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大戰一觸即發

  馬車出了城,疾馳在郊野,顧玉靠在馬車壁上,手裡的劍在芳貴太妃脖子上一直沒放下來,她始終關注著芳貴太妃的一舉一動。

  實際上,芳貴太妃除了在深巷的民居時,有了一次想撞劍的行為,這一路走來,都十分平靜。

  芳貴太妃的面相極好,五官柔和,閉眼時像是一尊菩薩,眼裡滿是慈悲。

  她手裡慢悠悠捻著一串佛珠,嘴裡不知道在念什麼經。

  似乎不是佛經,也不是道家經文。

  顧玉聽不懂。

  聽她小聲念著,一直處於精神高壓之下的顧玉有些昏昏欲睡,但她不敢放鬆精神。

  芳貴太妃似乎看出來顧玉在強撐著,低聲道「累了就休息一下吧,我不會再做傻事,而且外面還有你的人。」

  顧玉輕輕搖頭,她可不會因為芳貴太妃一臉慈悲相就小瞧了她。

  能在先帝那一團髒污的後宮混成貴妃,兒子也險些成為聖上,怎麼會是吃齋念佛的簡單人物。

  到了河邊,有水匪村的人來接應她們。

  馬車是安親王準備的,裡面鋪的有軟墊。

  眼前的小船十分簡陋,行在水上也十分不起眼。

  顧玉對芳貴太妃道「芳貴太妃,條件有限,恕晚輩失禮了。」

  芳貴太妃沒說什麼,在顧玉的挾持下上了船。

  一路回到水匪村。

  她跟安親王提七天之後去通寧縣換人,不是不想早點救君澤出來,而是在不夜城,安親王的勢力太大,就算換過來,他們逃不出去。

  安全起見,換人的地點只能設在兩方都能把握住的地方。

  之所以不直接安排在通寧縣裡面,則是因為通寧縣過於安全,顧玉不能拿君澤的命去賭安親王的孝心。

  萬一安親王覺得一切脫離了自己的控制,直接攻城,那她就得不償失了。

  運河是個好地方,安親王並不知道運河的水匪是君澤的人,就算有埋伏,顧玉也能有所應對。

  彼時的顧玉還不知道,君澤在地牢里為了拖延時間,已經把運河水匪的底交代了,還推到了她身上。

  而把時間設定成七天,則是給自己留時間。

  七天是一個臨界點。

  她可以拖延到朝廷的兵馬到來,也不至於讓安親王太過心急,以至於直接撕破臉皮。

  不過,這七天她會儘可能把一切準備周全,整合兵力,製造輿論,拉攏人心,儲備糧油、兵器等等。

  留給君澤一個直接能上手的局面,這樣他才能無縫銜接,上戰場運兵布陣。

  否則就算君澤回來了,以她們手裡的這些兵力,也抵擋不住安親王的千軍萬馬,同樣是死路一條。

  同樣的,安親王也不會幹等著。

  她要做的事,安親王也一樣會去做。

  就看兩方誰下手更快了。

  不夜城,不,整個江南都在討論一件荒唐事。

  安親王扶靈芳貴太妃,從不夜城正中心的錦宜別墅一路高調回到安親王府,期間還被聖上派來的人刺殺,當眾吐血喊冤。

  可是不到一天,又有消息傳來,芳貴太妃沒死,只是被安親王帶到了通寧縣修養,有人親眼看到芳貴太妃在通寧縣。

  百姓紛紛表示

  荒唐,太荒唐了。

  安親王扶靈,棺材裡躺著的不是自己親娘,還鬧那麼大一齣戲。

  而安親王府一直沒有給芳貴太妃出喪,也說明了這一點。

  他居然拿自己親娘做戲,愚弄百姓。

  百姓紛紛議論這件事的同時,也不免在心裡嘀咕,安親王做這一切的目的。

  最近不夜城風聲鶴唳,有幾個人議論這件事的時候,被安親王府的侍衛抓了起來,不知去向。

  有這些人的親屬組團去安親王府喊冤,卻被暴力趕走。

  然而越壓制,人們想要討論的欲望就越強烈。

  安親王一連幾天都冷著臉,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樣。

  顧玉此番不僅讓他的心血付諸東流,還讓世人對他添了虛偽不孝的印象。

  假的芳貴太妃的屍體也不能下葬,原想瞞住世人,不料芳貴太妃被顧玉劫走,再繼續做這齣戲的話,顧玉定然也會拆穿。

  可恨。

  大郡王走到他身邊,道「父王,我們要不要先把那個消息放出去。」

  這些日子他在城裡抓散播不好傳言的人,以及處理那些鬧事的家屬,有些心力交猝。

  可是流言猛於虎,在不夜城他還能稍稍壓制,江南其他地方卻是無能為力。

  再這樣下去,還未起戰,父王就要盡失民心,成了一個笑話。

  安親王睜開眼,芳貴太妃在顧玉手裡,他夜不能寐,眼睛裡布滿了紅血絲,開口道「還不是時候。」

  現在放出來,只會加快朝廷增援的速度,假芳貴太妃的醜聞還沒過去,現在放出去,不僅達不到他想要的效果,反而顯得不可信。

  他得等,等真正開戰那一日。

  現在的一應恥辱,都會在那時盪盡。

  大郡王憂心忡忡道「是,父王。」

  同樣眼睛裡布滿紅血絲的還有顧玉,這幾天裡,她恨不得一天掰成兩瓣用。

  一分一秒都不能放過。

  殷三爺的消息傳播得很快,整個江南都知道了,大戰一觸即發。

  只是不知究竟在什麼時候。

  顧玉和安親王都知道,就在交換人質的那一天。

  所以要慎之又慎。

  顧玉連同水匪們秘密來到通寧縣,才發現所有朝廷隨行欽差而來的官員們都在,唯獨少了平沙和劉大人。

  南望縣一別後,顧玉多方聯繫也聯繫不到他們,生死不知。

  七天之約即將到來,顧玉站在運河邊看著天上的一輪明月發呆,不遠處兵將水匪們在一起為明日的交換人質做準備,經過七天的磨合,他們很快融為一個集體。

  蘇縣令走到她身邊,道「以南望縣為首,宿安縣、泰和城、常淮縣、惠安縣等,都投靠了安親王。寶泰縣,金江縣,永濟城派了人往我通寧縣遞了話,說會支持朝廷。剩下的,另有九縣七城,我派了人去遊說,都沒給確切答案,想來還在觀望。」

  顧玉道「辛苦蘇縣令了。因為我,通寧縣要首當其衝,成為第一戰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