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八十兩銀子解心結

  第384章 ,八十兩銀子解心結

  郭籬就收留堂妹元郭氏直到今天,幻想著如何向元老太爺賠罪,博得他的同情,把自己丟了的官職再弄回來。

  放眼全國誰不知道大儀大長公主當年與帝位有份,在民間看法裡,有公主不忍奪位斷絕唐家天子血脈這一說, 公主如今的尊榮應該與皇帝唐澤的感激有關,郭籬心想自己又不是要升官,原官品級還我就好。

  哦,那位是公主,她能讓我升官,這也挺好。

  郭籬的這種心思不可能說出來,但是郭氏住在他家裡還不停的抱怨,郭籬妻子又覺得丈夫丟官與郭氏不會討公公歡心有關,是郭氏帶累郭籬才對,郭籬妻子頻頻暗示,也明示過,讓郭氏回婆家居住。

  郭籬知道後,先是勸妻子不要這樣做,再就和妻子翻臉發脾氣,郭籬妻子在家裡說不得,就出門說閒話。

  這夫妻兩個人一個留客,一個攆客,生下聰明元慧的甄氏也很聰明,就猜出來郭籬有等老太爺回家的想法,否則郭氏對於郭籬全無招待的價值,何況郭氏有家,生身父親已吩咐回婆家, 親兄長也不會強留妹妹住下。

  甄氏不由暗笑,公公出京時有書信寄來,聲稱過年不必等他, 他雲遊五湖暢走山嶽, 把舊友們一一訪個遍, 才會回家。

  甄氏就也生氣,她生氣的理由比郭氏光明正大,現成這一頂大帽子可以壓給郭氏,「出有告,入有告」,郭氏願意出門住可以,嚴格來說需要婆家同意,或者好歹打聲招呼吧。

  這是眼裡沒有二嫂嗎?

  甄氏想,那我眼裡也不必有你,元慧備辦中秋節禮,還是送到郭家,慧姐對於郭氏離家居住不知情。

  今天給郭氏補一份她沒回來所以吃不到的菜餚,也是送到郭家。在這一件事情上,甄氏有資格得意,這是元慧想到。

  甄氏所以回房交待這個差使,叮囑送禮的人只送禮不多話,如果親家有讓家裡接郭氏的意思,就當聽不到。

  此時回來向元慧交差,甄氏誇了夸慧姐體貼長輩,這差使到此結束。

  甄氏黎氏伴著元慧繼續管家,中秋節是忙的,有些鄉下的親戚平時忙秋收秋耕,只有今天跑來送禮,元慧一家一家的說話,並沒有顯出不耐煩,尤其元財姑的娘絮叨半天女兒女婿的不孝不敬,元慧還有幾句聰明的話勸解她。

  「舒澤哥哥上科沒中,他家裡有父母在,就應該回來照顧家裡,再等下科。可他沒有回來,也許覺得面上無光,也許覺得留在京里可以一心一意的讀書,而且賀寧哥哥也邀請舒澤哥哥在京里幾處學府聽講,回來就聽不到。他不回來可以諒解。科舉是大事情,財姑姐姐留在京里照顧他,是應該的。等到舒澤哥哥高中了,衣錦還鄉再拜岳家,這才是光彩呢。」

  元財姑的娘喜歡的不行,連連說到底是老太爺的孫女兒,慧姐說話有老太爺的風格,開開心心的回家過節。

  甄氏不由想到自己去世的婆婆,還是她有見識,讓秀姐管家,如今秀姐在國公府里獨當一面。秀姐出嫁後,又由慧姐管家,慧姐眼看著出息許多。

  午飯前半個時辰,元慧把家務交給母親,她要找小夥伴們,甄氏讓她快去。

  當家人現在最重要的事情,還真的是招待好貴人們,這不是貪玩。

  憲王妃帶著孩子們在廚房做月餅,廚房和以前相比擴大了一間,是憲王妃專用面點間,今天放假不上課,尤婷姐也在這裡捏麵團包餡料的忙個不停,她旁邊是永益小縣主,也是做點心專注的那個。

  見到元慧來,婷姐和永益是最早眼睛一亮的那個,婷姐笑嘻嘻:「慧姐,我做了二十四個月餅,有一半算你做的。」

  永益道:「慧姨媽管家結束了嗎,我做好的月餅分給你。」

  能聽到不遠處敬安的讀書聲,可想而知唐誦、唐清、唐匯在那裡。敬安郡主是推動讀書的幕後之手,元慧沒有喊她,又洗一遍手,也做起月餅來。

  小姑娘們天生的愛家務,拿一塊麵團在手上,又是揉又是捏,比玩泥巴還要有趣,泥巴不能吃,麵團揉完捏完還可以美味可口。

  永益道:「中秋過了就是過年,慧姨媽,你和我們一起回京去吧,姑祖母一定很想你,我母親也想你。」

  歪著小腦袋向婷姐笑靨如花:「婷姐也去,慧姨媽就不會想著和你玩耍而又回來。」

  唐誦曾向憲王妃請求過,在新集看一次花燈再回京,憲王妃告訴他不可以,王世子有自己的責任,新年祭祖不在可不行,唐誦轉而要把元慧帶走,憲王妃親自和甄氏說,甄氏現在知道女兒不是搗亂的那個,也不見得就給秀姐丟人,一說就成。

