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微服私訪李善長
造反投賊涉及身家性命,連秦理都要事先調查一番,定遠李氏自然也不可能貿然下注。
於是李勖就讓家中素有賢名的李善長,先去反賊治下微服私訪一番,看看魯錦治下究竟如何。
就在巢縣的主簿秦理,把兩個兄弟還有金朝興,一起帶進巢縣時,李善長也帶著個長隨,來到了魯錦的地盤。
他是從定遠方向過來的,最先抵達的當然是梁縣。
李善長如今37歲,穿一身粗布麻衣,留著長髯,梳著道髻,騎著頭毛驢,像是位教書的中年夫子。
來到梁縣外圍,農田裡月初種下的麥子已經發芽,許多農民正在澆第一遍水。
麥田裡稀稀拉拉冒出來的綠色,就是農民來年的希望,只要別再有天災兵禍,官府若是還願意救濟一下,這日子還是勉強能過下去的。
最難的就是,怎麼熬過來年麥收前,這段青黃不接的時間。
要是麥收之前真斷了糧,那到時候怕是只能割青苗煮來吃了,然後便是逃荒,要麼等著餓死。
李善長站在官道上,觀察著兩側農田的情況,正巧這時一群老老少少的男子,或挑著擔子,或背著竹筐,一副喜氣洋洋的模樣從縣城方向趕來。
李善長見狀趕緊攔住眾人,問道。
「諸位桑梓,不知梁縣可是出了什麼喜事?為何諸位全都面帶喜色?」
當先的一老漢看他一副讀書人的樣子,這才略帶尊敬的說道,「義軍的魯大帥是好人吶,打跑了韃子,還一把火燒了官府的借條,以後官府借的印子錢一筆勾銷了。」
旁邊還有人補充道。
「魯大帥還招人幹活哩,這梁縣以前沒有城牆,如今魯大帥要築城,只要去幹活,每人每日給二升米,干半個月還能帶回家一斗,咱們都是領了糧食,要回家哩。」
眾人全都面帶喜色,挑的擔子,背著的竹筐里,顯然都裝著糧食。
李善長頗為驚訝,趕忙追問道,「每日竟有兩升,可給足了嗎?」
「足,當然足,義軍魯大帥那裡也缺人,都是那些臂纏紅巾的義軍將士把糧押來,再招些鄉下婆子來煮飯,也不給工錢,倒是每日管飯。
「都是自家婆娘來煮,咋可能少了呢?」
李善長立刻從中提取有效信息,魯錦正在以工代賑修築城防,而且手下文官吏員好像不多,築城這樣的事居然是軍隊在管。
於是他又問道,「那發給的糧食也給夠了嗎?可否讓在下看看?」
一人當即掀開背簍,「夠是肯定夠的,俺結算的時候盯得可仔細,定不能讓人少裝了去。」
李善長抓起一把,在手心看了看又放回去。
「都是陳米啊?」
那村民卻不在意,「陳米也能吃啊,官府肯給你發糧救荒就不錯了,你咋還恁貪心呢。」
李善長聞言頓時笑了,這老百姓居然還幫官府說起話了,當然,這是反賊的官府。
頓了下,他又問道,「那你們這把糧食送回去,還要去築城嗎?」
先前那老漢這才嘆了口氣,「築城還給糧食,哪有那麼多好事呦,等這城築好,恐怕就沒事做了,聽說魯大帥還有安排,也不知還要建甚東西,反正只要給糧,俺們就去看看。」
一旁的年輕人也點點頭說道,「是這個理,俺們在外面吃上一餐,家裡就能多留一餐,若是還能往家帶回些米,那就不愁挨不到明年夏收了,只要大帥還要咱幹活,那咱肯定去啊。」
李善長捋著鬍子點點頭,目送一群村民離開,對魯錦大致有了印象。
以工代賑,修築城防,救濟百姓,廢除元廷的高利貸暴政,做的到都是好事,就是不知道那魯大帥的糧食這麼用下去,還能堅持多久。
正常招募徭役,官府一般是只給吃的,能讓伱自己吃飽,不自帶糧食就不錯了。
魯錦卻實發每人兩升米,他本意是想每人三升米的,這樣青壯勞力自己吃飽後,還能帶回家一升。
但包衡堅決不同意,最終定下半個月一斗糧的數量,就這還讓包衡十分肉疼。
