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誰堪五虎上將

  第217章 誰堪五虎上將

  魯錦這邊在安排兵工廠擴產、春耕和部隊訓練,各地的將軍們也陸續收到了帥府的任命和整編命令。

  有人對軍銜感到不滿,校尉之稱自古有之,但魯錦連尉官都搞出少中上大四級,他們就覺得有些離譜了,這得什麼時候才能升到將軍去?

  還有聖武軍里的團指揮一級,按理說,獨領四千五百兵馬,這要放到別的勢力里,高低也得是個偏將軍啥的,結果魯錦這就給一個大校。

  不過魯錦這邊也給出了說辭,送命令的傳令兵連帶送去了魯錦的口信,『什麼是偏將軍,不過是說的好聽而已,古人言,一將功成萬骨枯,我也不求你殺夠一萬人,只要你能帶著一個團的兵力,殲滅同等數量的敵軍,不論是俘虜活捉還是殺夠五千都行,手下若是連一萬兵力都沒有,怎麼配得上將軍之名?』

  這話傳出來,就再也沒人敢說什麼了,按照新編制下的,一個師轄三個團,還真是少將督師領兵一萬三千五百人,倒也對的上魯錦說的萬人為將的標準。

  除了這些對軍銜不滿的外,當然也有銳意進取的,好奇將軍再往上是什麼,給自己提出了更高的目標。

  這其中,南線的35軍反應還比較平淡,廖永安中將的軍銜實至名歸,不論是資歷還是手中的兵權,他都配的上。

  繆大亨對自己少將副總管的職位也比較滿意,他自定遠投降魯錦之後,短短時間升為少將正督師,35軍副總管,成為獨擋一方大軍的副將。

  而且他還不是巢湖元老派出身,即便在降將派里,他也算比較新的那一批。

  魯錦手下的降將,如果把廬州和六安的降將算第一批,康茂才麾下投降的算第二批,那他這個定遠來的應該就算第三批了。

  現在聖武軍的降將派里,位置最高的就是第一批六安投降的朱亮祖,這傢伙已經做到了獨領一軍的軍總管一級,領中將銜,只比繆大亨高一級而已。

  再加上繆大亨的長子繆友珍,這次也從千戶營官升到了大校團指揮使,獨領一支水軍,魯錦還答應未來讓他們去打江西,只要有仗打,就不愁將來沒有戰功,有戰功就還能繼續升職,他已經很知足,很滿意了。

  郭子興只是個大校團指揮使,但好歹還掛了個101師副督師的軍職,算起來,和普通團指揮相比,雖然軍銜一樣大,但軍職好歹高出半級,心裡多少算個安慰,知道魯錦這次對他的表現不滿,但還沒有完全放棄他。

  至於韓慶祿和魯定,他倆剛升團指揮,高興還來不及,根本沒有什麼不滿的心思。

  東線這邊,楊璟做為37軍的總管,領了中將軍銜,他其實是比較緊張的,主要是和另外兩個軍總管相比,楊璟的戰功不太顯眼,位置又那麼高,手下悍將又多。

  37軍里還有好幾個巢湖元老,位置都沒楊璟高,這讓他很有壓力。

  當初魯錦拿下廬州時,楊璟是第一個看了告示,來自薦為將的,當時魯錦手下又缺人,就讓他做了僅有的幾個團指揮之一,後來對康茂才作戰,正面戰場的主力是魯錦親自指揮的,楊璟只帶著偏師偷襲一座空城,拿下了和陽,這戰績算不上多亮眼,換個人也一樣能拿下,更何況和陽城裡還有魯錦的內應。

  後面東線軍從和陽北上,連奪全椒、滁州、來安三城,其中出主意的是常遇春,帶隊偷襲的也是常遇春,楊璟只獨自領兵拿下一座全椒城,就這種戰績,和南北兩線大軍相比,實在不算亮眼。

  更何況他手下還有廖永堅這個巢湖老資格,華高雖然也老早就屬於巢湖系將領了,但是之前一直在趙普勝手下,華高真正投靠魯錦的時間,其實比楊璟還晚一些,他倆勉強算是同一批的。

  除此之外,37軍下屬的幾個團指揮裡面,還有俞通海,張德勝,常遇春,可以說除了一個常遇春,其他都算巢湖派的嫡系,但這些人的位置都沒楊璟高。

  楊璟今年才19歲,手下就要管著這樣一群驕兵悍將,可想而知帶給他的壓力有多大。

  不過有壓力也有激勵,他知道將來渡江肯定要帶上他,畢竟他就負責臨江防線的,對對岸的情況最為熟悉,所以在駐紮在東線的這段日子裡,楊璟也在一直琢磨著怎麼打過江去,將來渡江之後又該如何發展。

