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在中原各地「勸離」了大批的佃戶,把他們安置在遠東公司的控制區域。雖然這些地區大片土地已經荒蕪,但是公司基層管理幹部的帶領這些佃戶,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僅用了兩個多月就完成了大面積的土地復墾秋翻任務。
與此同時,各個中隊的基層幹部還領著他們,在入冬前完成了大批危房舊房的修繕改造任務,使得這些遷徙到各地的佃戶,有了越冬的房子。
公司基層管理幹部也在這兩個多月的時間裡,通過他們的不懈努力,最終取得了這些窮苦的底層佃戶的信任,也為接下來的基層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遠東公司在中原其他地區的基層單位,雖然他們沒有那樣的條件,但是他們也在努力的開展工作。
公司在各地的基層單位都在積極的尋找基層工作的突破口。明朝的政策,就是「有斯田服斯役」,耕種軍田即服軍役,耕種民田服民役。
隨著土地兼併愈演愈烈,民戶的土地已經逐漸私有化。但是衛所的軍田歸大明所有,屯田的都是大明各地的軍戶。所以最先展開基層工作的地區,就是原來設在大明各地的衛所。
明朝建立以後,軍事制度的「衛所制」也在全國各地逐漸推行,凡重要地方設「衛」,次要地方設「所」。「衛」設指揮,「所」設千戶、百戶,統領本衛所的軍隊。
其實衛所兵制,就是吸取歷史上的屯田經驗,是一種寓兵於農,守屯結合的建軍制度。朱元璋曾經非常自豪的說:「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在明代,當軍是一種強制性的差役,據《明史.食貨志》載:明初統治者實行『人戶以籍為斷』,將天下戶分為三等,「曰民,曰軍,曰匠」。
軍戶即戶籍種類屬軍籍之戶,軍戶為世襲,且管理頗為嚴格,除籍十分困難,大致上除非丁盡戶絕、家中有人成為高官或是皇帝敕免,是無法除軍籍的。
軍丁軍裝和旅途所需費用一律由自己承擔,衣著自備,糧餉也不因生兒育女、人口增添而增加,所以軍丁的妻兒老小常常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而且還不能因為是軍戶免除朝廷的徭役,生活狀況比普通的民戶還要苦逼。
可明中期以後,衛所制逐漸受到破壞,衛所軍丁受到軍官們的層層盤剝,軍糧也常被軍官剋扣,或拖欠甚至幾年不發軍餉,一些軍士甚至以乞討為生。
到明末時衛所軍備已經徹底廢弛,所有軍戶屯田被軍頭侵占,將官們讓軍士為他們種田耕地、捕魚采木、販賣私貨。軍士成為軍頭手中的工具和苦工。軍戶已經徹底的淪為各級軍頭的佃戶和奴僕,受盡了各級軍頭的欺壓和剝削。
衛所軍丁在服役期間,還經常被政府、官宦權貴們奴役做苦工的對象。一些重大工程往往由軍丁完成,如修築宮殿、皇陵、疏浚河道等。
大明各地軍屯的數量,最高時達到了八九十萬頃,大約占據了大明總田畝數將近十分之一。明代作屯田的土地從本質上都是官田,儘量不奪民田,但這也造成了衛所屯田分散,屯田與民田交錯,屯地遠離衛所的狀況。
到明末的時候,各地的士紳官僚、藩王勛貴不斷霸占各地軍屯的耕地,再加上各地衛所軍戶怠耕、逃亡和武裝反抗,造成的大量土地被拋棄,使得大明各地的軍屯耕地屯田的面積不斷的減少,各級軍頭把軍屯耕地變成了自己的私人土地,使得軍屯耕地的數量依然達到了數十萬頃。
公司進入中原以後,雖然沒有觸動各地士紳階層的利益,但是大明各地的衛所屬於軍事單位,所以公司就沒有那麼客氣了。
派出遠東軍對大明各地的衛所進行強制接收,對衛所的軍屯土地全部收為國有,並沒收了各級軍頭的產業,只是讓他們和家人,帶著自己的少量金銀細軟限期離開衛所。
公司派出了派出武裝警察部隊和火槍民兵駐守,民委會工作小組的大批基層幹部也相繼深入到各地的衛所開展工作。
當遠東基層幹部來到各地衛所的時候,看到的情景讓他們目瞪口呆,簡直是觸目驚心。各地衛所的軍戶生活非常的悽慘,各地底層的貧苦農民比他們要幸福多了。
直到現在遠東公司才知道,在大明最慘的並不是底層的民戶,而是這些衛所的軍戶和匠戶。大家一直以為大明各地的衛所和大明邊鎮差不多,其實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
因為北有蒙古,東有後金,所以大明對九邊軍鎮還是比較重視。所以大明九邊軍鎮的軍戶雖然也很苦,但起碼還能混口飯吃,可內地的軍戶實在是太慘了。
他們窮得連褲子都穿不起,這個真不是玩笑,很多軍戶一大家子人只有一條破爛不堪的褲子,誰出門誰就穿上。可以想像一下,衛所的軍戶和匠戶是多麼的苦逼。
各地衛所軍戶屯地的生產,不僅要留作自用,還要上交屯田子粒,而軍屯的屯租是民田的三倍多,是一般官田的一倍多,軍戶耕種土地,收成的百分之七十五都要上繳。
而且上繳的數目是固定的,就算當年受災顆粒無收,糧食都是必須上繳的,有些軍戶遭受災害之後,無法上繳糧食,只能夠賣掉所有值錢的東西,湊足銀兩,抵作上繳的糧食,而且軍隊對軍戶的管理非常嚴格,不能夠上繳糧食,遭受的是最為嚴厲的懲罰。
軍隊之中的武將,只要是能夠掌控權力的,幾乎個個貪墨,他們無情的盤剝軍士,對下剋扣軍餉,對上謊報軍士數額,套取軍餉,截取到的銀子全部都歸自己了,更為嚴重的是,他們還大量的兼併土地,將朝廷劃撥的耕地據為己有,根本不管軍戶和軍士的死活。
公司董事局接到了各地衛所的報告,高建國和李明等人紛紛去了各地衛所進行視察,他們到了那裡以後,都被這裡的情況震撼了。
同時,他們作為軍人,也為大明的軍人感到悲哀。一個國家的軍人和家屬,混成這個逼樣,國家不亡,那就真沒天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