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不能當官可以當漢奸啊(第一更,求訂閱)

bookmark

  第567章 當皇帝比打仗更重要(第二更,求訂閱)

  袁咬敗了!

  甚至連他自己都身死於亂軍之中。

  而吳三桂並沒有停止進攻,得勢不饒人的他,又接連重創兩股流賊,吃了李自成四五萬人馬後,後才停下來休整。

  他能停下來,可李自成卻不行,對於身處京城,原本還正做著皇帝美夢的他,這才意識到所身處的危險。

  四面合圍!

  儘管還沒有達到這個地步,可是那朱慈穎領大軍屯住於滄州虎視眈眈不說,還派那個周遇吉占了土門關,一路朝著山西殺去。而吳三桂另一支打著白幡、披著孝衣的大軍,正浩浩蕩蕩的朝著京城殺來。

  「這是要斷俺的退路啊!」

  意識到危險的李自成,立即招來了文武百官議事。大臣們在御前持笏行禮後,李自成吩咐一聲便賜坐了。等到大家剛剛坐穩,李自成先向劉宗敏問道:

  「捷軒,吳三桂破了袁咬的大營了。」

  劉宗敏答道:

  「臣已經知道了,說起來,倒是我疏忽了,先前雖然知道吳三桂必定會出兵,可在回京時,卻沒有仔細部署,讓吳三桂鑽了空子,他一共也就三四萬人馬,要是咱們謹慎一些,那裡會是咱們的對手!」

  李自成點頭說:

  「你說得很對。吳三桂就是鑽了空子,他早不打晚不打,偏偏在朱慈穎在滄州屯兵時打過來,他是打給朱慈穎看的,打給那個所謂的明朝皇帝看的,他害怕將來朱慈穎計較勤王不利的罪責,所以他就靠打咱們作投名狀,給將來留下一點迴旋餘地。」

  他忽然轉向丞相,問道:

  「丞相,你如何看的?」

  孫可為趕快站起,說道:

  「陛下睿智天縱,燭照一切,洞見三桂肺腑。臣以為,現在朱慈穎欲斷我退路,他領兵十數萬,才是我大順的心腹之患,而吳三桂區區三萬之師,成為了什麼氣候,以臣之見不妨討伐朱慈穎,只要擊敗朱慈穎,吳三桂必降!」

  李自成的心中一動,覺得孫可為的話也有道理,又向宋獻策問道:

  「軍師府中商議如何?」

  宋獻策站起來說:「奉旨在軍師府議事諸臣,喻尚書、顧學士都到了。正會議間,接到山西那邊的稟報稱,明軍以周遇吉為首西征山西,占領土門關,意圖斷我歸路,臣等無不是義憤填膺。然而因為是軍國大事,不能義憤行事。」

  李自成神色嚴厲地問。

  「主要的是,你們對出兵討伐有什麼看法?」

  宋獻策心中一驚,回答說:

  「顧君恩學士力主討伐,喻上猷尚書,也是主張討伐。然茲事體大,臣不免心存疑慮,若是不加以討伐,反會助長吳三桂囂張之氣與遠近各地不臣之心,此次周遇吉西征,降官降民皆連復叛就是如此,若不敗敵,只恐遠近各地皆起不臣之心。」

  又是周遇吉!

  李自成有些不滿的盯了眼孫可為,要不是當初他勸阻的話,那裡還會有周遇吉的事。然後便憤怒地問道:

  「那就是說,你們都贊同興兵討伐了,如此就能壓下去他們的囂張氣焰,消滅遠近各地不臣之心是嗎?」

  他這個皇帝當的憋屈啊!

  李自成發現進京還不如不進京,打從他進京之後,這樣那樣的難題不說,甚至現在就連回老家的路都讓人家給斷了。

  退路給斷了不說,就連人也給堵在京城這屁大點的地方了。

  這該不會是崇禎皇帝故意埋得坑吧!

  他和那小子一起埋得坑?想把自己埋在京城?

  要真的是這樣,那這姓朱的一家人可真夠毒的啊!

  但轉念,李自成覺得這事也就是胡思亂想而已,他崇禎要是有這樣的魄力,又豈會輪得到老李家坐上這個龍椅?

