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造個燈塔奇觀(求票求訂閱)

  第662章 造個燈塔奇觀(求票求訂閱)

  「是啊,不然硫化時的高溫有可能導致膠件變形,為了更好的塑性,只能放在模具里硫化了。」杜仲膠實驗小組的組長匯報導。

  羅沖頓時以手扶額,用模具來限制膠件走形固然沒錯,可是這樣也就限制了膠件暴露的面積,對於硫化來說無疑是自己增加了障礙。

  得知了這個消息後羅沖沒有猶豫,立刻針對定型的問題攻關起來,杜仲膠是特種橡膠,未經硫化時的特性在六十度以下的溫度膠件會像塑料一樣堅硬,所以最關鍵的難點是把硫化時的溫度降低,這樣就能以膠件本身的特性保持形狀穩定了。

  於是在羅沖的提議下,攻關小組把原來的硫化方式改成了硫化氣體熏蒸,通過把加熱室和硫化室分開設置的方法,解決了硫化室溫度過高的問題,把兩個艙室用管道相接,然後中間增加木製空心隔熱板。

  經過這次的工藝調整之後,在加上反覆的實驗,攻關小組終於在兩天後製作出了合格的密封橡膠件,同時也解決了乙炔氣燈的最後一個難點。

  一周後,從各個工廠送來的燈具零件就匯總到實驗室這裡開始組裝了。

  首先還是盛放電石的燈具殼體,也就是燈具的底座,整體由一毫米厚的厚鐵皮衝壓製成,接縫處則是用氣焊和青銅焊條焊接,加料口也首次運用了螺紋瓶蓋技術,把提前加工好的瓶蓋直接焊接到殼體的預置開口上。

  底座的上面就是一個環形的鐵皮水艙,製作方法和下面的電石料斗一樣,外觀看起來就像是在一個扁罐頭上面放了一個麵包圈,兩部分中間用四個立柱焊接相連,其中一個立柱是空心鐵管,同時安裝了一個閥門控制向下送水的速度。

  燈芯噴嘴部分就在麵包圈形的水艙中間,旁邊還加裝了一個類似燧發槍的燧石打火裝置,長卵形的玻璃燈罩正好可以坐在這個凹陷裡面,外面再用兩道鐵絲圈固定,玻璃燈罩的頂部是鐵皮製作的通風口,把向上噴發的熱氣導向了側面,主要用來防雨防風。

  這些全都做好之後,再把整個燈具浸泡在水盆中檢測有沒有漏氣,全部合格之後就可以晾乾刷漆了,經過兩遍表面刷漆,一個通體墨綠色,安裝有透明玻璃燈罩的電石燈就呈現在羅沖的面前。

  這個燈的形狀很像羅沖前世看到的那種手提煤油燈,只不過燃料換成了更便宜的電石。

  擰開底座的蓋子,往裡面倒滿黃豆大小的電石顆粒,然後再往上面的水艙內加滿清水,最後擰開供水閥門,隨著清水流進底倉的時間越來越長,碳化鈣和水的接觸反應也越來越激烈,中間的燈芯噴嘴也很快噴出了可燃的乙炔氣體。

  這個時候把玻璃燈罩通過一個槓桿鐵絲抬高,然後撥動裡面的燧石打火裝置,燈芯出噴發的乙炔氣體啪的一聲就被點燃了,發出一簇穩定的耀眼白光,然後再將玻璃燈罩恢復原位,就可以通過供水閥門來調節燈芯火苗的大小了。

  當電石燈被點燃的那一刻,實驗室中的所有人都不禁張大了嘴巴,雖然他們早就聽首領講了無數遍的原理,可是真的見到成品的時刻,還是忍不住為這耀眼的光芒所震撼。

  「這燈好亮啊。」

  「是啊,可比油燈和蠟燭亮多了,不行了,不能一直盯著看,不然眼睛都要被照瞎了。」

  「首領真是太厲害了,居然能想出這樣的燈,還有那些造玻璃的也很厲害啊,沙子居然也能做出那麼實用又好看的東西。」

  「就是不知道這個電石貴不貴啊,要是以後都燒這玩意了,不知道每個月要多少錢。」

  「放心吧,電石怎麼做的別人不知道你還不知道嗎,都是用煤和石灰石燒出來的,頂多比煤貴一點,再說了你又不用這玩意做飯,我都已經算清楚了,就算一家置辦五盞這樣的燈,一個月下來都燒不了三斤電石,你別忘了,燈這玩意兒每天不就點那倆時辰嗎,到睡覺的時候就關了,又不是讓你整夜的燒。」