  婷姐也沒有落單,她溫柔可親乖巧聽話,小縣主們邀請她進京玩耍。

  不過僅僅是孩子們私房話,就是憲王妃也是此時才聽到,憲王妃含笑看過來,見婷姐笑眯眯的,卻沒有和私下說話那樣一口答應。

  「父親不在家裡,我要伴著母親,慧姐又要不在家了,我還要陪二奶奶。」

  元慧道:「我可以把你偷偷帶走。」

  東陽縣主道:「我把你打在我的包袱裡帶走吧。」

  長河縣主也貢獻自己的行李:「你可以呆在我的衣箱裡,等到上船你再出來。」

  憲王妃呵呵,這需要偷偷帶走嗎?和婷姐的娘說一聲也就是了。她道:「你父親在京里,你伴過母親,可以進京伴一回父親。」

  婷姐小面容唰的亮了,她的小腦袋裡一直想著父親不在,就需要伴母親,她沒有進京的好理由,像慧姐應該進京,秀姐姐在京里呢。

  頓時高興了:「多謝王妃,是啊,父親也要我陪伴呢。」

  永益小縣主丟下麵團往外跑:「我這就喊你母親來,王妃祖母來說。」她小腳步噔噔的,為可以順利帶走元慧而歡快。

  憲王妃道:「慢點,侍候的人跟上,別摔著。」

  元慧拿過永益丟下的麵團,團了個胖月餅,比其它的月餅又高又大,婷姐見到笑個不停。

  黎氏過來,憲王妃道:「你丈夫在京里也有年頭,你竟然不去看看?我們的船上地方大,你們母女跟著我們船進京倒也便利。」

  黎氏先是一陣愕然,驚喜和思念慢慢的出來,尤認走了一年多,要說不想他是假的,自從尤認當官,黎氏是娘家門裡得意的那個,夫妻都年青,她還暗暗擔心過尤認納妾,只所以沒有憂愁到底,與她住在元家有關。

  她可以不相信丈夫一心一意,卻相信如果有不公平,老師會主持公道。

  而她也想秀姐,甄氏說秀姐在京里如何如何的威風,黎氏也想去看看,向元秀當面道謝她給婷姐出了店鋪本錢,再就除已經領受的店鋪息銀,本金還是當面還給秀姐的好。

  尤婷姐的兩千本金,其實出自元慧的本金,但是元慧的本金也由元秀所贈,是世子云展所給。

  元慧回家的這半年裡,元秀按月送錢給甄氏,給她招待客人們使用,順便的也給元慧送店鋪息銀,婷姐也有一份兒。

  黎氏就在元秀一人高嫁之後,也跟著發達起來,就她的心理承受能力來說,已經夠用了,餘下的理當奉還元秀,還是歸在元慧的本金里。

  黎氏非常想去京里,嗓子眼裡有什麼迫切的想要自己答應一聲,可是她還是壓抑下來,向憲王妃道謝過後,為難的道:「我要是也走了,家裡就只有二奶奶一個人在,本想請王妃把婷姐帶走陪幾天父親,可誰送她回來呢。」

  婷姐垂下小腦袋,默默的做月餅。

  小縣主們又開始熱心貢獻自己的行李,打算把婷姐偷偷帶走,聽得憲王妃直樂,午飯後就和甄氏說了說,甄氏就勸黎氏進京去,回程也不用發愁:「你又不用急著回來,住上三年五年的想回來了,就讓秀姐女婿送你上兵船回來,這在世子手裡沒有什麼難的。」

  黎氏駭然:「住上三年五年?」

  甄氏笑道:「你丈夫在京里當官,你母女前往團聚,自然是住著不回來,從此成為京里人,如果你想家,三年五年裡回來一趟也可以。」

  黎氏面上浮出現茫然的喜色:「是啊,他在京里當官呢。」直到這個時候,黎氏才想明白尤認現在是京官了,還是背靠衛王府的京官,這是以前尤認做夢的夢境。

  謝過甄氏後,黎氏還是猶豫不決,去看尤認當然好,她還有娘家人放不下來,以前為照顧娘家和尤認多次夫妻爭執,黎氏不會把家搬給娘家,就是凡事都想一想有沒有娘家人用得上的好處,讓尤認一直不滿。

