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要不你這主簿別幹了

  第138章 要不你這主簿別幹了

  孟智方聽說過魯錦的公輸氏嫡傳身份,而且軍內一直流傳著這樣一條小道消息,據說這位大帥家傳了一部公輸秘典,書上所載皆上古相傳的奇術,不過他一個小小的主簿並沒接觸過那些書。

  而且孟智方是個傳統儒生,也讀過一些經史,每逢亂世,那些造反的反王都會給自己營造一些神秘的身世,什麼狐狸叫,魚腹藏書,獨眼石人,皇室遺孤,這都是老套路了,所以孟智方對魯錦宣傳的那個身份並不是很相信。

  但魯錦此時說的密度,稱量大地的重量,這些東西卻讓他不得不相信,或許真的有這麼一本書。

  「大帥,那這大地的重量該如何稱量?」孟智方有些狐疑,又有些好奇的問道。

  人常說不知天高地厚,可如今真有人說能稱量大地之重,這怎能不讓人好奇,而且關鍵是,聽魯錦的說法,這似乎是一種計算之法,而非神仙之術,聽起來比較可信,讓人忍不住一探究竟。

  「想稱出大地的重量,用尋常的秤自然做不到,得用扭秤。」魯錦直接公布答案道。

  「何為扭秤?」

  「這說起來就長了,你知道什麼是萬有引力嗎?」

  「臣不知,還望大帥教誨。」孟智方搖了搖頭,不過還是表現的十分好奇。

  魯錦難得碰到這麼一個對物理感興趣的人,既然已經找到了鹽礦所在,當下也不著急了,帶著侍衛們返回鎮子吃飯,順便給孟智方這小子講一下物理基礎。

  等聽完魯錦對萬有引力的解釋,孟智方還是皺著眉一臉沉思和不解。

  「大帥,那這萬有引力和『清者升濁者降』有何不同?」

  「.」魯錦一陣無語,想給古人把這種傳統的普世思想掰過來可真不容易,他當即解釋道。

  「好,就按你說的濁者降,那濁者為何會降?」

  「因為重啊。」

  「那重量又是誰賦予的呢?」

  「這」孟智方再次啞口無言,因為東西有重量是古人的普世思想,可能以前根本沒人深究過這個問題。

  魯錦見狀再次啟發道。

  「人想知道一個東西有多重,是不是要用秤來稱量?」

  見孟智方點頭,魯錦又說道,「假如有一個十斤重的鐵球,你想稱它的重量,是不是需要它往下墜,你才能用秤稱出來,如果它漂浮在半空中,你還能稱出來嗎?」

  「稱不出。」孟智方當即答道。

  但凡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一個東西得往下墜才會有重量啊,可是這時候就產生了一個悖論,正當他意識到這個悖論的時候,果然魯錦又說話了。

  「那還是這個十斤重的鐵球,假設它現在飄在半空中,你能說這個鐵球沒有重量嗎?」

  「.不能。」孟智方有些迷糊,連忙又補充道,「可是鐵球那麼重,怎麼會飄在空中?」

  「那你別管,我說的是假如,有個十斤重的鐵球,飄在空中是不是還有十斤?」

  這次孟智方很肯定的點了點頭。

  魯錦這時一拍巴掌,當即道,「這就是物理學中,重量與質量的區別,一個物體不管處於何地,是浮是沉,它本身自然會有一定的質量,至於它會不會往下落,這與它本身的質量大小無關,你能聽懂嗎?」

