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儒道裂痕

  第381章 儒道裂痕

  真書曰:「原始天王,在天中心之上,名曰玉京山,山中宮殿,並無金玉飾之,只因白露凝而成脂,形如玉石,貴出京兆,故曰白玉京。๑۞๑,¸¸,ø¤º°`°๑۩  🎀 𝟨𝟫𝓈𝒽𝓊𝓍.𝒸💍𝓂 🎀  ۩๑°`°º¤ø,¸¸,๑۞๑」

  白玉京比天幕還高,故無日月,只見星辰,瀚如無邊之海,斗轉撩亂人兵。

  道祖上處玉京,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為眾仙之祖。

  不出這般人物,白玉京便隱於天下,任誰也找不到,只留傳說於世,出了這般人物,白玉京對於道教來說便是可參之地。

  此代道祖崛起於儒教勢大之時,攜白玉京之造化,中興道教,一度發展到了後來二分天下的局面。

  儒聖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道祖曰:「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善矣。」

  後來半路殺出來一個佛,道祖逮住他曰:「佛本是道。」

  就這一句話,便拐走了當時佛祖座下的一個菩薩和兩個羅漢。

  道祖對外盡顯強硬,但對內卻又是一個很隨和的人。

  以前諸位道祖,都把白玉京當做自己的私地,只做參道之用,不允許外人輕入,頂多只允許自己的親傳弟子緊急情況下入內打擾。

  但這代道祖不同,他允許所有真心向道的人來到白玉京。

  「若離人世苦,莫悟人間道。」他是這麼說的。

  所以,如今的白玉京有八十一萬天路,通八十一萬山嶽洞室,這裡已經是一個小型的世界了。

  可以摘到星星的通天樓閣都有十二棟,五座巨型城池更是將玉京山圍了個水泄不通。

  凡人敢離聖人這麼近,就是因為所有人都清楚道祖對內是個好脾氣。

  但是今日的道祖……生氣了!

  三教爭鋒的過程中,儒教人多,聖君一茬一茬換,但是佛門和道教人少,所有的真人、羅漢基本都在聖人面前掛了名。

  佛門有輪迴轉世之法,佛祖的弟子縱然身死,也可以在下一世歸來,只要有人幫其通悟宿慧,他便可很快成為佛門的支柱。

  道教有魂歸來兮之法,比輪迴轉世還方便,不需要等下一世,直接就可以復活。

  缺點是被復活的人三魂七魄有損,不可長久的待在陽世,一般要躲在洞天福地中。

  這群人閒得無聊,去俗世里遊玩一陣,也總能因為那種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風格給人間留下很多傳說。

  諸子百家都有青黃不接的時候,佛道兩教就是靠著不斷的重生歸來,保證了自己的人才不流失,才熬死了其餘百家,追趕上了老大哥「儒」。

  道祖此次之所以發怒,就是因為他對死在絮蠶山的真人使用了魂歸來兮之法,卻沒能召回任何一縷魂魄。

  他的弟子真的死了!死的乾乾淨淨!連復活的機會都沒有!

  很久很久沒經歷過生離死別的聖人,此刻罕見的感受到了一股悲痛。

  還有扶搖而上的怒火!

  聖人一怒,草木搖殺氣,星辰無光彩。

  整個白玉京的空間都是靠星辰之力撐開的,道祖發怒,星辰黯淡,在那麼短短的一瞬間,這裡陷入了永寂的「無」。

  緊接著,白玉京被劍光充斥,道祖佩劍「參商兩儀劍」自紫微星落下,斬向人間某處。

  ……

  →

  儒教,山海境。

  兩人正在品茗坐談。

  一老一少,喝的茶一新一舊。

  新茶中游著一柄劍,仔細去看,正是參商兩儀劍的樣子。

  老者問道:「你覺得道祖為何出手?」

  「性情所致,為徒報仇。」

  「近道之人,安有性情乎?」老者搖搖頭,「倉聖曾於我言,此世會出一個可斬不死之人。」

  「你以為,是那行者乎?」

  少年道:「吾不敢妄言。」

  「年時啊,吾六十年前便已知天命,自知壽盡之時就在十年之後,如今天機混亂,大劫將至,這個時間很可能還要提前一些。」

  「缺了我,道祖又不要臉的出手,你們誰能擋他?」

  少年道:「吾可拼死一試。」

  「伱可拼死,但你死了之後,誰又能對付的了道教的垂天真人?」

  少年沉默了。

  聖人歸天后,浩然氣會變得難養是肯定的,教中高手一定會變少,但佛道兩教有重生之法,高手的數量始終恆定在某一個範圍內。

  可以預見的是,十年之後儒教一定會衰微,被迫退出三教爭流的舞台。

  老者嘆了一聲:「我不言再生之術,不傳復活之法,你們可怨我?」

  「吾等不怨,儒生千萬,若吾永居上位,下面只會是一潭死水。道佛都求永存,但讀書需要一代代的新東西。」

  「書是人道之薪,如果有哪一天,書本成了一成不變的東西,人道的薪火必將熄滅,無邊的黑暗必將降臨於那個時代。」

  「善也!」老者欣慰的一笑。

  「我若是活上三百歲,能帶給這個世間新風采的時間不過一百年,餘下的兩百年便只剩下腐朽。」

  「他人都做的事,我們不做,儘管會使自身處於危險或不利的地位,但心中不會產生絲毫的憤懣或嫉恨,便是君子。」

  「謹遵老師教誨。」少年恭敬一禮。

  「年時,行者在絮蠶山一戰殺了『拜謁』他們,你可恨他?」

  「恨。」

  「想要殺他?」

  少年搖搖頭:「若是戰場遇到,再了結恩怨。」

  「年時,記住了……你可以殺他,但垂天真人如果要殺他,你得攔著。」

  「同樣……我可以殺他,但道祖如果要出手,我也得攔著。」

  行者活著,便有可能壞了佛門和道教的「輪迴」大計,讓他們的高手越來越少,保證儒教的領先地位。

  但如果一心保他,儒教就很難給絮蠶山死去的聖君一個交代。

  這本是很矛盾的一件事,但在儒聖的嘴裡,又是那麼的清晰。

  該殺殺,該救救。

  一枚押印從山海境飛出,在參商兩儀劍落地之前,攔住了這一擊。

  「儒聖,爾要試試我寶劍是否鋒利嗎?」一道漠然之聲響起。

  「我劍也未嘗不利。」

  儒聖的押印以燕谿石城為鋒,齊岱為鍔;包以四夷,裹以四時;制以五行,論以刑德;上決浮雲,下絕地紀,鑄成天子之劍,與道祖爭鋒。

  同時,在九十六聖君中排行第五的廣財聖君正在奔赴嘉禾關,領了聖人之命,要給行者一個教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