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西北福地烏孫國
「哦?大軍駛出這黃土峽谷,竟然要轉到向西北?」
聽到李帝指明的行軍方向,身為大漢鎮守西域的將領,對西域三十六國地理位置十分清楚的耿恭,只是略微思索片刻,就想到了李帝所說的西北方向,究竟是何地……
知道李帝究竟想去哪裡之後,對大漢風土民情非常了解門清的耿恭,不禁莞爾一笑。
看來,自己的這位結拜小弟,倒是時常能夠為自己帶來一些意外的驚喜。
疏勒城的這一千三百騎兵隊伍,因李帝的指引,策馬走出黃土峽谷,又轉道向西北,一路行進三日之後。
終於來到了李帝所指的福地,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國度,烏孫國!
說實話,當李帝見到他們此行的目的地,竟然是烏孫國,而不是匈奴族地時,也是分外驚訝。
但是既然來都來了,那李帝當然肯定是要去見識見識,這東漢時代分布於絲綢之路上,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烏孫國風土民情。
「報~耿將軍,李將軍,前方烏孫國都城,被萬人匈奴游騎團團圍困……」
這時,提前派出探路的哨騎,打馬回報前方烏孫國的情況。
跟疏勒城一樣,這西域小國的烏孫國,同樣遭受到匈奴南下劫掠的侵擾。
得知,烏孫國城外,也有匈奴大軍圍困後,同樣經歷過匈奴圍城,這種處境的疏勒城眾人,那是分外的感同身受,同仇敵愾。
李帝與耿恭等人,此次出城的主要目的,就是去匈奴自衛反擊,既然現在遇見了同樣被匈奴圍城的烏孫國。
那不用多說,雖然自從李帝在這疏勒城的權利地位,日漸穩固之後,也算是能夠說的上話的人了。
但他並沒有因為自己為疏勒城,為大哥耿恭所帶來的這些改變,而得意忘形的忽視了自己大哥耿恭的身份地位。
得到哨騎回報的前方敵情後,李帝轉頭看向了身旁的大哥耿恭,等待他拿出主意。
「山君,你可知這烏孫國有何特殊之處?」
李帝沒有想到,被自己將烏孫國城外匈奴大軍,打與不打的選擇權,推到頭上的大哥耿恭竟然反問起自己。
然而,李帝仔細思索片刻之後,卻是根本沒能想到,這烏孫國究竟是有何特殊之處。
不過想到,這烏孫國是由自己的風水堪輿術,福位所指引而來,那肯定是會有自己所不知道的因素。
「大哥難不成這烏孫國,會是親近我大漢的西域小國?」
這是李帝唯一能夠想到,值得讓大哥耿恭反問自己的原因。
「不錯,孺子可教也……山君,你可知道,這烏孫國國王的夫人,是來自我大漢的和親公主!」
「也就是說,只要我們能解了眼下烏孫國的匈奴之圍,想必我們定能夠從這烏孫國中,獲得一些兵力與軍需補給上的資助……」
得到大哥耿恭的提醒,沒想到這烏孫國竟然還與大漢,有這種牽連關係的李帝,若有所思的回應道:
「哦?原來是這種情況,既然如此,大哥,那就下令進攻吧,我們去擊退烏孫國城外的匈奴大軍……」
被李帝催促的耿恭,當即轉頭向身後的傳令兵下令,全軍突擊,擊潰烏孫國城外的匈奴大軍!
