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細究動機 大綱出爐
陳一鳴把「敦刻爾克版半島戰爭」給二大爺簡要描述了一下,果然發現後者的眉頭緊緊地擰起。«-(¯`v´¯)-« 6➈丂𝕙Ǘ乂.ςⓄⓜ »-(¯`v´¯)-»
好一會兒他才開口說道,「天上飛的,地上跑的,你這個備選方案,場面還真是不小。」
陳一鳴弱弱地補充,「馬叔,你想要海上飄的也可以有,我方殲擊機從海上打起,到時候飛機下方海上飄幾艘軍艦,畫面更有質感。」
二大爺連連擺手,「行了打住,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搞這個時間太倉促,伱還是先從一鏡到底那個開始準備吧。
這樣,我儘快幫你聯絡有關方面,你這幾天抓緊時間,把需求和想法再細化一下。
最主要的是,你一定要想清楚,你的故事裡要著重表現哪幾個人物,他們在電影中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形象,意圖向觀眾傳遞哪些信息和情緒。
一鏡到底的形式確實有新意、有話題性,但一定不能忘記初衷,還是要始終緊扣主旋律電影的基調。」
走出馬家所在的別墅區,站在路邊等計程車的時候,陳一鳴一直在反覆思索著二大爺最後的那段話。
故事線索都還沒有理順,其實還遠沒有到考慮人物塑造的時候。
但是陳一鳴知道,二大爺的提點很重要,直接關係到這部電影能不能成功立項,是生與死的首要問題。
陳一鳴固然可以借鑑諾蘭的做法,把作為戰爭對立面的敵軍意象化,不露臉甚至完全不出鏡,從而避免觀眾陷入立場的二元對立。
但是我軍人物總是要出鏡的,他們在鏡頭裡的形象,同樣會帶給觀眾一定的觀感,反映出相應的評斷,溢散出電影的態度。
而這正是上峰最關注的核心問題,你打算對我軍官兵做何種呈現?
粗粗一想不過是故事裡的幾個人物設定,細究起來卻是千頭萬緒複雜無比。
從前到後順著故事線捋一下,電影裡每個層級的人物都簡單不起來。
比如,給主角布置傳令任務的軍官,應該如何做任務前的動員?
傳統主旋律電影很直接,大了講就是保家衛國,具體講則是救助戰友,領受這個極度危險的任務是光榮,是立功受獎的機會。
導演默認觀眾理解並認同這個理由,有時候甚至直接忽略掉任務動員這個環節。
《橫空出世》里,軍官開門見山地問科學家主角,你願意為了國家隱姓埋名嗎?
科學家毫不猶豫地回答,願意。
前世這是1999年的電影,很多年輕人根本不了解原子彈工程,也不清楚建國初期的特殊情況,但他們依舊可以毫無阻礙地理解科學家的選擇,並為之深深觸動。
同樣是呆在戈壁沙漠裡搞原子彈,《奧本海默》里的科學家就是截然相反的另一種態度。
外國觀眾會質疑科學家不愛國嗎?當然不會!
所以只是電影開頭的一個軍官,作為引子存在,戲份只有一場,他的表演和台詞就是一個繞不開的大問題。
應不應該給這個人物添加一些「人性化」的修飾呢?
《1917》原片裡,將軍為了讓主角更主動地完成任務,告訴他計劃明晨發起進攻、沖向德國人死亡陷阱的部隊裡,有他的親哥哥。
顯然,軍官(導演),認為戰友情不足以讓主角(觀眾)認同這場冒險,因此在天平上又加上了一個名為親情的砝碼。
然而當對象換成華國觀眾時,這個原本恰到好處的砝碼,立即變得不合時宜。
怎麼能只是為了救自己哥哥拼命呢,其他戰士就活該等死嗎?
儘管社會思潮已經不認同完人,但華國人依舊讚賞利他的義舉,唾棄自私的怯懦。
一邊打心底里不相信捨己為人,一邊又居高臨下瞧不起自私自利。
或者說,用自私比照自己,用無私要求他人。
那麼,電影裡真的刻畫一心為公的人物行不行呢?