一斗等於十升,按照魯錦的每天多給一升,十天就有一斗,包衡是十五天給一斗,其實也沒少上多少,卻極大的爭取了民心。
就是糧食消耗的有點快。
好在築城的工程很快,只是版築夯土城牆不包磚的話,用不了倆月就能造起來。
離開農村,沿著官道繼續前行,李善長帶著長隨很快就來到了梁縣縣城,這裡的城牆還在加高。
新築的城牆已經有四米左右,土就是從旁邊護城河挖出來的,這邊挖河,挖出來的土直接築城,離著近,不用跑太遠。
而且梁縣也是依自然河道而建,旁邊就是滁水,等城牆築好,還可以把滁水引入護城河,算得上固若金湯了。
工地上,許多臂纏紅巾的士卒在巡邏監工,不遠處的校場處,還有士卒正在訓練。
李善長找了個擺茶攤賣燒餅的地方坐下,一邊喝茶一邊觀察,還豎著耳朵聽旁邊人聊天,搜集情報。
在梁縣駐紮的是朱亮祖的第五團,副指揮使廖永忠,目前的訓練大綱,主要以大槍槍陣為主,鴛鴦陣只保留兩儀陣和三才小陣,只用於巷戰,野戰突擊時也有三人刺殺術。
正面對壘,目前以每個排50人的大槍方陣為主,不過兵器甲冑短缺的現象仍然存在。
雖然主打的是重步兵大槍方陣,但魯錦仍然要求,有條件的話,每個士卒最好都準備一把副武器,腰刀,斧子,骨朵都可以,最好每人再有一面小盾牌,不用太大,能隨身背著最好。
甲冑方面,那是根本沒有的,只能多裝備一些大型木盾牌,用於防箭,另外每人可以配一個竹編斗笠。
廬州倒是從宋朝繼承了造紙甲的技術,但紙甲幾乎是一次性的,本著有總比沒有強的原則,魯錦也讓工匠造了一些,造好了就存著,平時根本不敢拿出來用,怕壞。
弓箭也很扯淡,這個時代的筋角木複合弓,光是工期最少就需要一年的時間,而且材料十分難尋,木頭弓胎還好說,牛角牛筋魯錦上哪找去。
還有箭矢,魯錦跟工匠仔細打聽過,又查閱了廬州府衙的資料,大致得出一個靠譜的結論,古代一支箭矢的造價,大概相當於城市社會人口平均一天的工資。
假設你每個月掙3000,那一支箭的造價差不多就是一百,價格十分離譜。
還不如造火槍和子彈來的快,打一把火槍,最慢一個月造一把,弓卻需要一年。
火槍的材料更是只需要木頭和鐵,起碼比牛角牛筋好找。
子彈和箭矢說不好誰更貴,但子彈除了火藥就是彈丸,製作工藝肯定比造箭矢簡單。
總的來說,魯錦的聖武軍目前僅裝備方面,還是很菜,弓箭和鐵甲基本靠繳獲,大槍目前能自己生產,木製盾牌也能生產,別的就只能等到拿下鐵礦再說了。
不過他的敵人也不咋地,就拿康茂才來說,這貨也是私募的鄉勇成軍,雖然能從朝廷各地的武庫補給一些裝備,但和魯錦一比並無多少明顯優勢。
李善長這個人對軍事不是很擅長,讓他打仗不行,但只要有兵有將,讓他穩定人心,看家守城還是沒問題的。
魯錦的軍隊他看不懂,只知道那些士兵練的隊列很整齊,臉上也無懼怕之色,想來能連戰連捷的軍隊,定是不差的。
倒是旁邊喝茶的路人,說起朱亮祖的來歷,讓李善長很是驚訝,這個韃子封的元帥,六安官軍主將,居然也被魯錦收服了,讓他感覺挺離譜的。
等離開梁縣,來到廬州城,看到城門處已經殘破的報捷告示,上面寫著朱亮祖如何幫忙詐城,將六安拱手相送的,李善長頓時忍不住笑出了聲。
『這魯大帥倒是個妙人。』
待來到城門處,守門的士卒上下打量他一眼,「幹什麼的?從哪來?進城做什麼?怎麼以前沒見過你?」
李善長聞言立刻說道。
「在下定遠人士,家中貧苦,聽說廬州魯元帥治下百姓皆能安居樂業,於是便想來找個營生,我讀過書,以前做過塾師,不知城裡缺不缺教書先生?」
還有一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