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貨幣推廣三部曲(求票求訂閱)
竹島這邊的技術傳授正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各種成果不斷傳到鑫統領的耳朵里,讓他心情頗為舒暢,不管接下來的跨海大橋是否建成,他這個一代明君的頭銜是跑不了了,別的不講,最起碼鑫部落在他這一代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
就比如現在,他就已經用上了自己部落出產的毛筆,墨錠,硯台等產品,紙雖然還沒做出來,但是卻可以用毛筆在竹簡上書寫,已經比之前的『刻字』要方便多了。
有了這些自主生產的書寫工具,鑫統領每天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抄寫使團贈送的漢禮和漢律。
學習漢部落的文字,鑫統領並沒有什麼思想包袱,現在可沒有什麼民族國家等概念,大家都是同樣的人,都是差不多的部落,誰家東西先進就學誰的,還沒有文化保護的意識。
鑫部落雖然也有自己的甲骨文,但是數量很少,有的只能用『符號』這個概念來定義,說是文字就有點自欺欺人了,因為完全不成體系,既不像字母文字那樣可以重複組合,也沒有漢字那種上下左右偏旁部首的精密結構。
既然漢部落的文字那麼實用,可以表達出任何想要表達的事物,那就直接拿來學習唄,而且學習漢字不僅只是單純的為了學字而已,還能通過漢字學習漢部落的先進知識,比如部落的管理經驗等等。
漢禮這本書雖然主講禮儀,但是吃透之後你還可以從中看到漢部落對階級的劃分,有意的用功爵制度來控制自己的百姓,並通過這一整套晉升的規則來調控百姓的行為。
就拿其中的一個例子來說,漢部落為什麼科技這麼發達,以前鑫統領還想不明白,但是當他看到漢禮中記錄,只要有實用的發明成果就能在漢部落得到爵位賞賜,就能得到比別人高的社會地位,還有直接跟財富掛鉤的土地賞賜,這麼大的誘惑擺在眼前,而且晉升的渠道還是合法的,那誰還不想盡辦法為部落搞發明啊,漢部落的科技要是發展慢了那才是沒天理。
當然,鑫統領是真的誤會了,漢部落之所以有如今這麼豐碩的成果,完全是羅沖一個人帶動的,不過像他這麼理解也沒什麼問題,羅衝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如果所有的百姓都能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那才是好事。
「原來還可以通過制定規則來促進部落發展的速度和方向,真是學到了。」
「怪不得我們鑫部落死氣沉沉的,看不出什麼活力,是因為族人們沒有上升渠道嗎,不管怎麼努力也只能和大家一樣,所以失去了進取心?」
鑫統領一邊學習漢字,一邊從漢禮中汲取自己所需的知識,反覆思考著部落的管理方法。
俗話說職業不一樣,看事情的角度就不一樣,那麼得到的結果也就不一樣,鑫統領不愧是個人才,身為大部落首領的他首先就從漢禮中看出了管理部落的方式,而大多數漢部落的學生還做不到這一點,這就是職位的不同導致的變化。
比如讓一個漢部落的小商販來讀漢禮,那麼他肯定最先看到的就是商機,什麼時候又要過節了,過節需要準備什麼東西,看來自己要提前囤點貨了;而那些即將畢業的少年,只會在漢禮中關注結婚的種種禮儀,並從中歪歪出很多少兒不宜的畫面,這即是身份帶來的視角變化,每個人對同一樣事物的關注點都是不同的。
如獲至寶的鑫統領最近很開心,一開心就吃的多,幾周不見人都胖了一圈,針對漢部落使團在竹島的活動,他也是越來越放的開了,給多很多以前都沒有放開的權限。
至少現在是這樣的,因為到現在為止,鑫統領還沒發現漢部落對他們有什麼不好的企圖,他認為漢部落已經把自己的目的放在了明面上。
漢部落為什麼這麼積極的幫助自己的部落,無非是想壟斷竹島的海鹽出口貿易,因為漢鑫兩個部落的眾多交易中,鑫部落唯一值錢的硬通貨幣就是白鹽了,為了得到這些先進的技術和物資,鑫部落只能拿出每年所產的全部白鹽用於交易,這樣就切斷了鑫部落和草原的來往。
