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沒有土地矛盾(求追讀)

  第72章 沒有土地矛盾(求追讀)

  為什麼李善長說,只要按照元廷定的賦稅來收,就能讓百姓感恩戴德?

  因為元朝不按自己定的稅來收,或者說,它壓根就沒有一個固定的稅額。

  元朝的賦稅,特指南方(南宋地盤)的賦稅,依照南宋的傳統,實行兩季稅收,這沒什麼問題,但是南方的稅種足足有將近30種!

  當然不是說每季都收幾十種,而是根據當年應季情況,挑一種最合適的來收。

  這怎麼挑?往好了想是照顧老百姓,天災了就少收點,往壞了說,那肯定是哪一種多,按哪一種收。

  這就屬於沒有定製了,本意可能是好的,但卻給了貪官可乘之機,有了操作空間。

  你都不如一刀切,管他災年豐年,每畝定死了就收多少,還好操作一點,畢竟古代可沒有衛星和無人機可以實時監控產量和災情。

  以江淮地區為例,這裡正常情況下,水田平均畝產330斤左右,約每畝兩石,一石等於十斗,等於一百升,兩石就是200升,元朝平均每畝收2至4.7升,最高也不到5升,只有平均產量的1%至2.5%。

  即便旱田種麥子,產量低一半,稅收不變,那也才2%至5%,堪稱歷史最低。

  朱元璋時期的明朝是多少呢?普遍是6%到10%,只有江南張士誠的地盤,施行懲罰性稅收20%。

  他的理由是,張士誠之所以能跟他對抗那麼長時間,全靠江南百姓支持張士誠,所以要懲罰。

  當然,太湖地區本來產量就高,是古代畝產最高的地區,可以達到每畝550到600斤,即便收走20%(120斤),百姓還能留下450斤,比其他地區百姓全年的產量還高!

  明初本來就窮,他這麼做也有可能是『轉移支付』,用江南的重稅來支援其他地區建設的想法。

  當然,江南是個特例,就按6%到10%來算,多嗎?新中國剛建國的時候,農業稅收可是14%。

  這麼說,難道現代比封建王朝還殘暴?當然不是。

  有時候不能只看數據,數據是會騙人的。

  以上所說的,都是正賦,古代的稅收可不止這些,還有丁稅,也叫人頭稅,口稅,除此之外,還有徭役稅。

  官府有勞動力需求的時候,你要出人幹活,就算今年沒工程要干,你不用出徭役那也得交錢抵徭役,反正稅不可能空,要麼出人要麼出錢(糧)。

  正賦其實古代一直都不算多高,高的是那些雜七雜八的雜稅,因為那些沒有定額,地方官可以隨便找個理由亂收。

  比如給縣太爺抬轎子的,開道的,衙門裡的衙役,看監獄的獄卒,這些都是徭役,不給錢的。

  而後世明朝讓人詬病的士紳優免,主要也是以徭役稅為主,他邏輯上也是好的。

  舉個例子,現在高三備考,官府讓伱別讀書了,去給縣太爺當司機開車,或者縣裡修公路讓你勞動,或者去看守所當獄卒,等等等等。

  這個時候皇帝說,準備考科舉的士子,家裡的徭役就免了,你開不開心?

  還有那些在外地當官的家庭,你祖籍是山東的,現在跑廣西當縣令,朝廷說你縣令先別幹了,回籍貫所在地服倆月徭役.

  然後皇帝給你把徭役免了,你開不開心?

  正賦才幾個錢啊,只要別整那些亂七八糟的雜稅,士紳們其實是非常願意配合的。

  結果就是士紳開心了,然後普通百姓不堪雜稅的壓迫,大量託庇於士紳,為了免除雜稅,主動向士紳投獻土地,自耕農甘願成為佃戶,然後朝廷就收不到多少稅了.

  具體到元朝,它正賦的確很低,但朝廷不會自己收啊,元朝實行包稅制,現代就叫承包。

  什麼叫承包,假設這個縣,我就要10萬石糧食,現在拍賣承包權,有人叫價20萬,有人叫價50萬,最後50萬的拿到了承包權。

  反正商人是不可能虧本的,你猜他會從百姓那裡收多少?

