里對劉備如此尊崇,將曹操貶得像個暴君?」

  開始就是這種靈魂拷問,讓金尚也不由得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書籍《三國演義》是基於正史和野史總結後,二次創作的古典章回體小說,既然是小說,自然得考慮故事性,在原則上不篡改歷史的前提下,以固有框架創作,有著諸多限制。在考慮再三後,我們認為,漢昭烈帝劉備最適合成為主人公,他的創業之路,在漢末背景下,實在是太勵志了。」

  「著重考慮故事性,不是使得藝術價值大為降低嗎?」

  「通俗小說,首先要考慮讀者的接受程度,蜀漢創建史,就是劉備的人生逆襲史,早期跟隨者,關羽是逃犯,張飛是屠戶,趙雲是騎卒兼護衛頭子,簡雍是同鄉街溜子,劉備本人人到中年,還是織席販履之徒。這樣的家底,和曹操孫權一比,當真是聞者傷心見者流淚。」

  大抵上,能夠吸引眼球的故事,都是這樣,窮小子逆襲,莫欺少年窮,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果是一眼看得到頭的發展軌跡,劇情就不能給人帶來驚喜了。

  四世三公的袁本初有什麼好寫的?

  繼承父兄基業的孫權也算是少年英武,可惜孫吳後期作為,乏善可陳,以他為主角,最後多半只能著眼於廟堂權謀和宮闈緋聞了。

  曹操倒是可以當主角,可是,這一世以他為主角的小說戲曲太多了,就算能寫出花來,出頭也太難了。

  司馬懿的生平倒是有點看頭,可惜,司馬家後來的表現,實在是太適合反派角色了。

  洛水之誓,言而無信,七十多歲的司馬懿,將華夏上千年建立的士大夫價值體系徹底打碎,家國無信,華夏大地用了三百多年的時間,才重新構建一個新的秩序。

  司馬昭當街弒君,更是千古無二,對後世歷史的惡劣影響,是災難性的。

  前世金尚看了那麼多穿越三國的歷史小說,就沒怎麼見過以司馬家為主角的。

  王與馬,共天下,沒人為司馬氏說話,待東晉倒台,司馬家被滅族,也只落了個咎由自取,死有餘辜的評價。

  相比之下,劉備的名聲,實在是好太多了,在以殺戮彰顯武功的亂世,堅持以「仁義」為立身之本,當真是漢末餘暉中,諸多臭魚爛蝦里冒出的一朵奇葩。

  即便他所謂的「仁義」是裝的,能裝一輩子,也很難得了。

  在一輪一輪的問答中,金尚斷斷續續說了很多,從創作初衷,選題的考量,故事性的再創作,以及人物原型的參考等,都做了詳細的解答。

  時間,其實早就過了,金尚瞥了幾眼維持秩序的工作人員,完全沒有叫停的意思,所以就放心大膽地說了。

  「貶低曹操,並非本意,實際上,在創作故事主線的過程中,紮根於史實的『衝突』劇情,以及必要的『反派』設置中,除了曹操,實在是找不到第二個合適的對象。司馬懿和司馬昭倒是合適,但是他們出場太晚了,在不改變時間線的情況下,壓根就沒有調和的可能。在創作過程中,我也與文學院的幾位導師討論過幾次,只是框架定得太死,可發揮的餘地有限,只能在『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範疇內輾轉騰挪。」

  這個解釋,兩位傾向於文學研究的評委,倒是給了肯定評價。

  故事性和文學價值兼顧的曠世之作固然最好,但是,很多情況下,都不得不有所取捨。

  以一本通俗小說的標準來衡量,金尚的選擇,也很正常。

  更何況,這一本《三國演義》小說的藝術價值,並不低劣,只是大家習慣性地對歷史小說的要求更高罷了。

  關於小說和遊戲本身的問題,已經問得差不多了,接下來,有人斷斷續續地問了一些市場開發,民眾反響的事。

  已經處於發售狀態的產品,也是推廣的考量之一。

  「遊戲《三國志》的開發,實際盈利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國內的電腦保有量太低,市場容量有限,和開發成本相比,太弱了,我們公司的態度是少虧當贏。第一代產品,主要以打開市場,培養用戶為主。小說《三國演義》的撰寫,倒是有盈利的可能,未來前景極好,只是這兩年需要鋪墊和口碑發酵。」

