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太史公寫的東西也會有假?」這是許多人看到這句話的第一反應,在他們看來,司馬遷寫的史記是絕對不會有假的。
哪怕就算有假的地方,也只是因為時間過於久遠,史料很難收集齊全,於是就出現了一些錯誤,絕不可能是太史公自己造假。
而楚漢爭霸這個時期的歷史,更是絕不可能造假的,因為楚漢爭霸距離太史公的年代也就90多年而已,有極個別的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一直活到了司馬遷出世的時候。
而且司馬遷的爺爺司馬喜,更是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
同時司馬家世代都是史官,本身就有記錄和保存歷史記載的習慣,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就是太史令,那從小也是按照太史令的標準來培養司馬遷的,再加上太史令有資格接觸到漢朝所有的官方資料,以及絕大部分被列為機密的文檔。
漢朝之前的事情不好說,可但凡從劉邦起兵時候開始的事情,司馬遷都能夠拿到最真實的歷史資料,絕不會出現錯漏的那種。
所以怎麼看,史記中有關楚漢爭霸的內容都不可能有誤,更別說是鴻溝和議這樣的大事了,是絕不可能出現記載上的錯誤,更不可能出現向劉旭寫的那樣,是項羽先提出議和,同時也沒有約定南北為界,僅僅只是一個停戰協議的東西。
這是兩種完全南轅北轍的記載,而以劉旭對歷史的鑽研和認真,他應該是不會犯這種致命錯誤才對的。
但事實上,正是因為劉旭對歷史較真,所以他才寫出了和太史公截然相反的歷史劇情的,因為根據目前史學界掌握的證據,以及當時的一些人之常情來推斷的話,太史公寫的鴻溝合議,其實是非常不合常理的。
首先議和的前提一般是雙方力量均等,誰也沒有把握能夠完全吃掉對方,這才會進行議和。與此同時,主動議和的,也一般是實力較為弱小的那一方。
那麼在議和發生的時候,雙方的實力如何呢?
別看在持續兩年的戰爭中,項羽一直把劉邦打的叫爸爸,顯得劉邦本人極為弱小,能力不足。→
但實際上楚漢爭霸開始之後,劉邦一直在和項羽剛正面,是他正面率領軍隊在滎陽地區擋住了項羽,而且足足兩年的時間讓項羽無法突破滎陽防線,更別說摸到劉邦的大後方關中了。
這麼看的話,雙方應該是軍勢。但問題是,劉邦不僅僅只有他一個人呀,他還有韓信,彭越,和英布三個盟友。
韓信就不說了,劉邦的自己人,在劉邦和項羽正面硬剛的時候,韓信先是拿下了整個魏國地區,緊接著又靠著背水一戰的驚人韜略,完整的吞掉了整個趙國。
而在劉邦派人奪走了韓信手中所有的精銳,只留下幾千老弱病殘給韓信之後,他居然還吃掉了齊國,韓信一個人就完成了吞併三國的霸業,而且僅僅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哪怕是秦始皇要做到這些,也足足用了5年。
彭越則一直在楚國腹地發展,各種騷擾項羽的後勤,項羽運十車糧草,有七車會被彭越給奪走,或者乾脆一把火燒掉。
項羽之所以會缺糧,那都是彭越的功勞。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絕世猛人的存在,那就是灌嬰。
灌嬰在史記裡面沒有什麼響亮的故事,所以搞得許多人對灌嬰的戰績並不了解,但實際上,灌嬰是一個幾乎以一己之力,覆滅了除項羽之外,整個項羽集團高層的猛人。
灌嬰一開始是在韓信麾下打仗,在韓信拿下了整個齊國之後,項羽讓項佗擔任大將、周蘭擔任亞將,龍且擔任裨將,出兵去救援齊國,號稱20萬人去支援楚國,結果被韓信打的幾乎全滅,而其中功勞最大的就是灌嬰。
在後來追殺的過程中,灌嬰手下的騎兵更是斬殺了項羽麾下的第一大將龍且。
之後灌嬰就在韓信的命令下單獨行動,在項羽的後方戰鬥,一路上攻城略地,一口氣占領了五六十座城池,把項羽的楚國與他的大後方,江東之間都給徹底隔絕掉了。
灌嬰的存在自然讓項羽極為難受,可他被劉邦牽制著無法行動,於是便只能先後派出手下幾員大將想要剿滅灌嬰,結果都被灌嬰打的大敗。
可以說,項羽麾下除了項羽本人之外,就沒有誰是灌嬰的對手。
所以等到雙方要議和,項羽本人的處境其實就極為痛苦了,首先他的糧草斷絕,士兵們處於飢餓的邊緣。
其次他前後左右的地盤都已經被漢軍給占領了,項羽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彭城以及周圍的一小塊地區而已。
雖然大後方淮南地區還在項羽的手中,可兩地之間的交通已經被斷絕了,項羽無法從淮南地區得到任何補給。
更要命的是此時劉邦還把曾經的九江王英布派了回去,這位在淮南地區召集了數千殘部,而英布也很猛,沒有項羽壓制,整個淮南估計沒人能夠擋得住他的。
這些情況也是史記裡面銘文記載了的,試問假如你是劉邦,你已經把對方壓縮到了幾乎崩潰的境地了。雖說對方是個戰神,可這戰神兩年多了都沒有幹掉你,伱還會怕這個戰神嗎?
