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滲透 煙霧

bookmark

  第72章 滲透 煙霧

  沙教授的教鞭,隨著林蕭的講述,跟著指向白水河右岸的589高地。👍☺ ❻❾𝕤ĤuЖ.𝓒Øм 🌷★

  「真實的半島戰爭中,天馬山確實在臨川江東岸,但距離臨川江還有5公里以上,因此才有彈性防禦暫時撤守的條件。

  以現在的地形推導雙方戰線,589是一定該有我方陣地的。

  如果這裡被聯合軍占領,意味著敵人事實上突破白水河,天馬山孤懸東岸,已經沒有堅守下去的必要。

  所以589高地可以設定為傳令兵的出發陣地,首先渡河,沿著470高地的東側北上,在一片丘陵地的外沿,也就是這裡,穿插到聯合軍戰線的後方。」

  范團長拿過一盒更小的綠旗,按照沙教授的講解插在沙盤上。

  陳一鳴眼前一亮,與林蕭交換了一個心照不宣的眼神。

  這條路線十分靠近沙教授所說的堅果榴彈炮陣地,正好可以實地拍出火炮齊鳴的聲勢。

  那可是真正的105粗管子,動真格地發射真正的高爆榴彈!

  「現在的問題在於,如何讓傳令兵合情合理地走完最後這段路,也就是自北面繞過470高地,從進攻的聯合軍身後,滲透到天馬山陣地的後方。

  說實話,短時間連續滲透敵我兩條陣線,還是在攻守雙方激烈交戰的時候,這比神劇還要神劇。」

  沙教授的教鞭在沙盤上勾勒出一條直線,起於470高地的北坡,止於天馬山的側後。

  「按照半島戰爭聯合軍的教範,進攻出發線大致位於天馬山北坡凹地,指揮所在凹地後方的反斜面位置。

  以指揮所為中心,左右1公里的制高點,會有駐防分隊前出警戒,制高點與指揮所之間,會有多支小分隊穿梭巡邏。

  而按照設定,470高地此時已經失守,所以山頭上至少會有連排級的守軍,自然也會有瞭望哨。

  傳令兵唯一可行的路線,只有沿著470高地的北坡外緣,藉助樹木的掩護潛入到470高地的內側,然後翻過兩個高地之間的山脊,斜向插入天馬山側後。

  但是別忘了,天馬山已經被三面包圍,470高地即便不是主攻方向,也理應派出分隊參與輔助攻擊。

  既然傳令兵可以沿著這條路線滲透,那麼聯合軍沒有理由不從這裡進攻,這個方向明顯比由北向南仰攻天馬山更有利。」

  沙教授衝著眾人兩手一攤,「依照軍學原則我只能推演到這裡,這樣一條迂迴路線,其執行難度和失敗風險,可能還要超過強闖火力封鎖區。

  如果是一場演習,我絕對不會選擇這樣的路線傳遞命令。

  當然現在是拍電影,劇情可以設定,場景可以改動,不過那就不是我的研究範疇了。」

  陳一鳴硬著頭皮開口提問,「沙老師,如果在這裡設定一片密集的雷區,能不能成為敵人放棄這條進攻路線的原因?」

  沙教授呵呵一笑,「地雷陣啊,算是一個理由,只是有些牽強。

  你看看沙盤,從山脊線到白水河岸,足有八九百米寬,這得埋多少顆地雷才能達到徹底封鎖的目的?

  而且對面4個炮營在不間斷地打炮啊,你說地雷要埋多深,才能避免被高爆彈引爆?」

  林蕭靈機一動說道,「沙老師,如果堅果軍真得按照你說的,從470高地出發向天馬山側後進攻呢,畢竟炮是他們控制的,進攻之前完全可以暫停炮擊。

  那樣一來火力封鎖也就不存在了,我們可以設計讓傳令兵變裝滲透,或者躲開從470高地出發的攻擊分隊,這也是抵達坑道入口的一個方案不是嗎?」

  范團長這時候突然插話,「沙教授,天馬山的守軍想要警戒側後方向,不一定需要很多地雷。」

  他探出教鞭比劃著名天馬山與470高地之間的山脊線,「您看,炮陣地在這裡,M2榴彈炮最大65度仰角,斜向越過山脊確實可以封鎖白水河兩岸,阻止我軍直接越過白水河增援天馬山。但是以榴彈炮的彈道,絕對打不到天馬山的反斜面陣地。

