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青州之苦
就在李道源在東海港督造船隻的時候,青州的萊州灣附近,張端陽正和南霽雲一起巡視新建的造船廠。☞💔 ☠🌷
自從平定了青州之後,南霽雲和張端陽的這支追究安慶緒的軍隊就在青州按兵不動。
為亂河南道北部的安慶緒叛軍,也知道青州的南霽雲軍隊不好惹,所以也不進攻青州。
雙方就這樣詭異的對峙起來。
郭子儀圍繞洛陽建立了防線,安慶緒也因為糧草不足,南下進攻的腳步也緩慢了一些。
相州叛軍和大唐洛陽守軍對峙,朝廷下令讓史思明從范陽太原方向夾擊安慶緒。
但是史思明這個老狐狸卻以太原和范陽軍隊疲敝,糧草不足拒絕了朝廷的請求。
同時史思明父子也在整軍備戰,開始動員三鎮的士兵,準備再次反叛大唐。
前線的戰事焦灼,唐軍因為相州的敗仗士氣大落,就連南霽雲手下的精銳,如今也不願意陷入到焦灼的戰事中。
張端陽這段時間除了處理青州的民政,就把全部精力放在了萊州灣的造船廠上。
今天他拉著南霽雲來到了造船廠,看著正在烘乾的木料,南霽雲忍不住問道:
「史家父子真的會再次叛唐嗎?」
張端陽點頭說道:「史家父子狼子野心,當年安祿山叛亂,史思明就是安祿山的左膀右臂。」
「前陣子史思明投降,也是看到偽燕氣數已盡,這才不得已為之。」
「如今安慶緒又搞出這麼大的聲勢來,史思明豈能沒有反應。」
這下南霽雲更加的鬱悶了:「僅僅是安慶緒糾結了一些相州的反賊,就讓幾個州糜爛成這個樣子,如果史思明父子也加入叛亂,那洛陽豈不是危險了?」
南霽雲心急如焚,他想要返回洛陽協助張巡守洛陽,可是張巡來了軍令,這位洛陽留守聽從了張端陽的建議,命令南霽雲死守青州,並且聽從張端陽的建議,在青州建設碼頭船廠。→
看著如火如荼建設中的船塢,南霽雲對於這個跨海作戰的計劃依然心存疑惑。
張端陽說道:「唐初蘇定方大將軍征服百濟,就是從青州萊州大造船隻,渡海登陸半島的。當年蘇大將軍能跨海登陸對面的半島,我們只是繞道範陽,這可要比當年蘇大將軍容易多了。」
張端陽在研究了歷史資料後,發現在唐代膠東半島上的造船能力其實不亞於江南和泉州。
在禁海之前,大量商船往來於新羅、扶桑、渤海等國,膠東半島的東北亞貿易曾經非常繁榮。
不過在戰亂之後,貿易斷絕,隨著膠東半島捲入戰亂,欣欣向榮的海貿也就斷絕了。
張端陽為此十分的可惜,若是能夠按照正常發展,膠東半島未嘗不能成為東北亞海洋貿易的中心。
可惜因為安史之亂打斷了發展的這些地區的發展,後世大宋的膠東地區又處於前線,再也沒有安心發展的機遇。
等到世界迎接來航海時代,膠東半島留給中華的就只有遺憾和痛苦的回憶了。
張端陽看著萊州灣,這裡的海洋資源豐富,又是天然的深水港,再加上如今繁華的東北亞貿易航線,如果不能盤活這裡就太可惜了!
而隨著南霽雲在青州打擊土匪,剿滅叛軍,一部分玩家也在張端陽的引薦下,逐步進入青州官場,如今青州的秩序已經逐漸建立起來。
盧道是隨著王成偉進入長安參加科舉的玩家,盧道自己知道策論不是長項,參加了明經科的考試。
考上明經科之後,盧道去吏部選官,本來他是明經科的高第,只需要稍作打點就能夠得到好的職位。
不過盧道是個直性子,他在現實生活中因為不滿官場的黑暗憤然辭職,到了遊戲中自然更加不願意去屈就迎合那些小人。
因為性格太直,盧道被吏部刁難,給他了一個青州壽光縣丞的職位。
而授官的時候,青州壽光縣已經在青州賊的叛亂中被攻破了縣城,縣令縣丞縣尉全部被殺,整個壽光縣都被賊兵屠戮了。
吏部竟然還給盧道下了文牒,要求他一定要在限期內趕往壽光縣,不然就要取消他選官的資格。
如果是普通人遭遇這樣對待,恐怕也只能乖乖的給吏部官員送上銀子,求得吏部免去這一次的任官,然後等下一次重新選官。
不過盧道的直脾氣也上來,自己在原來單位就遭遇了很多不公平,身為業務骨幹卻被外行接二連三爬上頭,上級領導尸位素餐外行領導內行,幾次工作成果都被關係戶竊奪了。
如今玩個遊戲,難道還要受氣嗎?
