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隊伍編制教化方式
給盾兵營兵卒李執,發伍長令,讓他帶上李家莊李觀,李天,其他十一名部落男人,二十名大半小子們。
組成建築隊,留在領地里擴建三個系統建築。
同樣給李織,發放伍長令,讓她帶領部落所有能參與勞動的女人,組成採集隊。
帶去採集藤蔓,揉制麻繩,編織物品。
四大隊伍編制,都給安排好後,新的一天,三大系統建築又能再次低價轉職土著蠻夷,領主令也能免費轉職一名。
為了儘快達成領地的升級要求。
李帝除了盾兵營什長的轉職費用太高,用在這些還未開化的土著蠻夷們身上太過浪費外。
李帝在第一時間,就從還未轉職的部落男人中,選出六人拉過去轉職。
算上昨天轉職的七個部落男人,部落的二十一名男人已經有十三人完成轉職納入領地,成為一個擁有系統屬性面板的璃月人。
自從李帝燒熱水,幫助部落的孕婦順利生產之後,李帝從寶箱怪屍體取出來的類金屬又似骨骼的寶箱,就成為了領地內,部落婦女們的寶貝。
為了加大寶箱的使用效率,李帝還特意把寶箱蓋從箱體上拆了下來,當作另一個小點的燒水容器。
等李之從領地的男人中,挑選出合適的人手,組建出九人的調查隊。
李帝就依據風水堪輿術,今日探測出的吉福方位。
指派調查隊的前進方位,讓他們上午探索前進,下午折返回領地。
囑咐隊長李之,一路小心謹慎,沒把握的事就不要干。
交代清楚後,李帝就把調查隊送出了領地。
捕魚隊也是同理,讓他們就近去河邊捕魚,小心水中潛藏的危險。
採集隊的女人們,還是安排她們去揉搓麻繩,編制藤筐
編織是一門很重要的技能,蠻荒大陸前期那無盡的荒野藤蔓,也是一種非常有用的資源。
這還是沒有經過晾曬的新采藤蔓,曬乾後的藤蔓能用到的地方更多。
兵卒李執帶領的建築隊,都被李帝安排去龍眼關,擴建盾兵營,修建領地關隘。
李帝步測過整個龍眼關的入口寬度,大概要二百七十步。
他正常的一步,大概七十三厘米。
二米二十的紅纓槍,正好三步。
也就是說龍眼關的寬度,在二百米左右。
從龍眼關的兩側山崖開始,先清理出路徑上的樹根石頭等雜物。
用藤蔓麻繩拉直線,作為修建參照物。
還是使用那種粗曠的建築方式,挖掘深度一米的地基,將底部削尖的六米木樁,打入地基半米。
在用數枚手臂粗的木楔子,將一顆顆緊挨的樹樁固定在一起。
回填地基,夯實地面,一米半的地下深度,用木樁排出的牆壁穩固如山。
木樁牆的地面往上部位,還要覆蓋上土法水泥。
木樁牆後面還有支撐用的斜撐木樁,再次加固木樁牆的牢固程度。
木楔子緊固、藤蔓麻繩捆綁,斜撐木樁,再加土法水泥四重加固出,建造出高大堅固的五米高簡易木樁牆。
這種土匪山寨上經常會用到的木樁牆,雖然廉價,但防禦效果確實是非常的牢固。
木樁牆從山崖兩側,向中間合攏修建,最後空出五米寬的地方,用來安裝打造的雙開寨門。
木樁牆的上半部分,還要有可供防守站立的平台。
防守平台將會與龍眼關盾兵營的房頂相連。
除了已經有的這座火塘大殿,還要在對面也修建一座。
兩座盾兵營的火塘大殿,背靠山崖南北相望。
又各自與東面的木樁牆相連,把兩座盾兵營的火塘大殿房頂,修建成分立南北木樁牆後的兩個塔樓。
木樁牆由南至北,連接南北山崖,擁有兩座盾兵營塔樓,將會成為一座守護李帝領地的真正龍眼關。
┏–┓
等龍眼關擴建好後,盾兵營在領地的建築格數,也會擴建五倍。
與擴建面積相應的,李帝也會多出盾兵營的各種招募名額四名。
然而,等盾兵營擴建好時,李帝他卻沒有足夠的錢,能把所有的招募名額,都給招募出來。
他手中還有不到一百的金幣,光是四名盾兵營伍長,每人一百金幣,他就招募不起。
探索,捕魚,建築,採集。
領地發展的四個方面,都安排好人手之後。
騰出功夫的李帝終於能開始,他正式的工作,教化土著蠻夷。
對於部落的大人們,李帝算是半放棄的態度。
領地的發展,離不開他們每日的辛勤勞動。
這樣忙碌的他們,每天只有吃飯的時候,晚上休息的時候,能夠有時間得到李帝教導說話發音。
然而,等他們學會說話,哪怕是李帝擁有教化技能的效果加持,他們怕也是需要個把月的時間才行。
所以,相比於放任自流的土著蠻夷大人,李帝對領地內的這些土著孩子才是最為上心的。
之前選了三十名半大小子,跟隨男人們去幹活,這也是迫不得已的選擇。
刨去這些安排乾活去的半大孩,領地內還有五十多各種年齡的孩子。
而五十多孩子中,又有一多半是年齡太小,還離不開人帶的幼兒。
其中不乏兩三歲乃至更小的孩子,這些年幼的孩子,大都是由年長的大孩子帶在身邊,替父母負責照顧。
而這五十多人,才是真正被李帝看入眼中的領地希望。
他們不用參與領地內的生產勞動,他們將會完全脫產,全天跟隨李帝學習說話發音。
從零開始,學會說話的時間需要多長?
