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慷慨的夏人

  第119章 慷慨的夏人

  班師就是凱旋的意思,但鎮遠軍跑的活像是腳底抹了油,畢竟他們不是真的有五萬大軍。👣🍭 6❾ᔕ𝐇𝓾𝔁.ᑕσΜ 👻⛵

  但和談盟約已成既定事實,劉陵橫穿大漠回雲中府的時候,夏人尊耶律氏為太后,奉曹妃幼子為太子,緊接著集結六個左廂監軍司的兵力,準備東進「討伐」叛逆。

  夏主李乾順雖然現在還沒死,但其實也快了,畢竟夏人國內大部分人都認為他死了對大家更好。

  十一月中旬,大漠飄雪,幾乎人人皆有戰馬駱駝啟程的鎮遠軍抵達雲中府西面,哨探四出,劉陵也派人跟大宋邊境那邊聯繫上了,新的軍報在不斷遞送上來。

  他本以為宋金遼夏四國會在朔州把各自狗腦子都打出來,但情況卻意外的和諧:

  寧州、朔州境內,遼帝和夏將李良輔在大規模廝殺鏖戰,金軍進攻的欲望極弱,明擺著是要等他們打完撿人頭。

  先前金國使臣王阿海與夏主李乾順約定,將故遼陰山南面千里之地交割給夏國。

  為什麼金人這次如此大方?

  因為先前遼帝帶著遼國殘餘軍隊盤踞在那兒,金人是為了挑撥遼夏之間的關係。

  但現在遼帝離開了陰山、夾山一帶,那兒的契丹、奚人部族也慢慢表達出了歸順的態度;而這時候若是夏主李乾順死了,或者是夏軍死傷慘重甚至是大敗,這盟約也就沒必要完全遵守了。

  陰山以南千里之地,裡面可是有不少上等草場的。

  這是遼、金、夏三國之間的利益關係。

  至於說宋,都統制劉延慶和童貫等人秉承著不做事就不犯錯的理念,在邊境屯兵,大宋軍隊,匹馬不出。

  夏主李乾順又分給了李良輔大半兵力,讓他擋住遼軍,至於李乾順自己,此刻正在率軍猛攻府州,只要吞下府州和周圍的一些地區,大宋最西北面的豐州城和四座城寨,將會成為孤懸在外的孤城。

