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和胡偉、周林上了蒸汽甲板駁船,一路沿著黃河西行,沿途不斷的上岸考察河套地區各地的春耕準備工作。
現在河套各地新安置的流民,已經組建了一個個基層支隊,大批的基層領導幹部正組織各地的流民進行春耕前的動員,並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開荒,黃河兩岸到處都是忙碌的人群。
新安置的流民冒著初春的微寒,一個個赤著上身依靠耕牛開墾荒地。附近的駐軍和根據地各部門的員工、領導幹部,以及各地的農戶,都趕到了各地的安置點,幫助流民們進行開荒生產。
整個河套根據地的數十萬軍民,都投入到開荒生產之中。現在距離春耕還有一個多月,大家要爭取在春耕前的這段時間,幫助開墾出足夠的荒地,使得接下來的春耕生產能順利進行。
目前對河套根據地來說,春耕工作是最重要的工作,關乎著河套根據地明年的糧食儲備。寧夏戰役期間繳獲的糧食,經過兩年來的消耗,根據地的戰略儲備糧食庫存已經不多。
如今河套根據地戰略儲備糧輕易不敢動用,根據地的數十萬人,每年消耗的糧食就是一個天文數字。所以根據地每年的秋糧收穫,關係著河套根據地的命脈。
雖然遠東公司的糧食儲備極為充足,因為交通不便,運輸成本實在太高,除非情況緊急,一般不會選擇向公司求援。
所以每年的春耕生產,也是根據地的重中之重。得益於黃河中游地區充沛的水量,即便是崇禎大旱期間,河套地區也沒有受什麼影響。
李明他們在黃河北岸的一處簡易碼頭下了船,和在此等候的林菁華等人親切握手。林菁華還是那個樣子,只是現在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每天起早天黑的工作,精神顯得有些萎靡。
「老林,幾個月不見,你可見老啊。工作再忙,平時也該多注意身體,你身體若是垮了,那還幹什麼工作。」
林菁華嘿嘿笑道:「主任,你就放心吧,我這身子骨硬實著呢。」
旁邊的胡偉指著林菁華說道:「李明,老林已經把老婆孩子都接過來了,人家以後還想紮根西北呢。」
李明聽了搖頭苦笑道:「老林,老婆接過來我支持,孩子最好還是留在瀋陽,河套地區的教育水平根本無法和瀋陽相比,別耽誤了孩子的教育。」
「兩個大的都留下了,家裡的兩個婆娘和幾個小的跟著來了。等孩子大了,以後也會送回瀋陽上學。我就沒什麼文化,當然不能耽誤孩子的上學。」
李明聽了林菁華的話,笑著點了點頭。
「河套各地安置點的開荒情況怎麼樣?不會耽誤春耕吧?」
林菁華搖了搖頭道:「這幾天,我一直在下面轉呢,情況還算不錯。主要是我們這裡最不缺的就是牛馬,農具什麼的也很充足。而且我們還動員了部分遊牧支隊,共十幾萬牧民過來支援,照現在的速度,春耕前保證能完成開荒的任務。」
他一邊說一邊領著李明他們在附近的幾個安置點進行實地考察。附近的幾個支隊的領導,聞訊也都趕過來了,向李明他們一行人匯報了春耕前的準備工作。
三十餘萬新安置流民的住房、耕牛、餘糧、農具和種子全都分配完畢。新安置的流民工作熱情也非常高,分到了土地的他們,心裡都在憋著大幹一場呢。
大家看著到處都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場面,心裡都非常感慨。一想到當初剛來河套地區的時候,這裡還都是一片蠻荒,經過兩年的發展,如今黃河兩岸已經是阡陌縱橫。
隨著每年大量流民的到來,未來河套地區,一定會成為真正的「塞外江南」。
幾天後,李明一行人來到了後套地區,根據地在巴彥淖爾附近新建了一座城鎮,名為後套鎮。如今規模還很小,只有一個碼頭和幾十間房屋。
後套鎮碼頭,後套地區的負責人呂永仁,帶領後套地區各地的基層領導幹部和當地駐軍的負責人,熱烈的迎接著李明一行。
後套地區是河套根據地最先開發的地區,如今這裡的沿河兩岸遍布著一個個村落。這兩年根據地組織大家挖渠灌溉,各種農田基礎設施非常的完善。
去年後套地區的秋收情況成果喜人,玉米、土豆和地瓜的畝產量都超出了根據地的預期。大大的增強了河套根據地廣大農戶的信心。
種了一輩子地的農戶們,做夢也沒想到,一年下來,幾畝地的收成,竟然相當於以往他們幾年的產量。以前大夥起早貪黑的忙活,到頭來光是交地主的租子和名目繁多的各種賦稅,自己辛辛苦苦收穫的糧食就去了一大半,一大家子人將將巴巴的吃個半飽就不錯了。
萬一趕上了災荒,就得賣兒賣女,甚至逃荒餓死在異鄉。自從來到了河套,現在他們每年繳納兩成的糧稅,再還上一成多的貸款,家家戶戶依然是餘糧滿倉,這日子過得是越來越紅火了。
根據地當時承諾給廣大農戶的事情,如今全都做到了,而且大大的超出了大夥的預期。再好的宣傳,也抵不上滿倉的餘糧,只有讓大夥實實在在的過上好日子,踏踏實實的填飽肚子,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才能讓廣大農戶們對遠東有歸屬感。
河套根據地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在條件如此艱苦的情況下,克服了重重的困難,共安置了四十餘萬流民,開墾沿河的荒地三百多萬畝。
另外,流民的餘糧、越冬的房屋、衣服鋪蓋、生活用品,還有春耕所需的耕牛、農具和種子,林林總總加在一起,數量之大絕對難以想像。
如果在遼東地區,這些物資當然不算什麼。而在物資極其匱乏的河套地區,為了籌集這些物資,根據地管委會的眾人,簡直愁白了頭髮。
好在河套根據地里也有一個善於經營的人才,通過她的努力,使得根據地在面臨極度困難的時刻,最終解決了河套根據地物資缺乏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