不管事實是不是這樣,反正鑫統領覺得他已經看明白了漢部落的戰略,切斷竹島與草原的來往,再加上今年漢部落在草原築城屯兵的情報,綜合這些情況來看,不難猜出漢部落即將在草原上搞事情。
不過漢部落搞什麼都跟他們鑫部落無關,就算有關係鑫統領也不想管,因為他覺得漢部落的首領已經給了自己足夠的暗示,那就是漢部落願意用技術來換取鑫部落的袖手旁觀,只要自己不插手草原事務,就能得到快速發展的機會,鑫統領當然是樂得看戲了,有這麼好的機會不抓住那就是傻子,他認為這是羅沖擺在明面上的陽謀。
不過這些都是他自己的揣測而已,羅沖反正是什麼都不會承認的,他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既定計劃走下去就行。
而在另一邊,失去了鑫部落這個合作夥伴的冒頓也非常的不好過,沒了鑫部落,他們就失去了大量的白鹽,也失去了獲得金屬武器的渠道,自從鑫部落的商隊從草原消失以後,整個草原上連竹子箭杆都成了稀罕物,牧民們都捨不得輕易放箭了。
因為賣箭杆是鑫部落商隊的專營業務,漢部落壓根不賣那東西,現在草原的遊牧部落們如果想做新箭,那只能自己尋找材料來製作了,這就給了他們很大的困擾,搞的現在草原上連箭矢的製作材料都漲價了,而且還是有價無市。
羅沖當然不管這些,整個草原所有的牧民都解除了武裝他才開心,牧民買不到箭矢更好,他現在只關心自己的生意,別的也懶得管。
漢部落在草原湖邊建立的新城已經初具規模,經過幾個月的建設,最起碼內城是已經建好了,先期過來的工匠奴隸和軍隊現在都已經住進了內城,終於不用再提心弔膽的睡覺了。
隨著草原新城的內城竣工,這個目前距離漢部落本部最遠的城池也正式掛牌設郡了,開源郡,這是羅沖給草原新城取的名字,看名字就知道是什麼意思了,這是漢部落新開的一個收入來源。
開源郡的生意非常好,因為賣的都是牧民們急需的生活物資,而且因為鑫部落的退出,在整個草原這生意都是獨一份,想買別人家的也沒有,壟斷生意,就是這麼霸道。
並且漢部落還藉此正式推出了自己的貨幣體系,開始嘗試用貨幣系統來控制所有的遊牧部落。
推廣貨幣這玩意兒,說難也難,但是說簡單也簡單,漢部落實行的不算是純信用貨幣,因為銅幣和銀幣本來就是有價值的東西,不像紙幣一樣,紙幣才是真正的信用貨幣,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政府和無數保證金在後面站台,那鈔票就是一堆廢紙。
再加上羅沖的種種手段齊出,漢部落的貨幣在草原推廣的就很順利。
銅幣和銀幣本身就有自己的價值,就算這東西不做成錢幣,也能用來鑄造成工具或者器物,這就是它的價值,所以當漢部落用這種貨幣拿來交易的時候,那些草原的牧民們牴觸情緒並不是很強烈。
當然,困難還是有的,不過都被羅沖提前預料到了,也針對這些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做好了預案。
如何讓沒接觸過錢幣的牧民願意用貨幣來做交易?
這個問題很大,但是想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就是要在牧民中確立貨幣發行者的信用。
關於這一點,羅沖的第一個方法就是建城,沒錯,就是建城。
這兩件看似毫無關聯的事情,在羅沖的眼裡其實關係很大。
其實漢部落的貨幣早就搞出來了,而且在漢部落的本部運行流通狀態也非常好,那麼為什麼沒有早點來草原推廣呢?為什麼非要等建城以後才開始使用貨幣呢?這裡面的差距其實是很大的。
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如果自己是牧民,遇到一群不知道哪來的陌生人,他們自稱是漢部落的商隊,想用手中的金屬圓片換走我好不容易養大的牛馬羊,這些金屬圓片不能吃也不能喝,在我手裡什麼用處都沒有,那我肯定不願意跟他們換,我寧願用牛馬羊低價換取一些食鹽,或者布料和鐵鍋,哪怕我吃點虧,但是這些東西很實用,白鹽可以拿來吃,布料可以做衣服,鐵鍋還能用來做飯,我為什麼非要選擇換一些沒用的貨幣呢?