  東線的其他部隊,廖永堅雖然是巢湖老人了,但他一直不以能力著稱,當初魯錦到巢湖投軍之前,巢湖的實際一把手就是他兄弟廖永安。

  廖永堅也知道自己情況,他這人就好個面子,魯錦也給足了他臉面,沒給太低的軍銜,一個少將督師,37軍副總管的位置,對他來說已經足夠高了。

  至於華高,他知道自己不算是跟魯錦關係最近的那一批,同屬37軍序列的張德勝,也才剛剛升任團指揮,人家鐵桿的巢湖系尚且如此,他一個副督師還能說什麼。

  張德勝和俞通海都還年輕,又是魯錦的鐵桿迷弟,魯錦帶著他們發展出恁大的家業,如今更是擁兵十萬之眾,坐享近千里疆土,魯錦讓他們幹什麼,他們必然第一個響應,自然也不會反對。

  倒是常遇春這貨,心心念念著要將十萬兵,結果這次軍銜制頒發下來,他也就得了個大校團指揮的位置,連將都不是,心中多少是有些失落的,哪怕他知道4500兵力對他這個新人來說已經不算少了。

  這次頒發軍銜的同時,還重新調整了各部的防區,常遇春的第13團原來駐守的滁州,這次直接移交給了北線的36軍,他要帶著部隊調防到全椒縣去。

  就在往全椒行軍的路上,常遇春騎在馬上,手裡拿著那張任命狀,嘴裡還念叨著。

  「五千兵馬竟還只是個校官,那我這得什麼時候才能將兵十萬,到時又該是什麼軍銜?」

  旁邊跟著的千戶平定聞言說道,「聽說將校尉每檔又分四級,最低級的少將便是我軍督師一級,可管三個團,有兵13500人,再往上的軍總管一級是中將銜,可管兩個師。

  「不過我看現在這編制的法子,將來一個軍會轄三個師也說不定,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那將來一個軍就能管三四萬兵,再往上聽說叫集團軍,職務叫集團軍總兵,領上將銜,若還是每級轄三個分部,到時就能領三個軍的兵力,指揮就能領十萬兵了。

  「不過如今咱們全軍加在一起,也不過三個軍而已,另有大帥直領的禁衛軍一部,而且各軍如今也不過兩個師,可能也就剛剛十萬兵馬,指揮想領十萬兵,那估計得等到咱們全軍有個五十萬兵馬的時候,才有可能。」

  「唉」常遇春聞言嘆了口氣,平定說的這些他又哪裡會不知道,只不過是感慨一下罷了。

  現在聖武軍里除了魯錦這個最高統帥之外,其餘官職最大的就是三個軍總管,都是領兵獨當一面的將才,如今就連他們也只是中將軍銜,手下兵力不過兩三萬而已。

  就算將來擴軍升職,最先升為上將的也肯定是那三個,不論是資歷還是戰功,常遇春都跟他們沒法比,所以他也不奢望能超過那三人,但全軍里第四個上將是誰可就不好說了,這個第四他絕對有實力,有機會爭一爭。

  當初常遇春主動來投軍時便說能將十萬兵,魯錦先讓他從千戶營官起步,起點並不算低,許諾等他打下滁州,便升他做指揮使,魯錦也兌現了。

  後來魯錦還說要帶他渡江,將來能領多少兵,全看今後的戰績,這便是快速升遷的機會。

  他現在是大校團指揮,只要能再晉一級,就能升到將軍序列,領兵一萬多人,若是再打幾次大的勝仗,還真有可能成為全軍第四個上將。

  想到第四個上將的名頭,常遇春就熱血上涌,他看向身旁另一邊騎馬隨行的第13團團司馬石亨,也就是魯錦安排的副將。

  如果按後世的制度,其實政治主官是要比軍事主官高半級的,但魯錦這裡安排的是兩人平級,也就是雙長官制,石亨這個團司馬和常遇春一樣,也是大校軍銜。

  這就讓常遇春有些不滿了,想不通為什麼魯錦非要在軍隊裡弄這麼個職位,一個文人,居然跟主將平級,那打仗的時候究竟該聽誰的?團司馬這個職務,唯一讓他想到的就是『監軍』。

  只不過這活一般都交給主君身邊的太監干,魯錦卻弄了一群秀才來幹這個。

  「老石,你是讀過書的,這少將中將是咱大帥弄出來的,可這上將大將歷史上應該有不少吧,你給咱說說,以前都有哪些出名的上將?」

  石亨今年也不過才22歲,跟常遇春年齡差不多大,他也是第一批考試選出來的,只不過沒到前三十名而已,這才考了武官試,被分來做訓導官。

  而且石亨也並非『文弱書生』,他家裡並不富裕,不過也有幾畝薄田,勉強算是自耕農,在家的時候也要經常下地干農活,或是上山砍柴,因此並不是那種手無縛雞之力的人。

  被分配來做訓導官後,這些人按照魯錦的要求,也要跟著一起訓練,雖不要求他們一起跟著先登陷陣,但起碼你也得跟得上部隊行軍吧?