也不行!
太假!不真實!
割裂的社會,人性同樣割裂!
陳一鳴一屁股坐在馬路牙子上,搜刮著記憶里的戰爭電影,找尋著「相對妥帖」的動員理由。
以至於錯過了一輛又一輛打著無客綠燈的計程車。
最多的理由還是依託於軍隊的紀律性,就像顧總長的那句名台詞,軍人首重服從。
也有純靠運氣的,突前尖兵啊,戰鬥巡邏啊,危險的任務沒人主動請纓?那就抓鬮!
以過審為前提,第二種直接放棄,第一種可以考慮。
世界上所有的軍隊都對紀律性有著嚴苛的要求,即使是沒當過兵的普通觀眾也能夠理解,打仗就是上級命令下級「直面危險與死亡」。
那麼就索性淡化「動員」色彩,塑造一個冷口冷麵的職業軍官,像使命召喚遊戲裡的任務NPC一樣,用絕對中立的語言精確地命令主角完成任務。
一個每天面對成百上千的部下或死或傷的軍人,沒道理對一次撤退任務施以額外的關注。
理順了第一個問題,陳一鳴拍拍屁股站起身來,把心神分一半到打車上。
等他坐上車的時候,他又考慮是否可以增加一個政委的角色,稍許調和一下將軍的「冷血」。
走進家門的時候,他推翻了這個想法,國外的觀眾很難理解,過於節外生枝。
洗漱完了躺在床上,他又想可以增加一名中級軍官,傳遞這麼重要的命令,雙人小組顯然比獨自一人來的更加合理。
那天晚上,陳一鳴在床上翻來覆去地烙了半夜的餅,直到大腦終於轉不動了,才疲憊不堪地睡去。
……
此後幾天直到周末,陳一鳴關閉手機,悶在租屋裡全神貫注地推敲劇本大綱。
參照《1917》的話,至少應該有以下主要角色。
主角組,起碼要兩個人,否則很多鏡頭連對話都沒有,電影會過於沉悶。
第一主角是一名剛入伍的新兵,因為去過一線陣地,所以被分派了傳令嚮導的任務。
第二主角設定為團部通信參謀,撤退命令的真正執行人,主角的召集者兼半個師傅。
任務發布者,陳一鳴設定為一名團長。
因為半島戰爭的陣地防禦戰階段,我軍普遍以師為方面單位,團為戰術單位,團長是有權下達撤退命令的最低級別。
引導者一,關聯主角組的第一個危機,設定為後備陣地的一名連級指揮員。
半島戰爭中,我軍團級防禦陣地一般有三層,自外向內依次是前哨警戒陣地、一線陣地、後備陣地,從指揮所出發前往一線陣地,首先要經過的就是後備陣地。
這個角色的主要任務,是向主角組說明火力封鎖區的情況。
引導者二,關聯主角組的第二個危機,設定為一名巡邏隊員。
半島戰爭中的戰線並不是像一戰塹壕那樣緊密連接的,而是以山頭為支點互為支撐,而山頭之間的山坳和山樑,則由巡邏小隊填充警戒。
巡邏隊員負責向主角組說明一線陣地周邊的敵情,為接下來主角組選擇繞路做鋪墊。
引導者三,關聯主角組的第三個危機,設定為一支4人偵查小隊。
半島的地形也不全是連綿不絕的山頭,山巒之間偶爾會有小塊的平地或丘陵,由於不利於防守,大部隊不會出現在這裡,反而是小規模的偵查單位會在這裡爆發戰鬥。
主角組為了節省時間快速通過,不得不主動捲入偵查小隊的戰鬥,這也是電影裡唯一一場戰鬥戲份。
最後是任務目標,關聯主角的最大危機,出場的是受命撤退的守軍殘部,設定為一個8人以下的班集群。
這裡就是一線主防禦陣地,裝備展示的大舞台,也是對比《1917》改動最大的部分,原型和場景還需要查閱戰史資料才能確定。
統算下來,正面出鏡的演員大約十六七個,除了第一主角都需要接受軍事訓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