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中央處,駱墨坐在書桌旁。
負責袁爺爺這部分的話劇舞台的燈光,在此時熄滅。
駱墨抬起頭來,道:
「【那些與我們同時代光芒熠熠的人物,其實和伴隨我們的日月星辰沒什麼區別,平時你總不大會時常想起他們,你總覺得他們永遠會在。
然而他們卻又和日月星辰不同,是西沉了就不再升起,划過天幕就不再回來。
他的光芒照耀到的地方越多,你越會感到隨著他們的離去,時代的一部分也隨之定稿,後人翻閱時代的書頁時,會清晰地看到這個天體隕落的註腳。】」
這是由「谷鳥銜枝來」寫的話,用來紀念那些可愛又偉大的人,當初的點讚量接近150萬。
駱墨拿這段話作為銜接部分,只見另一側的舞台上,一道流光閃過,宛若流星划過夜空,引領著觀眾把目光聚焦到古時候的另一顆【星辰】上。
等到舞檯燈光亮起,第二期的主角宋應星,在此刻登場。
畫面一開始,就是宋應星的兄長來田地里找他。
兄長叫他上來,宋應星叫他下來。
兄長嫌棄他沒個舉人的模樣,居然在田地里勞作。
宋應星則開始給他看一株飽滿的水稻。
然後從水稻講到水車,從水車講到著書。
「我決定,把所有有用的實學,全部集中在一起,寫一本書!寫一本有利家國,有利百姓的好書!」宋應星笑著道。
「好!書名叫什麼?」兄長問道。
宋應星低眉沉吟了片刻:「書名叫……書名叫……」
突然,他福臨心至,站起身來叫:「書名叫《天工開物》!」
背景音樂在此刻響起,兩個話劇舞台上,古代與現代的兩批演員紛紛定格站立,駱墨站在舞台中央,述說起了二者的共通之處,以水稻入手,將兩位科學家聯繫在了一起。
背景音樂逐漸激昂,他進行總結道:「今天,就讓我們一塊兒來識讀這本華夏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的百科全書《天工開物》!」
彈幕齊刷刷的湧現。
「這書名取得真是大氣!」
「不知道為什麼,我有點起雞皮疙瘩。」
「這節目的質量真是沒的說啊,保持著和第一期一樣的高水準!」
「兩個讓大家一步步吃得飽飯的人,都好瘦啊。」
「我就問一句,小時候有多少人的夢想是當科學家?」
「這節目太有意義了!學到了好多啊!」
「不僅學習了知識,我那民族自豪感啊,簡直飆升!」
這裡頭的幾位話劇演員,都是中年演員。在接到第二期的劇本時,他們可以說是壓力山大,也正因此,才請求駱椿能指點一二。
可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還是絕好的。
此時,節目裡正在播放話劇正式片段的前期籌備,比如典讀會,比如場景的搭建。
觀眾們不由感慨,央台不愧是央台,寧丹不愧是寧丹。
先前說過,寧丹不喜歡小打小鬧,她喜歡鼓搗一些大場面。
這敗家娘們的節目,都是大製作,瘋狂砸錢。
但效果絕對都是到頂的!
不管是舞美,還是場景,亦或者是道具、服侍………全都精美絕倫!
典讀會上,飾演宋應星的話劇演員道:「我在看序章的時候,最佩服的一句話是:此書於功名進取,毫不相關也。」
前期的準備工作全部播完後,中間插播了一段每一期都有的畫面。
那就是話劇演員站在鏡子前,看著換裝化妝後的自己,朝著鏡子拱手一拜,彎腰作揖。
鏡子裡浮現的是古人,鏡子外則是今人。
等到古今中人起身對視一笑後,話劇的主線部分正式開始,講述起了宋應星從青年到老年的一生。
從手法上,則是先讓當代【讀書人】駱墨與老年宋應星閒聊,由老年宋應星自己口述回憶。
這個看起來跟田間老農一樣的老人,開始說起了自己中舉時的場面。
他與自己的兄長皆為舉人,他鄉試第三,兄長第六,宋府一府兩舉人,被稱為「奉新二宋」。
只不過可惜的是,接下來進京剛考,第一次遇上了震驚朝野的科舉舞弊,第二次兄弟二人也還是名落孫山。
一次又一次的科考,一次又一次的落第。
六次科考落第,二人都已至中年。
宋應星選擇了回到家鄉,照顧體弱多病的老母,並開始整理筆記。
後來,兄長與老友都開始當官,宋應星通過他們,開始接觸到了桑蠶、火器之類的東西,增長了自己的見聞與學識。
他還是一心寫自己那本實用之書。
很多人或許並不知道,《天工開物》還是一本圖文並茂的書,裡面還有許多宋應星親手所畫之圖,栩栩如生。
這本書不僅僅涉及到了衣食住行等方面,可以說是包羅萬象。
全書總共分為三大卷,十八小卷。
以【乃粒】篇作為開篇,以【珠玉】篇作為收尾。
有著「【貴五穀而賤金玉】」之意。
也正因此,在製作這一期時,才會選擇以袁爺爺和宋應星作為古今之呼應。
書成之日,兄長與老友在一旁見證。
兄長道:「不作溢美之詞,不作浮誇文章!」
老友道:「書中要包羅先人之智慧!」
宋應星道:「書中要囊括今世之技藝!」
然後,三人齊聲高昂,用力一揮衣袖,道:「此書於功名進取,毫不相關也!!!」
對於考生來說,這是無用之書。
可對於另外一些人呢?