  「那要這樣的話還真是划算啊,可比燒油燈便宜多了,省下來的油還能給家裡的孩子吃,不行,我這個月俸祿下來就先買兩盞。」

  羅沖聽著眾人的讚嘆,看著眼前的電石燈,也不由的眯起了眼睛,然後趕忙將火焰調小了一點,他知道乙炔的火光會比油燈和蠟燭亮的多,但也沒想到會達到刺眼的地步,尤其是乙炔燃燒時的火光還是那種純白的顏色,肉眼盯上一會兒真的很難受,看來這玩意並不適用於普通照明,拿來當做燈塔的光源倒是非常合適。

  不過民用版本肯定也是要改良的,既然火焰的顏色不能改變,那就把玻璃燈罩的顏色改一改好了。

  打定了主意,羅沖立刻讓人去給玻璃廠送信,讓他們接下來生產的燈罩全部改成一種介於黃色和淺棕色之間的顏色,這個配方倒是容易調整,直接將氧化鐵結晶的占比調低一點就行了。

  民用照明的燈具開發出來之後,羅沖緊接著又研發起了燈塔專用的大型燈具,海航路線已經被游伏打通,而且這傢伙正在回部落的路上,但是等到下次游伏再出海的時候,燈塔的建設就要提上日程了,他在家裡就是搞後勤的,有人在外面給自己打天下,自己也堅決不能拖他們的後腿。

  燈塔這東西羅沖沒見過實物,但是他見過不少的視頻和照片,而且知道這東西的用途,那就是給船隻引航用的,照明什麼的,那是扯淡,它的功能更像一個信號發射器,就是遠遠的告訴你,我在什麼地方,這就足夠了,如果非要說什麼東西和燈塔的功能比較接近,那羅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烽火台,因為烽火台同樣是發射信號用的,只不過發射的是告警信號。

  簡單來說,燈塔最起碼要滿足兩個功能,第一是發光,第二是發聲,天氣良好的時候只用燈光作為信號就夠了,但是一到大霧瀰漫的天氣,燈塔不僅要發光,還要能不停的鳴笛,給迷失在大霧中的船隻提供聲音引導。

  就以目前漢部落的科技水平而言,滿足這兩個條件都沒什麼問題,難就難在沒有實際建造經驗,所以在真的海岸燈塔建造之前,羅沖打算先在漢部落本部試建一個,拿來練練手刷一下經驗,至於燈塔建造的地點,羅沖則是選在了衛山郡。

  衛山郡是雲志籌建的郡城,地點就設在大湖邊,也是目前漢部落本部最大的一個內陸碼頭,雖然是拿來刷經驗的燈塔,但也不能毫無作為,放在衛山郡的碼頭旁邊好歹還能起到些用處,不能花那麼多錢全都浪費了。

  另外這個內陸燈塔既然實際用處不大,那給它賦予一些文明意義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漢部落也發展好幾年了,建造的各式建築數不勝數,但是稱得上奇觀的建築卻沒有一個,燈塔本來就是個稀罕玩意,把它當作奇觀來建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打定了主意,羅沖立刻開始設計起來,首先就是塔身,最少也不能低於二十米,不然這個燈塔建的就沒有意義,而真正的海岸燈塔,羅沖是準備最少四十米打底的,最高到六十米也不是不行,要知道竹島附近的潮水落差非常大,如果燈塔只有二十米高,估計漲潮的時候肯定被淹的就剩一個塔頂了。

  確定了塔身的高度,塔身的直徑就容易確定了,最起碼下盤要穩,不能讓那麼高的建築輕易倒塌才是,所以羅沖給衛山郡的燈塔設計的是直徑六米的圓形,長徑比才三倍多一點,稱得上非常穩定了,要知道很多的燈塔看起來都是細高細高的,羅沖這個直徑六米,高度才二十米的燈塔看起來也就像個矮胖子。

  圓柱形的塔體建造起來沒什麼難度,漢部落已經有了不少經驗豐富的建築工人,只要羅沖給出圖紙,基本上不需要他親自指揮,下面的那些工頭們就能按圖完工。

  燈塔的材質選用的是大塊青磚,這東西有不少的現貨,都是用來蓋廠房的建材,拿出來一部分造個燈塔也沒什麼,羅沖親自到衛山郡選好了地址,就開始有負責人帶頭打地基了。

  而趁著工匠們建造塔身的時間,羅沖則是領著一票工匠們研發起了專用的燈具。

  首先是燈芯的光源,雖然還是用電石產生的乙炔氣體作為燃料,但是像手提燈那樣的噴嘴燈芯是肯定不行了,那豆大的火苗,想想都知道照不了多遠,而羅沖所知的那種老式煤油燈塔,加上聚光透鏡的輔助後,其燈光射程都是可以達到五十公里的,所以最先需要解決的就是燈芯問題。

