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核心三角經濟帶

  接下來的水路,通行比較順利。【記住本站域名】

  幾十里一晃而過,午後時分,四張木筏出現在烏龍江一條不大的支流河口。

  這裡河灘不算寬闊,但卻呈現一片巨大的扇形衝擊面,將烏龍江河道生生往對岸推的拐了一個彎,由此可見這條泄洪河道在夏日雨季到來時候的強大衝擊力。

  河灘上到處都是灌木和荊棘荒草,大量野鳥和野獸散落其中覓食棲息。

  一派純原始的蠻荒風景。

  看著河灘和烏龍江兩岸的風光,徐晨忍不住滿心感慨。

  這個地方和巴族山谷口外的河灘很像,就連對岸都很像,唯一的區別就是這裡荒無人煙,看不到一絲人類活動的痕跡。

  在河口簡單休息,一群人吃乾糧喝水休息,徐晨也拿出地圖,在上面完整勾畫出來這條從油桐林湖地直通烏龍江河道的大致完整走向圖,並且還標註出來其中一些比較狹窄危險或者有地標意義的地方。

  猿跳峽、伏牛灘、三岔河、白毛嶺……

  而在標註白毛嶺的地方,他還專門畫出來山洞的位置,並且還注釋一句:泰族故地,有巫,已失蹤。

  按照雷等人第一次打探的大致情況,眼下的位置應該在距離刺叉族大湖上游不遠的地方,往下十餘里應該就是微山湖。

  徐晨讓同來的刺叉族軍官和幾位獵人辨識一下位置,有人大概記得這裡的確離刺叉族不遠。

  前後休息半個小時之後,徐晨等人再次啟程,這次乘坐木筏擊水中流,順著清澈浩蕩的烏龍江順流而下。

  冬季的烏龍江水勢雖然看似不大,但木筏漂流其中卻十分迅速,與在狹窄崎區遍布石頭的河道之中行船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感覺,爽快至極。

  前後不過十多分鐘,前方便出現一大片波光粼粼的平坦河灣,一群刺叉族獵人驚喜的歡呼起來。

  【推薦下,換源追書真的好用,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這片方地界他們已經很熟,這些年學會製作木筏之後,經常能夠順著微山湖進入烏龍江,因此對這河湖交匯之處十分熟悉。

  木筏轉入大湖,然後一路喊著號子吹響號角往刺叉族而去。

  這是徐晨第二次來刺叉族,但實際上也是第一次真正到刺叉族本族營地。

  上次來還是五年前,而且也就在大湖西北岸區域很小的範圍活動了三天,與附屬刺叉族的鳴族和刺叉族聯軍進行過一次戰鬥。

  而正是那次戰鬥,給了刺叉族狠狠一擊,也讓刺叉族女巫感覺到了無與倫比的恐懼,為以後的歸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刺叉族如今發展如何徐晨完全不清楚。

  每次都是莫帶著一群水手乘坐大船前來,主要也就是把刺叉族採收的生漆和一些魚皮、魚鰾、蓮子等土特產運送回去,另外把王城的陶器、鹽、麻布、銅器、車輛等運送過來。…

  兩地來往差不多兩個月一次,算不上頻繁,但隨著兩地越來越密切的聯繫,刺叉族如今也有兩百餘人遷居王城定居,部落內部對於交通來往的需求很強烈,只是限於交通工具缺乏,導致這種來往比較被動,只能根據王城的需求和船的使用情況進行合理安排。