  沿著這條路滲透,走河岸要面對山腰的反斜面陣地,走山腰要面對山脊的制高點火力。

  而走山脊進攻,那不就是輔助攻擊的路線麼,何必多此一舉再滲透呢。

  幾個火力點,幾顆地雷,就能拖住進攻方很久。

  何況以堅果軍的習性,火炮和飛機不方便支援的地方,他們是不會進攻的,純步兵分隊的滲透作戰,更是整場半島戰爭都沒有發生過。」

  沙教授擼了擼頭皮,一臉嘆服地對范團長道,「老了老了,軍事直覺退化得厲害,小范說的對,反斜面陣地是相對安全的,傳令兵確有從這裡潛入我方陣地的可能。」

  范團長連連擺手,「教授過謙了,您這是量敵從寬慣性使然,我軍打慣了步兵滲透,用炸藥包爆破筒拔除火力點是家常便飯,堅果步兵可從來不冒這種險。」

  他快速轉移了話題,續道,「現在我們只有最後一個問題了,傳令兵如何在470高地敵人的監視下,合乎情理地越過天馬山與470高地之間的山脊線。」

  沙教授這次比較敏感,馬上接口道,「470高地雖然失守,但戰史記載同樣打足了3天3夜,戰壕體系被炮火全毀才最終丟失。

  所以這次不能指望得到植被的掩護,山腳也許會有一些樹木,山腰以上到山脊必定是寸草不生。」

  一直旁觀沒有說話的桑平突然開口,「我們可以設計一場掩護戰鬥,由我軍小分隊發起側翼佯攻,吸引470高地守軍的注意力,掩護傳令兵突破山脊線。

  陳導不是有分隊戰鬥的預案嗎?我記得原本是打算拍一場狙擊戰。

  由於主觀視角一直鎖定在傳令兵身上,他與戰場距離越遠,戰鬥細節越不容易呈現。

  比起少對少的狙擊作戰,多對多的佯攻作戰場面更大,也更利於緊張氛圍的營造,起碼槍炮聲要大上不少。」

  林蕭則表示反對,「既然是主觀視角,當然是無聲無息又無時不在的潛在威脅更利於代入,還是應該拍狙擊戰。」

  八一廠的煙火師羅寶河則從自身角色出發提議道,「假如行進路線周圍突然煙霧瀰漫,不就可以趁機突進去了?」

  陳一鳴眼前一亮,覺得這是一個好想法,不過肯定不能是炮火的硝煙,強闖落彈區可不行。

  於是他問沙教授,「沙老師,戰場上聯合軍會出於什麼原因打煙霧彈呢,掩護470高地進攻,這個理由可以嗎?」

  沙教授想了一下還是搖頭,「進攻方製造煙霧掩護進攻,只限於從進攻出發地到衝擊發起線的這段距離,再往前如果繼續製造煙霧,就是給進攻部隊幫倒忙了。

  守方比攻方更熟悉地形,組織齊備又有掩體,攻方強沖煙霧區,很容易陷入火力陷阱或是誤傷友軍。

  此外還有一種可能,主要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攻方用毒氣彈覆蓋守方陣地,然後進攻部隊戴著防毒面具衝上去。

  等到防毒面具得到普及,這一招就沒用了,不過抗戰時期日本鬼子慣用毒氣彈,因為我軍戰士基本沒有配備防毒面具。」

  陳一鳴一捶拳頭,「成了,咱們就上毒氣彈。

  我聽天馬山戰役的老英雄李玉成提過,騎1師久攻不下惱羞成怒,還真在第5天打過一輪毒氣彈,也就是催淚瓦斯彈,戰士們是靠撒尿浸濕毛巾捂住口鼻頂過去的。

  而且他還提到一個細節,毒氣彈打完沒多久,剛好風向改變,把毒霧都吹到天馬山北邊敵人頭頂上去了,騎1師不得不取消了那次進攻行動。

  咱們把聯合軍的毒氣攻勢挪到最後一天,傳令兵突破山脊的機會不就來了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