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替天行道(第一更,求訂閱)

bookmark

  第554章 大順朝的看家本領(第二更,求訂閱)

  其實,何止是一起打江山的老兄弟們需要交待啊。哪怕就是那些個新歸順的京官們同樣也需交待啊。

  京中的勛貴官員有多少?

  這倒沒有定員,反正參加早朝的官員可不少,就拿弘治十五年來說吧,某日早朝,總共有一千一百六十人沒來上朝,惹得弘治皇帝雷霆大怒,下令徹查。

  一次早朝就有一千多人曠工,參加朝會的官員該多少啊。

  兩千?

  三千?

  那還是有資格參加早朝。

  早朝是什麼光景?

  皇帝坐在龍椅上往下一看,估計密密麻麻的全是人頭,就跟初一,十五趕廟會差不多熱鬧。

  反正一個字多……

  眼下京城的勛貴官員有多少?

  有品有級的怎麼著也得有個三五千吧!

  皇帝殉國了,國家亡了,這麼多京官兒全家死節的有多少?

  區區幾十人而已,甚至還略有不足。

  剩下的呢?

  都在城內對新朝翹首以待呢!

  當然,也不全是,畢竟,還有一些人喬裝打扮出逃了,不過,也有人因為跑得太慢掉了隊,或是被捉回北京,或者自己回了北京。

  現在京城有多少勛貴,多少官員?

  怎麼著也得有兩千人,而這些官員,大多來自大明各地,可以說是大明士紳階級的代表。

  他們雖然對對新朝翹首以待,但同樣也在觀察著新朝,要是他們降了,基本上也就是天下皆降了,沒辦法,打從唐朝起那些靠著科舉晉身的文官,所信奉的就是習得文武藝賣於帝王家,至於那個帝王,對他們來說……沒關係。

  而這些人早就憑著師生、同窗、座師、同年等各種紛亂的關係,結成了緊密的關係網,一人降就可以說服數十人,要是京官都降了……得,那麼天下就差不多算是太平了。

  一個洪承疇都說說服半個江南,更何況是京城裡的兩千有品級的京官?

  想讓他們為新朝說話倒也不難,可問題是新朝能給他們什麼交待?

  李自成能給什麼交待?

  能給他們什麼交待?李自成這個皇帝可還欠下大順開國功臣們一大筆債呢!

  當皇帝都當成黃世仁了,欠下一屁股債的李志成就等著靠大明朝的府庫還債。可哪曾想到大明朝留下的府庫那是一個空空如也……

  怎麼辦?

  頭大不已的李自成,只能邀齊眾人過來一起商量這件事。兩天後,權將軍劉宗敏就趕到了京城。他原本領兵在外等著打吳三桂的援兵,在得知吳三桂撤回山海關後,他便領兵與李來亨抵達三河、寶坻一帶,對吳三桂形成對峙保持警戒。

  在布署完畢後,劉宗敏就立即動身前往北京,來和李自成、孫可為、宋獻策、顧君恩等人商量怎麼解決眼前的危局了。

  「說一千道一萬,不還是銀子嘛,這銀子在那?不就在京城裡麼?陛下,咱們這些年來是怎麼籌餉的,不都是在破城後就地籌糧籌餉嘛?如今弟兄們都巴巴望著,等著陛下的賞賜哪,可不能叫大家寒了心!」

  在這麼多老兄弟中,劉宗敏絕對是個有擔當的主,一上武英殿就直接把話挑明了……其實,在還沒回到京城的時候,得知陛下為這事頭痛時,他就笑了,這皇帝是怎麼了?

  怎麼坐上金鑾殿就忘了自己吃飯的手藝了。

  「劉侯……」

  身為天下共主的李自成,當然了,說話得斯文一些,不能再像過去在長安那樣動不動就喊綽號,那些個文官可都是勸諫好幾回了。

  他們勸的也對,畢竟,自己已經是皇帝了,不能再像過去那樣了。可當著當著似乎就把自己的看家手藝給忘了。

  「劉侯所言甚是,不過京城畢竟是天下首善,咱們也不能亂來啊!況且,咱當初進城時,可是與百姓約好了。」

  所謂的約,其實就是讓百姓用黃紙寫上「順民」兩字,如此也就官民不擾了。這個黃紙不僅要貼在門上,而且還要貼在帽子上,總之,還是那句話,皇帝不殺順民。

  可這約定……算數嗎?

