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因材施教
趙鐸是張輔派來教習霍念武藝的。
原本是張輔見霍念根骨不錯,不想浪費了他的天賦,故派了趙鐸來專門教他。趙鐸來了書塾之後,也不想搞特殊,讓人盯著霍念,遂跟書塾院長商量著開了武課。
沒想到武課開了之後,又讓趙鐸發現了其中有幾個好苗子。比如鮑康,方琦,顧昱等。遂教得很是用心。
而霍念和鮑康有逐風等人開小灶,進步更是神速。
原本趙鐸只教習武藝,沒想到現在發現霍念竟喜歡看兵書。
「霍念,你喜歡看兵書啊?」
霍念點頭:「師傅,我喜歡看兵書,它很有趣。」
趙鐸眼神更是柔和:「可看得懂?」
霍念點頭,又搖頭:「有些能看懂,有很多看不懂。」
兵書里有論將、選士、編伍,這些他就渾淪著看。攻戰、守御、陣法,他不怎麼看得懂。但他喜歡看射法、旌旗、較藝、用計這些,邊看邊比劃。
趙鐸見狀很是驚喜。
他是張家的家將,從祖輩開始,家裡三代人都跟著張家在戰場上浴血奮戰。趙鐸是知道的,營中補充兵丁並不難,低階的將官也不缺,缺的是擅長兵法謀略,能領兵作戰的將帥。
他知道張輔的用意,想從民間選拔一些有天賦的孩子,細心培養,將來充當張家的家將。如今讓他看到一顆未來冉冉升起的將星,他如何不驚喜。
見霍念喜歡聽戰場上的故事,於是趙鐸調整了教習內容。
每天除了教習武藝,又給孩子們講一些戰場上的實戰,及歷朝歷代的經典作戰案例,霍念聽得津津有味。
趙鐸看過霍念買的一些兵書,都只是很尋常。
好的兵書並不會流於市井,多是被世家大族當做珍藏收了起來。各武將自己所著的兵書更不會流於市井,只會由子孫一代一代的做為傳承,藏匿於家宅中。
兵書,很多朝代都被列為禁書,不允許流通買賣。
如唐宋。律法嚴令兵書私家不得有,且不得刊印。禁止的原因主要是兵書實用性太強,擔心百姓們熟讀之後會留下禍患。
當政的最怕一群有文化的牛氓起兵鬧事。
但宋以後,為了防禦需要,也為了提高軍隊士兵的整體做戰能力,也慢慢對兵書開了禁。
就北宋,被金人擄走皇帝后妃,公主皇子,皇親貴戚,各大臣夫人小姐,工匠樂伎等等,擄走了一萬大幾千人,恥辱啊。
但凡軍隊做戰能力稍微強那麼一點點,何至於此。
於是,到後來兵書也就漸漸開禁了。至本朝,兵書可以小範圍的刊印了,但也都是一些淺淺易懂之書。
趙鐸見霍念真的能吸收兵書上的知識,經他講解,霍念也聽懂看懂了,還能舉一反三,吸收得很快,更是驚喜。
在給張輔的信中說了此事。
張輔收到信,也頗為驚訝。沒想到,他不經意間,竟給張家挖掘出如此優秀的一員未來家將。
親自回了信,讓趙鐸去張府取幾本他珍藏的兵書,交於霍念閱讀。
霍念那是如獲至寶,霍惜卻對這些一無所知。
她原本想培養念兒,通過考科舉成為一名文臣的。跟外祖時常通信,也讓念兒練外祖寄來的字貼,想讓他沾一些李家的清貴之氣,沒想到霍念走著走著,就走歪了。
她覺得念兒有一副強健的體魄不是什麼壞處。像宮子羿是商家,也學了一些功夫在身,以備自保。她當然希望念兒,有自保的能力。
只沒想到念兒會喜歡兵法謀略這些。
也不得不感嘆一聲基因強大。念兒現在還小,對於未來要走的路還不清晰,霍惜也並不干預,只憑他興趣。
十月末,初冬的寒氣颳得人臉上生疼的時候,走了一年又四個月往南洋去的船隻,終於抵京了。
霍惜喜極而泣,天知道這一年多,她有多煎熬。
要是出了事,李峪舅舅回不來,她該如何對外叔祖一家交待。這些年,多虧了外叔祖幫她,各處鋪子裡有一半的掌柜管事,都是外叔祖幫著請來的。
「峪舅舅,你終於回來了。」
「回了回了。這一年收穫不小。」
李峪跟船去了一趟南洋,打開了他的世界大門,見識了一番各國的風土人情,也大大開了一回眼界,覺得不枉此行,太值了。
「怎的還哭了?」
「我這一年多都沒過好,生怕峪舅舅出事,做夢都是表舅娘追著我打的情景。」霍惜一臉控訴。
「哈哈哈……」李峪哈哈大笑。
「那不能。是表舅自己要去的,跟你有何干係。去之前咱就說好了的,李家沒人敢怪伱,舅舅回去就說他們。這回還多虧你同意,我這到海外開了一回眼界,死了都值了。」
霍惜盯著他打量,見他清瘦了不少,但整個人眼睛更亮,精神頭更足,好像在火里淬鍊了一番,展露出他灼灼的光華。很是替他高興。
五家人拼貨去南洋,一家只能帶一千六百多石貨物,即差不多一百噸左右。廣豐水裝了大量的絲綢,白糖冰糖,茶葉,瓷器,及各種工藝品去,如今李峪又帶回大量的番物之物。
南洋回來的商船,帶回的貨物清單中,香料會占大部分,而香料中胡椒和丁香又占很大比例,各商船幾乎都是如此。
此次,五家拼船帶回的貨物中,也是這般。香料占了大部分。
好在胡椒經過霍惜把研磨器做了出來,如今胡椒在京城各地,極為暢銷。
廣豐水去年今年光賣胡椒就賺了幾十萬兩。不比鹽商家一年賣鹽的利潤差。
太祖朝的時候,開中鹽法剛施行的時候,大臣們曾一度建議,要以胡椒代鹽,以進行開中。
原本為了解決戍邊將士們的軍糧問題,讓商人運糧到軍營,以糧換鹽引。
後來提出以胡椒代鹽,也是因為當時國庫中胡椒的儲存量龐大,發一些給有品階的將官後,庫里都還多的堆不下。
如今開了海禁,市面上胡椒並不是珍稀之物了。百姓也習慣並接受了胡椒當做不可或缺的一味廚房調味品。
如今有了研磨器,也不怕胡椒磨得多放壞了,沒有香味了。想吃多少磨多少。
胡椒因為儲量多,價格下調,如今市價不過五六錢一斤。
但從南洋運回來,還是數倍十數倍獲利。所有往南洋去的商船,帶回的貨物中,胡椒占的數量還是非常大的。
這回李峪也帶回了六百石胡椒。還有其餘十來種香料。並一些珠寶、錫、銅、象牙犀牛角玳瑁,各色工藝品,燕窩等諸多乾貨,藥品等。
這批貨怕是能賺不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