  到時候,夏國又能開疆二百里。

  李乾順策馬走到前軍,凝視著城牆,渾身是血的曲端幾乎是瞬間就注意到他,咧嘴笑了笑,示意旁邊的弓弩手趕緊對準他。

  「大帥,我軍該怎麼辦?」

  劉韐恭恭敬敬地問。

  西夏一行,讓他身心都徹底為之折服,心裡也隱隱有了一點其他的念頭。

  劉陵低頭俯視著鋪在地面上的輿圖,抬腳,從西夏興慶府的位置,慢慢走到朔州的位置站定。

  「仲偃,你出使過兩國,你覺得遼人和金人相比如何?」

  「遼人文弱腐朽,金人勇猛。」

  「宋呢?」

  劉韐愣了一下,沒有回答。

  中午的時候,幾名鎮遠軍將領和幕僚來到帥帳,劉陵點出韓世忠,讓他說說接下來該如何出兵。

  遼軍和夏軍的兵力都還很龐大,更不用說還有金人在旁邊虎視眈眈等著撿人頭。

  可偏偏這三國兵馬還都堵在了劉陵的必經之路上。

  韓世忠想了想,問道:「我軍為何不能從大宋北疆穿過去?」

  前面有兵馬堵著,那就繞道唄。

  旁邊立刻有幕僚咳嗽一聲,道:「宋人還是想要燕地的。」

  劉陵和遠征的鎮遠軍全軍覆沒,等於燕地無主,宋人除非是腦子壞了,要不然怎麼可能會這時候放他經過。

  更何況夏主正在猛攻北疆,宋人有的是藉口阻止劉陵借路。

  「金軍的主帥是誰?」

  一個將領回答道:「金軍主帥完顏杲,前軍都統完顏婁室,全軍兵力超過三萬,應該正駐守在大同府境內。」

  大同府,差不多就是雲中府的所在。類似於燕山府之於燕地。

  聽到這兩個名字和兵力,劉陵沉默了一會兒。

  「遼人和夏人的兵力呢?」

  「遼軍二萬多,其北面應該還有一部分草原部族與其聯結為助力。

  朔州夏軍主帥李良輔,將兵三萬多,宋國府州以北,夏主李乾順親自率軍,兵力大約同樣是三萬,這是宋人那邊送來的軍報。」

  宋人只敢找藉口阻撓劉陵班師回燕地,但明面上還是保持著相當良好的關係。

  劉陵派人把他在西夏賀蘭山勒石記功的事匯報了過去,從童貫到劉延慶都有官面上的書信和公文「表彰」,而且據說正在千里加急往京城傳遞。

  這,是彰顯大宋官家「文治武功」的絕佳佐證。

  若是劉陵這次被堵死在北面,宋國這邊肯定捨得給他追封郡王。

  「宋國的援軍呢?」

  「一兵未至,匹馬不出。還有」那名幕僚沉聲道:「府州知州遣使者求援。」

  連同韓世忠在內,帥帳里頓時鬨笑起來,充滿了快活的氣息。

  大家都認同自己是燕地人,然後是鎮遠軍的人,也是劉大帥的人。

  「報!」

  外面響起喊聲,劉陵微微頷首,一名幕僚掀起帘子,對外面喊道:「報來。」

  一名校尉快步走進來,對著劉陵躬身施禮,道:

  「百里加急,府州急報。」

  「念。」

  「夏主李乾順騎馬在府州城外巡視,被宋人以弓弩射中,如今重傷,軍心大亂。」

  劉陵舔了舔嘴唇,問道:「你們剛才說,夏主有多少兵馬?」

  「三萬多。」

  劉陵默默算了算,立刻道:

  「派使者去夏軍軍中,跟他們說夏國已立耶律太后,把太后的手書給他們看。告訴他們,若是願意歸降,我可以犒賞三軍,重賞其將領,為其請官爵,反正隨口許諾就行了。

  還要跟他們說,若是不降,他們國家『平叛』的兵馬已經出發,到時候他們不僅得死,還會被他們的朝廷宣布為叛逆。」

  「喏。」

  劉陵點點頭,那名幕僚立刻離開。他坐在主位上,再度跟眾人商量了一會兒,決定先把這支三萬人的夏軍吃下來。

  夏主親自率領的兵馬肯定不是夏國境內那種「乞丐」一樣的軍隊。

  劉陵進入興慶府時,從那邊找到了明確的出兵簿冊記錄,夏國的擒生軍和鷂子軍應該都在夏主軍中,那可是大量的騎兵和重騎兵,是夏國真正的精銳所在。

  西夏有的是產馬地,又連同西域,本身軍中或許缺甲冑軍械,但上等的戰馬絕對不缺。

  或者說,那是夏主的心腹軍隊,他們軍中是絕對不缺戰馬的,因為就連金人都會從西夏那邊購置戰馬,足可見其數量。

  夏主若死了那他們、它們,該歸誰?

  想到這裡,

  他的呼吸忍不住粗重起來。

  歷代中原王朝的騎兵配置,正常都是一人一騎,最好的一般就是以唐朝為準,一人兩馬,而唐邊境將領,諸如安祿山等人,是可以超額配置騎兵的,但也最多就是一匹戰馬兩匹軍馬的配置,騎兵身著重甲。

  唐朝安西軍高仙芝可以做到「步兵皆有私馬相隨」,超過一般唐軍一夥(十人)六匹馱馬的規格,但絕對不會給手下騎兵配備兩匹以上的戰馬。

  戰馬和軍馬不是同一種用馬,後者更多的的還是馱馬,劉陵從西夏一趟回來,軍中馬匹牲口極多,給軍隊中的騎兵配備一人雙馬,確保騎兵皆有一匹戰馬,已經是極高的配置。

  至於說北宋,全國境內,掛著騎兵名頭的軍隊統計起來約有二十二萬人出頭,這個數目是較為穩定的。到仁宗年間,某次統計軍馬數量為十萬匹,也就是說平均每個正軍的騎兵兩個人輪不到一匹馬。

  到了如今的趙官家手裡,馬政更為腐朽,戰馬的數量極少。

  對手遼國、金國、西夏的騎兵,才能做到一人多馬的配置,遼國正軍騎兵的標準是一人三馬,金國是一兵兩馬。

  至於說後世元朝清朝,一個是集全國之力,清朝是征伐過草原准葛爾,獲得了大量馬匹,但也只有最巔峰的時候才會做到一人五六匹馬,而且這樣配置的騎兵反而不會配備重甲,與歷代中原王朝的傳統騎兵用法不同。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