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意見統一
棱堡雖然難以攻克,但魯錦既然敢提出來,他就不怕被別人學了去,再說這東西也不是真的看一眼就能學會的。
棱堡的關鍵在於火器,在於射界問題,並非單純的工程問題,如果只算工程建造,那反而簡單了,這玩意說白了就是一個大土堆,建造起來肯定比中式城池要容易。
馮國用聽到魯錦有辦法破棱堡,也多少放下心來,但他對棱堡的作用多少還有些疑慮,畢竟這次只是看看沙盤模型,聽的也都是魯錦的介紹,這玩意真的打起來,能不能扛住那麼多敵軍還真不好說。
萬一這東西的作用沒魯錦說的那麼厲害,安慶再被敵軍搶了去,以後他們再想搶奪江西的時候,恐怕就不容易了。
馮國用當即還是隱晦的將這個疑慮提了出來。
「大帥,安慶是江州的東大門,將如此重要的城池,全都寄托在幾座墩堡之中,這萬一要是」
魯錦見他還有顧慮,當即說道。
「沒有萬一,我也知道這世上沒有攻不破的城池,什麼墩堡也一樣,我也沒想過棱堡就能萬無一失,所以我只需要它給咱們拖延爭取幾個月的時間,到時候總能有辦法抽調兵力過去支援。
「再說了,就算發生了萬一,安慶真被敵軍奪了去,其實也並非無可挽回,不要好像丟了個安慶,就好似天塌了一樣。」
「嗯,大帥此話怎講?」馮國用當即疑惑道。
魯錦在屋裡跺著步子,這才詳細解釋道。
「安慶的地形是兩山夾一江,安慶就坐落在這條狹長臨江平原的中間位置,占據安慶,就能在中間截斷長江東西的聯繫,同時安慶又是江州(九江)的東大門,奪江州,必先奪安慶,守江州,也必先奪安慶,沒有安慶,江州就守不住。
「但是想讓安慶發揮以上這些作用,其實還有個前提條件。」
「什麼條件?」馮國用立刻求教道。
「安慶背靠大別山,東臨長江,說是截斷長江,聯通東西,但其實這對安慶本身來說並不怎麼好,它是長江東西的要衝沒錯,同時也是兵家必爭之地,成為長江東西兩個集團眼中的眾矢之的。
「安慶若是獨立存在,僅靠這一段狹長地帶的糧食人口和兵源,西不能獨自抵擋江西之兵,東不能獨自抵禦東吳勁旅,想讓安慶發揮截斷長江的作用,背後必然要有一個地區作為依仗和支持。
「比如背靠江西,依仗江西全省的人口和兵糧,才能在安慶堵住江南的全力進攻,這事換成江南也一樣,安慶只有在江南全力支持的情況下,才能阻擋江西兵東出,離開這兩個大地區集團的支持,安慶屁都不是,我這麼說你能明白嗎?
「安慶厲害,安慶有用,前提是它得掌握在一個大勢力的手裡,脫離了背後的支援,就臨江那一小塊狹長的平地,它能幹成什麼?」
聽著魯錦從戰略層面的分析,同時從兩個省級地域的視角看向安慶,馮國用頓時張大了嘴,這還是他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但又覺得魯錦的確說的很有道理。
魯錦這時又說道。
「因此,即便萬一丟了安慶,只要能守住無為,廬江,舒城一線,而我們抽調精銳師團盡取江南,再以江南的東吳勁旅,以全盛之師的姿態進攻江西,那安慶也是擋不住的。
「到時大不了遣一部偏師看住安慶,讓主力直接繞過安慶進攻江州,進而南下盡取江西之地,那安慶恐怕也沒什麼辦法,到時候江南江西盡入我手,再從兩面合擊安慶,你覺得誰能擋得住?恐怕不等兩面夾擊,安慶就要主動投降了。」
聽到魯錦這麼說,馮國用頓時又想說什麼,只是還不等他開口,魯錦又伸手打斷道。
「我知道你要說什麼,你是覺得我推演的太過理想,戰事不一定有那麼順利,確實,但現在的情況也沒我說的那麼簡單,現實更為複雜。
「現在的情況就是,我們在北而不是東,只占了淮南之地,徐宋占據湖北,也未入江西,現在的江西實際上是在元廷的手裡,但元廷在江西勢弱,他要同時面對東西兩股義軍,那就誰也奈何不了,因此江西被我們和徐宋瓜分只是早晚的事。
「我從來就沒想過,我們和徐宋能在一方未進江西之前,就能盡取江西之地。
「我們經略江浙需要時間,統合江浙的糧食和人口兵卒這些資源也需要時間,徐宋也同樣如此,他們也需要時間去攻占湖南湖北,荊襄之地。
「等我們和徐宋各自成了氣候,再向江西進軍的時候,必然會有一次激烈的爭奪,誰能奪取江西,誰就能風捲殘雲的吞併對方,誰就能盡得三湖之地!