李帝表示一秒?或者兩秒?
李帝啊一句,這些孩子跟著啊一句,啊過之後不會轉頭就忘。
那他們這些孩子,就算是學會說話了。
是不是很簡單?
但是這樣的簡單,卻是需要大量的積累,才能匯聚成最終的漢語。
前世的現代社會中,從零開始,熟練掌握漢語的日常用語需要多少時間,李帝不清楚。
反正自從他記事起,他好像就會說了,父母花了多長時間才教會他說話,李帝他也不清楚。
所以關於教化土著蠻夷說話,究竟需要多少時間,不是以李帝的教授速度來算。
而是看這些土著孩子們,對李帝教授的新知識,吸收理解的速度,是看他們對知識的記憶能力。
所以教導知識,教授土著蠻夷說話,就不能一股子勁的往後教。
教導新知識的同時,還要帶領孩子們繼續鞏固之前的知識。
而李帝所選擇的教學辦法,並不是前世學校內的傳統教學方法。
先教拼音,再教認字,寫字……的這種科班模式。
而是帶著一眾土著孩子,在領地里來回巡視的同時,指著遇見的各種事物。
教授他們這是什麼,該怎麼說。
指到河,就教河。
指到樹,就教樹。
所以,相比於科班模式的教育,李帝的教學方法要更加適合這些什麼都不懂的土著孩子。
有具體的事物,能夠讓他們更好的理解和學習。
他們的什麼都不懂,那可是真的什麼也不懂。
前世那些剛上學的孩子,最起碼也都會說話,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事物,也都認識,能夠叫出名字。
而且這樣的教學方法,還不耽誤李帝手中忙其他的工作。
現在有四大領地發展隊代勞,李帝是不用直接參與領地的基礎工作。
但這可不意味著他就真的是什麼都不用管了。
教導孩子們說話的同時,李帝的手中還拿著一把匕首。
他要用那些修整木材時,留下的邊角料,削出一雙雙筷子,一個個木碗!
李帝他知道單憑自己一個人,肯定是無法在短時間內,製作出供領地全部人使用的碗筷。
但是誰說他要給所有人都發碗筷?
他就是想製作出十幾套碗筷,足夠領地的正式居民使用就好。
注意,這裡的領地居民,是指被納入領地系統,被他發放了身份木牌的那些人,而不是那些土著蠻夷。
既然李帝領地內的人,有了身份上的差別,那多少也要有一些待遇上的差別,才可以顯出領地居民身份的重要性。
沒有所謂的眾生平等,當李帝的領地出現身份階級,這一概念的時候,平等就永遠都不會誕生了。
當居民與土著兩者之間的待遇,出現巨大差距的時候,矛盾就會誕生。
為領地居民發放碗筷,就是李帝進一步激化矛盾的辦法。
只有巨大差異的出現,這些土著蠻夷們,才會對李帝領地的居民身份產生嚮往。
也只有他們心中充滿了嚮往與憧憬,他們才能擁有努力學習,發展前進的動力。
筷子的削制很簡單,甚至能夠同時削制數根筷子。
所以筷子是最快製作好的,反倒是木碗要比較麻煩。
因為木碗,需要掏空中間的部分形成凹陷。
不過他有一天的時間去製作碗筷,不急。
李帝帶領著孩子們,先去修築經流領地的小溪。
領地內的小溪,是從龍眼眼尾的那個緩坡上流淌下來的。
這是一條山雨露水匯聚而成的小溪,從龍脊平原起始,一路沿著龍眼山坳的低洼處,最終流淌匯入到外面的梁龍河中。
李帝他們需要把這條小溪的河道挖深,河道的兩側還要壘出堤壩。
既然選擇了這處山坳建設領地,龍眼領地的眼尾處還是一個大緩坡。
雨天頻繁出現的春夏天氣,眼尾的緩坡可能會因為雨水匯集,而形成山洪和泥石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