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時,一個宮女小心翼翼地走進御書房,看到皇帝如此失態,頓時嚇得臉色發白。
她連忙跪下,顫聲說道:「陛下,您怎麼了?是否需要傳御醫?」
皇帝聽到宮女的聲音,仿佛從夢中驚醒。他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
他知道,作為皇帝,他不能在這樣的危機面前失去方寸。
他緩緩地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然後儘量平靜地說道:「無事,只是有些疲倦。傳令下去,立刻召見宰相和諸位大臣,朕有要事相商。」
宮女應命而去,皇帝則重新坐回御座,他的目光變得堅定起來。無論面臨多大的困難,他都必須堅持下去。
光線透過宮殿的窗欞,灑在華麗的琉璃瓦上,映襯出一片金碧輝煌。
然而,此刻的朝堂之上,卻籠罩著一股沉重的氣氛。
皇帝坐在龍椅上,眉頭緊鎖,目光如炬地掃視著殿下的大臣們。
他的聲音鏗鏘有力,將洛祁桓戰敗被俘的消息宣告出來。
一時間,朝堂之上議論紛紛,眾臣子的臉上流露出各種不同的表情。
「這怎麼可能?洛祁桓不是一向戰無不勝的嗎?」一位年邁的大臣搖著頭,滿是不信。
「哼,看來這洛祁桓也不過如此,竟然會敗給一群烏合之眾。」另一位年輕的大臣則輕蔑地嘲笑道。
皇帝聽著這些議論聲,心中愈發煩躁。他本就不願再上朝,但如今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卻迫使他不得不面對這群大臣。
他深吸一口氣,努力壓抑著內心的怒火,他知道,此刻發怒無益,更重要的是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夠了!」皇帝終於忍無可忍,一聲怒吼打斷了大臣們的議論,「現在不是爭論的時候,最重要的是想出對策!」
朝堂之上瞬間安靜下來,大臣們一個個低下頭,不敢再言語。
這時,一位中年大臣站出來,他的面容沉穩,眼神堅定。他朗聲說道:「陛下,臣以為,如今之際,應派一員大將前往前線,以穩定軍心,重整旗鼓。」
皇帝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光芒。他覺得這個建議可行,但問題來了,派誰去呢?
「那依你之見,該派誰前往?」皇帝問道。
中年大臣略微沉思,然後說道:「臣保舉陳將軍前往。陳將軍昔日曾隨洛祁桓征戰四方,對兵法戰術頗有研究,且此人勇猛善戰,定能擔此重任。」
皇帝點了點頭,陳將軍的名號他也有所耳聞,確實是個不錯的人選。但他還想聽聽其他大臣的意見。
「諸位卿家以為如何?」皇帝環視朝堂。
一時間,朝堂之上再次響起了議論聲。有的大臣表示贊同,有的則提出了其他的人選,甚至有幾位大臣還在爭論著洛祁桓到底有沒有戰敗。
皇帝越聽越覺頭疼,他感到一陣無力。他原本以為能夠從這些大臣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卻沒想到最終還是陷入了無休止的爭論之中。
就在這時,一位年輕的大臣站了出來,他的聲音清脆響亮:「陛下,臣以為,此時並非爭論之時。無論洛祁桓是否戰敗,我們都應立即採取行動,以防起義軍趁機進攻。陳將軍雖然勇猛,但畢竟年紀已大,恐怕難以應對如此危機。臣以為,應派遣年輕有為的將領前往,方能扭轉局勢。」
皇帝聞言,微微點頭。他覺得這位年輕大臣的話頗為有理,現在確實不是爭論的時候,而是應該迅速採取行動。
朝堂之上,大臣們面面相覷,無人能給出確切的答案。
在這個僵持的時刻,一個高大的身影從武將行列中邁步走出,他的到來打破了朝堂上的僵局。
這人正是趙闊,一位在軍中有著盛名的將軍。他的身材魁梧,面容剛毅,一雙眼睛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他的步伐穩健有力,每一步都踏得朝堂的地板微微震動,似乎能夠感受到他那不屈的軍威。
「陛下,臣願往!」趙闊的聲音鏗鏘有力,如同戰場上的戰鼓,激昂而堅定。
皇帝聞言,眉頭舒展,目光轉向這位自薦的將軍。他看到了趙闊那堅毅的面龐,那自信的眼神,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欣慰。
「哦?趙將軍願往?」皇帝問道,聲音中帶著一絲期待。
「正是!」趙闊拱手行禮,然後挺直了身軀,「陛下,臣雖不才,但在軍中數載,也曾歷經沙場,對兵法戰術略有研究。洛祁桓被俘,軍心不穩,此時正需一位有經驗的將領前往穩定局勢。臣願擔此重任,為陛下分憂。」
皇帝聽著趙闊的話,眼中的光芒越來越亮。他喜歡這種直接而自信的態度,這與他在位之初的那種銳意進取的精神不謀而合。
「趙將軍,你可有何策略?」皇帝繼續詢問。
趙闊微微一笑,他知道這是皇帝在考驗他的能力。他沉思片刻,然後緩緩開口:「陛下,起義軍雖然聲勢浩大,但其內部並非鐵板一塊。臣以為,可以採取分化瓦解之策,先弱其勢力,再尋機決戰。同時,我軍應加強防禦,穩固後方,再圖進取。如此,方能事半功倍。」
皇帝聽後,連連點頭。趙闊的策略既穩健又大膽,正合他的心意。他看著趙闊,眼中滿是讚賞。
「趙將軍,你的勇氣和智慧令朕欣慰。若能早日平定叛亂,朕定當重賞於你。」皇帝的聲音中充滿了期待和信任。
趙闊躬身領命,他的聲音堅定而響亮:「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必將叛亂平息,以報陛下厚恩!」
趙闊的自薦如同一道清流,打破了沉寂的僵局。
大臣們紛紛交頭接耳,私下裡議論著這位年輕將軍的英勇和智慧。
他們的目光中流露出敬意和讚許,在這一刻,趙闊已成為了他們心中的英雄。
一位年邁的大臣首先站出來,他的聲音雖然略顯沙啞,但卻充滿了力量。
「陛下,趙將軍乃我大明朝難得一見的將才。他不僅勇猛過人,而且深諳兵法,實乃國之棟樑。臣以為,讓他前往前線,定能穩定軍心,扭轉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