  明面上元朝的確是歷史最低,官方數據朝廷只收1%到5%,最後鬼知道能承包商能收到多少,百分之三十、四十都有可能。

  所以別說什么元朝賦稅低,明朝賦稅重,從元到明,誰的損失最大,肯定是那些包稅商。

  朝廷自己收稅,肯定會付出一些收稅成本,但那也比把收稅權承包出去要好。

  魯錦這次看似傻缺的收稅方案,只不過是迷惑敵人用的罷了,而且只有一季,一來算是賑濟百姓,二來他還有鹽鐵專營這個底牌來保證財政收入。

  將來的土地政策具體怎麼定,首先強逼地主分田是不靠譜的,不是說不能,而是沒必要,因為元末明初根本就沒有土地矛盾。

  你說南方人口太擠?人多地少?那正好移民北方啊,大把的荒地沒人耕種,你只要願意移民,立馬就能給你分田。

  連四川省這樣的天府之國,元末都只有30萬人口,還沒現代一個十八線小縣城人多,大把的荒地,你給百姓現在把田分了,誰去移民?

  當然,大地主也不能什麼都不管,土地兼併還是要控制的,怎麼控制?魯錦覺得宋朝的階梯稅就不錯。

  宋朝將百姓分為五等戶,按照貧富差距,把百姓分為五等,越富收的稅就越多。

  這理念才叫先進!窮人榨乾了能榨出幾個錢,要收就收富人的錢!

  但是誰才是高等戶,宋朝卻弄得模糊不清,以至於宋朝官員隨意可以抬升百姓的戶等。

  明明是窮鬼,家裡住茅屋,只有兩畝薄田,他硬說你是富豪,按最高等級收稅,逼得百姓只能逃亡造反。

  怎麼劃階梯,才是重點,用土地面積來算就好一點,起碼有個實物作為依照。

  比如50畝以下,收多少;50到100畝,收多少,100到300畝,收多少;300到一千畝,收多少。

  三千畝收多少,五千畝收多少,反正你地越多,收的稅就越重。

  你不想交重稅也可以,那就主動分家,把田產分給族中子弟,控制到低稅等級,你明面上還是主宗,還是家主,但子孫有了自己的田產,誰還會聽你的?

  用階梯稅,既照顧了窮苦百姓,減輕他們的負擔,又能拆分世家大族,還能抑制土地兼併。

  當然,這也只是個初步設想,依然有空子可鑽,光魯錦自己就能想出飛灑詭寄這種方法,這在古代也挺常見的。

  明明你只有十畝地,但你官方戶籍註冊的卻有一百畝,那多出來的90畝都是豪強大戶詭寄到你頭上的,你就得用這十畝地交一百畝的稅,替豪強交稅。

  這種就只能用法律來限制了,抓到就重罰,戶主嚴辦,全家流放,甚至連坐四代不許科舉,不許從事商業專營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細節需要商定,比如土地的貧瘠程度,還有種植的不同作物,應該各收多少,但大框架肯定是按階梯來收。

  就在魯錦這邊琢磨怎麼收稅的時候,他的命令也很快被執行了下去。

  一張張慶賀魯錦大婚,明年夏稅減征的告示,飛快貼到了他治下每一個村莊。

  巢縣的廖永安收到消息,看完了魯錦的密信,也開始張羅著大辦慶功宴。

  與此同時,另一封密信也悄悄送到了潛伏在康茂才身邊的包毓手裡。

  包毓看完即焚,又將最近康茂才的軍事調動情報交給僕人,給魯錦送回去,自己則是找到了康茂才,對他獻計道。

  「使君,那廬州賊輕易拿下巢縣,果然驕縱起來,不思朝廷最近可能會來的反擊,居然趁著這個時候大婚。

  「他那些手下也在巢縣猖狂暢飲,四處搜羅美酒,大擺慶功宴。

  「還在如此需要糧草的時刻,以大婚為名,給治下百姓減免賦稅,以賺取名聲,簡直愚不可及。

  「使君,我們的戰機來了!」

  還有一章,另外,可能周五上架,今天剛收到通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