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便宜的令人髮指(第二更,求訂閱)
平王的摺子以及發生在文華殿裡的事情,在嚴令保密的情況下,沒有在南京城引起絲毫風波,只是在小範圍內流傳著平王上了一份奏摺的傳言,至於奏摺里說了什麼,無人知曉。
似乎,對於大明來說,這壓根就沒有發生過似的。壓根就沒有引起任何風波。
也許這就是暴風雨之前的寧靜吧。
進了十一月,眼瞅著快到歲末了,既然太平盛世,各地官員自然開始獻出了「祥瑞」。這可是文官們自古以來就擅長的事情。
這「祥瑞」是各種各樣的,除了傳統的什麼「母雞司鳴」之類的「祥瑞」外,還有人送來了重達十斤的紅薯,以及畝產數百斤的玉米,這幾年在官府的推行下,紅薯、玉米這些異域產物正在一天天的普及,當然它們的種源並不是這個時代美洲的種源,而是朱國強從另一個時空帶來的6、70年代,可以繁育留種的傳統種子。
這些良種的產量或許在21世紀是不值一提的。但是在17世紀的大明。簡直就是奇蹟,這些當然是「祥瑞」了,這還是皇帝他老人家親自弄出來的「祥瑞」,這樣的馬屁拍起來可沒有任何負擔,就是說實話嘛,這可不是拍馬屁啊。
總而言之,「祥瑞」是各種各樣的!
不過即便是如此,這些「祥瑞」也都是傳統的,但是也有更新鮮的,甚至是是前所未聞的,比如,皇家學會送來了一輛精美的銅製火車模型!
看著這個與19世紀的蒸汽機車沒有什麼區別的傢伙,朱國強盯著它,足足愣了好一會。
「真的造出來了!」
儘管它只是一個模型,但朱國強仍然直直的盯著它,甚至都沒有眨眼睛。
終於造出火車來了!
儘管四年前,通過從另一個世界拿來的技術資料,遼東那邊就已經實現了蒸汽機的實用化,但是在火車研究上的進展不大。
沒想到,現在它終於造了出來。
「陛下,我們的火車已經連續運行了三個月!」
葛世振的稟報,讓朱國強驚訝道。
「好你個葛世振,居然瞞了朕三個月!不等了,現在就去現場,朕要去看朕的火車!」
聞言後,朱國強徑直去了江北的皇家學會試驗場,所謂的皇家學會,實際上就是一個研究西學以及新學的地方,而新學的基礎就是朱國強從另一邊帶來的清末翻譯的西方科學著作。
那些著作構成了新學的基礎,甚至就連蒸汽機的實用化,也是得益於書中的技術資料,還有各種工具機的製造,儘管有些技術相對簡陋,但可以肯定的是,現在的大明,正在一點點的吸收著來這種跨越時空的技術。
不過因為書中的技術並不等於詳細技術,更不等於圖紙,所以還需要這個時代的人們進行研究、吸收,這就需要一定的時間,甚至需要重點攻關。當然也正因如此,才使得這個時代的學者能夠真正地吸收這些技術。
而蒸汽機車就是重點攻關的項目。畢竟這關係到大明未來的社會發展,無論是對社會經濟、還是對軍事戰爭,都將會帶來質的改變!
就眼前來說,蒸汽機車的出現,將會促成大明把目光投向草原——對建奴、流寇殘餘進行最後一戰。
鐵路!
有了鐵路,就有了後勤,解決了後勤問題,明軍就不再進遠征漠北,而是征服!
通過鐵路完成對草原以及西域的征服。
皇家家會並不在南京城內,而是在江北,占地面積足有上萬畝之多,這裡不僅僅是一座皇家學會,同樣還是一個設備齊全的工廠,這裡的試驗工廠中擁有各種各樣的機械設備,甚至還有一些朱國強從另一個世界帶來的普通工具機。
這個源自大連兵工廠附屬實驗工場地方,可以說是大明的工業之母,誕生了太多的第一。
不過,它的力量還沒有顯現出來,甚至就連同先進「騾機」以及蒸汽織布機,也只是剛剛開始顯露出它的實力而已。
時代的序幕掀開時,即便是位於最前尚沿的人,也不知道這個大時代會是什麼模樣,所有的變革都是一點點的發生。
乘座御船從秦淮到江北,在皇家學會的碼頭上岸後,甚至只是剛過長江江堤,朱國強就看到了這個世界第一輛火車!