  雲展來到新集的時候,尤認回家說來了一位京里的大人,黎氏也及時想到娘家侄女兒還沒有成親,送銀子咱們錢不多,不如送門親事,被尤認一通嘲諷。

  黎氏和甄氏手裡有生意,現在更是為燕燕店鋪進貨忙碌,她們是女人,不方便一直出門奔波,主要跑腿的是兩家的娘家兄弟,如果進京三年五年的,那當然好,這生意就難免斷下來。

  黎氏滿心裡幫著娘家,可是她的人不在新集,讓甄氏照顧娘家兄弟跑生意掙錢這事情,黎氏做不出來。

  一直想到晚上不得主意,夜晚到來,大家吃酒賞月,婷姐一團高興的談論進京去,黎氏悄悄揣著心事。

  第二天十六,甄氏母女管家不能離開,黎氏帶婷姐回娘家,立即決定跟隨憲王妃大船進京。

  她被嫂嫂氣了個倒仰。

  娘家眼裡得意的人兒,黎氏一進門,就被父母兄嫂圍住問候,黎氏心裡愈發猶豫,借住在元家得到許多照顧,當自己不在家時再把兄弟們托給甄氏手裡掙錢,這萬萬不能,自己進京去了,娘家人在生意上的穩當收入只能停止。

  進京?

  還是不進京?

  嫂嫂端著紅糖雞蛋送來,熱切的低聲道:「好妹妹,上回你找給我的那小衣裳,還有沒有?那衣裳上繡的珠子,我賣了八十兩呢。」

  黎氏只覺得一盆涼水當頭潑下來,漲紅臉呆住。

  她娘家只有侄女兒娟姐一個沒成親,再沒有其它小姑娘,元慧帶回來的公主小衣裳,只有婷姐能接著穿。

  黎氏實在心愛公主的小衣裳,心裡又總是裝著娘家,就拿了一件送給嫂嫂收藏。她嫂嫂是個勤快人,有閒時就做針指,黎氏說你學學人家的繡工,把針指做好能賣錢。另外,不管哪個侄女兒有了孩子,等到了可以穿的年紀,逢年過節的穿一回,妝扮個體面。

  如果幾個侄女兒都有了孩子,大家逢年過節輪流的穿。

  怕嚇著嫂嫂,沒有明說這是公主當年的舊衣,但是想著小衣裳繡活精緻,上面還縫有珠子,應該明白這衣裳只能收藏。

  八十兩銀子?

  黎氏呆若木雞里內心吶喊,公主的常服怎麼可能只值八十兩一件?

  尤認以前說過的話,一句一句到心頭,尤認說「我的奶奶,你如今是我家官夫人,有些照顧你娘家用不上」,黎氏還說尤認當官就瞧不起岳家,要拉著尤認到老師面前評理。

  這麼一回想,尤認的話果然是對的。

  黎氏只恨自己呆,公主的衣裳像鳳凰一樣,飛入尋常百姓家也無人認貨,她應該直接給嫂嫂錢,而不是給這麼好的衣裳,木著臉聽嫂嫂說完她的機靈,在日光下面推敲繡活,結果發現珠子耀眼,送到三寶縣城的成衣鋪請人看,東家說這些珠子雖舊了,卻可以賣到六十兩銀子,嫂嫂又機靈了一下,大著膽子喊了八十兩,最後成交。

  嫂嫂知道黎氏近來有錢,沒有給她錢,只是沒口子的感謝她。

  回新集的路上,黎氏和女兒有說有笑的聊著進京去是什麼樣,到新集沒有先回元家,找到鎮上金銀鋪子,互相之間都認識,請東家幫忙看看婷姐現穿著一件公主衣裳,估價幾何。

  東家笑道:「這是慧姐帶回來的我知道,尤奶奶你看,上面雖繡的是百花,手藝繁複沒的說,這衣裳送到大城市成衣鋪子,人家會花大價錢買下來學習繡工。我知道你不會賣,你要聽個價格。這上面的珍珠大小一樣,色澤一樣,就這珠子我出倆千倆百兩銀子,如果有人比我出的高,咱們看時價再商議。」

  黎氏笑道:「多謝您,不過我不賣。」

  扯著婷姐回元家,路上又聊到進京怎麼樣,娘家剛得到八十兩銀子,就算自己在京里住三年五年的也不用擔心他們缺錢使用。

  在她們母女的背後,金銀鋪夥計笑道:「老貴的珠寶,尤奶奶就這麼給婷姐穿上走了娘家,這也太大意了。」

  東家道:「元家有貴人,整個三寶縣城現在路不拾遺,往年中秋還有劫道的,今年都不敢出來。安全上倒是無事。再說,沒有眼力認不出是貴重珠寶。這麼大大方方的穿出來,別人可能會當成假珠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