  「陛下,」

  宋獻策道,

  「京師的平頭百姓也沒什麼錢財,而且咱們起兵是為了替天行道,這老百姓是不能碰的,不過,咱們可以向官員和商人索餉。」

  這幾天,宋獻策也是頭痛的很,身為軍師的他又豈不知道,現在大順也是花錢像流水似的,在太原繳得錢財早就花個差不多了,再不想辦法弄銀子,肯定是要出亂子的。

  怎麼弄銀子,當然是老辦法!

  大順朝當年的看家本領,怎麼一個個到了京城都忘了,要不是劉侯提醒的話,一時間恐怕還真想不起來。

  其實即便是想出來了,也不一定敢這麼光明正大的說出來。在這個時候就看隨意有擔當了。要是當年崇禎的朝廷里有像他劉宗敏這樣擔當的主,估計也不至於如此。

  其實也就是劉宗敏這樣出身草莽的人才會有這份擔當,換成其他人還真不一定會有,畢竟大多數宦海沉浮多年的人,他們在官場上所學會的就是四個大字,明哲保身。

  「就是,陛下,那些個官是貪官,商是奸商,咱們向他們索餉,那可是天經地義,替天行道。」

  「陛下,咱們起兵就是為了替天行道。既然如此就不能放過那些個貪官污吏。」

  你看這裡有多充分?

  其實問題不在於理由充不充分,而在於需要,只要需要總能找到理由。

  「可不是咋的,咱們不要百姓納糧,可這幾十萬大軍怎麼養活,吃什麼?喝什麼?用什麼?到最後,不還是得靠銀子?可是銀子從那來!就得從那些貪官污吏從那些個奸商身上拷出來!」

  「就是嘛,陛下,咱們東征西討這麼多年,靠的是什麼?不就是拷掠嘛,咱們可不能忘了本!」

  「是啊!咱們都是貧苦人家出身,可不能不讓那些貪官污吏奸商舒坦了!」

  一群不願意忘本的人做在一起,自然而然的提到了自己的老本行,拷掠貪官商紳,這是他們的老本行啊!

  大傢伙專業啊!

  專業對口的事情不去做,在這裡像傻子似的犯著難,不是搞笑嘛!

  原本還念叨著百姓的李自成皺了皺眉。

  「這……貪官污吏奸商劣紳別說只是讓他們助餉,就是殺了也是替天行道,只是……」

  眉頭緊蹙著,李自成又問。

  「向商人索餉容易,看見開鋪子做買賣的就去要錢,那些人讓官府欺壓慣了,不敢不給。可是官員怎麼辦?當初崇禎皇帝讓他們掏銀子濟國難,他們可沒有幾個掏銀子的!」

  當初崇禎皇帝在位的時候,他們就不願意掏銀子,更何況是現在。

  「哼哼,還反了他們,他們不願意掏,直管上夾棍就了,咱們要是客客氣氣的,可沒有人願意掏銀子。犯不責和他們客氣。」

  「客氣誰會和他們客氣?我擔心的是,現在有不少明朝的官兒都藏在家裡不出來。他們不出來,咱們怎麼要銀子。」

  「這個好辦。」

  宋獻策笑道,

  「陛下只要下一道詔令,讓在京一應文武官員自報職名。願意為官的量才擢用,不願意也不為難他們。聽任回鄉。這樣在京城的明朝官員就會自己跑出來了!到時候能用就用,不能用的就叫他們出錢助餉。」

  李自成聞言大笑:

  「哈哈哈,還是軍師有辦法!中,就這麼著了!」

  「可要是他們不願意掏銀子哪?」

  「你傻啊,這世上有誰會平白無故的心甘情願掏出銀子來,他們不願意掏。咱們有的是辦法讓他們掏出來,看家的本領你咋就忘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