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北方,除了曾國以外,還有一個超級大國,而這個超級大國就是晉國。【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晉國是西周初年,第二代周王,即周成王賞賜給弟弟叔虞的封地。
起初晉國的國號為唐,後由於晉水的原因,被後來世襲君位的晉侯改名為晉。
晉國是西周最早冊封的諸侯國之一,經過數代晉侯的統治,在北方不斷地開疆擴土,其本身的國力也是十分的雄厚。
然而,在西周晚期,晉國因為長時間發生內亂,故此國力衰退。
但也無法影響到晉國是北方一帶霸主地位的事實。
曾文公雖然即位五年,通過改革,修整內政,富國強兵,成功的將曾國躋身於北方的強國之列。
但由於曾國立國較晚,只有短短數年的時間,比起老牌的姬姓封國晉國,還是要差距很多。
為了趕超晉國在北方的霸主地位,曾文公即位以後,不斷在北方發動兼併土地的戰爭,搶奪西北方一帶戎狄的土地。
通過戰爭,曾國的土地越來越多,很快就在北方壯大了自己的聲勢。
晉國感受到了霸主地位的威脅,對於這個在北方興盛起來的曾國,採取了遏制的手段。
公元前八百一十四年,文公六年,晉國君主晉獻侯在位期間,派兵攻打曾國,試圖用武力的基礎,來打壓興盛起來的曾國。
然而,此時的曾國國力日益強大,面對來勢洶洶的晉軍,曾文公採用虛實避戰的方法,派遣軍隊迎擊晉軍。
晉獻侯為了奪得晉國在北方一帶的諸侯霸主地位,他率領晉國所有軍隊,攻打曾國,試圖將新興起來的曾國扼殺在搖籃之中。
但是,他的如意算盤落空了。
晉國所有大軍傾巢出動,造成都城內部外強中乾,城內空虛。
曾文公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於是將曾國的原有三軍分成上中下三軍,每軍三千人,上軍跟正面的晉國大軍與之抗衡,在派中軍截斷晉軍運輸的糧道,最後在派下軍,從外部迂迴,向守衛薄弱的晉國都城包抄,直插晉軍的腹地老巢都城。
這種戰法讓晉軍首尾不能呼應。
晉軍雖然人數眾多,但由於長途跋涉來到曾國國土作戰,被曾文公這種戰略性的打法徹底擊潰。
每當晉軍攻打曾國的時候,曾國的中軍士兵就會出現在晉軍的中部,截斷他們運輸的糧道,讓前方的晉軍進退兩難。
來回奔波救援。
晉軍一旦對曾國發起猛攻,後方守衛薄弱的晉國都城又會傳來曾國的下軍突襲。
晉軍一來,直插晉國都城的曾國下軍就撤走,晉軍一走,曾國下軍又來。
這樣一來,使得晉軍疲於奔命,又解除了晉軍對曾國全軍大舉壓境的不利局面。
晉獻侯對於曾文公的這一打法十分的惱怒,但卻又無可奈何,最後不得已只能退兵。
經過這一戰,曾國和晉國兩國結下仇怨。
從此,北方一帶的諸侯霸主地位,曾國也有了一席之地。
公元前八百一十三年,武公七年,在經過七年的養兵蓄銳,曾國的國力突飛猛進,農業的高度發展,促使曾國愈來愈強大。
晉,曾兩國在北方爭奪霸主地位,經常暴發武力的衝突,兩國為了北方霸主政權,時常兵戎相見。
晉國在晉獻侯即位時期,由於晉獻侯本人昏庸無道,濫殺臣民,國內常常發生**。
晉獻侯晚年,沉迷酒色,朝政開始荒廢,晉國的國力逐步衰退。