所以劉邦幾乎不存在主動議和的理由,他在占據巨大優勢的情況下,難道還願意放虎歸山,和項羽平分天下不成?
這是局勢方面,還有就是鴻溝議和的具體內容,更是非常的離譜,按照太史公的說法,雙方是非常簡單的以鴻溝為界,一邊歸劉邦,另一邊歸項羽。
這個協議的離譜在於,項羽約定中一大半的地盤都是劉邦白送給他的。
之前說了,項羽此時已經被劉邦的勢力徹底包圍了,在合議中規劃的領土裡面,有一大半此時都在劉邦的掌控之中,更是英布,彭越等人的地盤,劉邦再仁義,也不可能將自己的地盤白送給項羽呀。
就算真的要劃定邊界,那也是把項羽現在擁有的地盤劃給項羽,所以這個地盤劃分就很離譜。
用一種利於年輕人理解的話來說,這就好像劉邦和項羽在召喚師峽谷裡面打仗,此時不但藍色方所有的地盤都是劉邦的,而且高地塔也被攻破了。
紅色方的上路和下路,都已經屬於劉邦了。
中路的外塔和中塔也已經沒了,只剩下一個高地塔還在,但已經殘血了。
最離譜的則是,項羽自家的泉水都已經沒了,他們甚至無法回到泉水裡面去補血,在這種情況下,劉邦可能把自己所有的部隊都撤回來,重新把整個紅色方的領地都還給項羽嗎?
而最後,則是盟約達成後項與本人的反應。
正常情況下,假如雙方達成了合約,劃分好地盤,那就應該分別派兵把守自家地盤的各個戰略要點,先得把自家的地盤給防守好了,再來謀求發展。
但項羽則不然,盟約一旦達成,他根本就不要那些劃給他的土地,而是率領兵馬一路撤退,絲毫沒有考慮過要派兵駐守戰略要點的問題。
事實上,按照項羽的行軍路線來看,他是想要一路撤回江東和淮南去的,因為那裡才是項羽真正的基本盤,項羽在那裡才可以讓軍隊休整,同時得到大量的資源補給,因為此時項羽的軍隊真的打不下去了。
不過項羽怎麼會最後被圍在垓下,最後自殺在距離江東只有一江之隔的烏江邊上,實在是被人給堵了退路了。
再加上陸陸續續發現了一些其他漢代的歷史資料,史學界一直都認為史記在這裡的記載是有誤的,只是因為史記的名聲太響了,沒有誰敢真的出來抨擊史記的錯誤,只有學歷史的人自己心裏面清楚。
那麼問題來了,太史公為什麼要搞這種事情,故意把記錄的歷史寫錯,這不符合太史公的人設呀!
首先,太史公的人設本來就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麼高大上,也沒有一定要記錄真實歷史的想法,相反她是懷著滿腔的怨恨完成這本書的。
眾所周知,司馬遷因為幫李陵辯護了幾句而被漢武帝劉徹給那個啥了,這是完全超出了律法標準的處罰,幾乎斷絕了司馬遷作為一個男人的全部驕傲。
他在報任安書中就非常明確的寫到,他之所以還苟延殘喘的活到現在,就是為了完成自己的史記而已。
在這種滿腔怨念的情況下,他自然不會對劉家抱有什麼好感。
而且不管是文學界還是史學界,一直都認為史記是一本充滿了浪漫主義的作品,他遠沒有後世史書裡面那樣的嚴謹和一絲不苟,裡面充滿了他很多個人的想法和推論。
比如史記裡面有許多相當私密的對話,是除了當事人之外沒有人能夠知道的對話,結果都被司馬遷給寫了出來,你覺得這裡面有多少藝術加工的成分?
還有就是司馬遷本人就是一個非常明確的項羽廚,他不止一次的在公開場合讚美過項羽,所以太史公寫的不是歷史上的項羽,而是他心中那個完美的項羽。
最後還有另外一種說法,那就是這本史記其實被某些人給修改過了。
歷史上實際並不是一寫完就直接發行的,而是直接被定為了禁書,畢竟裡面有太多老劉家的槽點了,漢武帝根本不允許這本書面世,這本書一直都被司馬遷的女婿一家給深深的藏了起來,直到某位穿越者當政之後,史記在逐漸在民間流傳起來。
至於這位後來奪取了西漢天下的穿越者,會不會在這本史記上面刪刪減減,黑一把老劉家的同時宣稱自己取代劉家天下的合法性,也就沒有誰知道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