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充國聞言,愣了一愣,對劉詢立即生了幾分敬重。【無錯章節小說閱讀,google搜尋】這個節骨眼上,未心心念念只盯著帝位,還心著烏孫的事情,這個新主子志向可絕對不低!
「烏孫的事情,說難很難,說好解決也很好解決,只要有皇上聖旨,命臣發兵,臣有信心幫解熒主打退叛軍。」
劉詢卻有更深一層的擔憂,「烏孫國的內戰看上去是保守勢力和革新勢力的鬥爭,其實是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鬥爭,是匈奴、羌族和我朝的鬥爭。叛軍背後是匈奴和羌人,如今朝政不穩,我朝還沒有能力和匈奴、羌族正面開戰。即使叛軍失敗了,可烏孫國內的匈奴、羌族勢力仍然存在,解熒主能不能順利掌控烏孫仍很難說。」
趙充國呵呵笑起來,「侯爺沒有見過解熒主,所以有此憂慮。 她不是一般女子,只要烏孫國內形勢安定,再有我們在後面給她一定幫助,她肯定有辦法渡過這個難關,將烏孫國內的匈奴和羌族勢力壓制下去。」
劉詢拍了下桌子,躊躇滿志地說:「好!那我們就盡全力幫解熒主登上烏孫太后的寶座。」
張賀笑著提醒:「要自己先登基,才能談幫助別人登基。」
趙充國點頭。
劉詢大笑,「放心,我沒有忘。就要拜託趙將軍了。」劉詢向趙充國抱手為禮,「麻煩將軍聯繫一切能聯繫的力量,開始公開反對劉賀登基,不管霍光用什麼辦法逼迫都寸步不讓,即使他想調動軍隊開打,那你就準備好打!反正一句話,氣勢上絕對不能弱過他!」
趙充國有著軍人的特點。他毫不憂慮:打?如何打?即使他手握西北大軍,可糧草呢?後勤如何補給?又該用什麼名目發兵?如何向天下人交待?
他只接受命令,執行命令,絕不質疑命令,「下官立即去準備。」向劉詢行了一禮,匆匆離去。
~~~~~~~~~~
令霍光頭疼的事情還沒有解決,廣陵王不知道從哪裡聽了一些風言風語,嚷嚷著說,劉弗陵正當盛年,去世太突然,只怕朝中有奸佞,要求進京護靈,並開始集結廣陵國的兵力。
霍光去找張安世商議此事,希望加重廣陵國附近的駐兵,命他們嚴守關卡,絕不能讓廣陵王離開封國,否則其他宗室藩王有樣學樣,都要求進京,天下會大亂。
張安世的回答讓霍光很無奈。
「調兵的事情,我只受命於皇上,只聽命於兵符。」
隱藏的回答就是霍光不能讓他隨意調動兵力,若想讓他和廣陵王開戰,請拿皇帝的聖旨來,請拿兵符來!
霍光心中一橫,決定不管國璽、兵符,先讓劉賀登基,這樣至少可以讓劉賀用皇帝的名義下旨。可是沒想到竟然遭到不少重臣的強烈反對,趙充國甚至在金殿上拔刀相對,大聲呵斥御史大夫田廣明,責罵他是奸臣賊子,想選個昏君來誤國。一些中間派看到有了如此強烈的反對意見,立即都縮了腦袋,吱吱唔唔地再不肯明確表態,尤其是丞相楊敞,為了避開浪鋒,居然連裝病的花招都使了出來。
朝中勢力僵持不下,短時間內,霍光沒有任何辦法讓眾人都同意劉賀登基。
朝中官員的爭鬥一觸即發,一個不小心,甚至會變成遍及天下的戰爭,可劉賀這個引發爭執的人卻對此毫不關心,整日在未央宮內花天酒地,甚至在劉弗陵靈柩前飲酒、唱歌,惹得大臣紛紛暗斥。
民間開始有一些亂七八糟的流言,影射霍光選擇劉賀這個昏君,是為了日後篡位登基,甚至開始有童謠傳唱。
「真龍沉,假龍升。雨點大,亂帝畿。」
霍光憂慮漸重,找到劉賀,語帶警告地說了幾句,不想劉賀醉眼惺忪,一副混混沌沌的憊懶樣子,氣得霍光甩袖而去。
匈奴,西域,羌人,烏孫,廣陵王,還有朝廷內涌動著的暗流。
國一日無君,一日百事不興。
霍光頭疼萬分。
霍成君推開書房的門,看父親盯著牆上的彎刀怔怔出神。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