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求追讀)
「押下去!」
看著堂下快七十了還寧死不屈的老頭子,魯錦直接揮了揮手,這種韃子王爺沒有任何交流的必要。
人家是統治者,魯錦造的就是他們的反,雙方不共戴天,有什麼好說的。
歷史上這位宣讓王一直在廬州城住到了1354年,直到紅巾軍鬧得越來越大,才跑回大都的,後來到了六幾年還被封了淮王,再然後就被小鐵鍋丟下背鍋了
這個時空,將不會再有淮王!
看著還站在一邊揉屁股的張煥,魯錦叫了他一聲。
「張煥。」
張煥一愣,立刻出列,「末將在。」
「一會兒等包先生貼完安民告示,你就把這韃子王爺拉到街上砍了,要明正典刑!」魯錦安排道。
「是。」
張煥瞬間明白了什麼意思,應諾後退到一旁,心中既喜又憂,喜的是魯錦沒拿他當外人,憂的是沒有退路了。
魯錦這是要他交投名狀啊,葉升幫忙抓了朱亮祖,殷從道幫忙破了廬州城,他倆都已經沒了退路,就剩下張煥了。
只要手上沾了韃子王爺的血,他就再也沒了叛回元朝的可能。
而且魯錦也沒有留下這個宣讓王的必要,他是義軍,是反賊,他得表明態度,斬殺元朝宗室本來就是各路反王的共識。
朱元璋雖然收過元朝宗室,但那也是建國之後,人家主動來投降的,被封了個西域那邊的衛所指揮使,造反的時候只有傻子才會收韃子王爺,還有張士誠那樣反覆無常的小人。
等人被押下去,旁邊的包衡突然提醒道。
「主公,這廬州城中還有兩座王府。」
聽到王府二字,在場的巢湖諸將都眼前一亮,王府啊!豪宅啊!
魯錦卻皺眉不解,「有王府我理解,為什麼有兩座?那個是誰的?」
包衡立刻解釋道,「主公有所不知,國朝之初時,廬州還有一個被封做榮王的宗室,名叫孛兒只斤·撒墩,不過那是幾十年前的事了,如今只留下一座榮王府,再有就是這位宣讓王的王府了。」
「那就抄家,財產充公,王府先封起來,反正暫時也沒人用得上。」
「額,是。」
包衡聞言一愣,他本來以為魯錦會住進王府里呢,沒想到這位主公卻直接讓封起來。
高風亮節,心懷大志之人,怎可被豪宅腐蝕心智?你以為人人都是張士誠啊,屁大點地盤就開始修宮殿
包衡頓時又高看了魯錦一眼,這才像是能成事的人。
巢湖諸將們聽到這個處理方式,也愣了下,魯錦見狀就說道。
「怎麼,難道有人住的上王府?
「接下來我們還要去打六安,攻略其他州縣,到時誰去駐守,誰留下守廬州城,我們今日就得敲定下來,哪有機會住王府啊。
「我就算留在廬州,也不會住王府,今後就住這府衙後堂。」
魯錦都表了態,其他巢湖諸將自然也不好說什麼,再說他們現在確實要打仗,哪有機會享福啊。
聽到魯錦說起了打仗的正事,諸將也認真了起來,開始各抒己見。
「那誰去打六安,帶多少兵?」廖永堅當即問道。
俞廷玉也提醒道,「我們的上千條船還在巢湖呢,水師也得有人帶,等我們打康茂才的時候肯定用得上,那廝的水寨還立在濡須水,擋著我們不能進長江。」
「我覺得應該先明確軍制,一個營才八百多人,不論守城還是單獨領軍攻城,都不夠用,以前是魯大哥帶著咱們,今後咱們自己領兵駐守一方了,肯定要更大的編制,魯大哥之前說的團是不是該用上了。」趙仲中也提醒道。
「要我說,魯大哥該給咱們想個名號,就算魯大哥現在不稱王,也該叫個將軍元帥啥的。」俞通海也提議道。
魯錦點點頭,他們馬上就要擴張地盤了,將領們都要鎮守一方,接下來還要擴軍備戰,急需正規化整編。
但是魯錦並沒直接開口,而是轉頭看向了包衡。
「你還愣在這裡作甚?去寫安民告示啊!我交代伱的事辦完了?」
「額,是,小人告退。」
包衡心裡委屈,沒想到魯錦居然不讓他參加這種軍事會議,這是還沒拿他當自己人啊,不過也是,自己還一件事沒辦成呢。
正當他轉身欲走時,魯錦又叫住他。
「等會,你記一下,安民告示里要寫明白,以後廬州城就是咱聖武軍的地盤,我自領聖武軍元帥,今後這府衙暫設為聖武軍元帥府。
「還要寫上,咱是驅逐韃虜,恢復漢人社稷的義軍,是給老百姓做主的,不是殘民害民的暴元,讓百姓不要害怕,有識之士都可以來投軍。
「第三,韃子放的印子錢咱一概不認,所有借據一筆勾銷。
「第四,廢奴,今後咱聖武軍治下不許再有奴隸,誰家蓄奴的一律放還為民,沒有生計的咱給他分田落戶,不會種地的給他安排做工,還在別人家當僕役丫鬟的,也要換成僱工契約,主人膽敢阻攔的,老子就一刀劈了他!」
「是,小人謹記。」包衡記下魯錦的要求,這才告退而去。
等堂內只剩巢湖諸將,還有殷從道、葉升、張煥三人,他們這才繼續商量建軍之事。
「魯大哥,咱們以後就叫聖武軍了?這名字好聽,一聽就很能打。」俞通海高興道。
「對,就叫聖武軍。」魯錦點了點頭,朱元璋叫洪武,那咱就叫個聖武,非得壓他一頭不可。
「那咱們以後還頭裹紅巾嗎?」廖永安也問道。
「這個.」
魯錦考慮了下才說道,「咱們是借著紅巾軍的名號才起來的,我建議以後還是配紅巾,可以稍作區分,但不能完全脫離。
「今後對外咱們還是紅巾軍,但在各路紅巾里,咱們就是聖武軍,他們是頭裹紅巾,那咱們就臂纏紅巾,今後我軍將士都配紅袖箍。」
這個問題不大,對外還稱紅巾軍,就是為了和其他紅巾搞好關係,省的他們來打自己,諸將一致通過。
接下來還有編制擴大的問題,魯錦依然用的是師團營連排班,為什麼不用百戶、千戶、衛所那一套?