  宋獻策知道現在「聖心」必定極為惱火,所以他不再說話,跟著孫可為坐下。李自成知道顧君恩主張討伐朱慈穎,便將目光轉向顧君恩說道:

  「在襄京時,關於下一步用兵方略,大傢伙就是議論不一,是卿建議孤先破西安,再接著進兵幽燕,直破京師。到西安後,要不要緊接著北伐幽燕,文武百官們議論不同,又是卿主張趁熱打鐵,趕快渡河北伐。孤兩次都採納了卿的建議,才有今天的成功。對眼下的時局如何處置,這是十分火急的軍國大計,不能夠當斷不斷,猶豫誤事。孤意已決,卿有何高明之見?」

  顧君恩明白皇上對朱慈穎用兵討伐的事已經決定,此刻又受了皇上的褒獎,認為這又是立功的絕好機會,立即站起來說:

  「陛下,以臣愚見,朱慈穎已決意與我為敵,先斷我歸途又勾結吳三桂偷襲我大軍,其以所謂遺詔自稱監國,公然倡言舉義,號召遠近,誓為明朝復國,並為崇禎帝縞素髮喪。如此不臣之心,若不能儘早滅之,只恐怕會引起遠近不臣,故臣反覆思維,請陛下登基後,立即日南征。以陛下百戰百勝之聲威,攜我軍雷霆萬鈞之勢,一舉掃蕩此腹心之患,如此各地意欲倡亂之人不敢蠢動,欲乘機侵襲的吳三桂,亦必觀望而止步。兵貴神速,不可猶豫誤事,敢請陛下聖斷!」

  人心不穩隊伍不好帶啊!

  李自成頗為贊同的點點頭,這陣子進京之後,每天都有各地送來的文書,多數是留守長安的權將軍澤侯田見秀轉來的,也有由各地送來的,還有從河南來的,也有從駐守太原的文水伯陳永福處送來的,以及從駐守保定的權將軍劉芳亮處送來的。這些紛紛從遠近各地送來的文書,各地的消息都提到了人心紛亂,許多歸降的地方趕走了大順的官吏,重新迎來了的明朝的官吏。

  山西如此,河南如此,甚至就連陝西各地也很不穩。為什麼會這樣?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朱慈穎那小子拿著遺詔當令旗,在那裡以監國,以皇帝自居號令天下,結果不曾想,那些個愚民還相信他。

  「捷軒,武將們有何主張?」

  劉宗敏知道李侔主張持重,但是不予重視,坐著回答說:

  「武將們都主張討伐。兵貴神速,越快越好。」

  李自成又望著李過問道:

  「李過,你的意下如何?」

  李過恭敬地站起來說:

  「朱逆口口聲聲的告訴天下咱們是賊,決意與我大順為敵,所以我們之間必定會有一戰。臣以為遲戰不如速戰;拖延時日,於我不利。不過我軍進京以後,軍紀已不如前,雖說已經斬了幾個違犯軍紀的人,但敗壞軍紀的事,仍在不斷發生。倘若趕快出師東征,全軍同仇敵汽,軍心必定可以立刻振作。所以臣贊同立即出兵。此事迫在眼前,無可迴避。至於登基大典之事,請恕侄臣死罪,不妨推遲一段時間再從長計議。」

  李自成聽到李過建議他推遲登基大典,臉色頓時一寒,心中一震的同時心中閃過一道殺意。但很快又鎮靜下來,李過是他的親侄子,對他必定是忠心耿耿,而且確實像他說的那樣,兵貴神速。

  但是……當皇帝也很重要呀!

  要不是為了在京城登基,怎麼可能會一路打到京城,在長安老家多好。

  一時拿不定主意的李自成,隨即向顧君恩問道:

  「推遲登基大典可能會動搖天下人心,也會讓我大順軍心盡失,顧學士,你可有什麼主張?」

  什麼主張,當然是先登基的了,誰沒瞧出來李自成的心裡在想著什麼?

  於是乎,大順朝的文武百官們定下了決策——先登基,登基後南下討伐朱慈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