  所以這些軍中的文人,雖不怎麼遭主將待見,但因為訓導官需要以身作則,倒也沒激起各部主將的太過反感。

  石亨聽到常遇春的問話,腦子裡第一個冒出來的就是『天策上將,秦王唐太宗.』,不過還好他腦子轉的快,沒把李世民給說出來,不然把李世民樹立為常遇春的榜樣,那他這是想做什麼?誘導常遇春造反嗎?

  微忖片刻,石亨這才說道。

  「要說起上將,那史上最有名的便是漢末三國,季漢昭烈帝麾下的五虎上將了,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位上將,此五虎上將不僅忠肝義膽,領兵作戰更是難逢敵手,雖未能靖北伐之功,倒也留下一段佳話。」

  常遇春聞言當即大笑道,「關張趙馬黃,這我倒是也聽唱戲的唱過,那大將呢?」

  「大將軍銜應該取自大將軍一職,是我中國自古以來便有的軍職,要說起歷代有名的大將軍,那可就多了。

  「春秋時一戰坑殺趙軍四十萬的武安君白起,助秦王橫掃六合,一統天下的王翦,老當益壯,隨五國聯軍東征齊國的廉頗,胡服騎射,北闕匈奴,一戰陣斬匈奴十餘萬騎的李牧,此四人並稱春秋四大名將,其戰果之大,領軍之能,世所罕見。

  「再往後,還有楚漢相爭時,被漢高拜為大將軍的兵仙韓信,漢武時北擊匈奴大漠的大將軍衛青,唐初貞觀有數次滅國之功的大將軍李靖,此皆可稱歷代人傑也。」

  常遇春聽的心潮澎湃,以上這些人形掛逼,動不動就殲敵十幾萬,幾十萬,隨手就滅個國之類的,當真是讓人無比嚮往。

  要是按照魯錦設計的編制,上將軍銜對應集團軍一級,大概能領兵十萬,那大將軍銜對應的就是方面軍一級,應該就是歷史各朝大將軍那樣的了,領兵二十到三十萬,出手便滅一國的人間兵器。

  常遇春越想越激動,興奮的臉色潮紅,當即道,「我若是能當大將軍,領兵幾十萬直搗大都,這輩子便是死也無憾了!」

  石亨已經跟常遇春打了幾個月的交道,對這傢伙的想法也算是熟悉了,也不反駁,當即笑嘻嘻的拱手道。

  「那石某就盼著指揮早日有這一天,到時咱也跟著沾沾光,說不定到時主公也給咱賞一個大將軍銜呢。」

  常遇春聞言頓時臉色一黑,痛心疾首的哀嚎道,「大帥糊塗啊,偏偏要設什麼司馬,還跟主將平級,歷朝歷代也沒有這樣的,這不是胡鬧嗎,要說是監軍就乾脆弄個監軍,設個司馬算是怎麼回事。」

  石亨早知道這些軍事主官對訓導官的平級職位不服,他也不生氣,而是半開玩笑的說道。

  「常指揮,你要是這麼說大帥的話,那我可就要替大帥批評你了,你質疑司馬的職位是否應該設立,那就說明你還沒理解大帥設立司馬一職的良苦用心。」

  常遇春看著石亨那張笑臉,只覺得這人賤兮兮的,皺眉道,「能有什麼用心,不就是監軍嗎,監軍我也理解,直接設個監軍就是,何必在軍中置一司馬。」

  石亨見狀一攤手,「你看,你還是沒弄懂吧,司馬確實有監軍之責,可大帥為何不設監軍,而置司馬訓導官呢?蓋因歷朝歷代的監軍,大多不干正事,只知道給主將拖後腿,貽誤戰機,導致大敗。

  「大帥就是為了不讓監軍扯主將的後腿,才將監軍改為訓導司馬,這都是為了各部主將好,指揮實在不該將我當成外人啊。」

  常遇春聽得有些懵逼,「那你給咱說說,這司馬和監軍究竟有何不同?我怎麼就理解錯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