公元前八百一十二年,晉獻侯在一場大病中病死,晉國在這個時期,國力開始敗落。
晉獻侯死後的第二年晉穆侯即位,然而這個新上任的晉侯,由於太過於年輕,少年時,沒有經歷過戰爭的動亂,因此性格十分膽小怕事,軟弱無能。
晉國在他統治的前期,國力一直停滯不前。
曾國卻在曾文公即位的短短几年,國力蒸蒸日上,國力和軍事實力的強大,直接威脅到晉國在北方的霸主地位。
公元前八百一十一年,由於曾國的快速崛起,晉國很快失去了在北方的霸主地位,而新興起來的曾國成功的將晉國在北方的霸權獨攬。
這時,曾國登上了歷史的舞台,成為了北方一帶諸國中的頭等強國。qqxδnew
公元前八百一十年,文公十年,周朝的第十一代周王,即周宣王為了振興周朝,他下令中興,使得一度處於風雨飄搖的周朝有了一定的迴光返照的跡象。
為了開疆拓土,周宣王把戰爭的矛頭指向了北方一帶的戎狄部落。
通過兼併土地的戰爭,讓周朝獲得更多的土地。
但是西周晚年,由於國力的衰弱,周王室再也無法組織起一支強大的軍隊。
沒有軍隊,周朝便無法對外擴張,於是宣王姬靜讓北方的兩個諸國霸主,即曾國,晉國一起出兵討伐北方猖獗的戎狄部落。
曾國原本就是周朝姬姓封國,而曾文公的父親曾武公還是宣王姬靜的弟弟。
曾國立國雖然較晚,但也是宣王姬靜一手冊封在北方抵禦戎狄部落騷擾的姬姓封國。
宣王姬靜之所以會在北方戎狄一帶冊封曾國,是想讓曾國防禦北方的戎狄派兵南下,對中原一帶的土地趁火打劫。
當時的西周王朝在晚期,發生過一場國人暴動,造成西周王朝國力走向敗落。
隨著流亡在外十四年的周厲王死去,周朝經過暴動短短几十年,國力日益衰微。
就在西周王朝國力日益衰微之際,活躍於北方一帶的戎狄開始頻頻派兵南下,入侵中原。
宣王姬靜即位之初,戎狄的兵馬已經打到了西周王朝的邊境地帶,戰火逐步向西周王朝管轄的領土蔓延。
為了打擊戎狄入侵南下的野心,宣王姬靜於是派遣自己的弟弟曾武公去北方戎狄邊境一帶成立一個諸侯國,並且給了曾武公一塊封地,讓他帶兵抵禦戎狄南下入侵的野心。
武公雖然即位只有短短八年的時間,但憑藉鐵血手腕成功的帶兵阻擋了戎狄南下。
武公死後,輪到他的兒子文公繼承曾國的國君之位。
曾文公比起他父親有過之而無不及,戎狄猖獗,頻頻帶兵南下趁著王室衰微趁火打劫,為了教訓戎狄,曾文公即位之初,經常帶兵北上,消滅了北方一帶戎狄好幾個部落。
戎狄畏懼曾國強大的軍事實力,狡猾的戎狄於是選擇避戰。
文公不敢帶兵深入戎狄腹地,唯恐受到戎狄的鉗形包夾,但也成功的阻擋了戎狄帶兵南下入侵中原地帶的野心。
在宣王姬靜的求助之下,討伐戎狄,曾文公毫不猶豫的答應出兵,並十分樂意的陪同王室的軍隊,一起去征伐活躍於北方一帶的戎狄部落。
他早就看北方一帶的戎狄部落不爽,現在王室要他一起出兵討伐戎狄,他當然求之不得。
然而,曾國答應出兵,而晉國方面卻沒有同意,理由是當時的晉獻侯剛死,晉國的國力開始衰退,新繼承晉國國君之位的晉穆侯還很年輕,性格膽小軟弱,缺乏執政經驗,和戰爭的指揮才能。
畏懼戎狄的彪悍之風,唯恐出師不利,所以晉穆侯沒有答應宣王的請求。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