盧道打點行李,直接向著壽光縣上任去了。
不過盧道的運氣也是不錯,他還沒趕到壽光縣上任,正好遇到了南霽雲和張端陽進軍青州。
在張端陽的引薦下,南霽雲自然是大喜過望,盧道可是新科明經,正兒八經科舉出身的讀書人。
南霽雲最敬重的就是讀書人了,他立刻將盧道安排到了軍中,讓他負責軍資後勤。
盧道在現實世界本來就是基層政府職員,處理的就是亂七八糟的雜事,而軍隊後勤其實大部分也都是亂七八糟的雜務。
而盧道秉公執法,分配軍資的時候從來不區別對待,對於軍中其他收受賄賂的同僚也是舉報起來毫不手軟,很快南霽雲軍中就知道盧道是一個好的後勤官。
做事踏實,辦事效率高,又能夠秉公辦事,不貪腐不受賄,南霽雲戰青州的時候,盧道從沒有掉過鏈子,將軍隊後勤安排的好好的。
等到平定青州之後,盧道則拿出了吏部的文書,辭別了南霽雲前往壽光縣上任去了。
對此南霽雲還非常遺憾,他還想要向朝廷請功,將盧道轉為武職,推薦他去洛陽留守張巡麾下做事呢。
盧道到了壽光縣的時候,也被這個殘破的縣城嚇了一跳。
在來壽光縣之前,盧道曾經在網上查過資料。
壽光縣是如今山東省百強縣,是全國蔬菜之鄉。壽光縣在唐代戶部的記錄上,也是「皆平田息壤,無懸崖陡壑之觀」,整個縣全部都是肥沃的平原,這在古代是最好的地區了。
在安史之亂前,壽光縣一直都被認定為中縣,也是大唐經濟比較好的縣。
可是沒想到經過安史之亂,以及後期青州賊兵的摧殘,曾經富裕的壽光縣竟然是如此的慘狀。
縣城內十室九空,整個壽光縣的衙門的官吏衙役,都在被賊兵攻破縣城的後殺光了。
好在盧道前往壽光縣的時候,也帶走了十幾個不想繼續從軍的兵,這些都是和盧道共患難的軍中兄弟,也就隨著盧道來壽光縣上任。
有了這些兄弟的輔佐,盧道很快重新整理出縣衙。
縣令已經死了,按照大唐的制度盧道這個縣丞就是壽光縣的一把手了。
盧道也曾經參加過前單位組織的扶貧工作,在偏僻的農村中做過兩年村的工作。
他重新整理了縣衙之後,就立刻找到壽光縣內殘存的老人,向他們搜集壽光縣的情況。
在這些老人的口中,他又從縣城內找了二十個身家清白的成年男子,授予他們吏員的身份。
如果不是壽光縣衙的吏員都被殺光了,這些職位根本落不到這些普通人身上,他們對於盧道是感恩涕零。
盧道緊接著將他們派出去,清查整個壽光縣的情況。
等到匯總之後,盧道倒吸一口氣。
開元年定的標準,中縣人口是三千戶,唐代對於大家族相對寬鬆,並不勒令分戶,一戶平均有六口人。
以帳面上的數據估算,不計算在大唐盛行的隱戶黑戶,三千戶也就是一萬八千人。
可是經過吏員們的統計和調查,壽光縣如今只剩下兩千多口,人口足足蒸發了九成!
什麼叫亂世人命不如草,看看壽光縣的情況就知道了。
青壯年要麼被抓了當兵,要麼就落草為寇,人口大量的減少,大量的土地荒廢。
土地荒廢造成更大的糧荒,從而更多人落草為寇,或者南下江淮逃難。
不過南下江淮逃荒的日子也不好過,聽說在臨淮城北部都是南下逃難的齊魯百姓,他們和臨淮本地百姓搶奪本來就不多的生存空間,常常發生大規模的械鬥。
而這些逃難的百姓沒錢沒田,就算是渡過了淮河也只能投身當地豪強做隱戶,在大唐做隱戶的地位要比奴婢還要低,好歹奴婢的買賣也需要官府備案,奴婢死亡也要向官府報備。
這些隱戶不是朝廷丁冊上的人口,就算是死了也不需要上報,處境比奴隸還要悲慘。
看到壽光縣的老弱病殘,盧道莫名產生了一種責任感,仿佛自己不是在玩遊戲,而是在面對兩千多真實的百姓。
一定要讓壽光縣的百姓生活好起來!盧道暗暗下了決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