這是一本無比實用的神作啊!
老年宋應星坐在駱墨身旁,開始敘述起了兄長與老友一一離自己而去,兄長更是在前朝覆滅之時,自盡隨前朝而去。
整個節目,每個舞台之間,都有構架住橋樑。
只見一道光橋上,出現了已經離世的二人,他們與老年宋應星站於橋的兩端高聲對話。
「你老了……」
「瞧你這樣子,肯定又下田去了吧?」
一句又一句的交流,兩位已故之人朝著宋應星道了一聲:「賢弟!保重!」
三人站在光橋兩端,遙相對拜。
等人三人起身,已逝的兄長與老友齊齊轉身,即將消失在光橋上之時,那個已滿頭白髮,卷著褲腿,穿著破舊的草鞋,腰都已經無法挺直,真如田間老農一般的宋應星道:
「兄長!伯聚兄!」
「應星………想你們。」
二人大笑,消失於光橋之上。
接下來,有了一段轉換情緒的情節,然後,駱墨便帶著老年宋應星走上了光橋,給他介紹今人在科學方面取得的成就。
他看到了高鐵,看到了飛機,看到了潛艇。
彈幕中,有觀眾留言道:「像極了小孩子向家長展示自己的得意作品。」
宋應星帶著一臉的期待與好奇,通過光橋,走到了袁爺爺的那片稻田。
他看著稻田裡的水稻,雙眸立刻圓睜,穿著草鞋的駝背老人開始快步向前,走到水稻旁看個不停。
這裡的水稻,比他青年時期于田間發現的那株,還要高,還要大,顆粒還要飽滿!
駱墨對他介紹道:「這是一位姓袁的科學家,他研究出來的高產水稻。」
「您現在看的這塊田,應該是第三代水稻,雙季稻。」
「目前正在努力突破畝產……3000斤!」
宋應星一臉震驚,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道:「三千斤!?」
「我們那個時候畝產五六百斤就已經算高產了!」
「這位姓袁的科學家,真了不起。」他感慨道。
這個時候,負責飾演袁老的話劇演員出現了。
只不過他的頭髮已從先前的烏黑,變為了如今的花白。
「袁老師,您慢點走,您昨天剛領了獎,今天怎麼就下田。」學生道。
「我們是紮根在田裡的人,我最惦記的,是我的超級稻。」身形瘦削的袁老道。
駱墨拉著宋應星,道:「這就是袁老先生。」
他走過去,鞠躬道:「袁院士您好,打擾您了。」
「小駱。」袁老笑著走來和他輕輕握手。
旁邊的學生道:「呀,你們這是在錄節目吧?」
駱墨笑著道:「對,我們在錄一檔叫《典籍里的中國》的節目,現在正在錄第二期《天工開物》。」
袁老看了一眼同樣白髮蒼蒼的宋應星,問道:「您飾演的是?」
「宋應星先生。」駱墨幫忙答覆,並道:「呃,您就當他是演員吧。」
「宋應星好啊,這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科學家。」袁老感慨道。
說著,他伸出右手想要握手,宋應星則本能的抬起雙掌,想要作揖。
兩位偉大的老人皆愣住了。
惺惺相惜。
當二人四手相握的一刻,很多網友不知道為什麼,只覺得無比動容。
「期期哭!期期哭!我一個大老爺們每期都哭!」
「看得我頭皮發麻!」
宋應星眼眶發紅。
「您怎麼啦?」袁老關心道。
宋應星抬起頭道:「我就是激動。」
駱墨在一旁道:「袁老,我記得,您有一個禾下乘涼夢?」
宋應星問道:「禾下乘涼?」
袁老點了點頭,道:「我夢見,我們試驗田裡的水稻,長得有高粱那麼高,每個人都可以坐在稻穗下乘涼。」
「天下富足,禾下乘涼的夢想,我年少的時候也有。」宋應星道。
「讓人們吃上更多的米飯,不會再挨餓。」袁老道。
「好!好!好啊!」宋應星連說三聲。
二人對視一笑。
「先生,能……給我一株稻子嗎?」宋應星懇切地道。
「可以。」袁老立刻從試驗田裡取下了一株。
宋應星拿著水稻,眼神中仿佛自己在觀看的是人間至寶,是最珍貴的東西。
在走回通往古今的光橋前,他笑著道:「我無憾了。」
他沖駱墨作揖,駱墨趕緊回禮,道:「宋先生,您放心,古有《天工開物》,今人繼往開來。」
宋應星欣慰一笑,手持飽滿的稻穗,踩著自己破舊的草鞋,皮膚黝黑的他,一步又一步的走向光橋。
邊走邊念叨著:「天下富足,禾下乘涼,了不起,了不起啊!」
一扇光門在此刻關閉,光橋就此消散。
駱墨給這一期的末尾,加入了兩句話。
「我們無法抵禦浪潮,但永遠記得燈塔。」
「該換我輩掌燈了,兩位先生,好眠。」
(ps:第一更,求月票!另,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去一些短視頻里搜一下《典籍里的中國》,看一些片段,文中部分內容有我自己的修改和加工,累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