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忠臣諫言

  太監們來回奔波,試圖勸說大臣們離開,但大臣們卻堅定不移。這是他們作為忠臣的責任,也是他們對朝廷的忠誠。

  終於,皇帝得知了大臣們的行動。

  他感到一陣煩躁,他正沉浸在歡樂之中,不想被這些繁瑣的政務打擾。

  然而,他也知道自己作為皇帝的職責,他不能任由大臣們就這樣跪在門外,不然有什麼閒話可不好。

  「讓他們進來吧。」皇帝無奈地吩咐道。

  太監們連忙去通報,大臣們終於鬆了一口氣。

  大臣們進入內殿後,卻看到了一幕讓他們震驚的場景。皇帝摟著一個妃子,衣衫不整,顯然是在放縱自己。

  而那個妃子也是一臉嬌羞,依偎在皇帝的懷裡。

  大臣們連忙捂住眼睛,不敢直視。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失望和憤怒,他們知道,皇帝的這种放縱行為只會讓洛祁桓更加有機可乘。

  「陛下,現是白日,還需謹慎行事!」一位大臣忍不住勸諫。

  皇帝嗤笑一聲:「你們這些大臣,總是那麼多事,朕的事情,朕自己會處理。」

  「陛下,臣等有要事稟報。」一位大臣壯著膽子開口。

  皇帝眉頭一皺,顯得有些不悅:「有事快說。」

  大臣們面面相覷,最後還是由那位資歷最深的大臣硬著頭皮說道:「陛下,關於洛祁桓之事,臣等以為此事關係重大,需謹慎處理。」

  「哦?洛祁桓?」皇帝提起了一點興趣,但隨即又恢復了懶散的樣子,「朕不是派他前往平定南方叛亂嗎?他有何事?」

  「但陛下,洛祁桓的權勢越來越大,恐怕會對朝廷產生不利影響啊!」另一位大臣鼓起勇氣說道。

  皇帝冷笑,這些個大臣平日裡管東管西,也沒什麼作為,要不是洛祁桓幫他處理朝政,現在早就亂了,現在倒好還來彈劾洛祁桓。

  皇帝不耐煩地揮了揮手:「好了好了,我知道了。你們回去吧,朕心中有數。」

  大臣們無奈,只得行禮告退,但他們知道,這樣下去是不行的。他們必須找到更有力的證據,才能夠讓皇帝採取行動。

  在皇宮的冷光下,大臣們的臉上顯得愈發堅毅。

  他們知道,要想讓皇帝相信洛祁桓的野心,必須有確鑿的證據。

  於是,他們決定暗地裡展開調查,揭開洛祁桓的真面目。

  夜色如墨,大臣們聚集在一位資深大臣的府邸中,燈火輝煌卻無人言語,氣氛凝重而緊張。

  他們圍坐在一張精緻的檀木桌前,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憂慮和決心。

  「我們必須小心行事,」一位大臣低聲說道,「洛祁桓耳目眾多,一旦被發現,後果不堪設想。」

  「我已派人暗中跟蹤洛祁桓的親信,希望能從他們身上找到突破口。」另一位大臣說道,他的眼中閃爍著狡黠的光芒。

  「此外,我還聯繫了一些忠誠的侍衛,準備隨時採取行動。」一位武將出身的大臣補充道,他的手掌不自覺地緊握成拳,顯露出軍人的果敢。

  大臣們商議著行動計劃,每個人都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建議。他們知道,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決定勝負。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大臣們開始了緊鑼密鼓的調查。

  他們聯繫了一些忠誠的官員,收集了洛祁桓的一些不尋常的舉動和言行。

  他們還試圖聯繫皇帝身邊的一些太監和宮女,希望能夠從他們那裡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然而,洛祁桓並非等閒之輩。他的手腕高超,早已在朝堂上打下了深深的根基。

  大臣們的調查進展緩慢,甚至一度陷入了僵局。

  然而一日,在京城的繁華街道上,林侍郎府邸的門前,人群圍得水泄不通。

  林侍郎,一位曾經在朝堂上頗有聲望的忠良之士,此刻站在府邸的台階上,他的眼神中充滿了絕望和憤怒。

  他多次求見皇帝,希望能夠揭開洛祁桓的真面目,但每次都被冷漠地回絕。

  今日,他決定用最極端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抗爭。

  「陛下啊!您為何不見我!為何不聽忠言!」林侍郎的聲音嘶啞而高亢,迴蕩在空曠的街道上,引來了更多好奇的目光。

  周圍的百姓們議論紛紛,他們不知道這位大人為何如此激動,但他們能感受到林侍郎語氣中的悲憤和無助。

  林侍郎的雙手緊握,他的身軀在微微顫抖,他的心中充滿了對皇帝的失望和對朝廷未來的擔憂。

  他知道,自己的話可能無法傳達到皇帝的耳中,但他仍然希望能夠喚醒皇帝的良知。

  「洛祁桓是個奸臣!他在敗壞朝綱!陛下啊,您不能再被蒙蔽了!」林侍郎的話語犀利而直接,他的聲音在寂靜的街道上顯得異常刺耳。

  突然,林侍郎轉身,朝著府邸的石柱衝去。他的動作迅速而決絕,仿佛已經做好了最後的準備。

  人群中傳來一陣驚呼,所有人都意識到了即將發生的事情。

  「砰!」的一聲巨響,林侍郎的頭顱撞擊在堅硬的石柱上,鮮血四濺,他的身體緩緩地滑倒在地。

  周圍的人群頓時炸開了鍋,尖叫聲、哭喊聲、驚呼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混亂,每個人的臉上都浮現出不同程度的震驚和恐懼。

  「天哪,林大人他...」一位旁觀者顫抖著聲音,無法完成他的話,眼神空洞地望著林侍郎倒在血泊中的身體。

  周圍的人群開始竊竊私語,議論紛紛,有的嘆息,有的疑惑,有的咒罵,情緒各異但皆被震撼覆蓋。

  幾位年長的百姓交頭接耳,表情悲傷:「這是有多大的冤屈啊,讓一個侍郎大人拋家舍業,以死明志。」

  他們的話語帶著同情和理解,畢竟在這個朝綱混亂的時代,官場的黑暗和無奈,民間也多有耳聞。

  年輕的百姓則是憤怒不已:「朝廷這是怎麼了?發生了什麼事?連忠臣都要逼死,國還有法度嗎?」

  他們激昂的言辭激起了更多波瀾,對朝廷的不滿和對未來的憂慮在人群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