  孟智方點了點頭,但還是追問道,「那按這麼說,物體又為何會下落呢?」

  「因為萬有引力,質量大的東西會吸引質量小的東西,向自己靠攏。」

  正當孟智方還想再問的時候,魯錦連忙將他打斷,然後給他講了萬有引力的猜測以及論證,還有卡文迪許的扭秤實驗,還有庫倫扭秤的重力測試。

  當他聽到用鏡子和光來做延長線,測量鐵球旋轉角度的時候,孟智方忍不住眼前一亮,當即贊道。

  「妙啊,真奇才也,這法子絕了,若真能測出轉動角度,那的確可以證明萬物都有吸引之力存在,可這大地的重量又該如何測量呢?」

  魯錦搖了搖頭,「大地的重量可不好測,按照質量越大,引力越大的原則,那自然得不出一個準數,比如有高山的地方,那自然引力更大,有溝壑的地方,引力自然更小。

  「而且即便是平原,地下也埋藏著不同的礦產,有的地方地下有銅鐵金銀,有的地方地下有食鹽煤炭,那自然也要比別的地方重或輕一些,然否?」

  「然也,所以公輸家先祖就是這樣測到此地地下有鹽礦的?」孟智方恍然大悟,此時知道了測量原理,了解了真相,頓時興奮的不行。

  魯錦點點頭,「對,就是這樣測出來的,因為各地重力不同,因此最後只能得出一個大致的平均數,再通過計算,便能算出大地的平均密度,然後用密度與大地的體積相乘,就可得出重量。」

  現代地質勘測的四大法寶,重力,磁力,電阻,人造地震,其中的重力探測法是運用最早的,因為它不需要什麼大型設備,只需要一個手提的庫倫扭秤。

  比如北美第一口人工勘探的石油油井,就是因為當時用庫倫扭秤測重力時,發現當地的重力與其他地方有異,然後打了口井,才鑽到幾十米深就出油了。

  特麼的,北美那塊地可真是天選之地,五大湖南部的工業區,打二十米都能打出石油,而中國打口鹽井都得三百米以下,真讓人羨慕。

  孟智方理解很快,他已經理解了密度和質量的概念,如果能測出密度和體積,那確實可以得出大地的重量,可這就又帶來一個問題,不由問道,「大帥,那這豈不是還得先量出大地的寬廣和厚度?」

  這就又跑到地有多厚的問題上了

  「對,不過並不難測。」

  「這還不難?」孟智方有些無語。

  魯錦卻提示道,「我且問伱,日月是圓的還是方的?」

  「日月當然是圓球狀。」孟智方當即答道。

  這下輪到魯錦不會了,他還以為孟智方會說日月是圓盤呢。

  孟智方見魯錦詫異的表情,自己也不確定了。

  「難道不對嗎?西漢時的《開元占經》就有記載,『先師以為日似彈丸,月似鏡體或以為月亦似彈丸,日照處則明,不照處則暗。』」

  好傢夥,原來古人不僅知道太陽和月亮都是球形,還知道月亮的光是太陽照在上面反射的.

  這倒是魯錦孤陋寡聞了,其實類似的書籍古代還有不少,比如東漢時的天師道第二代張天師,就是那個發明地動儀的張衡,他在自己所寫的《靈憲》中也說過,月亮的光是太陽照在上面反射的,但沒說過太陽和月亮的形狀。

  「你說的不錯,太陽和太陰都是個圓球,其實我們腳下的大地也是個圓球,我將其稱為地球。」

  「這,這怎麼可能,若真是圓球,這數千年來為何無人知曉?」孟智方一臉不可置信。

  魯錦這時笑了笑說道,「我喜歡前宋蘇子的一首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孟智方恍然大悟,「大帥的意思是說,天地太過寬廣,而人與天地相比又太過渺小,因此才對大地的形狀一無所知。

  「可若大地真是個圓球,東海之外一片汪洋,豈不是說可以乘船向東,再從西面繞回來?!」孟智方頓時被自己這個發現驚到了。

  「的確如此,不過東海之外並非全是汪洋,海中也有島嶼和陸地,甚至那片陸地還不比我們腳下的神州小多少,上面也有許多部落野人和方國。

  「我公輸家先祖曾探訪海外,發現那裡或許還有九黎部的遺民,因此將那片大陸稱為黎洲。」

  孟智方聞言驚的張大了嘴巴,半晌才反應過來,「九黎部?與炎帝黃帝逐鹿中原的蚩尤九黎部?!」

  「正是,蚩尤雖然戰敗,但其部眾何其多也?炎黃二帝只在決戰中將其擊敗,又沒到他們家鄉趕盡殺絕,傳聞九黎部有九九八十一個部落,蚩尤戰敗之後,這些部族去了何處,難道就沒人好奇嗎?」

  孟智方被這話驚呆了,消化了半天才理解魯錦這話的信息,蚩尤的九黎部族居然還有遺民,還遷居去了海外,這太過匪夷所思。

  「大帥此言當真?」

  魯錦這時看著他笑了笑,「信則有,不信則無,哈哈哈哈。」

  「.」孟智方好懸沒有噎死,感情魯錦說這麼多都是戲耍他呢?不過聽起來卻又像是真的。

  魯錦看他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心裡突然有了主意,於是問道。

  「你就對這事如此感興趣?」

  孟智方聞言答道,「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更何況是傳說中與炎黃二帝逐鹿中原的九黎,任誰聽到這種說法,都會想要探究一二,臣不過是有些好奇而已。」