這不只是戰術和名稱的問題,而是政治和制度問題。
歷史上大明為什麼後期軍隊爛的厲害?衛所制絕對要背大鍋。
首先要搞清楚一點,衛所制的全稱叫『衛所世襲軍戶制』!
有人覺得爛的是軍戶制度,但魯錦覺得重點是那個「世襲」。
不管你這個制度剛開始多好,一旦失去了流動性,不能補充新鮮血液,定然會發生腐爛變質,比如軍戶田產被武將瓜分,士兵淪為武將的佃戶,武將變成地主等等。
所以魯錦就算建立大明,那也肯定不會沿用大明的戶籍制度和軍隊世襲制度,他是肯定要辦軍校的,管你是公侯世子,還是普通軍官,都得軍校畢業才行。
當然,烈士子女和勛貴子弟肯定會有一些優待,這是避免不了的,但軍校制度可以杜絕世襲,防止軍隊腐爛。
不世襲,你還搞什麼衛所?衛所制本來就是跟世襲配套的。
其次是戰術編組問題,班是10到12人,小旗也是10人,排是50人,總旗也是50人,連是200人,這個比百戶要大,但上一級軍官只需指揮四個人,戰場上能指揮的更加從容。
你覺得千戶是指揮十個百戶簡單,還是指揮四個連長簡單?
再上面是營,八九百人,和千戶差不多,團也有三千到五千人,和明代的一個衛差不多,所以為什麼換個名字就打不了冷兵器戰術了呢?
然後是名稱問題,師旅團營這玩意本來就是中國的啊,班師回朝,雄師勁旅,團練,民團鄉勇,綠營,軍營,營盤,這可都是古代就傳下來的詞彙,說的好像現代憑空造出來的一樣。
西周時的周天子還有六個師呢,動不動就喊著不來朝拜上貢,老子就『六師夷之』,帶六個師給你夷為平地
魯錦用這套編制,現代人可能會覺得出戲,但古代人只會覺得他太復古了。
什麼殷商西周老掉牙的詞還往外整,不過這樣正好符合他公輸般嫡傳的人設,老子的兵法就是春秋時傳下來的,那我效仿周天子弄幾個師怎麼了?
有本事你去咬紂王啊,你跟他說,別班師回朝歌了,咱改成『班衛所回朝歌』,不然出戲
魯錦和諸將商量了一個多小時,定下了大致番號,全軍番號為聖武軍,魯錦自領元帥,駐廬州,下面暫設幾個團,番號一律用數字,不准打將領姓氏旗,堅決防止軍隊私有化,加強軍事集權!
團上面暫不設師級,因為他們全軍現在加一起都湊不出一個師
這次打六安由俞廷玉帶隊,帶三個營,打下六安後再就地徵兵擴建兩個營,共四個戰兵營,一個輔兵營,番號為暫編第二團,總員額4250人,俞廷玉為團指揮使,駐守六安。
廖永堅繼續統領水師船隊,這倆人歲數大了,讓他們先當團級指揮使,給他們個面子。
廖永安他們留在廬州跟魯錦擴軍練兵,為打下一個目標做準備。
就在他們商量的差不多的時候,包衡貼完安民告示回來了,身後還領了幾個工匠。
但還不等他匯報工作,又有士卒來報。
「將軍,華千戶到城外了,還來了個投軍的,那人叫徐用,他說他有一千鄉勇,要帶著兵來投咱們。」
魯錦聞言臉色頓時黑了下來,他剛打下廬州城,趙普勝不會不開眼的來摘桃子吧?
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豈可鬱郁久居人下!
包衡也注意到了魯錦一瞬間的表情變化,悄悄走到了還算熟識的葉升身邊,詢問一番,得知那華高就是彌勒教趙普勝的部將,也跟著臉色一黑。
儒生最是討厭這些邪教!
隨即他眼珠子轉轉,之前沒表現好,被老闆鄙視了,現在這立功的機會不就來了!
老子剛投的新老闆,都準備梭哈了,你跟我說老闆頭上還有個老大?不行,我必須把他幹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