其造型與最原始的火車差不多,但是與史蒂芬森發明的第一輛火車,又有些不太一樣,看著倒是有點兒像是19世紀中葉的火車,可能這是因為他們借鑑的資料中,火車就是這個模樣。
遠遠的看去,可以清楚的看到,火車頭的煙筒里冒著黑煙,黑煙中摻雜著大量的蒸汽白煙。
「陛下,這就是咱們的火車……」
葛世振頗有些得意的說道。
在另一個時空中,他是大明的榜眼,而現在他卻是一名學者,在過去的六年裡,他一直在研究著新學,可以說是大明新學界的權威。
朝著火車走去時,朱國強看著地面的鐵軌問道。
「這鐵軌是怎麼製造的?」
好像直到現在大明仍然用著自己帶來的坩鍋煉鋼法,這種煉鋼法成本昂貴,制鋼軌肯定不現實。
其實那怕就是坩鍋煉鋼法,對於這個時代而言,仍然提供了極為廉價的鋼材,相比於所謂的「百鍊鋼」,一噸鋼只需要區區70兩,當然這是建立在廉價的高爐生鐵的基礎上。如果是大明過去的那種土煉鐵爐肯定不可能如此廉價的生鐵。
「陛下,這種「工」字型鐵軌是用生鐵鑄造的,每米重30斤,鋪鐵路就數它的成本最高,鐵軌雖說是用生鐵鑄成,但鑄成後還需要悶燒韌化處理,這樣才能保證鐵路不會因為太脆被車輪壓斷,所以成本增加了不少……」
在轉爐煉鋼、平爐煉鋼技術提供廉價的鋼軌之前,最常見的鐵軌只有兩種生鐵軌和熟鐵軌,而前者相對最為廉價。也是採用最為普遍的鐵軌,或許在酒司機隨著火車裝載量越來越大,最終深鐵鐵軌被熟鐵軌道所取代。但是在這個時代,生鐵鐵軌倒是可以滿足基本的運輸需求的。
等再過幾年,等到機械技術成熟之後就可以直接上鋼鐵軌道了。不過在那之前需要用平爐或者轉爐提供廉價的鋼鐵,這都不是問題,之所以沒有採用那些技術,是因為他們的技術太複雜,再有個一二十年的時間,等到大明的學者們成熟起來之後,這些就不再是什麼問題了。
「那以現在的成本計算的話,修一里鐵路,需要用多少錢?」
「陛下,目前的鐵價是每噸16兩,而鐵軌每噸售價要保持24兩左右,鐵廠才有利潤,一里差不多就600米,每米30斤的話,鐵軌以及連接魚尾板、鐵釘等成本,大概需要400兩,再加上枕木、路基還有築路和人工,修建一里鐵路至少需要600兩,試驗場的這五里鐵路一共花費了六千一百三十五兩,這包括附屬的檢車場等建築……」
聽著葛世振介紹著蒸汽機車的研發和鐵路鋪建過程,朱國強在心裡已經盤算了起來。
一里600兩。
這是因為試驗場上不需要修橋,所以成本降低了很多,如果換成正常的築路的話,不僅要考慮橋樑,還要修車站等設施,那一里鐵路的成本至少要增加兩三成,那就算是八百兩吧。
一千里,也就是八十萬兩!
才區區八十萬兩而已!
簡單便宜到令人髮指啊!
呃,好像忘了還有徵地等一系列的費用開支,這個沒關係,一里鐵路的成本再增加二百兩,也就是一千兩。
「一百萬兩修一千里,修著幾千里鐵路,也就是幾百萬兩而已,有了鐵路,就可以打仗了……」
為什麼朱國強一直沒有領兵出關,發動對建奴的最後一戰。
不是因為不想打,而是因為……打不起!
這個打不起,是因為耗費的錢糧太多,按照五軍都督府以及兵部的計算,遠征漠北,前線一石軍糧的成本超過將六十兩!而十萬大軍遠征,每個月僅只是人馬糧草要耗費五百萬兩以上,征北至少需要準備五千萬銀子!
而且距離越遠,成本越高,要是虜寇撤到西域,那運糧草的成本可就是天價了。
在另一個時空中,就是那個所謂的皇商范家,在康熙再次西征準噶爾部時。范家主動請自資本,承運軍糧,每石只要當時官運價格120兩白銀的三分之一,即40兩,這是因為范家憑著對蒙古貿易多年的經驗,對路線極為熟悉,才降低了運輸成本。
而現在的大明呢?
六十兩……
恐怕這還是樂觀估計。
可有了鐵路和火車就不一樣了!
火車的運輸成本才多少?
那怕是再高,也不至於高出需要六十兩運費的天價,這個天價等於買了六十石糧草啊!用火車,頂破天了也就一二兩而已。
有了鐵路和火車,別的不說,單就是運送軍需省下的銀子,都足夠修幾條鐵路的了。
這麼一算,這鐵路簡直便宜的令人髮指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