  「你既然這麼想知道,那也可以告訴你,不過這主簿你怕是就做不成了,可願跟著我學習公輸秘典?」魯錦突然表露心意。

  孟智方聞言一愣,頓時猶豫起來,雖然他現在是個主簿,但這不是還在往外打嗎,只要自己認真做事,今後肯定會升到知縣,知府,甚至行省大員,乃至中樞朝官,現在要是放棄主簿的官職,以後可能就沒這機會了。

  可是看魯錦這樣子,他應該是極為重視家傳秘典的,如今這秘典還未廣泛傳開,自己若是跟著大帥學習,那怎麼也算親傳弟子,要是真的學到些本事,說不定比做主簿升的更快,甚至可能一步登天。

  兩邊都是機會,如何選擇?

  「敢問大帥,這秘典除了天文地理,還有什麼可學之道?」

  魯錦當即說道,「公輸秘典以先祖所著的《公輸子》為基,融合諸子百家之學,重算數與萬物自然之理,多為工農兵法等實用之學。」

  孟智方聞言想了想,公輸家的創始人是公輸般,魯班本來就是巧匠,那其後人多半也差不多,這怕不就是本工匠之書,不過今天魯錦講的那些確實讓他覺得很有興趣。

  見他還在猶豫,魯錦又說道。

  「你若肯學,不說能全學會,便是學會一成,也足以做個太師郭守敬那樣的人物。」

  孟智方張了張嘴,元初的太師郭守敬啊,居然被魯錦說成只配公輸秘典的一成?那要是全學會還了得?

  別說全學會了,對他這樣沒有顯赫家世的普通書生來說,真要是能做到太師那個位置,他也死而無憾了,這是個機會!

  於是孟智方當即起身深施一禮,「臣願跟隨大帥學習秘典,只是這定遠的採鹽之事?」

  魯錦見狀頓時笑道,「哈哈哈哈,這有何難,換個主簿來管就是。」

  翌日魯錦就帶著眾人再次回了定遠縣城。

  收徒這個事情雖是他臨時想出來的主意,但也並非沒有作用。

  魯錦肯定是要傳播那些理科知識的,只有培養更多的理工人才,他想的那些東西才能落實,但他又不可能天天去學校講課。

  收個徒弟先跟著自己學習,再去學校給別人講課,這很有必要,能幫他節省很多時間。

  如今能直接接觸公輸秘典的只有兩人,一是幫他整理書稿的張芸繡,二是訓導營的楊換,但訓導營教的並不深入,主要還是以軍事技能為主,是培養軍官的。

  想培養正經的理工人才,還是要單獨辦學才行,這就必須有人負責。

  既然孟智方表現的對此很有興趣,不如就讓他先試試,說不定以後可以當教育部尚書,或者去科學院,工程院也可以。

  「大帥,爐橋鎮那邊真有鹽礦?」朱亮祖見魯錦回來,立刻問道,身邊還跟著定遠縣令桑弘斌。

  魯錦點點頭,「嗯,位置我已經找到了,至於地下有沒有,還得等打出井來試試。

  「孟智方我就帶走了,等回去我會再派個主簿,還有專管鹽務的提舉,以及鑿井的工匠和器械。

  「你二人一文一武,桑弘斌你這個縣令到時要配合好鹽務提舉司的工作,還有遷移百姓的安置,朱亮祖你還是專心軍事,記得我跟你說的那些事情,隨時準備作戰。」

  「是!」二人齊聲應諾,朱亮祖又問道。

  「大帥難道不等著來安打下來再回去嗎?」

  「不等了,來安一座小城,三個多團,上萬人都打不下來,我要你們何用?你是北線的師帥,你在這裡盯著就好。」

  「是。」朱亮祖再次答應下來。

  等安排好了這些事情,魯錦也開始啟程回廬州了,出來近一個月的時間,從南轉到北視察了一圈,三個方面軍都看了,打下來幾座城池,是時候回去看看大本營的後勤工作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