  徐晨相信,隨著王城和各部落居住生存環境等的不斷進步,部落之間的交易和聯姻來往會更加密切。

  眼下急切要做的就是造船,造大大小小適合江河湖海不同環境的船,只有擁有足夠多的交通工具,才能真正改變交通狀況。

  就像現在拱火盆地附近各部落因為馬車和馬匹的使用使得交往越來越便捷快速一樣,現在阻礙水路航運發展的唯一短板,就是船太少,太稀缺了。

  堂堂一個大巴帝國,眼

  下能用的竟然只有一艘木船。

  這該是一種怎樣的寒酸和無奈。

  因此這也是徐晨不辭勞苦要親征白毛族的原因。

  只有搞定桐油,造船業才能真正大規模提上日程,不然龐大的折舊損壞完全接受不了。

  當初打造一艘乘坐三十人規模的大型木船,五個工匠前後耗時足足半年時間,若是不用桐油仔細處理,最多只能用三年。

  這個代價徐晨絕對無法接受。

  所以他便一直遲遲拖著沒再造新船。

  但這次,龍無意中攻打湖地蠻族尋找到大片古老的油桐樹,解了他燃眉之急。

  他必須儘快把巴國發展的這塊水路交通短板補上。

  水路航運的最大優點並不是速度快,而是運載量大,消耗低,貨物越多消耗就越便宜。

  一千斤桐油,若是從湖地陸路運送到王城,要繞道鹽礦和休族、勝族、羽公族,然後用木船木筏渡河,距離超過三百里,在沒有馬和車的情況下,消耗人力至少三十人十天的時間。

  但若是用船直接從湖地起運,只需要一條十人小船,三五個船工水手,一天時間就能從湖地運送到烏龍江,然後逆流而上,最多七天到達王城。

  光是這其中消耗產生的差距就一目了然。

  而油桐林湖地不光只有桐油,還有共桐油和銀杏果,將來還有大量的魚獲,鹹魚、魚膠、獸皮、臘肉、甚至還會有大規模耕種收穫的水稻等糧食。

  刺叉族的微山湖水產和水稻產量將來會更大,為了維持巴國的發展和王城的需求,將來徵稅大量都是實物,轉運稅收和糧食就是必須解決的最現實問題。

  只有兩地交通通暢來往密切,王城也才能更好的將這些繁華富庶之地納入王權的掌控之中。

  古有蘇湖熟,天下足的美譽。

  而以後,以拱火盆地及其四周部落、微山湖濕地、油桐林湖地為主要的三角形地帶,將會是整個巴國最核心的經濟發展區域

  糧食、鹽、油料、生漆、銅等主要資源,幾乎全都集中在這一帶。…

  因此只要抓住這個核心三角經濟帶,則巴國就會繁榮昌盛。

  徐晨的目標不是十分遠大。

  實際上到眼下,他的王圖霸業已經基本成型。

  雖然人數少的可憐,但一個國家該有的基礎已經全部打牢,餘下的時間就是去不斷夯實,把各種資源積累起來,然後穩步發展。

  未來,就是要以拱火盆地為主,以羽公族和刺叉族兩地為輔,逐步發展成為一個三角形城市帶。

  而這片區域,將能容納至少數十萬人口規模的生存和發展。

  然後利用這個強大的基礎開始憋大招,一圈一圈的不斷往四周擴張領土。

  他以前一直以為在烏龍江南岸除了羽公族這個文明種族之外,就只剩下了一些零散的南蠻部落。

  但白毛族的出現,打破了他這個狹隘的想法。

  在烏龍江南岸廣袤的原始森林和低矮的山坡丘陵地帶,應該還有更多完全不同的文明種族。

  這些種族的來歷或許無法弄清楚,與拱火族、刺叉族甚至都不是同一種起源,行為習慣也大相逕庭,但至少他們是實打實的智慧種族,是可以征服並且被同化的族群。

  因此隨著不斷的往外擴張,徐晨相信烏龍江下游還將陸續慢慢出現更多的陌生族群。

  實際上現在多想一下,這種情況此前已經就有端倪。

  六年前他帶人從刺叉族一路順烏龍江而下到達勐獁河。

  在勐獁河流域發現了陌生部落狩獵。

  當時他沒有多想,實際上現在回

  憶起來,勐獁河距離這裡至少有八百里遠,而中間只有一個刺叉族,這種情況是不可能出現的。

  人類和動物一樣,族群一直在不停的擴張分散之中。

  而各族群的領地,實際上也應該相隔不會太遠。

  烏龍江流域流水充沛,動植物複雜多樣,絕對算得上食物充足,正是一個非常符合人類從山地往平原遷徙過度的優良場所。

  因此在這片區域,理應還有更多的部落存在才對。

  不過上次出行,徐晨只是沿著烏龍江來往匆忙走了一遍,算是草草打探了烏龍江中下游的水文和環境情況,但對動植物和礦產分布,以及人類族群的分布根本就沒有做任何探索。

  這就使得他對烏龍江兩岸的情況幾乎還是兩眼一抹黑的狀態。

  看來,等到第一批木船打造好之後,還要安排更多的人對烏龍江兩岸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打探才行。

  眼下巴國管轄不過一市之地。

  而若是以勐獁河為界,以烏龍江為中軸,這上下左右近千里的區域完全打探清楚,至少就是一省之地。

  這麼大的面積裡面到底有多少不同的種族和人口徐晨不清楚。

  但按照眼下巴國的人口分布狀況來看,應該還能收攏數萬人才對。

  當然,這只是徐晨的大致推測,沒有太多的依據,也沒有任何客觀的數據支持,但理論上應該沒有太多問題。

  徐晨站在漏水的木筏上,腦海中暢想著未來烏龍江三角經濟帶蓬勃的發展和未來巴國廣闊的疆域。

  牧塵客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您也可以用手機版:,隨時隨地都可以暢閱無阻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