但是現在的情況則不同,我聽人說有一群自稱漢部落的人在草原上弄了個大院子,專門售賣一些生活物資,在鄰居和熟人的介紹下,我準備帶著牛馬羊去換點東西用。
但是到了那裡之後,那些自稱漢部落的人卻說只能用貨幣做交易,我認為那些金屬片沒什麼價值,不想和他們換,只想以物換物,但是那些人卻說交易必須用貨幣,而且他們保證可以用貨幣在他們那裡換到各種商品,如果不行,歡迎自己來找他們。
在對方的堅持下,我準備先換一點貨幣試試,沒想到真的很好用,在加上對方的保證,我決定持有一些貨幣,反正對方的家就在這,諒他們也跑不了,要是出了問題老子就來找他們的麻煩。
羅沖的目的,就是打算給牧民造成這樣一種心理,老子的家就在這,老子說那些貨幣管用它就一定管用,要是出了問題你就來我家找我。
啥?你擔心老子卷錢跑路?
放屁,老子花了那麼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在這造了個院子,你覺得老子會因為你那點破錢跑路嗎?趕緊拿錢滾蛋,別耽誤老子做事。
這就是新城關於漢部落貨幣信用的作用,新城是什麼,其實就是漢部落在草原上的固定資產,羅沖實際上是在拿這座固定資產抵押在牧民的眼皮子底下,以此換取他們對漢部落貨幣的信任。
這還只是第一步,即便如此,大多數的牧民還是更願意以物易物,直接,方便,不用擔心被坑,沒那麼多麻煩事,那麼怎麼讓他們心甘情願的選擇用貨幣交易呢?
針對這個問題,羅沖的解決辦法是弄兩個市場,一個是牲畜交易市場,專門向外出貨幣,用貨幣在牧民那裡收購牲畜,另一個則是百貨市場,什麼東西都有,主要以生活物資為主,在這裡買東西,必須用錢幣支付,一個進,一個出,這就形成了錢幣和貨物的流通,整個市場環境才能穩定。
首先是牧民買東西時遇到的麻煩,他在開源郡的百貨市場看上一雙皮靴,或是一口鐵鍋,想用自己帶來的牛換,但是又覺得牛很吃虧,而且對方也不想要牛,而是希望得到一群羊,這樣的時候該怎麼辦呢?
牧民就可以到隔壁的牲畜市場把自己的牛賣掉,換成等值的錢幣,然後再用錢幣來百貨市場購買自己想要的皮靴和鐵鍋,而想要一群羊的商販就可以拿著這些錢去隔壁的牲畜市場換到自己想要的羊群,雙方皆大歡喜。
從這一點來看,貨幣起到的就是保值和交易細化的目的,讓交易更加靈活,不管是你是帶著什麼東西來的,最終都能換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且還不會吃虧,哪怕有差價,也會獲得和差價相等的貨幣作為補償。
這就是羅沖推廣貨幣的第二個步驟,其實到了這一步,貨幣的信用基本上就已經形成了,最起碼牧民都開始願意嘗試用貨幣來交易,但是對於長期持有方面,他們還是有自己的警惕性。
萬一這錢突然就不值錢了呢?萬一這些錢突然就換不到東西了呢?到時候該怎麼辦?不行,我不能持有貨幣,換到貨幣之後我就要立刻把它花光,趁著漢部落沒有變卦,我先把所有的貨幣都換成自己需要的東西。
這,就是很多牧民的真實想法,而羅沖推廣貨幣的第三步,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囤貨。
不管你要買多少東西,只要你拿錢來買,我一定足數賣給你,第一次你把錢花光了,得到了想要的東西,第二次你還不放心,又花光了所有的錢買東西,第三次隔了一個月,你又拿錢買東西,漢部落還是足數賣給你,這個時候你就會開始放心持有貨幣了,雖然開始可能不多,但這就是個好苗頭。
一直到了這一步,貨幣才算是真的推廣開了,牧民們開始承認貨幣是有價值的,他們開始大量的持有貨幣,把貨幣當作財富,甚至牧民和牧民之間也會用貨幣做一些交易,這樣才能讓漢部落的貨幣在草原上實現真正的經濟控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