  增加亮度沒有別的辦法,只能想辦法增大火苗的體積,而且由於電石燈是氣體燃料,和各種油燈用的燈芯不同,因此羅沖最先想到的就是熱氣球上用的火炬,還有燃氣灶上的多孔火盤。

  這兩種設計各有特點,火炬不用多說,一米多高的火焰絕對能滿足燈芯的需求了,但是因為出氣量太猛的原因,如果質量不過關的話,羅沖又擔心爆炸,所以他直接選擇了第二種,類似燃氣爐的火盤,這東西他接觸的多,所以製作起來更有把握。

  因為要儘可能的製造出更高的火苗,所以不能直接照搬燃氣爐上的平板設計,那個是為了給鍋加熱均勻用的,和羅沖的需求不一樣,所以羅沖選用的傾斜向上的出氣管道。

  電石艙和水艙不講,光是上面的燈芯噴嘴就有三百支,每一個噴嘴都有筷子粗細,從裡到外一共分了六圈,每一圈的噴嘴都會朝著一個圓形的方向傾斜,當一圈的噴嘴被點著時,所有的火苗都會連在一起,形成一個均勻的火圈,而且由於氣體噴發互相借力的作用,火苗的高度也會比垂直噴射要高上一些,這些都是根據燃氣爐上的設計抄來的。

  除此之外,每一圈的噴嘴除了按照圓圈的方向傾斜外,還會向著中間的圓心傾斜一定的角度,越是靠外的一圈,向內傾斜的角度就越大,最終當這三百多支噴嘴同時點燃時,就會形成一個直徑三十公分,高度超過半米的巨大白色火柱,而這,就是羅沖為燈塔準備的燈芯了。

  燈芯外面的玻璃罩子倒是好整,直接用透明玻璃澆注一個大的就行,難的地方不是燈罩,而是聚光用的透鏡,不僅要有透鏡,你還要讓這個透鏡圍繞燈芯轉圈,最終形成一個巨大的遠射光柱,不停的掃射周圍的海面。

  這個倒是也不難,直接做一個能圍繞燈芯旋轉的架子,然後把透鏡裝在上面就行了,至於驅動架子旋轉的動力,人力肯定不行,用發條什麼的也不合適,因為實在太大了。

  考慮到將來的燈塔最終是要放在海上使用的,所以羅沖最終決定用風來做驅動透鏡旋轉的動力,直接在塔頂上搞一個連接透鏡支架的風車,通過風車的旋轉帶動支架旋轉,由於漢部落已經有了很多的風力鋸木工廠,所以在這方面漢部落也有成熟的經驗。

  至於透鏡,那就沒什麼好研究的了,直接算好了光線折射的角度,然後預置一個金屬模具,再用玻璃澆築就好了,考慮到透鏡支架需要平衡和配重的原因,所以一個燈塔上就放了兩個橢圓形的透鏡,同時朝著相反的方向射出光柱掃射海面。

  有了這些,燈具方面基本上就沒什麼問題了,當然了,如果漢部落能夠製作出玻璃鏡子的話,那麼再把透鏡支架上安裝兩具凹面的聚光鏡,那麼光束的集中效果就會更好,只可惜羅沖實在不知道怎麼給玻璃鍍銀的工藝,所以還需要大量的時間摸索,短時間內是不要想鏡子了,只能先用凸透鏡對付一下。

  剩下的鳴笛方面,要考慮的特點就是聲音的持續性,而且笛聲還要夠大,或者說要傳播的夠遠,關於這方面羅沖沒什麼特殊的見解,他所認識的類似設備也只有蒸汽火車上的汽笛,或者輪船上的汽笛,別的他也沒聽說過,所以羅沖就直接照搬了一個蒸汽汽笛上去。

  雖然蒸汽機漢部落現在造不出來,但是造個汽笛還是挺容易的,尤其是漢部落有了電石,掌握了乙炔氣焊這項金屬焊接工藝之後,很多以前用手敲不出來的東西,現在都可以通過焊接來完成了。

  從開始立項研究,一直過了一個半月的時間,這兩種發光和發聲的大型設備才先後被製作出來,並經過了實測驗收,目前只等著塔身完成後,就可以將東西搬上去組裝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