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遼東重鎮,自古為入關要道,且地勢險要。歷史上袁崇煥經營遼西時,曾對錦州城重點加以修治,在其周圍又修築大凌河、小凌河、右屯等諸城,以為拱衛,使錦州成為明末遼西防線飲關重要的前沿城堡。
位於「遼西走廊」東端,南臨渤海,北依松嶺山脈。東接遼南,南臨渤海,西連北直隸京畿重地,北有遼西和漠南草原東部及黑龍江、吉林的廣闊腹地。是連接東北內陸與渤海的黃金走廊。也是連接華北和東北兩大區域的交通樞紐。
所謂關錦防線,就是指山海關-寧遠-錦州組成的防禦體系,該防線全長四百餘里,深入後金區域,沿線均有明朝堡壘、據點,極為堅固。
歷史上後金軍隊在長達十餘年時間裡,拼盡全力想要突破這條防線,但直到明朝滅亡,仍然沒有突破關錦防線,還搭上了野豬皮的一條老命。
因為關錦防線是一個非常成熟的防禦體系,基本上沒有弱點。而且背靠渤海,對於沒有海軍的後金而言,絕對是一個噩夢。
在這個時代,無論是從中原進入遼東,還是從關外進入中原,除了個別缺心眼的人可能會翻山越嶺,正常人都得走錦州入關。
這段時間遠東軍的頻繁調動,當然瞞不過守衛關錦防線的吳襄父子。這些年吳襄身為關寧軍的軍頭,一直以來都不遺餘力的與遠東軍交好。甚至很多大明官員,背地裡都把關寧軍稱作「關東軍」,雖然只是調侃,但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現在吳襄也確實唯遠東馬首是瞻,每年關寧軍都向遼東輸送大批的流民和糧食,換回遠東的商品,賣到關內大明各地獲取暴利。
說實話,吳襄父子這幾年憑著地利之便,以及和遠東深厚的關係,還真是賺足了銀子。所以吳襄手下的關寧軍,日子當然過得不錯。
吳襄心裡非常清楚,如今這個世道,手裡再多的銀子也沒用,都不如手裡有兵來的實在。所以這些年他也不惜財力,不斷的加大投入,瘋狂的武裝手中的關寧鐵騎。
經過數年的不斷編練,如今吳襄手下的關寧鐵騎已有三萬之眾,而且軍馬裝備皆是非常精良,軍將軍士也皆為善騎馬的遼人精壯之士,戰鬥力已經遠遠高於歷史上祖家軍。
即便如此,吳襄仍然不敢直面強大的遠東軍,這幾年也一直懷著僥倖心理。畢竟他手中掌握著一支強大的關寧軍,在遠東問鼎中原的時候,可以和遠東調價還價。
至於這個天下歸誰,吳襄一點都不關心,而且他也早就做好了全軍歸降遠東的準備。只是吳襄心中還是充滿了野望,想保留手中的軍權,哪怕帶著手下的關寧鐵騎替遠東賣命也無所謂。
可惜他心裡打得如意算盤,只能用痴心妄想這四個字來形容。即便他手下有三萬強大的關寧鐵騎,但也只能說他們生不逢時。
在這個時代別說他們了,就算是當年成吉思汗率領的兇悍蒙古鐵騎,還有什麼後金馬隊、馬木留克騎兵、十字軍騎士、哥薩克騎兵、奧斯曼騎兵,面對強大的遠東軍,也都只有跪的份。
以遠東公司的實力,怎麼可能允許吳襄父子保留兵權。當然也不會出現歷史上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引滿清入關,然後率軍平定四川,攻下雲南,深入緬甸,擒殺桂王,最後受封平西王那樣的戲碼。
錦州城頭,吳襄父子正站在城牆上表情嚴峻的看著東方。遠東軍東北野戰軍近期的不斷集結調動,當然也引起了關寧軍的警惕。
吳襄接到錦州的急報,頓時慌亂了起來,連夜驅馬趕到了錦州。對於遠東公司問鼎中原的決心,吳氏父子當然不會懷疑,也早就做好了引遠東軍入關的心理準備。
可是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遠東軍如此密集的調動,明顯是要發動進攻的節奏,可是他們遠東並沒有派人前來。
按說遠東公司入主中原,即便他們實力再強,也繞不開關寧防線的關寧鐵騎吧。吳襄這幾年不斷交好遠東,不止一次和遠東表示過他們的心跡。
吳襄根本不信遠東看不明白,說句不要臉的話,只要遠東稍稍伸出一根橄欖枝,哪怕是一點暗示也好,他們爺倆馬上就會跪在地上一頭磕下去。
可是現在遠東軍都要開戰了,居然還不派人過來說降,這可把吳襄父子急壞了。麻痹的,總不能主動帶著兵馬去投遠東吧。那還怎麼和遠東談判,還特麼怎麼保住手中關寧鐵騎的兵權。
這個亂世手中若是沒有兵馬,那就是人家案板上的肉,只能任人宰割。吳襄這些年對手下這三萬關寧鐵騎,投入的銀子海了去了,哪能隨便把兵權交出去。
難道遠東軍真想硬來嗎?就算是遠東軍再強大,也不能小覷整個關錦防線吧,老子帶著隊伍投奔你們,再把山海關打開,引遠東軍入關,怎麼也能算是從龍之功。等以後遠東得了天下,不說封他們爺倆王爺,至少也能封個公侯吧。
其實吳襄的想法一點也不過分,這也是亂世軍閥的合理想法。可偏偏遠東公司根本不吃這一套,都到這個節骨眼了,竟然還沒有派人來招降。
「爹,遠東這是什麼意思?難道他們真想招呼都不打一聲就殺過來。這些年我們關寧軍對他們怎麼樣,他們心裡清楚。」
吳襄滿臉凝重的說道:「孩子,我估計這個時候他們也許是想抻一抻,咱爺們要沉住氣,現在若是主動靠上去,那我們再想保住手中這幾萬兵馬就難了。」
「哼……大不了魚死網破,我們關寧鐵騎也不是吃素的,遠東就算再厲害,想要輕鬆的破我們關錦防線,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吳襄看了眼兒子,苦笑著搖了搖頭道:「別著急,估計就這幾天,遠東就能派人來。」
吳三桂聽了父親的話,雖然還是有些不服氣,但也沒說什麼。吳襄嘴上這麼說,可心裡和兒子一樣焦躁,不知道為什麼,他感覺非常不好,恐怕事情不會按照他心中所想的那樣發展。