「所以,我們現在應該做的就是,調集一切可以調集的精銳,努力攻略江浙,至於安慶,我們先占下,再做好積極防禦的準備。
「能守住自然最好,可以為我們將來爭奪江西掌握一點主動權和優勢,丟了雖然可惜,但也不至於沒了辦法,大不了將來爭江西的時候困難一些而已,但只要我們能拿下江浙,這點消耗我們也是出的起的,你明白了吧?」
「明白了,那就按大帥所說,積極防禦吧。」
馮國用聽到魯錦如此解釋,終於是明白了魯錦的戰略意圖,當下也不再糾結這個問題,而是再次問道。
「可若是積極防禦,只用三個團的兵力,那要如何建立安慶防線,又要修建幾座這樣的銃台墩堡?」
「不是安慶防線,是皖水防線和樅陽江防要塞。」魯錦糾正道,然後當即拿出廖永安的那份作戰計劃,指著裡面附帶的那張地圖說道。
「安慶這片狹長的臨江平原,幾乎一馬平川,根本沒什麼險地可守,唯一可以作為天然防線的,就是皖水和沙河這兩條河流,正好廖永安的作戰計劃也是圍繞這兩條河展開的,那就乾脆以皖水作為防線,圍繞皖水構建防禦工事。」
魯錦又指了指皖水方向的地圖,繼續道。
「皖水由大別山東出,先向北流淌,再折道向南,然後又向北,最後在安慶以南的山口鎮注入長江,整條流域只有兩座城,一座山,一個潛山縣,一個安慶城。
「本來就有城池的地方,只需加固即可,不用築造棱堡,需要築堡的地方有三處,一是這裡,皖山,此處為皖水以南,安慶周邊的唯一一處制高點,必須掌握在我們手裡,若是此山被敵軍占據,那潛山縣就很難守了。
「第二,是東邊的皖水南灣這裡,這裡向南突出,卻無城池,又在潛山和安慶中間,是個防禦漏洞,必須在此地築堡一座,方能阻擋敵軍渡河。
「第三就是皖水河口的山口鎮,此處是個大城鎮,還是安慶這個長江中段的重要港口,在這裡築堡不僅可以收取商稅,還能作為安慶的前出屏障,不至於讓安慶直接面臨敵軍的進攻,有了這座堡,安慶就可以當作大後方,源源不斷的為前方堡壘提供支援。
「以上三座堡壘,加上潛山和安慶城,一共五座城堡,就是皖水防線的重要支點。
「另外就是樅陽江防要塞,樅陽跟山口鎮,還有我們手中的無為、烏江差不多,都是依託於港口形成的商貿重鎮,船隻雲集,也是敵軍水師登陸的最好地方,當然也要防守。
「因此樅陽這裡也要築堡一座,另外樅陽北邊還有青山作為制高點,可俯瞰樅陽鎮,當在這裡修建一座炮台,與樅陽堡一高一低,互為犄角。
「而且樅陽此地與對岸的貴池隔江相望,江中還有三個江心島遙相呼應,是個渡江的好地方,同時也是截斷長江的好地方,最好在江邊建造一座炮台,裝備大口徑遠程火炮,用炮火封鎖整個江面。
「若是有條件,最好還要在這三座江心島上,挑選合適的位置,建立水寨,同時島上高地也可以築造炮台,這樣攔截江上船隻就方便一些。
「樅陽的這一座堡,兩三座炮台,共同組成江防要塞。」
馮國用看的皺眉不已,當即詢問道,「大帥說一座棱堡需要一個營駐守,這算下來最少也有六個墩堡了,一個團恐怕不夠用啊。」
「夠用了,我說一個營守一座都是多的,守棱堡有個四五百人就足夠了,一個營駐守一個棱堡,內部還能讓士卒輪換休息,這樣皖水防線的三座棱堡就只需三個營。
「樅陽這邊的棱堡也一樣,至於那兩座炮台,需要的兵力就更少了,主要是需要炮手,步兵反而不用那麼多,一座炮台有個兩三百人就足夠用了。
「再說了,就算一個團的兵力不夠用,大不了再在當地徵召兩個營的內衛民兵,幫忙輔助守衛,也不是什麼麻煩事。」
馮國用聽到這裡,總算是放下心來,對啊,就算一個團兵力不夠,大不了再招民兵嘛,魯錦設立的內衛軍制度,本來就是幫忙協防當地的,守城還是守炮台,其實都一樣。
他當即又開始計算起來,皖水防線三個營,樅陽三個營,這算一個團的兵力,再加上潛山一個團,安慶一個團,整個南線一共三個團的兵力,如此就能抽調兩個團的精銳用於渡江作戰。
南線抽兩個團,東線和北線再各抽兩個團,再加上魯錦的一個禁衛軍合成旅,將近兩個團的兵力,加起來就有近八個團了,要是能再從外線抽調一個團就好了,只是外線也要防守如此大的區域,兵力太少了也不行,馮國用還是覺得用於渡江的兵力不夠。
魯錦說當今天下的精華都在三湖之地,這裡匯聚了全天下六成以上的糧食和人口,馮國用對這種說法也是認同的,可既然知道了這點,就應該清楚江浙會有多難打,就現在掌握的情報而言,僅他們對岸的當塗,一個民兵元帥陳野先,手下就有數萬兵力,這對魯錦、芝麻李等江北勢力而言,簡直如同怪物一般。
魯錦他們累死累活,打下十好幾個縣才湊了六七萬的主力軍,而對面的陳野先只靠集慶路屁大點地方,就能拉出來近十萬大軍,這不多準備點兵力,將來渡江怎麼打的過他們.