與之前李帝所率領,全由璃月領入編領民所組建的騎兵編隊不同。
此時,開始帶頭衝鋒的李帝身後,除了璃月領的百八十騎士之外,還有耿恭所率領的一千三百多臨時騎兵。
所以,這次對烏孫國城外匈奴大軍的衝鋒突襲,疏勒城這接近一千五百兵力的騎兵隊伍,就相當於是一枚鐵矢木桿的箭矢。
雖然那一千三百多位臨時轉職的騎兵,因各自的馬戰技藝掌握不同,而略有參差。
但這並不影響李帝等璃月領,受到戰爭領主系統戰力增幅的將士們,作為騎兵突擊陣型的鋒矢,所向披靡的帶頭衝鋒,撞入匈奴大軍中,縱橫馳騁於敵人的萬軍從中。
反而因為更加龐大的騎兵隊伍數量,讓李帝這次對戰匈奴的萬人大軍,不過是一個幾字的來回衝鋒,就完全將這烏孫國城外的萬人匈奴游騎大軍,給徹底擊潰。
從交戰,到擊潰匈奴的萬人大軍,真箇過程,用時不到一個時辰。
不只是這些匈奴大軍,從未見到過如同李帝這樣勇猛的騎將,無法力敵的強大騎兵隊伍。
就連那烏孫國的城牆上的守軍們,因為疏勒城的這千騎突然出現,而興師動眾,國王親眷都被迫登上城牆。
矚目觀看過,整個匈奴的萬人大軍,究竟是如何被疏勒城這不到兩千之數,兵甲武備雜亂的騎兵隊伍,給一擊而潰的。
雖然這一萬之數的匈奴游騎,被李帝一次U字形的帶頭衝鋒,給當場殲滅人數,根本沒有多少。
但是親歷後疏勒城這一千五百多騎兵,從身旁策馬奔騰,所向披靡呼嘯而過的匈奴游騎,卻是數目眾多,基本占據了萬人匈奴大軍的九成。
哪怕是那萬人匈奴游騎的敵方首領,同樣也被這簡直就如同神兵天降的大漢騎兵,給徹底擊破了心中的膽氣。
竟然連一絲逃跑的心思,都不敢升起。
雙方都是騎兵,誰又能跑得過誰?
跑不過,又打不過,當場投降還有一絲能夠存活的希望,妄圖逃跑的話,只會被李帝所率領的這一千多大漢神兵,在身後追殺至死。
所以,當見到李帝等人,那無法抗拒的武力之後,匈奴大軍的敵軍首領,就非常乾脆利落的選擇了下馬投降。
而作為這場大漢對戰匈奴戰役的見證者,烏孫國城中的權勢人員,直到李帝等人完全打掃過戰場,將所有的物資與俘虜,都給妥善安置後,這才敢派出一員兵將,出城與李帝等人接觸。
這烏孫國難道,就不眼紅李帝等人,在他們眼皮子底下,所收穫的海量物資嗎?
他們當然會眼紅了,但是眼紅歸眼紅,他們敢對李帝這不到兩千之數的大漢騎兵,翻臉嗎?
不,他們不敢,親眼見證過,對他們來說就已經是不可力敵的匈奴萬人大軍都一觸即潰,被殺被俘之後,他們又怎樣敢升起心中邪念……
面對烏孫國所派出,了解情況的探哨兵將。
李帝並沒有上前貿然接觸,而是默默的後退兩步,將自己家的結拜大哥,身為大漢西域都護府,戊己校尉的耿恭,凸顯至疏勒城這千多位騎兵身前。
烏孫國的探哨,經過與耿恭的簡單交流,得知眾人的身份與來歷之後,就又調轉馬頭快速的返回烏孫國城中,向烏孫國的國王匯報情況。
而李帝與耿恭等人,則是老實的待在城外,整頓兵馬,分配從匈奴大軍中,繳獲的各種戰利品。
能夠武裝自己和手下的兵器與甲冑,都是被當場分配下去。
經歷過兩次對匈奴大軍的戰而勝之,哪怕這疏勒城的一千四百多騎兵,只是臨時轉職而來。
但屬於大漢騎兵的軍威,卻是漸漸的被醞釀出來。
等到烏孫國大開城門,恭迎李帝與耿恭等大漢神兵鐵騎,入城之時,已經的日落黃昏的下午了。
對於烏孫國,究竟是如何小心翼翼,熱情款待這些他們眼中,宛如是神兵天將的疏勒城兵將的小事,略過不提。
此次,作為感謝疏勒城的將士們,解除烏孫國匈奴之圍的款宴,現任烏孫國的國王,為了拉進與李帝和耿恭,這些大漢神兵將士們的親近距離。
特別將那位,實際上並不怎麼受他們待見的大漢和親公主,給請出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