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李鴻章的判斷

  第493章 李鴻章的判斷

  楊士驤所說的法國陸軍的上一次法軍大敗,那還是十五年前的鎮南關大捷。

  當年法國人戰敗,導致他們的內閣總理茹費理下台。

  其實,受到這場中法之戰「受害的」,還不只是茹費理,還有當時的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

  當年,雖然鎮南關獲勝,可馬尾海戰慘敗,台灣和澎湖列島也被法國人占領,雙方可以說打成平手,在朝廷眼中,甚至還可以說就失敗了。

  因為,東南沿海可是要比越南這個附屬國重要得多。

  最終,議和的重擔還是落到了李鴻章頭上,朝廷指派李鴻章出面同法國議和,結果是,法國將台灣和澎湖交還,滿清朝廷放棄越南宗主國地位,從此失去了越南。

  這次有勝有敗的中法戰爭,因為有鎮南關大捷的存在,使李鴻章飽受非議。

  不僅國內一片譴責之聲,甚至左宗棠這樣的名臣,都指責李鴻章,說「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得一個李鴻章能壞事。」

  此後,讓李鴻章壓力巨大,甚至畏懼議和如虎狼,可不管他如何不願,甚至以身體為由推辭,可重大對外交涉,朝廷還一概指派他來辦理。

  想到這些,滕毓藻不由有些同情李鴻章。

  滕毓藻暗暗嘆口氣說道,「法國人的內閣不會垮台,這一次是列強聯合行動,不管法國是否願意,他也不能單獨退出聯軍,不過按照這個情形,法國在增兵來遠東,是不可能了,你繼續說下去,其他國家都是什麼情況。」

  楊士驤接著又道,「英國人國內反響也很大,有增兵的呼聲,可都是輿論呼籲,他們的內閣和議會都沒什麼動靜。」

  「不過,《泰晤士報》倒是有文章稱,英國陸軍幾乎都被拖在南部非洲,還在同布爾人作戰,軍費開支巨大,英國估計不會再繼續向遠東增兵了,而且有消息說,內閣首相索爾茲伯里近期頻繁約見議員們,正在探討是否有同咱們朝廷議和的可能。」

  「歐洲大陸最強大的英、法、德三國中,德國人反應最為激烈,只不過,他們國內是一邊倒的擴大在遠東戰爭的聲音,目前德國的威廉二世正在盡力鼓動各國繼續增兵。」

  「同為歐洲列強的義大利和奧匈帝國的反應就要平淡的多了,少有的一些聲音也是呼籲他們的國家推出聯軍。」

  「至於美國人那裡,就更平靜了,他們國內的報紙甚至還說,鑑於朝廷和大帥都對美國保持友好態度,建議麥金萊總統繼續同其它列強斡旋,爭取早日結束這場戰爭。」

  「《華盛頓郵報》還說,議會正在醞釀,拒絕再批准增加遠東戰爭的軍費,他們認為這些額外增加的軍費,應該用於發展剛剛從大蕭條中恢復過來的國內經濟,而不應白白扔到遠東,更不會再同意美國人把生命丟在遙遠的遠東。」

  楊士驤喘了口氣,面帶憂慮地繼續說道,「同德國人一樣,日、俄兩國的反應同樣激烈。」

  「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已經宣稱,在遠東的戰敗,不僅是歐洲,甚至是整個文明世界的恥辱,這場戰爭不僅要打下去,還公然宣稱要肢解大清。」

  「日本人那裡反應雖然同樣激烈,可和德、俄兩國有些不同,日本國內叫囂要擴大戰爭規模的主要是普通民眾和那些將軍們,日本內閣並沒有什麼動靜。」

  楊士驤一口氣說完,深吸口氣後,才接著說道。

  「大帥,李中堂讓我轉告大帥,他認為現在最關鍵的是英國人的態度,只要英國人不想打下去了,列強就會很快正式提出議和談判的要求。」

  對於國外的事情,除了滕毓藻,屋子裡的這幾人都只是一知半解,對於李鴻章的判斷都有些將信將疑,甚至臉上的神色還都十分凝重。

  看到眾人的表情,滕毓藻笑著點點頭說道。

  「你們都不要擔心,洋鬼子叫囂的很歡,可李中堂的判斷是對的,洋鬼子是絕對打不下去了,議和是一定的,也許就在一兩天之內,他們就會正式向朝廷提出來。」

  徐世昌還有些擔心,遲疑了一下還是問道,「大帥,列強聯軍的主力就是德、俄、日三國,即便其它列強要議和,可這三國如果堅持要打,恐怕.」

  滕毓藻毫不在意地說的,「我之所以認同李中堂的判斷,是有原因的,並不是再拍腦門臆想。」

  見眾人還是將信將疑的樣子,知道他們這是聽完楊士驤的話,對自己以往說過的話產生些許懷疑。

  「我來給你們說一說列強就要議和的原因。」

  滕毓藻再次點燃一支香菸說道,「美國人就不說了,義大利和奧匈帝國也不必提,他們也是不會曾兵的。」

  「義大利雖然也是列強,可國力要比英、法、德、奧差很多,而且他們現在的注意力主要在非洲,一心想要在那裡擴展他們的殖民地。」

  「奧匈帝國雖然領土面積號稱歐洲第二,人口歐洲第三,軍事工業也很強大,可他們內部並不是絕對統一在國王之下,公國林立,形同散沙,他們只是一隻病貓,而且他們的目光盯著巴爾幹半島呢。」

  看到幾人似乎一頭霧水的樣子,滕毓藻不由苦笑起來,在座的幾人對於巴爾幹在哪裡應該毫無概念。

  滕毓藻輕咳一聲不愁說道,「這麼說吧,他們的國家領土面積雖然號稱歐洲第二,可也沒有兩個山西的面積大,他們現在自顧不暇,也一定不會派兵。」

  滕毓藻不想繼續解釋什麼巴爾幹,接著說道。

  「英國人還在南部非洲和布爾人在打仗,英國人只有二十多萬陸軍,為了戰勝數萬布爾人,英國人幾把他們本土的陸軍都調去了,雖然英國人自己說,戰爭已經結束了,可依我看,那裡的戰爭最快也要再打上一兩年,花費的軍費要有幾千萬英鎊,換成銀子那可是一兩億。」

  英鎊和白銀的比價,此時大概是一比六。

  「英國人雖然很富有,可他們還要維持世界第一的海軍,那可是一艘軍艦就要數百萬上千萬兩銀子的,再讓他們繼續在咱們這裡擴大戰爭,他們的計費也會捉襟見肘,所以英國人試探提出議和,一點都不奇怪。」

  「法國雖然是老牌列強,可他們剛剛賠了德國七億兩白銀,還絕大部分都是從他們國內私人銀行手裡借來的,那也是要還的,再打下去,他們也撐不住。」

  「而且,法國人加入聯軍,就是被英國和德國人逼迫的,他們早就不願打下去,更何況,現在他們國內的形勢也不允許他們繼續增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