魯錦見他還是蹙眉不說話的樣子,便問道,「先生還有什麼顧慮?」
馮國用聞言猶豫了下,還是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按大帥如此布置,南線便能抽出兩個團來,若北線東線也依此例,各抽兩個團,再加上大帥的禁軍,一共湊出七八個團,雖也不算少,但臣還是覺得沒太大把握。
「大帥也說天下精華盡在三湖,臣深以為然,別的不說,就說對面與我們隔江對峙的陳野先吧,此人不過是個自募鄉勇的都元帥,僅靠集慶路一地居然就能拉起近十萬大軍,江南兵力之盛可見一斑,若是我們渡江的兵力少了,又該怎麼打下建康呢。」
魯錦聞言一笑,「原來先生是在擔心這個,可我卻不這麼看,古語有云,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可見兵馬多少並不重要,關鍵還要看什麼將領來帶。
「就說那之前的浙東副元帥董摶霄吧,此人原先掌握江南如此充裕的錢糧兵源,卻連個方國珍都打不過,屢戰屢敗,打了三年多次被方國珍打的全軍覆沒,雖說都是水戰,但也可見一斑。
「江浙之地如此富庶,百姓受盡了元廷的欺壓,如今天下義軍蜂起,可江浙卻無一人敢起兵舉事,可見都是一群軟蛋。
「這樣的兵,即便那陳野先有七八萬又如何,在我眼中不過土雞瓦犬爾,而那陳野先本人,手握數萬大軍,卻不敢渡江主動攻我,可見也是鼠目寸光,插標賣首之輩。
「而我手下,精兵數萬,強將如雲,又何懼他一個陳野先?先生大可不必放在心上。
「即便先生真的擔心兵少,我之前不是還說先生漏算了兵力嗎,這漏算之處,一為南線可以擴軍一個團,二來可以以關代兵,減少駐軍,其實還有第三個漏算之處。」
「第三處是什麼?」馮國用當即問道。
「第三處就是北線的戰事,今年元廷必然要派大軍來掃蕩運河沿線,芝麻李在劫難逃,到時只要運作得當,我們肯定能收穫一批徐州殘兵,最少也有一兩個團的兵力,有了這些兵力,就足夠用來渡江了吧?」魯錦提醒道。
其實還有一股兵力,他暫時沒說出來,那就是盱眙地區鄧愈的兵,但是鄧愈會不會來還兩說,來了能帶多少兵也不知道,既然沒把握,那乾脆現在就別算進去。
馮國用一聽魯錦把主意打到這種沒影的事情上,再說就算有徐州潰兵加入,那都什麼時候的事了,能不能快速轉化成戰鬥力還是兩說,頂多也只能留在廬州這邊輔助防禦。
他當即就想提醒魯錦,誰知魯錦又再次抬手打斷。
「我知先生要說什麼,此事還不確定,渡江事關重大,不可將主意打到這些潰兵身上,所以我剛才提此事,也只是為了安先生的心罷了,即便沒有這些兵,僅靠我們現在的力量,我也有把握拿下當塗,最少也能在當塗這個橋頭堡站穩腳跟。
「至於拿下當塗之後,大不了再從當地招兵訓練,向建康推進的慢一些,但成功渡江還是沒問題的。」
馮國用聞言頓時一愣,有些驚疑道,「大帥有把握拿下當塗?」
「嗯,最少也有八成的把握。」魯錦當即非常肯定的點了點頭。
好傢夥,『最少』也有『八成』,你這跟有十成把握有什麼區別???
馮國用於是再次問道,「不知大帥有何計策?」
魯錦這次卻是搖了搖頭,「不可說不可說,此計是我之前在和陽眺望對岸時偶然所得,我發現當塗的城防有漏洞,可被攻城方輕易擊破,然而對岸卻沒有察覺,所以此事還是不說的好,要是漏到對岸的耳中,將來渡江反而徒增麻煩。」
馮國用聞言也知道此事事關重大,能少一個人知道就少一個人知道,當下也不再多問,而是說道。
「既然大帥對渡江有如此把握,那臣也就沒什麼好顧慮的了,我同意立刻發起南線攻勢,拿下安慶,一個月內拿下安慶,再布置皖水防線,正好還有半年時間,若是再晚些時日,恐怕就來不及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