  「就是說,貴公司,會持續就『三國』這個題材,繼續開發咯?」

  「當然!小說和遊戲面世後,本公司已經啟動了『三國』題材的漫畫製作,下半年,有望在全國知名青少年漫畫雜誌上連載。除此之外,相關動畫劇集,甚至是真人電視劇,電影,周邊產品,待條件合適,都會陸續推進。」

  其實,到了這一步,金尚已經有很大把握,能打動在場的評委。

  和今夕文化成熟的方案相比,其它項目都是些半吊子。

  推廣民族樂器,草原民歌,地方戲曲,優秀劇目等,當然也好,但是,東西做出來了,如何讓受眾認可,完全就是一副聽天由命的態度。

  就好比京城科技的《京畿一百年》專欄,花里胡哨,看似很熱鬧,對如何吸引網友瀏覽,連個預案都沒有。

  至於高科技的噱頭,與會者大多不太懂,但是哪些真的「高級」,那些就是個樣子貨,還能能分得出來的。

  今夕文化的存在,簡直就是京城科技的天敵。

  也不怪金尚上台後,京城科技那個中年女董事長全程黑著臉。

  人比人,貨比貨,拉出來亮亮,就都現了原型。

  「似乎是很成熟的產品了!」

  坐在正前排,一直很少說話,略有點白髮,金尚搞不清楚來頭的男子咳嗽了兩聲後說道,

  「商業推廣也很有層次感,以青少年比較容易接受的電子遊戲和漫畫作為切入點,是個不錯的主意,是你的想法?」

  金尚矜持地笑了笑。

  「我們公司的核心業務,基本圍繞著文化和科技兩個方向拓展。雖然年輕,但是匯聚了一批有實力的人才,很有衝勁。」

  「那……有遇到什麼困難嗎?」

  「實際運作中,肯定有的,難免……」

  「說說看!」

  「比如說,背景音樂,宣傳片,主題曲等,我們有很成熟的方案,就是找不到比較合適的交響樂團合作,真正有實力的美聲男歌手,也一直約不到,前些時想要找央音的老師幫幫忙,可惜,最近不是在忙著招生,就是休假了。估計得過段時間才會有空安排……」

  「央音,交響樂團和美聲老師啊……」

  聞言的老者沉吟了片刻,斜後方一名秘書模樣的年輕人匆匆在筆記本上寫了幾筆。

  「還有呢?」

  「翻譯!」

  金尚十分坦然地答道,

  「不管是小說還是遊戲,我們都打算製作多語言版本,只不過,這需要極為豐富的經驗和諸多人才。」

  如今,各行各業對翻譯人才的需求,大到了讓人瞠目結舌的地步,用比較通俗的類比來說明,這年頭的同聲傳譯,比二十年後的人工智慧博士還吃香。

  今夕文化這種小公司,壓根就招不到專業的外語人才,翻譯小說遊戲?

  又不是什麼名家作品,誰理你?

  金尚也試著接觸了幾個外國翻譯社,結果嗎,讓一群壓根不懂國內歷史的人去翻譯《三國演義》,實在是太想當然了。

  「外文版麼?不管是覆蓋少數民族的受眾,還是走出國門,確實需要翻譯。你們計劃有幾種版本?」

  「日文,英文,俄文!」

  「法文和德文不用?」

  「大規模發行的話,商業價值太小了。」

  「有時候,考慮問題也不只有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能做的,順便都做了吧!」

  實際上,在東亞周邊,互相之間聽不懂對方語言的很多,但是,長期處在中華文化圈中的民族,誕生出了一種十分有意思的交流方式,那就是「筆談」。

  面對面說話,鄉音俚語互飆,猶如雞同鴨講,彼此不能理解,可只要掏出筆和紙,用漢字交流,基本就溝通無礙了。

  實際上,日文等都是不需要的,當地的文人和百姓,只要受過義務教育,基本都看得懂。

  只不過,考慮到當地對三國文化的熱愛,才考慮發行本地語言的版本。

  金尚開始還沒想那麼多,只不過,這個看似很有能量的老者,要大包大攬,幫忙搞定,小金自然也不會往外推,有些看似簡單的活,沒有外界支持,今夕文化本身根本搞不定。

  比如發行渠道,國內都還沒搞明白,更不用提國外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